-
〓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当语文老师不教语文说到语文教材改革,笔者不由得问一句:我们还记得刚上学时的语文课文么?我现在回想起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真觉得充满着荒诞意味。我1977年上学,尚未行改革开放,课本中遗留浓厚的极左色彩。有一......
-
〓 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一王安石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如南宋的吕中说,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使仲淹之言得用,则安石之口可塞……神宗锐然有志,不遇范仲淹而遇王安石,世道升降之会,治体得失之几,于是乎决矣”(《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又说,熙宁时期“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
-
〓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
作者:老田 这是一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做简单回顾的文章,笔者试图超越左右两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中华文化自身的视野,着眼于人本身,对比西方背景,来看待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 中华文化的产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与地理状况匹配,也与人们的主动选择相关。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来自人人平等的时代,具有天然的平民主义特......
-
〓 新儒学统治的重新崛起
幼王成宗(1469-94在位)登基,在太后和咨政大臣的摄政下执政。给国王讲课是反世祖的士大夫们设法废除佛教仪式和朝廷生活中其他不正常现象的角斗场所,这位可怜的幼主每天要按严格的日程上两至四次课。春秋馆除了给国王讲课以外,还被扩大成为进谏机构。每天照例向国王大量灌输儒家思想,于是国家对佛教的支持逐渐减少。在成宗在位期间,......
-
〓 理念与境遇
杨国荣 [摘要]由强调理欲之问的对峙及确立礼的优先性,朱熹使当然之则的普遍性及其超越感性经验的一面街到了空前的强化,后者相应地亦意味着道德领域中形式规定的突出。然而,通过仁与理的沟通、情的引入,通过肯定礼仪的节文与人格的统摄之间的统一,以及对“权”与境遇分析的关注;朱熹又确认了道德原则与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导体存在之间的联......
-
〓 儒学与中国传统农学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农学家心态、农书产生、农书内容以及农学思想等方面的剖析,探讨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农学发展之影响。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农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儒家对于士人务农的鄙视,阻碍了传统农学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儒家基于立国立身所倡导的重农思想,又使得中国传统农学具有较强烈的劝农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
-
〓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邵汉明 内容提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
-
〓 孟子学说
孟子的学说要点 a.心性论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
-
〓 儒学的玄学化
东汉末年,如果仅就儒学学术的内部情况而言,可以说是郑玄学术的天下。但是到了魏晋,政治统治者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已不再使用经术取士,而代之以”九品中正制”,做官的必须是门阀士族。因此,这时在学术上继续罗嗦西汉儒生始终没有讲请楚的今古文,在政治上已实在没有多少意义。当然,门阀制度最讲究的是礼,而郑玄对礼素有研究,他所注的“......
-
〓 郭沂: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编者按:儒学热如果不“误入歧途”,就必须从严肃的研究出发,以学术为底蕴。儒学的传统是怎样的形态?儒学在当下应如何发展?尚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郭沂先生提出了当代儒学的“范式”一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儒学热还缺乏深入研究......
-
〓 建立儒家教化成为一般宗教之基础
唐君毅:建立儒家教化成为一般宗教之基础唐君毅:儒家之宗教性活动永恒的必然存在性及三祭之形上学意义唐君毅:宗教世界中之太和唐君毅:儒家非一般宗教﹐与奇迹神话之意义唐君毅:道教之地位与自然生命之超化唐君毅:宗教之本性与其必然存在之理由唐君毅:建立儒家教化成为一般宗教之基础唐君毅:《宗教信仰与现代中国文化(上) 》世界宗教之......
-
〓 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返本开新这是港台新儒家的提法。返什么本?为什么要返本而后才能开新?返孔孟之本,返五经之本,返中华文化源头之本。孔孟之后,儒学有发展有偏离,有创新有扭曲,有开展有萎缩,所以需要经常返本,重新找到源头活水,重新体认儒学的真精神,使之发扬光大。例如儒学在宗法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操控下,挤压了它包含的仁爱忠恕精神,出现了......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使......
-
〓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来解读宋代理学中道学与心学......
-
〓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阮籍、嵇康门对儒学的反对不是发自真心,但是这佯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对不起作用。事实上,他们承何晏、王弼儒道合一之余的绪,也发白内心对儒家许多的重要理念表示根本的怀疑,并从何、王关于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出发,终于推导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结论,强调"贵无"和"任自然",超越儒家而归于道家。阮籍在《达庄论》中写道:"人生天地......
-
〓 儒学欲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话语的优势和难点
近年来,在一些新生代儒家学者及文化民族主义者的持续努力下,在公众视野中沉寂已久的儒学又重新获得了一定声势。尤其是今年7月在贵州举行的“阳明精舍儒学会讲”,更使这一声势达到了一个相对高潮。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对儒学成为当今的主流话语开始产生信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代表,儒学欲成为中国当代的主流话语,有其优势和可能。中国......
-
〓 儒家思想在21世纪的前景
张庆松(洛杉矶) 最近,在中文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关于“儒家思想有没有过时”的讨论。至今为止,发言的人很多,但是还没有看到最全面的解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向各位读者请教。论点社区(lundian.com) 问题的原由论点.com(Lundian.com) 问题的出现,据说是由著名华人新加坡......
-
〓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黄玉顺在云南师范大学讲演 提要: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
-
〓 驳胡适之说儒
余旧撰《国学概论》,已着墨家得名乃由刑徒劳役取义,而于儒字尚无确信。及着《先秦诸子系年》,乃知许叔重说文儒为术士之称,术指术艺,术士即斓习六艺之士,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因知儒墨皆当时社会生活职业一流品,此乃自来论先秦学派者所未道。越数载,胡适之先生有《说德》篇(刊于《胡适论学近着》第一集),亦以生活职业释儒字,而持论......
-
〓 从评点“曾点气象”看朱熹论涵养与工
[摘要] 朱熹对《论语·先进》“吾与点也”一节里所谓“曾点气象”评价有前后变化,重视讨论该问题的内在原因。正是经过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朱熹最终清晰地表达了他对向内的涵养“气象”的重视,但尤其重视向外的做踏实下学工夫的一贯为学与做人宗旨。[关键词]朱熹“曾点气象”涵养与工夫“曾点气象”是一个曾让朱熹极为关注的话题。《晦庵......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