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西价值观的对比与中国价值观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李树尔 我们的社会是由个人、家庭、族群、阶层、阶级、各种团体……所组成的。人的社会活动是以人的生存为中心而展开的。创造不断完善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中华文明的古训“政在养民”(《尚书·大禹漠》)所揭示的道理就在于斯。人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是相互依赖的,必然要发生多层面的关系......
-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
-
〓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多元”的方面;而56民族在历史上又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一体”的方面。统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承担这个“主体文......
-
〓 孔子政治文明审视
刘兴邦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又不同的特定内容和理论特征。孔子政治文明是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理论的最高形态,其“以仁释礼”的政治思想把“礼治”从“神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从“礼治”到“人治”的转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特色,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
-
〓 合符於聖人之心:朱子以生命解經的中心目標
一、前言二、朱子早年學思的基本目標三、由經典而入於聖賢之道四、合符於聖人之心五、結語前言儒家經典在朱子的學術與思想中,具有最關鍵的地位。學界對於朱子的經學、讀經與讀書法、經學與思想、經學與其時代的關係,亦有大量且深入的探討。然而這些研究所著重的是朱子在學術思想上的具體成果,卻未曾將經典與朱子的生命歷程與追求結合,以探索......
-
〓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来源:中国儒学网 作者:高予远 内容摘要:2002年,中国哲学界关于“儒家与宗教”的讨论,无疑是有其学术价值的。但儒家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问题在于儒家思想如何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对当今中国12亿民众的道德教化发挥作用。为解决此问题,本文讨论了儒家文化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定位问题,认为儒家文化是......
-
〓 论钱穆的学术精神
今天,为纪念先父逝世20周年,素书楼举行这个研讨会,邀请我参加,并要我在开幕会上发言,我非常感谢,也非常惭愧。对先父的学术,我了解很少,更谈不上研究。只能说一些平时常在念中的粗浅想法。怎样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关注、讨论的大问题。特别在大陆,还经历了十年“文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的破坏。经过这些,特别感......
-
〓 论文化的终极目的——政治
——同于丹和鞠曦交流 (陆声俊) 今天,在网上写这样一篇议论文,主要是因读于丹《论语》心得和鞠曦先生义正词严的批判于丹,想到的过犹不及和中庸之道。 迄今,所有人类的文化是什么?我以为只有两个字——政治(包括文化的娱乐功能,修性和陶冶情操功能,都跟政治无不相连)。 还是让我们首先来说“政治”这个词组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
〓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
内容提要以儒家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 超越存有论......
-
〓 陈明·〖国学之争的实质是传统文化的理解问题〗
摘要:刘泽华关于中国文化的王权主义叙事作为一种基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二分现代意识形态却采取了知识论的话语形式。但是,这一论述从思想史角度讲对儒家、法家的价值理念不加区分、从社会史角度讲对周秦的制度丕变不加考索、从政治学角度讲对国家社会的利益目标、力量对比及其博弈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统治形式”与“统治程度”不做具体分......
-
〓 金华朱学:洪武儒学的主流
元、明之际,襄助朱元璋成就帝业的儒士如宋濂、王袆、胡翰、苏伯衡、许元、吴沉、章溢等,多出自渐江金华。这正如时人刘基所说:“圣天子龙兴江右,文学之士彬彬然为朝廷出者,金华之君子居多。”(1)他们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举措、文化教育、民风士习等有很大影响,而且更在学术思想、尤其是儒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清代名儒阮元曾说:“元、明之......
-
〓 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
朱进有 儒家思想之所以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是与儒家思想内在的本质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有着必然的联系,兼容并包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开放性特质,使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平、稳定建设家园的崇高愿望,也发挥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作用,显示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变化。 一、儒家思想是时代发展......
-
〓 黄小洲·〖解释学研究对建构中国当代学术的意义〗
解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艺术,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然而从影响史和效果史来看,首先把理解与解释上升为一般哲学问题的是德国的施莱尔马赫。他于1839年出版的《解释学与批判》标志了解释学哲学的诞生。狄尔泰紧跟其后,推动了一般解释学的发展。因而,两人都是解释学哲学的创始人。尽管如此,19世纪西方解释学的研究对于哲......
-
〓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内容摘要:本文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同时参照《孔子家语》、《礼记》等书,着重论述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以下几端:孔子是文化的终极关怀者,孔子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关键词:孔子 人格魅力 《论语》 礼 乐 仁毫无疑问,文献资料......
-
〓 杨丹荷·〖“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与孔子的父母〗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与孔子的父母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个将“女子”与“小人”并列的评论应该不包括孔子自己的母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仁爱乐观、中庸平和、刚健进取的孔子,应该有一位具备君子人格品质的母亲。孔子设法将不是正妻的母亲与父亲合葬,当出于对母亲的真挚热爱与由衷敬意。 儒家......
-
〓 李申 ·〖诚实无欺古人风: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贡献〗
任继愈先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哲学、宗教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理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他对宗教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宗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方向;他关于儒学性质的判断,开始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阶段;他领导的古籍整理工程,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可......
-
〓 张 践 ·〖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内容提要]实学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学术思潮派别。“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实学精神,对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 实学 现代化 崇实黜虚 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东亚诸国,实学思想在推动社会从传统农......
-
〓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曾经是传统社会读书人必读书和传统教育核心文本的《论语》,今年来在一些高校的课程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我服务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中文系都开设了《论语》的课程,而且成了常规课程,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但学生还是踊跃选修,我曾在一个学期同时开两个班,选课学生近五百人,但仍然有许多想修这门课的同学未能如愿。问题并不在今天的学......
-
〓 超越中的新儒学
洙泗学人思想摘述 “儒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同生命体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这门古老的学说要实现与时同新,要引领潮流,就要不懈地去开拓、革新。当代新儒学者们正在进行着多种积极的尝试,其中著名的新学说有陈明的“文化儒学”、蒋庆的“政治儒学”等。同时,来自纯民间的声音也正作着积极的回应。所谓“民间”其实就是指一......
-
〓 孔子的管理艺术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啊,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