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略说
史学略说章太炎 今讲史学,先论部类。昔人以纪事、编年分类,此言其大要也。《隋书·经籍志》分史部为十三类:一、正史,《史记》、《汉书》属之。二、古史,编年者属之,如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是。所以称古史者,既以本纪、列传为正史,则依《春秋》之体纯为编年者,不得不称古史也。三、杂史,既非本纪,又异编年,《逸周书》、《吴......
-
〓 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
近年来,儒学和儒家文化受到了关注,学界乃至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儒学热。这里,笔者对有关儒学和儒家文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辨析。■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关于儒学复兴问题,如果在20年前的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198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代著名新儒家杜维明就慨叹“儒门淡薄,花果飘零”,而著名历史学家余......
-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下)
(三)2005年以来:当代儒学的新面相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传记类著作有刘克敌......
-
〓 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儒学
(张岱年) 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方面,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同时也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立。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
-
〓 儒的成立
西周政权将这些殷代遗民集中安置在宋、卫、鲁、燕、齐等地之后,基本上解决了殷代遗民的复辟问题。但是,由于这些殷代遗民集中在一起,他们虽然已无力反抗西周政权的统治,无法实现复辟殷商的梦想,但他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却无法真正认同周人的统治,不时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骚乱,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为了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周王朝在全国政......
-
〓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900年2月10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 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 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 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
〓 史学之界说
史学之界说作者:梁启超(1902年3月10日) 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 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 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现象者何?事物之变化也。宇宙间之现象有二 种:一曰为循环之状者,二曰为进化之状者。何谓循环?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 周而复始,如四时之变......
-
〓 儒家思想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
与徐复观一样,港台新儒家学者牟宗三也是熊十力的学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牟宗三也是得益于熊十力的一声当头”棒喝”,才真正回归到儒家思想的轨道上来的。他在回忆其早年与熊十力相识时的感受时说,”我当时好像直从熊先生的狮子吼里得到了一个当头棒喝,使我的眼晴心思在浮泛的向外追逐中回光近照:照到了自己的‘现实’之何所是,停滞在何......
-
〓 中庸之道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徐儒宗 儒学是一个开放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以“仁”为道之本原,提倡以“如天之无不持载,无不覆畴”的弘大气象来涵容不同事物的和谐共存,故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悻”,并强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来促进万物的生生不已和互相之间的协调发展。然而所以维持和促进万物协调发展的方法和准则乃在于中庸之道。 中华......
-
〓 礼的作用与演变
周武王克商后,把鲁国分封于周公姬旦,鲁国便成了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因周公姬旦辅佐武王,儿子伯离便代父受封,伯禽封鲁后“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 ”,这样周礼便在鲁深深扎根,所以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认识周礼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气氛才造就......
-
〓 关于儒教恢复的思考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无论其处在历史进程的哪一个阶段,都拥有着自己的信仰体系。这种信仰体系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的力量,有别于纯物质的、纯物欲的需求而存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才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根本。人类就是凭借它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行为,拥有了主体性的社会生命形态。一旦失去了的信仰,人......
-
〓 孔子政治文明审视
刘兴邦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又不同的特定内容和理论特征。孔子政治文明是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理论的最高形态,其“以仁释礼”的政治思想把“礼治”从“神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从“礼治”到“人治”的转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特色,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
-
〓 新释儒学的“知止”观
北师大李景林教授开讲市民文化大讲堂新释儒学的“知止”观“今天我们研读孔子有什么用?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市民的结构从总体上看年龄也比较年轻。那我们讲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讲《论语》,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北师大李景林教授日前在市民大讲堂上首先向在场关心儒学的听众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要理解这个关......
-
〓 蒋庆政治儒学批判
即使在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之中,蒋庆先生的政治儒学也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和奇异性。这既表现在他的思想结论上,更表现在他的论证过程中。因此,学术界和网络中围绕他的学说曾展开了多次讨论,但还远未能全面深入地得到清理并取得多数人较为认同的结论。也正因此,我们在此对于蒋先生的政治儒学予以实事求是地考察和分析是必要的。就眼下而论,这涉......
-
〓 许嘉璐在尼山讲堂第一讲《小学与儒学》
[主持人]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许嘉璐在尼山讲堂第一讲《小学与儒学》 [徐显明]: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朋友:今天许先生这个讲座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之后的在校内的第一场讲座。我其实没有资格来主持这个讲座,因为先生今天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我只有学习的义务,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徐先生的自身的研究领域是训诂、语言、......
-
〓 黄玉顺·〖反应·对应·回应〗
——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 【摘 要】现代儒家的思想,可以分为三期:近代儒学(晚清)、现代儒学(狭义)、当代儒学。他们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也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从形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到形上的对应性的比照,乃至于全面的回应性的融通。其间,他们不仅从未丧失过自己的中国文化主体性,而且最终进入了对于这种主体性的渊源性思......
-
〓 朱子的世界觀之基本特質
簡目:一、前言二、此世一元三、循環演化四、生命化五、天理化摘要:本文透過比較的方法,指出朱子的世界觀有四大基本特質:此世一元(this-worldly and monistic) 、「循環演化」(cyclic evolution)、「生命化」、及「天理化」。此四大基本特性,密切相關,一體渾成。每一基本特性之下,又可推演......
-
〓 《孔子思想研究》第一章 历史背景分析
“知人论世”乃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原则,就孔子而论,即我们只有在搞清楚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之后,才可能了解孔子思想的意蕴所指及其价值所在。然而,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孔子所处的时代即春秋之际的社会性质到底怎样,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便是徒劳的,毋宁说这......
-
〓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宵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其突出标志就是王艮(1483—1541)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崛起于民间,并在社会各阶层产生广泛影响。在绵绵数百年泰州学派的传承过程中......
-
〓 顾彬 ·〖莫我知也夫--孔子与天〗
我刚刚开始研究中国的时候,有三种人生道路上的遭遇,曾使我对孔子(551-479)的看法变得模糊不清。60年代末,在明斯特大学,我的第一位古代汉语老师告诉我们几个学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那里,他找不到任何能使人兴奋的地方。随后,我读了第一篇鲁迅作品,它使我认识到:儒家的原则,例如仁义,只是一种吃人的观念。文化革命期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