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华简:学术史研究新贡献
清华简是在2008年夏天入藏的,其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于2010年底出版,第二辑目前尚在编写中。这两辑报告共收简10篇,而整批简初步估计有60多篇,因此现在想准确评说这批简对古代学术史研究有怎样的价值,实在是为时尚早。但即使只就这头两辑来说,已经可以看到清华简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这里试谈几个问题。首先是......
-
〓 “水晶宫”:沉船保护的新路径
通过整体打捞异地搬移的“南海I号”,是中国践行“就地保护——即在不改变文物原始保存环境”的原则下,未改变沉船海水浸泡环境,也避免了船体脱水、脱盐等后期高投入成本及“二次破坏”。沉船,是一段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瞬间凝结,是研究和复原古代社会历史独特的实物形态。“南海I号”船体和文物之所以沉寂海底逾千年尚保存完好,得益于原海......
-
〓 应将古籍纳入“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应该对其进行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还必须对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挖掘,说清楚其的历史源渊和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来历发展及深刻的文化核心。关注该问题探讨的源起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由文化部举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有关“中华典籍......
-
〓 从“虎穴仙女之地”到关角西王母石室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是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共融的地区。西王母、二郎神与贡曼杰姆、格萨尔等神祇间存在交融、渗透,有的甚至可能是同一个形象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表述。“虎穴仙女之地”郎木寺“郎木寺的全称‘达仓郎木’在藏语是‘虎穴仙女’的意思。”甘肃省藏学研究所所长丹曲告诉记者。这个解释令人意外而惊诧。7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
-
〓 《随时录》作者及其史料价值考略
《随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19—2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是一部晚清官员信札抄件汇编。书中所录信札多按时间顺序排列(部分信札次序颠倒),始于咸丰三年五月,止于咸丰七年七月。全书以楷体抄写,收录各类奏折、公牍、信函、诗文,共计数百件,涉及湖北的战事、财政、社会状况等方面,与晚清军事史、政治史、......
-
〓 《学术月刊》2012年11月号目录
《学术月刊》2012年11月号目 录总第522期 学界视点 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 (专题讨论)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批判 詹福瑞(5) 中西异质文化嫁接中的新文化生成 ......
-
〓 “法与习俗”视野下的睡虎地秦简研究
——工藤元男与他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
【关键词】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日书;法制史;社会史【摘要】目前为止的睡虎地秦简研究,多将法律文书与占卜文书分开研究,割裂了其间的必然关联,工藤元男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从“法和习俗”两重视角,运用法制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睡虎地秦简作出了完整的、客观的考察。此书指出,秦对南郡坚持实施秦法,但同时也......
-
〓 明代珍稀文书的回归:《钦依两浙均平录》
【核心提示】《钦依两浙均平录》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庞尚鹏在浙江全省推行均平法改革的原始资料,是当时经皇帝批准,中央下颁的法令文书,是对于浙江均平法改革最为完整的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收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钦依两浙均平录》(以下简称《均平录》),为海内孤本。明官撰,不分卷,12册。嘉靖刻本,高2......
-
〓 内黄三杨庄水灾遗址与西汉黄河水患
【作者简介】程有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中下游水利史研究》(批准号为99BZS016)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附近发现了汉代的聚落和农田遗存。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和初步发掘,发现这些遗存均为汉代的庭院建筑和农田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
-
〓 《学术月刊》2012年第2期目录
《学术月刊》2012年2月号目 录总第513期学界视点反思与重构:中国近代学科转型背景下的“人文学” 张宝明(5) “文化安全”的悖论与“软实力”的歧途 张福贵(13)民本思想的发展逻辑及其现代转型 ......
-
〓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目录
·专题论文·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马忠文(4)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 关晓红(29)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
-
〓 内蒙翁牛特旗发现人兽形史前岩画
11月1日,考古人员在拍摄白庙子人兽形岩画。新华社记者汪永基 摄当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专家对白庙子岩画进行实地考察,初步认定为距今5000余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岩画遗存。据专家介绍,内蒙古地区至今发现史前岩画1万余组(幅),翁牛特旗境内发现3000余组(幅)。史前岩画学者吴甲才在介绍白庙子人兽形岩......
-
〓 《学术月刊》2011年9月号目录(总第508期)
学界视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风险社会视域……………………………………………金太军(5)当代中国的妇女研究与性别知识建构………………………………………………………………………………畅引婷(14)江南学术文化的历史逻辑……………………………………………………………………………………………姜晓云(......
-
〓 龙年话龙:中国考古出土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龙的描述和记载,而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龙的实物形象,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龙的起源、龙与中国文明的形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8000—3000年间的中国史前和夏商时期,无论是长江、黄河流域......
-
〓 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地位
在历史文献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中,“分支学科”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20世纪80年代历史文献学学科建立以来出版的诸多历史文献学论著,可以发现历史文献学界对于“分支学科”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众说纷纭的历史文献学分支学科一种意见认为,分支学科是历史文献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
-
〓 “南澳Ⅰ号”考古纪实
随着丝绸之路和敦煌学研究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载体——外销瓷研究也逐渐成为陶瓷研究领域的主流课题,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成为陶瓷研究的宠儿。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是当时欧洲对来源于中国东南沿海民间窑场用于外销瓷器的一种称谓,其具体产地一直是学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漳州窑的发现与发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
-
〓 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现状
水下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是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人类水下文化遗产开展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水下考古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如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等。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水下考古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1985年,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打捞出大批中国......
-
〓 “小矮人墓葬”疑为450年前瘟疫遗物
中新网泉州7月29日电曾引起全国轰动的福建泉州“小矮人墓葬”目前有了新的发现,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29日称,经他多方考证,“小矮人墓葬”可能与泉州450年前发生的一场瘟疫有关。近百年来,福建泉州东海蟳埔渔村流传着“小矮人”传说,在这里海岸边的斜坡上,曾经有上千个装着不到正常人一半大小骸骨......
-
〓 宋代社会生活场景的生动呈现——《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
笔记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笔记作为一种文体,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笔记叙事或有侧重,然其内部并无严密体系,各条记事互不相关。或许因其芜杂,笔记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中并没有作为独立的门类文体予以分立,这与笔记的学术价值并不匹配。宋代是中国古代笔记成熟期。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要变迁,社会流动频率加快......
-
〓 考古学研究中的“骨”和“人”
辽宁朝阳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三燕古都龙城出土的文物。 资料图片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近代体质人类学进入中国后,中国的体质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过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已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及手段,并日益在各相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考古学为例,体质人类学可以从“骨”和“人”关系的四个层面为考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