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小传:刘学锴
刘学锴,1933年生,浙江松阳人。1952—1963年,就读并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著有《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唐诗选注评鉴》等。另发表......
-
〓 宛小平:向汤一介书信问学
汤一介致信宛小平 资料图片 前些日子的一个清晨,我上网浏览新闻,“国学泰斗汤一介逝世”几字赫然闪现眼前。悲痛之余,不禁又极为惊讶!不是5月份还曾与习主席促膝谈心吗? 我与先生未曾谋面,他和我父辈是一代人,他的父亲汤用彤和我祖父朱光潜是好友。新中国成立前夕,汤用彤去美国访学便推荐了祖父接替他代理北京大学人文学......
-
〓 王阳明的三位一体
一以贯三“王”为百家姓之首,孔子说:“一以贯三者为王。”何谓三者?天、地、人也。能够参通天地人者,王也。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中国历史上有“政统”(帝王集权)与“道统”(思想学说)之分,王阳明即属于“道统”,他的思想影响极其深远,也称得上“素王”了。真三不朽王阳明属于真正的......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才离去。第二天他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他申请工作,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过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校长大吵大闹,为何今天又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
-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忘恩师·朱永新:恩师燕国材
朱永新(右)与老师燕国材在一起。资料照片 1980年9月,还是大三学生的我,从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选送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班。当时,教育科学元气尚未复苏,是“文革”后心理学科首次在该校重新开课。学校派出了最强阵容的师资队伍,一批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李伯黍、陈科美、吴福元、陈桂生等已经张开双臂拥抱即将到来的“......
-
〓 2022永远的怀念(十)
王文采(1926-2022) 2022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文采1926年6月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掖县人。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9......
-
〓 浙江九十岁文物工作者王宗汉的心声——“被认可被需要,有发现有收获”
“2015年对我来说,确实是很有获得感的一年。”2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云浦小区,看望乐清第一位文物专职干部、90岁的王宗汉老先生。一进门,就看见玄关处码放着半人高的资料,老人家介绍:“这些都是以前工作时留下来的拓片、笔记、手稿等,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做了52年的文物考古工作,王宗汉对乐清的文物家底了......
-
〓 王力《谈标点格式》与孙氏兄弟
1939年7月30日,《今日评论》2卷6期发表了王力先生的文章《谈标点格式》。 实际上王先生《谈标点格式》一文的标题若编排为“论标点 格式”或更恰当,因该文除谈标点符号的误用以外,还有汉语文章所引英文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写和汉语文章横排还是竖排等“格式”上的问题。其中标点符号误用部分主要讲了句号应用点不用圈,避免顶格......
-
〓 何为教科书编辑大家——从编辑家朱文叔说开去
朱文叔(1896-1965),浙江桐乡人,名毓魁,字文叔,号如一,著名的编辑出版家、语文学者,也是中小学教材专家。叶圣陶曾以“旧学蜂成蜜,新知鲸吸川”的诗句,赞扬他的知识渊博和勤奋好学。吕叔湘则对其关于汉语词汇的文章十分欣赏,并广为推荐。新中国成立前后,朱文叔在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长达40多年,并把主要......
-
〓 一位德国学者的书法之道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至少可追溯至18世纪下半叶,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在当代,得益于中德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德国民众有机会躬体力行修习书法,使得书法在德国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德国青年汉学家科尔雅·夸克纳克(汉语名李志成)的书法之道即为其中一例。 李志成与中国书法结缘于一个日本水墨画培训......
-
〓 老舍语言的魅力
20世纪90年代,我曾组织过一次“文学语言规范化”讨论,引起文学评论家和语言学家非常有趣的争论。一位知名文学评论家说:“文学语言本质上是反规范的”,文学语言追求的目标就是“扭断语法的脖子”。此话一出,立即受到语言学家的激烈反驳:这话并没有“扭断语法的脖子”,要想“扭断语法的脖子”,就得“把这句话说成‘脖子的语法扭断......
-
〓 走近文艺家·郎咸芬:永远的“李二嫂”
85岁的她,曾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戏剧明星,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她主演的《李二嫂改嫁》是吕剧里程碑式作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她说,只要活着,就要唱下去,要为老百姓唱一辈子。“小郎,我看过你的演出,我没想到山东还有这么好的剧种。你们的演出非常好,希望你们......
-
〓 我与商务印书馆
我在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这一课题下所写的两本书《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导论》与《诠释学转向──哲学诠释学导论》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众所周知,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最老、最有实力和最有影响的一家出版社,因而使我忆起了我自己多年来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特别是对商务一些我所熟悉和敬佩的老工作人员──他们中有些早已不幸过世──的......
-
〓 依旧雨打风吹絮满头——也谈柳敬亭
偶然间翻阅旧文《柳敬亭传》,不由心生慕想来。柳敬亭,明末清初人。本姓曹,名逢春。十五岁时,因犯法而亡命盱眙。逃亡途中,休憩在柳树下,“攀条泫然”而对同行人说:“噫,吾今氏柳矣”。(啊,我从今天起开始姓柳了)又因为他生相丑陋,明代大文学家张岱说他是“黧黑,满面疤?”,故有柳麻子之称。十八岁开始学说书,未得师传居然能够“倾......
-
〓 文艺人物志·沈石溪: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象、狮、狼、豺、狐、狗、猪、骆驼、天鹅、鹰……在他的笔下,各种动物都有性格、有故事、有灵魂。40多年来,他创作了600多万字的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有人觉得他描写的动物世界像人类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有时候甚至十分残酷,而他只是希望用不甜美但真实的动物小说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象、狮、狼、豺、狐、狗、......
-
〓 旧书单:无法忘却的记忆
巴金画像 年初,我的新书《那一张旧书单》出版。此书题目取自我的一篇长文,其中通过一篇篇书单记忆,阐释一个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文化人,他生活中的首选词汇,一定是“书单”。从帝王到平民,从学者到学生,从作家到出版人,他们在书单面前,都表现出空前的一致性。所以每当谈到书单时,我记忆的闸门就会自然打开,许多美好的故事,又......
-
〓 睹书怀人·“我们是朋友”——追忆冯其庸先生
1月22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五,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以93岁高龄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让我感到意外、悲痛。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带着刚刚印制完成、还飘着墨香的《瓜饭楼手抄〈石头记〉》,赶到北京通州冯老家里。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的永诀!那天,冯老刚刚出院。我打开木匣,选了带朱批的一册给他,老人家......
-
〓 大家·同心同行·蔡尚思:走出书斋 投身革命
20世纪2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风潮对全国几成席卷之势。据时人回忆,除了普罗文学的口号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介绍,“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了”。也正是在此时,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引荐,蔡尚思来到人称“沪上双壁”之一的大夏大学任教。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学者,自然免不了受......
-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追忆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晚年留影。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 光明图片1927年,上海光华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纪念册中的周有光(周耀)专页。光明图片周有光部分著作 光明图片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先生14日去世。就在1月13日,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1周岁生日。“来时......
-
〓 “认真的”、“玩笑的”何其芳
1958年何其芳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同志合影 1977年也是个蛇年。这年的3月30日,何其芳一大早儿起来,写了一首诗,题为《锦瑟——戏效玉溪生体》: 锦瑟尘封三十年,几回追忆总凄然。苍梧山上云依树,青草湖边月堕烟。 天宇沉寥无鹤舞,霜江寒冷有鱼眠。何当妙手鼓清曲,快雨飏风如怒泉。 诗人诗兴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