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还忆江南烟雨日——记陶文鹏先生
在壬寅年末的一天,我收到陶公文鹏的微信,陶公在微信中写“祝福只有过一面之缘而终生难忘”的我。收到微信时,天色已经昏暗了,车内只有仪表盘亮着光,看着屏上的文字,我有些感动。我与陶公相识在2004年4月武夷山举办的辛弃疾学术研讨会上,之后再未见面。那次会议在武夷山庄召开,正是春天时节,山间常常云雾缭绕、烟雨绵绵。我印象深刻......
-
〓 考古“特种部队”——青年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故事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青年水下考古工作者】 24年前,广东崖门,银洲湖底。再强的阳光也抵达不了这里了。 两位潜水者头上的“探照灯”,深水中仅有的两个星点,随时能被黑暗吞没。 水底匍匐,摸索前进。两位潜水者,时年37岁的崔勇和他的潜伴,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他们正调查宋元海战崖门古战场的水下遗存。......
-
〓 沉思翰藻咀英华——罗国威先生与《文选》学研究
由于新材料的持续发现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即使是在版本、旧注等传统《文选》学的研究领域,当代《文选》学研究仍取得了超迈前贤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以《文选》研究名家的学者。对当代《文选》学者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进行个案总结,也理应成为当下《文选》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笔者从罗国威先生问学已积年,亲睹罗师在选学研究的道路上持之不懈......
-
〓 以智启智,以爱唤爱——郭锡良先生指导我写博士论文
学人小传郭锡良(1930—2022),湖南衡山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他治学主张以中国语言学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精华而加以融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语言学自主创新之路。其研究领域包括汉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文学语言史、古音学、文字学、训诂学、词典学、方言学以及汉藏诸语言的比较研究等。先后参与或主持编......
-
〓 “文化国宝”守护人
【新春走基层】 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兴田镇城村的汉城遗址。 春节前夕,在城村汉城遗址西城墙外侧,考古人员正对这里的杉树下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沟底部,考古项目负责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正小心翼翼地对沟内的一片炭化竹编遗......
-
〓 十指绕春风——浅谈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
【学人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锦绣”一词寓意美好,更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织物的温暖连接着十指的灵巧,绣纳出章服、衣被、荷包、鞋帽等。一缕丝线,贯穿古今,十指绕春风,也温柔了华夏文明的进程。 “锦绣”二字中的“锦”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绣”则表示用彩色的线在绸、布等上面做成花纹、图像或文字。《考工记》中......
-
〓 边塞诗祖骆宾王
唐朝的边塞诗,起源于初唐,到盛唐时处于高峰期。在唐诗中,为何能形成独特的流派——边塞诗?这是因为唐朝开国之后,边境经常用兵,“崇武”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一些行武者有强烈的立功边塞的渴望,而且一些文人雅士,也有从戎边陲、立志报国的夙愿。严羽《沧浪诗话》有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战、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
〓 杜子劲与“新语文”
1950年4月17日,《光明日报》在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支持下率先创办《新语文》周刊,由杜子劲、曹伯韩、孙伏园、陈健中等任编委,成为国内最早正式使用“语文”字样的报刊。 杜子劲的文章《新语文运动的性质跟目前的任务》刊登在《新语文》创刊号上。他在文中回顾了六十年来中国语文运动的概况,认为前四十年是属于资产阶级学者所领导......
-
〓 伯乐先生 斗南一人——我心目中的李伯谦老师
【述往】 我本名何努,北京生人,自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依次改为考古系、考古文博院、考古文博学院),便与李伯谦先生结下了亦师亦友、形如父子的情缘。我是李伯谦先生的硕士和博士,在李老师的弟子们当中与李老师(我及我的家人都习惯尊称李伯谦先生为李老师)交往的历史最久,李老师对我倾注的心血也最多。我......
-
〓 德艺兼修立身 传道授业为任——我印象中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
今年是戏曲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20周年。作为20世纪我国戏曲界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中国古典昆剧向现代昆剧转型过程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俞振飞究竟为中国昆剧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壹 在他身上洋溢着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人格风采 余生也晚,与俞振飞先生生前交集仅有两次,一次是听他的学术讲座,一次是看他的舞台演出。 198......
-
〓 “与儿童文学结缘是我一生的幸运”
——追忆百岁出版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 【追思】 他创作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深受几代读者喜爱;他翻译了《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在他的译笔下,中国小朋友结识了瑞典的小飞人卡尔松和长袜子皮皮,意大利的匹诺曹和洋葱头,英国的沙仙、女巫和彼得·潘……他说:“与儿童文学结缘是我一生的......
-
〓 “崇文舫课”:爰是依船作屋,借湖为场
传统教育体制尽管主旨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也”,但在培养选拔人才方面其实也有可取之处。很多到杭州旅游者首先想观赏的自然是西湖,诸如断桥、苏堤、曲院风荷、岳庙和雷峰塔等处,常年都是游人如织。其实环西湖值得细细游览的景观还有很多,只是为游人忽略了,例如为数众多的名人故居和博物馆——全部是免费参观,更有历史上赫......
-
〓 王火:文坛百寿翁
好友马识途百岁生日时,92岁的王火还在感慨:“人活一百岁,世上能有几人。”转眼间,他也成了百岁老人。 7月17日,作家王火迈入百岁。他打量着自己,有些云里雾里,又有些不可思议,而后细细琢磨,释然一笑:“除了头发白点,跟之前也没啥变化嘛!” 倒是几天前,马识途为他祝寿,着实让他激动一把。那天下午,两位许久未见的老......
-
〓 带着生命情感做学问——略谈聂石樵先生的学术
晚年的聂先生,常常谈起师大的一些往事。记得他曾经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教育部领导对师大学风的评价,有“师大博而厚,在厚积中创新”的说法。其实,聂先生就是这样的学者,或者说他正体现了这样的学风。代代学人,薪火不尽 先生讳石樵,1927年生,2018年逝世,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2年全国院系......
-
〓 学人小传:薛天纬
薛天纬(1942—),陕西宜川人。本科及研究生均就读于西北大学,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退休前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2003年至2008年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1年至2016年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唐诗及中国古代诗学,尤重李白研究,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
〓 钱冠连:硬功夫、活脑筋、新句子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每天傍晚,常有一位老者,一身布衣,一双布鞋,慈眉善目,若有所思地在白云山麓漫步。偶有学生趁机走来,向他求教请益。这是很多学生“在广外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老者曾在中学从教多年,51岁才入广外,治学却博大精深,成为著名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便是钱冠连教授。思考着,思想着 钱老散步,爱低头寻思......
-
〓 学者的坚守与操守——忆业师王庆成先生
【大家】 太平天国研究是一门具有世界影响的显学,至今已持续一个世纪。萧一山、郭廷以、简又文、罗尔纲等前辈筚路蓝缕,是现代学术史上该领域成就卓著的第一代学者。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学者群星璀璨,王庆成先生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王先生精于太平天国研究,晚年在晚清华北农村、清代典章制度等领域也颇有......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作家·王安忆:我对想象的活动始终没有倦意
一把刀,故事从谁讲起?千个字,写到哪里结束?莫言看过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之后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我看王安忆的小说经常产生联想,仿佛在观察一匹织锦或者丝绸,打开漫长的画卷,上面图案一会儿是牡丹,一会儿是凤凰,图案在变化,具体针法不变……千针万线,一丝不苟,一条跳线都没有”。某种程度上,这评价可视作王安忆多年来......
-
〓 大家·张舜徽:敷文华以纬国典
学人小传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1942年至1949年先后在国立师范学院、北平民国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任华中师范学院(后改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79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1981年,被评为全国首位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舜徽论著遍及四部,字......
-
〓 郭汉城:戏曲千年活力的现代标识
104岁的郭汉城先生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寿高德大的仁厚长者已然化作永恒的记忆,成为指引一代代戏曲人学术和艺术工作的精神标的。正如先生在2015年所作的《百岁辞》中所说:“清清小河水,潺湲日夜流。东西南北路,春夏秋冬求。”他终身坚守在戏曲研究领域,生命如坚韧不竭的清流,不逐浮华,不慕名利,滋养着戏曲不断扩容的艺脉,维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