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之极——论儒学的终极关怀(一)
[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使......
-
〓 谁来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
党国英 前些时候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祥龙教授提出要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引来反对声一片。近日又有另一位张老师,也是张教授的同事,站出来说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设想“是富有远见而值得重视的”。我相信,要不是我们赶上一个社会生活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人为物质利益奔波,这场争论将会热闹非凡。北大是出大学问的地方,我不知道北大的学生是......
-
〓 儒学的核心价值和它的普适性
陈德述 前言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内在的人文价值,来源于它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前途是否关心和是否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学,它的内在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十分关心、并为之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困境......
-
〓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当语文老师不教语文说到语文教材改革,笔者不由得问一句:我们还记得刚上学时的语文课文么?我现在回想起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真觉得充满着荒诞意味。我1977年上学,尚未行改革开放,课本中遗留浓厚的极左色彩。有一......
-
〓 从道德本体到存在本体
内容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本体论思想在晚年“良知说”中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从心本体的道德性到存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心本体从“至善”的道德本体发展到“无善无恶”的存在本体。王阳明晚年特别关注宇宙论问题,将心之本体扩展为宇宙本体,确立了新的天人关系论,不仅在根本上颠覆了朱子学的理本论大厦,而且标志着心学本体论的最后完成。关键词......
-
〓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邵汉明 内容提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
-
〓 孟子学说
孟子的学说要点 a.心性论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
-
〓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阮籍、嵇康门对儒学的反对不是发自真心,但是这佯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对不起作用。事实上,他们承何晏、王弼儒道合一之余的绪,也发白内心对儒家许多的重要理念表示根本的怀疑,并从何、王关于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出发,终于推导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结论,强调"贵无"和"任自然",超越儒家而归于道家。阮籍在《达庄论》中写道:"人生天地......
-
〓 儒学是什么样的学问
儒学是不是宗教,争论了几十年。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对接的时代条件下在话语转换中发生错位而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有也不尖锐。同样,儒学是否是哲学,在古代也不存在问题。中国传统国学的分类,流行的分法有“经、史、子、集”;还有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并没一种称为哲学的学问。在入世与出世的区别上,......
-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
-
〓 韩贞的平民儒者风范与罗汝芳的理学思想
袁承业在重订王艮、王栋、王襞遗集时,费二时之力,编成《明儒王心斋先生师承弟子表》。虽如袁氏自谓“搜罗未广,遗漏颇多”,然亦可概见泰州学派的发展状况。袁氏在该表序言中说:心斋先生毅然崛起于草莽鱼盐之中,以道统自任,一时天下之士,率翕然从之,风动宇内,绵绵数百年不绝。(1)该表著录自王艮至其五传弟子共计四百八十七人,其中以......
-
〓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来源:中国儒学网 作者:高予远 内容摘要:2002年,中国哲学界关于“儒家与宗教”的讨论,无疑是有其学术价值的。但儒家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问题在于儒家思想如何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对当今中国12亿民众的道德教化发挥作用。为解决此问题,本文讨论了儒家文化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定位问题,认为儒家文化是......
-
〓 儒学何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提出“复兴儒学必须有问题意识”今天,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世界大变革的格局中间,作为二千五百多年前轴心期文明重要的一支——孔子的儒家文化500年来受到西方文化很大冲击,现在我们可以预期到它将得以复苏,它将贡献于人类社会。儒学如何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
-
〓 儒家传统中的启蒙精神在当代——《原道》与九十年代以来的儒学
大约以1990年为标志,曾以“启蒙者”自矜自持的中国知识界几乎是突然间对其在80年代的作为似乎变得不那么自信了。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民间性、同人性刊物虽背景各异,但都无不以反思一词相标榜。《学人》、《社会科学季刊》、《原学》、《中国文化》等,或以学术史清理相期许,或以学术规范建立为使命。譬如《原学》就以收录纯学术论文为主,......
-
〓 黄小洲·〖解释学研究对建构中国当代学术的意义〗
解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艺术,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然而从影响史和效果史来看,首先把理解与解释上升为一般哲学问题的是德国的施莱尔马赫。他于1839年出版的《解释学与批判》标志了解释学哲学的诞生。狄尔泰紧跟其后,推动了一般解释学的发展。因而,两人都是解释学哲学的创始人。尽管如此,19世纪西方解释学的研究对于哲......
-
〓 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考察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予以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儒学在这一时代的存在状态、尤其是它和资本运动的关系。最后,本文对于儒学在世界历史的全球一体化和同质化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命运做出思考。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全球化 儒学运动世纪之交、千纪之交的......
-
〓 《华盛顿邮报》: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复兴和争议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7年7月24日文章:儒学思想在拜金盛行的现代中国盛行(莫林-樊/Maureen Fan)中国郑州——关涛(GuanTao)是一家网站的总监,妻子是学校的老师。刚开始,当他们把5岁的儿子送到本市一家孔子学校学习时,原因只有一个:学校离家仅有几步之遥。但随着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对所看到的一切也......
-
〓 生活儒学的重建:东亚儒学发展的新途径
一 当代东亚国家,整个儒家文化圈,在二十世纪,都经历过现代化的冲击,形成了整体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社会“现代化”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说,在社会中人都认为应该让社会进行现代化转型之后,时间已被切隔成两段:传统与现代。经过扬弃“传统”的过程,使得社会步入现代,则称为现代化。 在这种认识中,传统是负面的属性,代表应被扬弃或超越......
-
〓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内容摘要:本文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同时参照《孔子家语》、《礼记》等书,着重论述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以下几端:孔子是文化的终极关怀者,孔子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关键词:孔子 人格魅力 《论语》 礼 乐 仁毫无疑问,文献资料......
-
〓 杜维明:现代儒学核心乃是见利而思义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杜维明其人: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 学、加州伯克利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是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