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整个21世纪,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发展经济的道理有千条万条,但究竟最基本的道理是什么?首先,要让经济持续强劲地增长,必须要有人来卖命地为国家、地方、公司、企业或个人的经济事业打造优势和竞争力;必须要让人真心实意地为事业出策出力;要人真心实意地与你共事、协作、联合;要有人放心地将他们的就业机会、职位、......
-
〓 上博馆藏战国楚简(二)《从政》试编
试编按:本试编在张光裕先生释文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编排《从政》。根据各种因素考虑,所谓《从政》甲乙两篇,实应本为一篇。主要因残简(亦有可能缺简)的关系,使这一原本意义完整的一篇文字无法连读。张先生已经指出了个别简的连读或意义关联,但整体上他又把这部分简分为甲乙两篇,各简大都又以“简文前后皆无所承”加以分别处理。现初步试作......
-
〓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
-
〓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内容提要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
-
〓 蔡德贵 ·〖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
看到这个题目,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儒学是中国的特产,怎么会出来个美国的儒家学派? 诚然,儒学是发源于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但是儒学早就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孔子既是时间人,又是空间人。从时间上来说,孔子跨越了两千多年,经过多次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类型的儒学:独尊儒......
-
〓 成中英 ·〖全面诠释与发展儒学:哲学、经学与国学〗
哲学是自我反思之学,集合经验,从各种角度反思,以认知自我;建立主体,以认识世界,切合环境:以建立价值,使行为有所依,促进生命发展;与他人沟通,确定规范,以维护社群发展;最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彰显人类生命与宇宙存在的意义。当然我们必须理解哲学的高度自觉追求与体系化的追求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实现,不能强加......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6):《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续
【作者按】这里是第二部分。 儒学与人类科学的重建 David认为,现在西方文明内部有一种内在的分裂或紧张,即精神价值传统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分裂与张力,科学、技术的运作逻辑与人的精神成长的逻辑“风马牛不相及”,这造成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的精神生活无法同步增长的弊病。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中最大的精神价值传统,但是从根本上说,基督教......
-
〓 论屈原与郭店楚墓竹书的关系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是谁?出土竹书是什么时代、什么学派的文献?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此颇为关注。不少研究者已逐渐突破那种以提出假说为主的研究方法,取得很大进展。 笔者试用被王国维称为“二重证据法”的科学考据方法,以出土墓葬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发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屈原完全符合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基本情况;而出土竹书则......
-
〓 黄玉顺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通常的学科体制上来讲,这是所谓“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但实际上则是试图对儒学进行一种当代的阐释,我给它一个概括的符号,叫做“生活儒学”。首先指出一种现象:最近一些年来,具体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动向,今天有人把它称为“儒......
-
〓 儒家心性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是否可能?
本文的缘起,是四川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中心,要我讲讲“儒家心性论与伦理学”这个话题,我就趁此机会,把自己平时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疏理了一下。这个题目很大,所以我加了一个副题,以免漫无边际,不得要领。之所以把思孟学派作为个案,是考虑到该派是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1);作为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潮,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已注......
-
〓 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一代学术巨擘。《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梁启超晚年的一部学术著作,结撰于1923年至1925年春,原是他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学术而编写的讲义。提到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 腐败还是苛求?
内容提要:刘清平先生将《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判为腐败,引起学界震惊。本文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批评。本文认为,刘先生这种作法是以对西方法律思想误解为基础的对儒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苛求。关键词:孟子;腐败;西化自从刘清平先生发表《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判定《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为腐败之后,学界骤起波澜。先是郭齐勇先生发表了反......
-
〓 王元化谈《论语》
王元化谈《论语》小引元化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了几篇《论语》简释的文章。不想十余年后出现了一股《论语》热。元化先生对于经典的普及是赞成的。他因年老多病、目力不济,对现在的一些畅销书看得很少,就闻见所及,他认为现在有些做法,如媒体以娱乐文化的收视效益去取代经典本身的人文价值,只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果。也有些人虽然看......
-
〓 论孟子的人生精神
内容提要: 先秦大儒孟子以孔子学说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在孔子仁学或礼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并为宣扬和践行这种思想学说而身体力行,奔走呼号。透过《孟子》一书阐述的思想学说和孟子的实际人生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几种来源深厚、影响深远的人生精神:⑴自承先贤,身任天下;⑵民生为本,仁爱为怀;⑶尊德乐义,以义......
-
〓 儒家的发展:《礼记》和《易传》(下)
五、八卦和大衍之数《易传》的渊源也始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传《易》于弟子鲁人商瞿。《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世传孔子作《易十翼......
-
〓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儒学复兴论”,这较早可追溯到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此后三代新儒家的薪火相传,虽在论证方法上有所变易,却也都是围绕着这一纲领所做的阐发。就大陆思想界而言,“儒学复兴论”在建国后已成隔日黄花,消声匿迹了许久,但在打开国门后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讨论中,港台及海外的新儒家借机泊岸登陆,并以此......
-
〓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魏书》创设《序纪》,通过叙述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有利于其从文化上认祖归宗。 《魏书》没有纠缠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否列入正统这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是转换一个角 度,提出了正统不是根据族称,而是以德相承的理论。 《魏书》为三国两晋和十六国的历史画出一个历史发展统序......
-
〓 对“生活儒学”的批评 ----致黄玉顺先生的一封信
此信传杨祖汉先生(并请转吴汝钧先生)、林安梧先生、周博裕先生、FSCPC(李淳玲小姐或FSCPC的朋友可否将此信转给李明辉先生?)、陈明先生、蒋庆先生。---- 作者玉顺先生:《述神》蒙贵网站采用,您的识量非一般所能及,首先表示感谢。其次,你说我没有了解你所说的“生活儒学”是什么,那么我愿再作以下的答复,以为说明。先只......
-
〓 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成人之道”评述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学乃至中国文化十分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千百年来,对“人性是什么”的问题,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都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在中国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超善恶论、性三品论、性善情恶论、性二元论以及性日生论等观点。下面就荀子关于人性方面的思想论述及其“成人”之途......
-
〓 儒家民本思想:工具性之本,还是目的性之本
内容提要:无论是周公的民本观念,还是儒家的民本思想,都不包含民主思想的萌芽或精华,因为它们归根结底不是把民众视为君主、官员理应在治理活动中予以尊重的“目的性之本”,而主要是视为君主、官员巩固自身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之本”。两者间的本质差异在于:“目的性的以民为本”是把保护民众利益、关心民众福祉自身当作终极价值,“工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