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宋“富民”与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摘要】唐宋以来的富民阶层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乡村社会经济关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富民收纳佃户,管理并监督生产过程,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其次,富民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富民虽可逃脱赋役但也要付出由贿赂、诉讼与诡寄等费用构成的沉重代价,造成其整体贫困化。再次,富民是国家赋税征发和维持地方治安等乡治的主......
-
〓 唐宋时期武陵山区药材贸易初探
【摘要】具有“天然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唐宋时期的药材资源具有品种多、质量优良、资源富给、遍及全区和采集者众、产出不訾等亮点。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除少数区内消费外,便是经由农村市场再通过区域市场运销区外;而区域市场的药材贸易可得而言者主要有施州市、沅州市、辰州市和黔州市。区域药材市场的兴盛及域内外药材贸易的顺利进行,......
-
〓 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内容提要】文章从公元11世纪后我国气候的显著变冷入手,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农业生产、土壤、植被的显著恶化,游牧民族与汉族力量对比的适应性变化,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适应性南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政府统治模式所造成的巨大挑战。作者认为,理解这一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动态影响,乃是理解11世纪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吴承明序
斯波义信教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汉学家,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宋史专家之一。1968年他的《宋代商业史研究》问世,一举成名,遂即被译为英文版和中文版。此后20年,斯波先生又在一系列研究中国经济史著述的基础上,于1988年出版这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巨著。本书视野广阔,广征博考,蔚为大观,而持论极为严谨,凡肯定、不能肯定与怀......
-
〓 从多元历史视野宏观中国现代化问题:蒙古西征与人类文明
【摘要】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一社会一政治精英”(儒生/士......
-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三个时段。春秋到战国,是礼崩与成文法典发生时期,成文法典从此以后逐渐......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译本序
本书实际上相当于拙撰《宋代商业史研究》(原著,斯波义信,日本风间书房1968年版;英译本,伊懋可译,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中译本,庄景辉译,台北县稻禾出版1977年版)的续编。前著对宋代中国社会的商业化及与此相关的交通、商品市场、城市化、商业组织等方面,就其全局的变化动向进行了鸟瞰,特别着重致力于其事实关系......
-
〓 宋代排水工程“福寿沟”的营造
福寿沟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功能正常,是因为历代官府都很重视这一水利工程,而且市民参与修缮的积极性也很高。清代同治八年,知府魏瀛就以“民修官助”的方式,成功地组织官民对福寿沟进行了一次彻底维修,并且绘制了《福寿沟图》,“以便观览由委,寻源旁沟可得”,其功劳惠及今人。赣州,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地处赣江的上游。赣州城始建于汉高......
-
〓 《宋人佚简》中一件商税文书的释读
【内容提要】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文公集》,乃是宋人用旧公文纸背面印刷而成。其原纸文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书名用珂罗版精印全部公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佚简》第5册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酒务文书,这些文书多以申闻状的形式呈现,其内容都是关于舒州在城酒务的一些记录,例如造酒耗用物料、作匠工食钱、酒课向各......
-
〓 略论宋代经济的进步
自从秦、汉大一统帝国崩溃以后,经过四百年的分裂混乱,到了隋、唐、宋时代,在中国领土内,大一统的帝国又复出现。当中国经过隋、唐时代的长期统一以后,这第二次大一统的帝国,到了宋代,由于运河的连系南北,全国商业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位于运河北端的汴京,运河与长江交叉点的真州,运河的南端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成为商品集散的中心,同......
-
〓 宋代的茶叶“交引”和“茶引”
【内容提要】宋代的“交引”和“茶引”是不同茶叶制度下的产物,却常常被人们误认为同一事物。茶叶“交引”主要盛行于北宋前期,政府直接控制茶叶的生产与批发,“交引”作为取货凭证的“交钞”转变成有利可图的有价证券。北宋末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直接参与茶叶生产与批发的“实物禁榷制”,改为通过专卖税方式间接......
-
〓 宋元时期吴淞江流域的稻作生态与水稻土形成
【内容提要】北宋初期,吴淞江流域仍有许多圩田内存在着大量的休耕地与不得耕种的积水田,水稻土的脱潜与剖面发育较慢。到了后期,吴淞江流域的水环境和农作技术都在推动着水稻土剖面的完全形成。宋初的丰水环境出现了变化,吴淞江的淤塞使这一地区的旱田化作用增加,脱潜化程度加强。与此同时,农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搁稻、施肥、翻青和开沟技......
-
〓 辽代奥姑考——母系社会遗迹之追寻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三“奥姑”一词,当未读到本文之前,我想,许有一些的读者怀着疑问,这到底弄什么玄虚呢?现在且先转过来说说我写本文的动机。三四年前,余读《汉书·地理志》载“齐襄公时,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日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极饶兴味,当时即推断为母系社会之遗迹,颇思类辑域中关于此种的记......
-
〓 试论西夏的户籍文书
【作者简介】赵彦龙,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账籍文书是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政务文书,从战国、秦朝的计书,两汉的计簿,一直到明清的黄册,这些文书都详细记载了全国各户的人口、地亩、徭役等情况,因而是历代王朝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命脉。西夏仿中原账籍制度,也建立了账籍文书的造籍、上报和管理。......
-
〓 元昊和宋
当女真崛起之前,最为宋患之异族有二,一曰契丹,一曰西夏,三国鼎立于当时之东亚。以国力较,则契丹为最强,而宋夏皆次之。宋自澶渊之盟,岁输币于契丹,以求取两国间之和平。西夏当宋真仁之际,虽极桀骜,然始终服事于契丹,鲜有违叛。是故契丹之于宋夏,亦类突厥之于周齐,左提右挈,影响甚大,今欲求宋夏二国间之关系,而不参以契丹之史,则......
-
〓 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提要】北宋时期(960—1127年)有记载的疫灾年份59个,疫灾频度为35.1%。其疫灾多发生于春、夏季节,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整个北宋时期,疫灾频度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除960—969年上接五代疫灾周期和1120—1129年下接南宋疫灾周期外,其余时间可以划分出3个波长为50年的波动周期,第一波(970—1019......
-
〓 序章——宋代的社会经济和地域差异(一·上)
一、考察的缘起——为何从空间说起1.绪言就经济史的一般课题而言,由于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结合在一起,因此需要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和服务?处理这个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发展变化的原因何在?这些和经济以外的人类活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从横向和纵向时空两方面进行剖析,也许能概括其要点及解答上......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目录
吴承明序中文本序前言序章宋代的社会生活和地区差异一、考察的缘起——为何从空间说起1.绪言2.关于地域差异问题研究的认识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二、宋代社会和长江下游地区1.社会动态2.时间、空间的区分3.若干史料提供的证言前篇宋代长江下游的经济状况一、宋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力1.宋代平均亩产稻米生产率2.长江下游地......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前言
拙著《宋代商业史研究》(1968年始刊,1979年再版)的撰写,开始于刚考进东京大学新改制的研究生院之际。这是遵奉导师周藤吉之教授的指示,进行有关宋代商业及其社会实态复原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集中整理有关史料而取得的一项成果。这一时期,周藤先生就《宋史·食货志》各章中与农业有关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译注,通过绵密细致、网......
-
〓 宋朝买扑制度下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酒务坊场买扑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买扑制下的利益主体,官府与承买者、中央与地方、各官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共利和争利的关系。对官府而言,与承买者共利只是推行买扑制的基础,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而其争利活动难免失去理性,直至破坏了共利关系,影响到买扑制的正常进行,才有所收敛。官府买扑收益分配的每次变动都是官府内部争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