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兆光:“华夏”与“中国”,如何重建论述?——《说中国》解说
“华夏”与“中国”,如何重建论述?——《说中国》解说葛兆光什么是“华夏”?或者,什么是“中国”?讨论这一问题,既可以从今溯古,来论证国家合法性,也可以从古到今,以理解历史合理性;它可以是一个政治话题,也可以是一个历史话题;它可能惹出民族(国家)主义情感,也可能培养世界(普遍)主义理性。在涉及“国家”“民族”和“认同”的......
-
〓 美华解密:周恩来文革中期谈党内路线斗争
前 言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4周年纪念日,全国人民的大多数,以及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都发自内心永远地怀念他,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想到周总理的对手之一基辛格去年到重庆听红歌,历史毕竟是动了。我们缅怀周总理的治绩和历史地位,学习周总理的坚强党性和深刻历史观。在我们心目中,主席里可以称之“伟......
-
〓 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忆上世纪70年代国家海洋局专家曾多次准确预测地震发生
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忆上世纪70年代国家海洋局专家曾多次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本报记者 朱瑞良记者采访安振声教授(左)安振声教授获得的荣誉证书 “5•12”,一个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汶川,一个让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地名。正如36年前的唐山,24万多人的生命在瞬间消失,留给生者的是一个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痕。然而,......
-
〓 新中国政府对外商银行的监管与清理
内容提要:外商银行在旧中国存在的100余年中,凭借着政治和经济特权,一直在外汇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的经济与金融领域中有着支配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方针,在坚决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和金融势力的同时,对外商银行实施“利用”与“限制”政策,即利用外商银行已有的经营外汇业务的人力、资力以及与国外......
-
〓 再论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于产权变革视角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从产权变革的视角,分析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者提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运用公私合营方式,利用私营银行的双层产权结构,以产权主体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掌握其经营权,实现“法人产权”层面的变革,再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私股股权,实施“原始产权”层面的变革,最终将私营银行业转变为国有银行,完成了私......
-
〓 1978-2008年中国隐性失业人口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
-
〓 贫民救助与政府责任——以1949年~1952年北京(平)市的贫民救济为例
1949年——195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需要出发,对包括城市贫民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了必要的社会救助:解放和接管期间开展的紧急救济;定都之后,围绕首都的稳定而开展的贫民救济;以及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而开展的失业救济。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解放初期党对北京贫民问题的认识和应对,各种贫民救助......
-
〓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为新中国成立奉献了壮丽生命的革命先烈
因为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因为一个久远悠长的梦想,因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上个周末,我和9度角无比虔诚满怀敬意地驱车600公里来到了心中的红色圣地、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自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始,从进酒店听到《十送红军》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种崇高的精神激荡着,鼓舞着,鞭策着。流连在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会址、毛主席旧居、红......
-
〓 改革30年,打工者仍然感谢毛主席三线建设留下的红利
虽然才是龙年春节刚刚过完的正月初四,从四川到北京的火车上却早已挤满了扛着大包小包出去讨生活的打工者。一张张疲惫却又充满着期待的脸庞上仿佛洋溢着对新年工作的憧憬,隐隐地也暗含着离乡的忧愁——与亲人温存不过几天,如今又要为生计远赴他乡……中国中西部的农村已经伴随农业合作化的解体,逐步走向萧条和死亡。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地域......
-
〓 1949—1978年重工业产品价格机制演变研究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确立了苏联创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后,重工业产品定价机制也完成了由市场向计划的迅速转变。1957年以后,在“赶超”和“备战”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更......
-
〓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重要民生问题的处理和思考
——兼论“改开搞”年代的政府行为转型并展望一种新的“改革开放史”写法
【内容提要】古今中外历史一再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关键是执政者必须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与人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决策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问题的同时,基于其政治信仰,对城市失业者的救济和就业、灾民的救助、疫病的防治这类关系到人民基本生存、生活状况和基本权......
-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是如何打破美苏核威胁的
【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
-
〓 评「十年建国」(1928-1937)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二篇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度为人民带来希望,但不足十年便是日军全面侵华,南京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严格意义来说,自1928年,北伐完成,中国名义上归于一统,至到1937年全面抗日为止。这段称为「十年建国」的时期,不足十年只有八、九年而已,对于「十年建国」不少西方学者总结为「黄金的十年」(Golden Decade),......
-
〓 中国工人阶级60年
【作者简介】张伟,中央编译局博士后。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内涵不断外延的历史。工人阶级的最大特征是“无产”。准确来说,这个“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因此,我们通常在概念使用上并不严格区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1888年恩格斯在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简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全面系统地再现了6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内容充实,资料丰富,立论科学,是一部颇具权威的优秀著作。独具匠心,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第一,全面系统而又主线突出。对60年中国经济史的描述,可谓“全景广角”和“泼墨写......
-
〓 农田水利的三种模式比较及启示——以湖北省荆门市新贺泵站为例
【内容摘要】新贺泵站的变迁史启示我们,能否有效整合分散农户、克服搭便车难题,是乡村水利体制顺利运转的关键。尽管组织模式能够将水利体制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克服搭便车难题,但在人民公社走向终结、原有治理体制解体的情况下,组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在农户个体数量众多且呈高度分散状态、农民分化程度日益加剧的状况下,水利供给......
-
〓 西藏金融60年的回顾与思考——献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
【摘要】通过对党中央60年来在西藏各时期金融政策的回顾和思考,从金融史的视角热情讴歌共产党对西藏金融政策的正确、适时、高效;歌颂60年来为西藏金融事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各民族各阶层领导、群众;弘扬老西藏精神。并以此文做为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盛大庆典的隆重献礼;表达对党中央60年来对西藏的特别关怀的深深感激之情。提......
-
〓 投资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回顾与展望——兼及增长方式转变(1950—2010)
【内容提要】60余年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的30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雏形,到改革开放的30年GDP以年均10%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目前已进入第三个30年。回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历程上的投资结构变迁:头30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工业体系;第二个30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投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30年开始时我......
-
〓 难忘的一次震情会商
有人称:“治愈癌症、造永动机、地震预报”,是世界科研三大难题。而我有幸参与过地震预报研究,并且参加过多次震情会商,感到十分欣慰。我现在虽已退休,但几十年前从事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种种经历和往事,却不时浮现萦绕在我的脑海,始终难以忘怀。1976年6月12日,四川省地震局发出通知,要在成都召开龙门山中南段地震趋势会商会,我十......
-
〓 周恩来谈怎样学习毛泽东
【作者简介】廖心文,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60多年前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