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兵|写得好与写得好看——史学论文的写法
作者桑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关于如何写好史学论文,之前已经谈过一些想法。由于主要是面向新进,优先考虑当务之急,大体限定于文字表述的通畅达意等基础问题。而写好历史学的学术论文,绝非如此简单,主编和刊物希望就此进一步探究一下较为具体深入的层面,例如如何炼字。只是如此一来,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才是写得好的史学论文的判断标准,否......
-
〓 战犯审判、历史认识、民族和解
——关于“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的讨论之一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度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理论定位及其相关重大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这实际上是关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的主题问题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谈一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一在哲学史上,任何有影响的哲学流派都有其特定的主题。......
-
〓 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
[摘要]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了背离史实的阐释,是难以成立的。其“首次相撞’’等概念的使用及论述的逻辑亦存在舛误。[关键词......
-
〓 唐宋变革期学术史·经济篇
小引:“唐宋变革期”的内涵和学界认识的轨迹在历史学人的视野中,重视变化,是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惟有如此,才能够厘清制度的沿革、世态人心的迁转,进而从中追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最终体现史学的镜鉴功能。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强调在纵比与横比中发现历史的变化,以求做到“变中见异,异中见性”。[1]同样的见解也见于宋史专家蒙文......
-
〓 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
内容摘要:“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
-
〓 评英国历史学家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1]是由西方专业历史学家从评估一种历史研究指导理论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所做的评说。[2]作者斯蒂芬.亨利。里格比(Stephen Henry Rig.by),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教授。他的主攻领域是英国中世纪史,是一位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与社......
-
〓 走上人文学科前沿的社会文化史
——突破瓶颈: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笔谈1)
【作者简介】刘志琴(1935—),女,江苏镇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北京100006);梁景和(1956—),男,山东蓬莱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北京100048);左玉河(19......
-
〓 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JYA84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10BZS05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060)【作者简介】孙语圣(1967-),男,安徽肥东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E-mail:sys04@126.com【主要摘要......
-
〓 对我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一些设想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2011年初,在考古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前夕,为了制订考古学的十年科研战略规划,全国十一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专家云集吉林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后来又经多次会议的征求意见和多方咨询,形成了一个规划草案。这次《社会......
-
〓 中国史学界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内容摘要】中国史学界的疾病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无论是研究成果的增长还是研究主题的扩展,或者是研究范式的转换,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缘由,既有中外学术交流的因素,更是史学界自我反思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应看到,以往的疾病史研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对疾病史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
-
〓 历史学与价值观建设
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价值观的建设,历史学在这一工作中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本学科的社会价值。历史学有四个任务历史学的任务有四点:求真、明理、弘德、经世。它们无不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求真,即探求历史的真实面貌。要做到这一点.在很多时候就需要具备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视真理高于生命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这曾......
-
〓 中国的封建王(皇)权——《封建经济政治概论》第十三章
一、专制主义王权概念的由来中国古代本来不用专制形容统治者或者政权体系。“专制”二字是用来形容臣下或地位低下的人对上级的控制和做事独断等。如《汉书·袁盎传》:“大臣专制”;《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为人臣者,……委身致命,事无专制,所以为忠也”。所以即使号称中国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也没有说古代的君主制是专制制度,他只是从......
-
〓 传统史学正统观念的发展变化(专题讨论)
经学与两汉史学的正统观念汪高鑫【关键词】传统史学;两汉;魏晋南北朝;两宋;王夫之;正统观念【作者简介】汪高鑫(1961—),男,安徽休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北京100875);马小能(1982—),女,河南永城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所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史......
-
〓 什么是灾害?——国外灾害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流派评析
只有在我们澄清和获得关于灾害概念最基本的共识后,方可继续灾害的特征及其结果等方面的研究。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先行者Enrico L. Quarantelli曾说:“只有在我们澄清和获得关于灾害概念最基本的共识后,方可继续灾害的特征及其结果等方面的研究。”他主编的两本同名著作《什么是灾害?》(What Is a Dis......
-
〓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按:本文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的代前言,《论丛》第一辑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将本文发表,以飨各界读者。【作者简介】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邮编:l00009一、关于建设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2005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
-
〓 超越人类看人类
——“大历史”批判
【提要】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
-
〓 漫谈“封建”
白公寿彝九十大寿,朋辈、学生集文为他祝寿。我写点什么?想了这个题目:《漫谈“封建”》。“漫谈”者,一知半解,思考也不成熟,姑妄谈之而已。意在祝寿而求教。一我们现在对“封建”的认识,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欧洲中世纪社会所得的结论。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一般认为有两个来源,一是日耳曼,一是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入侵......
-
〓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
-
〓 “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的质疑
“唐宋变革论”者主张唐宋之际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就阶级关系的变动而言,诸家意见各不相同,大致似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 唐代门阀士族地主仍占统治地位,推行部曲佃客生产制,唐宋之际,衍变为官户统治和客户佃农生产制。二、 唐代是中世封建社会,佃户被束缚在土地上,是典型的农奴,宋代开始“近世”,佃户与地主是平等的经济关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