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山的学行与儒学
明清之际,学坛群星璀璨,傅山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被史家喻为“学海”,言其学在诸多领域博大精深,且长期受到识者的关注与研究。在清代,他的遗文一直被辑佚编纂,对其学术领域的创造性以及坚苦持气节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近代,尤重其开创诸子学研究、倡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以及爱国情操,并揭示他的思想中蕴藏着可贵的早期启蒙精......
-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1)
石勇:在“文化”这个东西上,人们的确很难有共识,首先在含义上就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其次在囊括的领域、事物、现象上,可以说涉及太多,难以一一描述。而且“文化”既能被看见,也无法看见,既在典章制度中,也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如何准确地界定?然而尽管如此,大致有一些东西人们还是能够捕捉到并把它界定为“文化”的,比如“中国文化”......
-
〓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过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没有想到要重视管仲。我觉得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地重视了孔子的思想而没有重视管仲的思想。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
-
〓 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复兴和争议
按我理解,儒学提倡用一种文化在世界上实现大同。在实现了大同的世界,一切不同的宗教都将拥有同一种观点,对宇宙的一切不同解释都将取得一致.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7年7月24日文章:儒学思想在拜金盛行的现代中国盛行(莫林?樊/Maureen Fan) 中国郑州——关涛(Guan Tao)是一家网站的总监,妻子是学校的老师......
-
〓 从儒之起源看孟子的政治哲学
海德格尔尝言:“所有的伟大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最伟大的。……伟大的东西从伟大开端,它通过伟大东西的自由回转保持其伟大。”[1](第17页)儒的起源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和思想背景。深刻理解儒之起源,探寻儒之根源与儒家的亲缘关系,是我们审视、反省儒家的基点,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的前提。 ......
-
〓 儒学当代开展的三个向度
在为当代儒学发展谋划方向的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丰富多彩且极具建设性的方案。我以为,儒学生命的开展,应以儒学自身的特质为起点,以兑现对生活的庄严承诺为旨归。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觉得儒学生命得以开展并生生相续,其前提是当今的儒学宣传者、研究者和崇信者应能自觉把握如下三个向度。其一,生活的向度。所谓生活的向度是指儒学应全身心......
-
〓 说到“人文精神”(4)
陈壁生:时间进入2004年,这一年最明显的思想事件,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即所谓另一场国学热的开始。这一思想现象以读经事件的争论,《甲申文化宣言》的签布,与《原道》十年纪念这三个事件,作为历史标轴展开。石勇:这一年的确是文化保守主义显示出“由边缘进入中心”的关键一年。这些极富象征性的事件前后相继发生,使2004年被称为......
-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1993年清理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在1998年公布;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海博物馆楚简,自2001年开始发表,迄今仍在继续出版之中。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出现,迅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究热潮,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方面,但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应推学术史、思想史。两批简内大量丰富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2)
石勇:你所提到的文化守成主义首先基于文化本身的逻辑:人总是要安身立命的,并且提供一个无序时代的道德规范。但这种文化存在并非孤绝自身,而是可以渗透进政治和其他领域之中。从这点说,中国的情况毕竟和西方不一样,各自从不同的传统中走出,因而在进行“现代化”时对传统的资源利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有些东西具有它的普遍性......
-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发展非常有帮助。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这本书的产生,起因于波士顿地区出现了一个以杜维明、南乐山、白诗朗(John Bert......
-
〓 苏轼与程颐易学思想之比较
在北宋中后期,苏洵(1009-1066)、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父子三人在文学、政治、学术思想诸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他们也是宋代蜀学的开创者和领袖,苏氏蜀学在与王安石新学、二程洛学的对立斗争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苏轼、苏辙兄弟,以其卓越的文章和深邃的思想显耀一时,从游者甚众,形成了颇......
-
〓 情范畴是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主流是“性善”论,而“性善”论的揭橥者为孟子。“孟子道性善,祖述尧舜”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常识,对于孟子“性善”论,前贤多从先验的、天赋的维度来理解、诠释。但此类的论证有一致命的缺陷,如徐复观先生所言,是“一种推论”,而非实际内容。。[1] (P151)故欲真正理解孟子的性善思想,尚需进一步探讨......
-
〓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
各位学者,在这里听大家的一些发言后,学到了许多东西。可能经常上网的人也知道,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批评蒋庆先生的,另一篇是批评康晓光先生的。在此我愿将自己的理由说明一下,欢迎听到大家的批评。我对蒋庆先生的批评,针对的主要是他的《政治儒学》(三联书店,2003年)表现出来的两点理论事实。第一点,他在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史实上......
-
〓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设计的“礼制”思想,......
-
〓 时代呼唤民间儒学 走向生活才是儒学复兴之路
孔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他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开创了“私学”传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学在官府”即贵族垄断教育,承担文化的传承与创造;私学出现,将文化由宫廷解放出来,文化传承与创造人人有责,实现了文化的全民性自觉。孔子者,乃民间儒学之宗祖也。孔子与他的学......
-
〓 《国学举要——儒卷》序
儒学是“国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构成“国学”核心内容的部分,这一点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何谓儒学?儒学之“学”与所谓儒道之“道”、儒教之“教”又有什么关系?这类问题历来有争论,近现代以来更有甚,而且至今没有结论。本书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在这里简单地作一交代。 在历史上,对于儒家学派及其学说,确有“儒学”......
-
〓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
【摘要】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
-
〓 解码“慈孝文化”
作者:朱贻庭《道德与文明》2009年3期 一个民族的原创性的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代代相传即形成“传统”的过程中,能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其某种连续性和同质性,个中之奥秘,就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所谓“文化基因”,又称之为“文化密码”。解开“密码”,才能把握“传统”,自觉地弘扬“传统”。......
-
〓 非文化渗透?何必讳言孔子学院是软实力
6月22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保加利亚议会保中友好小组主席斯托伊洛夫和中国驻保大使于振起为索非亚孔子学院揭牌。当天,索非亚孔子学院在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中心举行了开院典礼。截至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课堂)156所,它们分布在5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人士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此外,世界各地还有2......
-
〓 荀子思想的社会学阐释
在先秦社会思想史上,荀子是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所创的儒家社会思想,在荀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并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如果以现代社会学来衡量的话,荀子的许多论述都有契合之处,荀学实可称之为儒家的社会学。[1]一、“化性起伪”与人的社会化与孟子一样,人性理论是荀子全部社会思想的基础。但对于孟子人性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