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作者简介】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1.1.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
〓 债券质押贷款与近代华资银行投资铁路模式———以浙赣铁路为中心
【内容提要】债券质押贷款是一种政府以公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它成为吸引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华资银行向铁路放款和投资的有效模式,代表近代铁路融资方式的重大转变。浙赣铁路是这种转变的起点和蓝本。在这条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华资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债券质押贷款为主的投资规模大、风险防范机制完备的铁路放款和投资模式。【关键词】杭江......
-
〓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第三节 1949—1978年的国家投资和新增资本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因此,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优先发展国营企业的基本政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个......
-
〓 银行资助与农村内生金融的形成
——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
【摘要】如何建立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是近代中国农村金融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表明:农村信用社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农村经济衰败的情况下需要银行出资推动建立。这一主张体现了经济合理性,但银行的出资者身份易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终决策者,银行的逐利行为......
-
〓 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以清末民初“绅权”变异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摘要】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
-
〓 郝平:走进“丁戊奇荒”的历史现场
“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灾荒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学界关注。早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即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当时在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时,发现在各类山西地方志书中记载此次灾荒的史料非常之多,于是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之后,总觉得自己应该就这一课题继续深入下去,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再加上多年来自己对灾荒史研究兴趣浓......
-
〓 近代中国公司注册制度探源
【内容摘要】在清政府颁布《公司律》和《奏定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十八条》之前,中国土地上存在外商在华企业、民间经营的各类企业以及官方举办的各种生产单位。这些经济组织的设立都有一个合法性问題。外商在华企业或在本国注册,或在港英政府当局注册,或者干脆依仗侵略特权长期非法存在。民间企业大都在政府的管理下取得合法性,但政府实际上是通......
-
〓 民国徽商、乡村工业与地方市场——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研究
【内容提要】民国初年培本有限公司经营账簿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账簿完整地记录了培本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等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近代徽商经营乡村工业的实态。这批账簿揭示了徽商经营乡村工业与地方资本市场、商品流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也反映出近代徽商转型的若干特点。【关键词】培本有限公司账簿;民国;乡村工业;地方市场......
-
〓 “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笔谈(上)
鲁迅与当代中国的对话关系王吉鹏鲁迅研究的当下意义,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感的问题。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鲁迅研究转入古典化的范畴,逐渐远离现实,我们不必阻止这种趋势。这一认识实际上迎合了所谓“鲁迅已经过时”的观点。我们处于什么时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一时代,正是从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那里......
-
〓 民国时期劳资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田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武昌430079)。【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11.1.172—188【基金项目】本课题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研究(2009JJD770018)资助。随着近代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实业的发展,到民国时期,资......
-
〓 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
[摘要]晚清是一个国家主义狂飙的年代,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导引之下,中国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强权就是公理,相信国家实力就是一切,致力于模仿19世纪西方文明中的国家主义与物质主义。日益弥漫的物质实利主义摧毁了中国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造成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乱局与精神危机.不久后在欧洲爆发的世界大战,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
-
〓 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
【内容摘要】在近代安徽,就族田的田产经营而言,出租给外姓中、贫农耕种是主要经营方式;地租形态主要是实物地租,且租率较一般私田低;大部分欠租是在催缴过程申通过协商解决。就族田的地租经营而言,宗族通过放贷、购田和投资工商业实现地租的增值;宗族放贷地租的利率大大低于一般私人放贷;族田地租向近代工商业转化已渐露端倪。【关键词】......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结论
本编简短结论现在,根据以上对近代中国经济史实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对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已经比较清楚,但是,这样的发展轨迹又有什么启示和说明了什么呢?这里,首先应当进行一下简单的小结:近代中国的百余年时间,是内忧外患连绵不绝的时期,根据以上各节史实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清楚地展示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产......
-
〓 灾荒与近代社会变迁——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简介】 梁严冰(1970—),男,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容摘要】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
-
〓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五四”后期人物对经济自由的探索
【内容摘要】《自由中国》是195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一份刊物。通过分析和展现其经济思想的特点与主题,重新思考和观照《自由中国》所集结的一批可称为“五四后期人物”的知识分子对经济自由的探索,及其探索自由民主的历程中所具有的突破性的时代意义。【关 键 词】《自由中国》;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五四后期人物;自由主义【作者......
-
〓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土地问题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与西方学术界为主流的现代性范式,都提出了程度不同的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核心是需要重新处理地权、赋税与租佃关系的变动。其中,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地区的城乡变革与阶级分化尤其关键,它导致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租税关系剧......
-
〓 克格勃档案中的蒋经国卷宗
近年来,俄罗斯曾一度开放了许多苏联时期克格勃、苏共中央及共产国际的档案,其中也包括了蒋经国的有关档案。目前,这部分档案分藏两处:一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室,另一处则为联邦安全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局档案室。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材料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蒋经国......
-
〓 洋务派企业的变化(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之二
三、交通运输业1、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加意扶持下,从1872年创办至1894年,已有22年历史,共有江海轮船26只,总吨位35,457吨,在国内沿江沿海各通商口岸,均设有码头、趸船、栈房等,具备一定的航运规模。每年营业收入平均规银200万两以上,历年盈余总数达1,640,423两,减去亏损55,188两,净盈......
-
〓 抗战期间昆明史家群体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危难时局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浇灭昆明史家的科研热情,他们以昆明报刊为平台,纷纷撰文对历史、历史学、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历史发展动力及历史研究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予以探讨与争鸣。这种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致用风气的兴起亦开辟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以服务抗战时局为宗旨的治学......
-
〓 “共同体化”、“社会化”与“国家化”:论近代中国行业组织变迁之阶段性特征
——以近代上海为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20内容提要:开埠以来,随着上海经济变革、市场发育及行业蘖分扩张,各类行业组织因缘而起。晚清同光年间至民国末年,沪地行业组织在各式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侵染和交互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民间自发秩序到政府强制规范等制度变迁,其组织形态具有“共同体化”、“社会化”、“国家化”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