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古今共有三说:儒家,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但始终未将“法”做为其最根本的范畴,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完全不同;而且,荀子对......
-
〓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方面与西方精神资源相沟通并对话,另一方面由此而深化对于先秦、宋明儒学等五经传统、四......
-
〓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汤一介)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它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
-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我们号称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们尊严在哪里?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尊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比如,我们到美国去要跟人家讲英文,到德国去要跟人家讲德文。1998年,黄仁宇提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越发连"体"都得让位了。中华文化里面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个观念就收到冲击......
-
〓 龚道运:论孔子对情的体认
一孔子对情有全面的体认。首先,自宗教方面言之,孔子继承古代传统对天命的态度。他曾经说过"畏天命"①(《论语·季氏》,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按以下凡引《论语》,除特别注明者外,皆据此书),页172。)的话。所谓畏,不是指心理的恐惧,而是指宗教和道德的敬畏或虔敬之情。孔子虽依传统视天为人格神而加......
-
〓 儒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孔子之后,儒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但实在说来,在战国初期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儒学的这种分化并不十分明显,孔门诸弟子虽然出于利害之争而难以集聚在一起,但他们相互之间尚未发生太大的冲突,只不过分立门户,各自聚徒讲学而已。 在这些分立门户聚徒讲学的孔门弟子中,毫无疑问,子夏是最大的一系。他不仅弟子众多,而且影响大。尤其是他与......
-
〓 成中英:当代儒学两个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儒学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构思、发展儒学的精神。这次世界汉学上,大家对西方汉学有所批评,一些德国、法国汉学家也自我检讨,提出汉学与国学应相互为用、相互促进。但是,国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儒学,所以儒学如何帮助国学发展,国学如何帮助汉学发展,使西方人了解中国,......
-
〓 为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
蔡方鹿 编者按:汤恩佳先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他一生从事中华儒学文化研究造诣极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92年接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以来,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身体力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本刊发表中华儒学文化研究中心蔡方鹿撰写的《以弘扬孔子之道为己任——汤恩佳先生推选行儒学的言行与思想综述》,在于将......
-
〓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下)
四基于对儒家文献的解读还原或创造性诠释,徐先生明确指出,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具有甚至富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精神。1、自由。根据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区别于一般自由或主观感觉自由的社会政治范畴的自由,即指在良法限制下的主体不受强制的自愿选择的行动。[84]尽管儒家不可能作出这一理论概括(在西方近四百年的自由主义思想史......
-
〓 论唐君毅论哀乐相生的人生哲
摘要:唐君毅认为,由于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未经人自己同意的,所以人生是一绝对的孤独寂寞,是绝对虚“无”中的一点“有”。但是,就是这一点“有”,也充满着无限艰难,如求生存、求爱情、求名位的艰难。由此,现实人生总是哀乐相生的。关键词:唐君毅 求生存 求爱情 求名位 哀乐相生混沌!混沌!一切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思想,不可了解。......
-
〓 黄老学与儒学同亨意识形态宝座
一般认为,秦王朝的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殃及诸子和各家学说,但儒学受害最深,几遭灭顶之灾而损失殆尽。比较权威的描述当属刘歆在《让太常博士书》中的说法。刘歆认为,儒家学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律,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按照他的说法,似乎在汉初几十年里,儒学先师虽偶有存在,儒家经典虽偶有发现,但儒学作为......
-
〓 从道德本体到存在本体
内容摘要:王阳明的心学本体论思想在晚年“良知说”中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从心本体的道德性到存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心本体从“至善”的道德本体发展到“无善无恶”的存在本体。王阳明晚年特别关注宇宙论问题,将心之本体扩展为宇宙本体,确立了新的天人关系论,不仅在根本上颠覆了朱子学的理本论大厦,而且标志着心学本体论的最后完成。关键词......
-
〓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邵汉明 内容提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
-
〓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
摘要:牟宗三为了建构道德存有论,将先秦儒家典籍中的一些论述强行作存有论的解释。从历史的角度看,先秦儒家尚不具备道德存有论的思想,牟宗三此种作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关键词: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先秦儒家建构道德形上学,弥补康德之不足,是牟宗三一生努力的目标。道德形上学的本质是道德存有论,而道德存有论即是以道德之心赋予......
-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
-
〓 金华朱学:洪武儒学的主流
元、明之际,襄助朱元璋成就帝业的儒士如宋濂、王袆、胡翰、苏伯衡、许元、吴沉、章溢等,多出自渐江金华。这正如时人刘基所说:“圣天子龙兴江右,文学之士彬彬然为朝廷出者,金华之君子居多。”(1)他们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举措、文化教育、民风士习等有很大影响,而且更在学术思想、尤其是儒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清代名儒阮元曾说:“元、明之......
-
〓 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确立及其方法
[摘要] 作为十八世纪著名的学术巨擘和思想家,戴震为中国思想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文从“志存闻道”的学术路向、戴震义理之学思想形成与确立的三个阶段、戴震义理之学思想形成原因之辨析及戴震义理之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四个层面对戴震义理之学的形成、确立及其方法做了恰如其分的叙述和剖析。戴震的义理之学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
-
〓 论王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
元代以来,程朱之学风靡一时,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其哲学、政论和道德观深入人心,几成学界定论。到明代中叶,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学术界出现批评程朱之学的思潮。心学崛起,一时间获得广泛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广泛影响。王阳明上承孔、孟,“范围朱、陆而进退之”(1),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着重发挥宋明理学中正人心的思想及传统儒......
-
〓 试析荀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摘要 荀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总体上属于儒家,但体现了多家学术合流的趋势。其哲学思想体系从观念形态到现实的政治实施存在着天、性、道、人四个层面,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是其方法论。关键词 儒学 荀悦 政治思想荀悦在东汉末年任秘书监恃中,“侍讲禁中,旦夕谈论”[1],“从匡救时弊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申鉴》五篇和《汉纪》三......
-
〓 熊十力、梁漱溟佚札三通与佚文一篇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2000年春季拍卖会古籍版本专场于是年6月17日在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举行。为此,朵云轩公司事先印制了精美的图册。从图册中看,拍卖品606号为熊十力函札一通,608号为梁漱溟函札两通,分别标价3—5千元人民币。兹据彩色图片,将此三通函件整理如下,并考证其年代,略作注释,顺便纠正一些误记。著名文学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