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对于法治的态度新探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其对于施政环境有所抉择可以理解,但对政治环境的要求过于理想化了。这里有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即“天下有道”局面,究竟应该是政治家治理的结果呢,还是其出仕为政的前提条件?孔子对“隐”与“见”的论述,似有颠倒因果之嫌。这也是他“遍干......
-
〓 论古史重构
【内容摘要】近年大量宝贵简帛材料的面世,为古史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以五帝时代为中心的古史建构与重构,是古代中国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20世纪疑古思潮所疑所辨的重点所在。可以预见,新世纪学术的重大发展之一应当就是科学考古对于古史重构的推动。这方面的科学考古既包括田野考古,也包括对于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的整......
-
〓 《中国农业通史·原始社会卷》序
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祥地之一。在绵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土地上精耕细作、生产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
〓 《诗经》中的狩猎文化研究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应当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原始的渔猎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然不能例外。渔猎这一文明阶段在世界各国的很多艺术及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比如历经成千上万年还能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各地渔猎岩画壁画,数千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依然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各种渔猎故事传说。而在中国,除了在绘画、传说等艺术形式中......
-
〓 试论春秋会盟的历史作用
【摘要】春秋会盟是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在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政治上,会盟是维持霸主政治的工具,是大国结与国、壮大实力的方式,是列国维持各国内部奴隶制统治秩序的手段;经济上,会盟制定贡赋制度与经济盟约,促进了经济交往;军事上,会盟对战争有着较......
-
〓 《夏商周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后的新发现》目录、导言
目录导言……………………………………………………………………………………………2今本《竹书纪年》辨伪(代序)……………………………………………………………3前言……………………………………………………………………………………………10关于夏商周年表………………………………………………………………………………13附一……......
-
〓 先秦史研究的十个理论问题
最近,史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研究进行回顾时,感到近一段时间,一些史学工作者有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学者们指出的史学界这种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我认为是确实存在的,在先秦史学界也不例外。我在过去发表的一篇对先秦史研究进行回顾的文章中曾经指出,近百年来史学界的各种思潮,总是率先在先秦史研究领域中反映出来,先秦......
-
〓 长江三角洲的史前环境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至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之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和史前文化的互动关系。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史前环境、考古学文化作者简介:吴锤,1970年12月生,男,安徽合肥人,金陵图书馆。曹柯平,1963年12月生,男,江西南昌人,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是近年......
-
〓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其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
-
〓 略论生态环境对先秦水井的影响
先秦时期,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渐进时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原始先民在同自然界的实践和斗争中,发明了人工取火、弓箭、石器、农业和水井,这些都是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生存倚赖于和自然的不断发展的相互作用”。[1] 其中,水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
-
〓 河图洛书图说考:上古四时、五行历初探(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管子》中遗存的河图说和洛书说的解读,从民族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考证出:河图、洛书是一万至四千多年前的五行、四时太阳历图示。这种上古中国先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历法,其优美、简洁、精确的理论构建令人惊叹。阴阳五行这类象从诞生伊始就具有纯粹科学的意义,在数千年的应用过程中,河图、洛书所表征的五行、四时历锁定......
-
〓 重考商鞅变法
商鞅于公元前四世纪在秦国主持的变法,结局似乎是人亡政举,他本人惨死,而他的事业直到秦始皇还延续,甚至被说成“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与十三世纪以后已成“孔门传心之法”的《中庸》“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哲理相悖。因而从战国晚期到清末民初,每逢历史面临变革,关于商鞅其人其政,总会旧话重提,所谓“评价”的对立也越发突显。如此轮回,......
-
〓 揭秘中国早期国家的资源策略
以伊洛河下游平原为中心的二里头文明(约公元前1900—1500年),常常被视为夏王朝的代表,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的晚期首都,但学界几乎无人否认二里头文明是一个初步发达的国家社会。五十年来的众多考古发现证明,二里头遗址的面积可达300万平方米,仅夯土遗址密集分布的所谓宫殿区,即逾10万平方米,......
-
〓 陶寺邦国文明与中国古史体系
在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作为早期国家代表性的都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是非常典型的。陶寺遗址自1978年首次发掘以来,已经历30多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在陶寺城邑的周边,由规模大小不等的遗址构成了陶寺聚落群。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最新的联合调查,以陶寺都......
-
〓 文明的另一面相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明” 一词常被用来描述个人或群体较高等的文化﹑教养﹑品味等。文明人相对于野蛮人,文明行为相对于粗俗举止,文明话语相对于粗鄙言谈——文明代表一切美好与秩序,不文明则是丑恶混乱的代名词。在历史演化上,文明又代表人类进入理智、进步与繁荣社会的历史阶段,相对的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与落后。然而,文明真的带给人类......
-
〓 文明探源需多学科协作
早期文明的兴衰不是单凭两重证据法就能解决的,必须依赖多学科方法的协作。这种研究不但要了解文明起源的历史,而且要对起源的原因和动力机制作出解释。当今国际的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结合了社会科学通则与历史学个案的研究。而在我国,这一课题仍然主要由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来承担,因此表现出较强的传统国学倾向和较弱......
-
〓 武王伐纣史实补考
【内容提要】武王伐纣的史实,在《世俘》所载之外,至少还有两项内容:一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离开商都时将一部分殷遗民上层分子迁居西土,二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返回镐京途中登临太室山以选择雒邑地址。前者见于《商誓》、史墙盘等,后者见于天亡簋、《度邑》等。武王迁殷遗民于西土,是为了利用其文化优势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服务;武王登临......
-
〓 史前洪水的性质与大禹治水传说新解
《大禹治水传说新解》插图根据历史传说,中国在文明起源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在克服这场洪水的过程中,人们首先掌握了筑城技术,华夏文明诞生。这就是鲧作城郭、大禹治水和夏王朝诞生的故事。当代考古学诞生以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诸多文明起源时期的古城,说明传说不是空穴来风。关于洪水记忆的起源,王巍先生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
-
〓 商周中原文化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中文摘要】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
-
〓 墨子与飞鸢
墨子,姓墨,名翟,楚国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或孔子时,或孔子后”。史学界一般推测.墨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468年至前388年之间(有关墨子生卒时间,众说纷纭,本文取詹剑峰先生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人民出版社,1981)。墨子不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