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国各地策划的一系列个性化阅读活动掀起新一轮阅读热潮,带动越来越多的读者从阅读中获取精神食粮、沉淀文化底蕴。全民阅读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之一,对于促进国家文化繁荣、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高质量公共文化......
-
〓 非遗在我 执此一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然的热爱,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有所成就。对他们来说,只要生命在,传承就不能停......
-
〓 影视锐评:纪录片与“书”有约
四月是书香弥漫的时节,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所以书籍的相关话题成为这段时间舆论的焦点,以书籍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也受到大众关注。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与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书籍与纪录片的相互作用成为推进二者进一步实现大众传播、发挥社会效应的良机——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书籍,为纪录片带来了丰......
-
〓 中国如意的故事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 在中国版图上,甘肃有一个美好的称呼,叫“中国如意”。从最东端的陇东庆阳,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敦煌,将近1600公里的路程,恰似一柄玉如意。 初识如意,源于敦煌。在鸣沙山下、月牙泉畔,我静静观望天容海色般澄净的天空,山的倒影在泉水中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这是敦煌,莫高窟的所在地,全世界为之......
-
〓 散文给人以温暖和明亮
2月初,扬州作协与高邮文联联办了一个读书班,就散文写作请有关学者做讲座,主题聚焦“散文的传统与新变”。这既好讲又不好讲。说它好讲,是因为散文这种文体由来已久,照本宣科并不难,但效果就很难说了。说它难讲,自古以来,“新变”都是一块硬骨头,再加上各人写作套路早已驾轻就熟,说改就改,哪有那么容易?有的人写了多年,难有起色......
-
〓 让传统戏曲持续释放当代价值
“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二保官南清宫八主贤王……”2023年春节档至今,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持续火爆,不少网友表示“几段电影配乐使我对豫剧燃起了浓厚兴趣”,网上关于相关豫剧选段的检索量显著增加,幕后豫剧演员也由此迅速“出圈”。 据介绍,电影《满江红》中的豫剧配乐主要包含了《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
-
〓 光明论坛·温故: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
-
〓 文化评析:从“+戏曲”到“戏曲+”,戏曲可以这样“破圈”
今年春节,豫剧火了一把。先有电影《满江红》轻摇滚范儿的豫剧配乐爆红,后有河南电视台《元宵奇妙夜》的戏曲节目出圈,豫剧迅速变身成为网络流量音乐和手机铃声。 传统戏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内部体现在戏曲工作者艺术创作的自我革新上,从行腔、表演上的大胆改变,到具有现代元素的舞美、后期等技术的叠加使用,他们自觉地对戏曲......
-
〓 光明论坛: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在锻造......
-
〓 热点观察:国风音乐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九州风土、人文风貌,诗词咏礼、高歌颂情……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兼具国风、国潮、国韵特色的咏歌汇《千年一声唱》启动全国首演。这台音乐会粹选时下广为传唱的中国风曲目,以时代语汇重新解读“风雅颂”。音乐会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歌赋,融合在古曲新声的旋律中,宛若在舞台上展开一幅纵览古今的画卷,带领观众窥见千......
-
〓 听,这是“年”的声音
如果说“年”是有颜色的,那么中国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年”界定为红色——红红火火的喜庆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窗花里满溢出来;如果说“年”是有味道的,那么无数人会想到孩提时的味道——家乡灶台上氤氲升腾的烟火气,妈妈为我们烹制的一道道小炒。“年”不仅占满了我们的眼睛,充盈于我们的口鼻,其实也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那么“......
-
〓 专家笔谈: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
-
〓 中国皮影:小光影映射大世界
中国皮影戏是集光影、美术、雕刻、音乐、唱腔、表演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皮影艺人在灯光映照下的白色幕布后,用兽皮、纸板、塑料板等雕刻成的人物或动物表演,并配以音乐、唱腔、故事情节等形式。皮影戏的剧目、唱腔多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边操纵边演唱,精彩异常。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已逐渐遍及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不......
-
〓 光的回响:“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童年时期,先生大量背诵古人诗词,自十几岁时便缀文不止。虽然早年的诗作多已佚失,但就《启功韵语》一书中保留的一些二三十岁时所作的诗词来看,他继承了前人诗歌中的古雅之气。律诗《社课咏春柳四首......
-
〓 守正创新,古籍出版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其中既包括以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大典》《古本戏曲丛刊》等为代表的重大出版工程,也包......
-
〓 文化评析·传统文化IP影视:市场“颜值”源自文化积淀
近年来,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文化产业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堪称现象级的电影,反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期待和需求。近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以其充满东方神韵的“山海经宇宙”,使传统文化IP电影再度进入大众视野,证明了传统文化持久的市场热度和历......
-
〓 光明论坛·温故:祸几始作,当杜其萌 疾证方形,当绝其根
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时,文章引用了“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这个典故出自南宋提刑何坦的《西畴常言》(又称《西畴老人常言》):“故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讳......
-
〓 诗意空间下的经典再演绎——评张曼君新作赣剧《红楼梦》
作为一个被不同媒介和艺术形态反复改编的故事,《红楼梦》于大众而言变得越来越熟悉,这个故事也被越讲越通俗。如何让《红楼梦》再度诗意化、神圣化,并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现代人审美视域,赣剧《红楼梦》在剧作结构的创新之处显然给出了某种启示。 首先是结构的精巧设置。张曼君导演通过赣剧这样一个古老而典雅的剧种为她心目中的《红......
-
〓 《天工苏作》:古韵匠心成就江南艺术
关注非遗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段时间,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上映,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该片还“扬帆出海”,登陆北美,首轮在纽约、旧金......
-
〓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从唐诗短视频走红看古诗词的当代传播 【热点观察】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