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套路作文怎样“解套”
当代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难题。近日,有媒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应试作文和好文章长期存在着冲突”,再次引发讨论。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作文这个难题似乎并不存在。那时,写作文是很简单的事,简单得让人惊讶。古代的许多孩子七八岁就能作文,有的甚至更早。陆定一就说过:“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不少孩子,‘......
-
〓 丰子恺漫画中的诗意与哲思
2023年适逢丰子恺诞辰12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现代漫画先驱,“天上的星辰——丰子恺漫画艺术展”在浙江省湖州市美术馆举办。 丰子恺不仅是中国现代漫画艺术的开创者,多才多艺的他还是知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以及装帧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漫画作品,滋养和启迪了几代中国人。在中国,“漫画”一词的使用便是......
-
〓 视听观察:经典民间故事为网络动画插上文化之翼
网络动画异军突起,成为近年来动画界的重要现象。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批优质网络动画作品以可长可短的篇幅、丰富多样的形态、活泼新颖的手法,满足不同年龄段网络受众的观赏需求。其中,《中国好故事》《细说国宝》《狐桃桃和老神仙》等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骨架、以现代审美理念为血肉,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巧妙融入网络动画新颖......
-
〓 光明论坛·温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时,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语出......
-
〓 影视锐评·古装剧:不能只见古装不见古韵
古装剧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电视剧类型。近两年,收视排名靠前的电视剧中,古装剧占据了半壁江山。最近,更是有一大批古装剧上线。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只见古装、不见古人的粗制滥造之作频现。很多作品架空时代背景,故事悬浮于真实历史年代之上,人物行为也不符合正常的心理逻辑,总是给人一种虚假感。 视听表现形式的假最显而易见,主要......
-
〓 文化评析: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模式推陈出新,新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有些行业消失了,有些产品萎缩了,有些技术失传了,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非遗”的呐喊。毋庸置疑,非遗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保护传承刻不容缓。各级政府在行动,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专家学者在探索,活化路径妙招涌现;非遗传承人在坚守,创......
-
〓 如何让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民族文明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新时期做好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规划保障和政策支撑。 所谓大遗址,是指大型古文化遗......
-
〓 轻装上阵才能探索更远的未知
最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在一线的科研基层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我们一线科研工作者来看,几乎所有举措都切中当下管理层面为科研活动“松绑”的现实需求,正如“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严格科研经费管理,其初衷是为了避免经费浪费,但过去“一刀切”式的规定对一线科研活动的客观束缚较为严......
-
〓 文化评析:城市需要众多小书店
北京朝阳门外吉祥里108号楼日前新开了一家有意思的“幽默书店”,引来很多爱书人“打卡”。这家店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店主在上面更新日记:哪些人来了,买了什么书,或者聊了什么主题。开业没多久,它已经实现了这个主题书店的“初衷”:为人们提供更多欢声笑语。这是北京新华书店的新尝试,是新华书店开办的第一家“主题书店”。所谓“主题书......
-
〓 8000年前的海岸故乡——宁波井头山遗址发现记
8000多年前,背靠林木苍翠、野兽成群的四明山余脉,数十位先民在井头山脚下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他们在湿润的晨雾中醒来,沐浴着暖热的阳光,脚踩海水拍打的湿地滩涂,面朝一片风平浪静、鱼贝繁盛的古海湾,捕鱼狩猎,繁衍生息,过着清苦却恬静的日子,一直到海平面上升……令人思索的发现背景我虽然从小在杭州湾边吃着各类小海鲜长大,但在......
-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追思·梨园失泰斗 杜鹃泣近芳
4月17日傍晚,我在书桌前写东西,不知何故,突然想与杜近芳先生通个电话。拨通电话后,得知先生精神好转,随即与她视频。手机屏中的杜先生面容浮肿憔悴,斜躺在病床上,看见我后有点激动,嘴里发出我始终没听懂的声音。为了不让老人家太劳累,我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挂了。谁料,这短暂的一面竟成永诀!几个小时之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粹......
-
〓 点点滴滴忆故人
老伍走了。望着微信上传来的消息,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浑身上下弥漫着弥勒佛喜感的魁梧大叔的身影。老伍,名叫伍永光,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图书编辑部的资深编辑,2020年9月刚过85岁,因病于24日去世。老伍早在1995年就退休了,那时的世知社还在外交部街甲31号办公,现在的许多年轻世知人对他一无所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世......
-
〓 祝晓风:沈公的幸福
2021年1月10日。清晨,一位爱书、爱美食的老人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他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份儿温情,还有笑声和智慧之光。上午快11点,沈公昌文先生仙逝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个消息,是这天出版界、文化界的主题,相信也会成为2021年业界的重要话题之一。这篇小文既然是应《中华读书报》之邀而写的,还是从《中华读书报》......
-
〓 霜降漫笔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抹绚烂。在二十四节气里,霜降是秋分的第二个小兄弟。它和寒露一起,站秋天的最后的岗。按照古人的思想方法,秋分是阴气和阳气均衡的时间点,所以这一天白昼和黑夜一般长。秋分以后阴气一天盛于一天,这份秋气,最后至霜降而止。在古人排出的七十二候中,霜降有三候:初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于内。“豺乃......
-
〓 让非遗唱出黄河文化的新声
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丰富鲜活的黄河非遗截至目前,在1372项国......
-
〓 文化评析:如何让“厚重之书”走进生活
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已经圆满闭幕。本届书展共展销10余万种精选图书,其中,无论是书展主办方发布的“2020上海书展100本推荐书目”上,还是媒体总结的“热销榜”“口碑榜”上,都出现了众多文史哲以及社科领域的“厚重之书”。经典书目受到展会重视和读者青睐,这一点尤其令人欣慰。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各个领域的大......
-
〓 孔庆东:非典阅卷
高考命题和阅卷,因为涉及到国家机密,所以多年来媒体向我邀约这方面的采访时,我都直言谢绝了。每年高考过后,浏览着汹涌的各路专家评论和网民吐槽,我只有哭笑不得的沉默而已。还不如看看那些造谣我叛逃美国朝鲜、加州豪宅曝光或者到天门山出家之类的新闻爆料,更能解颐。今年高考结束,我在北大计算中心偶遇已经退休的前招办领导史明老师,从......
-
〓 数字化开启文物保护新高度
山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启动仪式15日在山东博物馆内举行。该馆将对馆藏的近50件明代孔府旧藏服饰进行三维数据和纹理采集,完成服饰建模和纹饰提取工作,填补国内服饰类文物数字化采集的空白,为建设文物数字化采集标准提供样本。(7月16日中新网)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在文物......
-
〓 《非遗里的中国》:用非遗文化点亮现代生活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还原绝技、创新秀演等方式,生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 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或群像扫描,从各类手工艺到美食、茶艺、戏曲、杂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