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子良:三晋法家思想的华与实
【论文标题】三晋法家思想的华与实 【论文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论文期号】200203 【论文页号】14~18 【论文分类】法理学、法史学 【论文作者】周子良/王华/焦艳鹏 【英文标题】The Blossom and Fruit of the Theory of Sanjin’s Legalists ZHO......
-
〓 张建国: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的247号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献。1985年第1 期《文物》登载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一文,对这批汉简作了简要的介绍。经整理小组几年来的整理,现已分两次公布了汉简中属于《奏谳书》的释文。 《奏谳书》是竹简原有的标题,共有简......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上)
一、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 清代各地方常平仓所收贮的仓粮,一般是未去壳的谷子,其种类则因地而异。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可由两方面加以观察:一方面是以各省为单位进而观察全国总储量之变动;另一方面是以资料较多的州县来加以比较。前者所需之数字可于清代官书记载中得之,后者则尽可能由地方志中搜集得到。全国总体的观察可以给我们一个概括的......
-
〓 汉代儒法之变与国家兴衰
武帝之为武帝弃道崇儒,可是儒学不能满足人灵魂深处的饥渴,他不得不求助于神仙迷信。 武帝重用江湖术士,为他说神仙,交鬼灵。他祭祀灶神、天神、地神、泰一神等八神,炼黄金和丹砂仙药,又不断派人道东海求访蓬莱仙人。仙人不见,却百鬼交集。后来,他亲自留住东海,令数千人游海求仙,一无所获。武帝又好战事,扩疆土,先后灭南越,伐朝鲜,......
-
〓 蔡万进 吴亮:从张家山汉简看楚汉法统关系
张家山汉简为研究楚汉法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历谱“新降为汉”之“汉”是指刘邦刚刚建立的汉王朝,而非公元前206—前202年间的汉王国;《奏谳书》“楚时去亡,降为汉”之“楚”,不应仅限于“楚汉战争之楚”,还应包括陈胜“张楚”之楚、楚怀王“义帝”之楚;“楚时去亡,降为汉”反映了汉王朝建立之初官方和民间对汉王朝法统的......
-
〓 陈汉生:李斯与法治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为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避)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李斯言李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先秦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是跟秦朝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
-
〓 花艳芳:韩非的法治教育思想与秦代教育
商鞅变法是秦政治思想法家化的标志。从秦孝公开始,秦历经五代至秦始皇统一全国,法家 思想一直作为秦的统治思想而存在。秦始皇在浓厚的法治社会环境中成长,法家思想对其影响极其深刻,尤其是集法家思想大成的韩非法家政治思想体系,深得秦始皇的赏识。这主要 表现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深深印有韩非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理......
-
〓 谭宝刚:先秦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思想渊源
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P.425) 春......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4)
韩非欣赏墨家主张简朴实用的观点,认为君主治理国家也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他举了一个反例来证明他的看法: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
-
〓 波澜不惊:新法家的自由观
新法家追求人类真正的自由,是范围最大、程度最高的自由,而不是由少数人享受的被阉割的虚假自由自由,是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人对自由的追求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带来了全人类自由程度的提高, 当今社会,很多学说也都说自己追求自由,但是,如果不能说清楚什么是自由,不能拿出实现自由的途径,那么这......
-
〓 翟玉忠:为什么不能儒法并用
儒术如同疯狂繁殖的病毒,只要存在于政治有机体之中,它就会吞噬所有健康细胞,毁灭一个国家赖以强大的法治基础! 每当我们在各个场合提到法家治国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为儒家辩护:“法家不错,但后面要站个大儒,不讲德教不行”;“教化为治,刑法助治,偏废其一,国必衰亡。中国历史上关于德刑辩证为治的经验教训例子非常多”;“要......
-
〓 翟玉忠:罢黜儒术 尊以百
在传统思想惯性的作用下,新儒家再次将家庭伦理原则错误地引入社会治理和国际事务之中,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我们郑重建议,在吸收国内外人类一切优秀政治思想成果的同时,在政治、外交领域对儒家进行彻底清算。即:罢黜儒术,尊以百家!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全面阐述中国政......
-
〓 葛洪:抱朴子外篇·用刑卷第十四
14.1 抱朴子曰:莫不贵仁, 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 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 或云:“明後御世, 风向草偃. 道洽化醇, 安所用刑? ”余乃论之曰:“夫德教者, 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 捍刃之甲胄也. 若德教治狡暴, 犹以黼黻御剡锋也;以刑罚施平世, 是以甲升庙堂也. 故仁者养物之器, 刑者惩非之具, 我欲利之......
-
〓 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说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法家对法的起源、性质、特征和作用的论述,对成文法的公开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普遍性和简明性等问题的专门阐发,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水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和一般原则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法史学界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和评价,本文不......
-
〓 王红旗:中国古文化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
-
〓 冼岩:分不清政治与学术的“新法家”
在只闻其言、未见其行之前,我愿意视所有争论对象为“求真”的思想者。在此意义上,我们都是同道。但是,读罢翟玉忠先生的《驳冼岩:中国新法家不会作西方自由民主的注脚》一文,我不能不得出结论:这个“新法家”颇有点特殊——他似乎秉承了韩非子以来的传统,将包括思想学术在内的一切都视为政治的当然领地,思想争论也成了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
〓 陈琦平:锋披天下的秦国青铜兵器
华夏时报·华夏网 2006-9-26 孔子标准像从最初征稿开始,就引来很多争议,可是争议毕竟挡不住江河东流去,如今标准像出来了,一切已成定局。其实从复兴国学开始,有一些人就已经把复兴国学变成了复兴儒学,所以,到现在出来至圣先师的标准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流传了两千年,当然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儒学只是其中......
-
〓 对屈原“美政”思想的法家理解
屈原生活于战国后期的楚国,当时,周朝王室衰微,已不是当初的天下共王,“春秋时犹重礼、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顾炎武《日知录》)。当时位处于南方的楚国,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中原诸夏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并因其富饶的物产而长期受到中原诸国的觊觎,屡遭征伐。......
-
〓 柏杨: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
来源:柏杨《中国人史纲》 历史发展到现在,本世纪(前四)已过去三十余年,位于西方蛮荒的秦国还默默无闻,没有人看出这个落后而贫穷的小国有什么前途,能维持现状,不被魏国并吞,已算上等运气了。 两位伟大的政治家使历史改观,一位是秦国国君赢渠梁,一位是吴起的同乡、祖籍卫国的法家学派巨子公孙鞅。赢渠梁主持的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小国,......
-
〓 蒹葭从风:桑弘羊 与 《盐铁论》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五霸七雄互较一时之长短,最后终于归秦一统.天下虽定,但始皇巡天下,辟弛道,修长城,造陵寝,建阿房,征发苦工,横征暴敛,百姓始终没有得到安宁.后来胡亥即位,荒淫益甚.终有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后群雄并作,楚汉相争,到垓下一战,楚歌四面,项羽自刎,天下复归一统,这便是光耀华夏的大汉盛朝。 大汉朝得以兴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