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渊明的文学创新
思想上很有独特见解的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也颇有创新,主要表现为两条:革新了题材,改换了笔墨。题材的革新主要表现在陶渊明引进了田园生活,为诗歌王国开辟了一片很大的领土;他又改造了赠答诗、咏史诗和玄言诗,多方面地焕然一新。在先前的民歌中,民间的歌手也曾歌咏过农耕生活,但远不充分,大约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没有必......
-
〓 图式:四书学研究的“新面相”
图式诠释的理论特色 古人治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为学问之必备,与“书”共同发挥应有之作用。“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用图说话可以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诠释方法和途径。历史地看,“图”的运用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形态多样,图像、图式、图表、图谱等均为其类,更宽泛去看,诸如箴铭、石刻、绘画、......
-
〓 惠州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三日,苏轼因“污诋圣考”“前掌制命,语涉讥讪”而贬知英州,在途中又被朝廷三改谪命,最后由原本为外放的地方官而成为“不得签书公事”的罪臣,在惠州度过了两年又七个月的岭海贬居生活。 惠州时期是苏轼思想与创作的重要转型期。苏轼元丰二年(1079)首贬黄州,虽为罪臣,其恋阙之心并未泯灭。这次贬谪......
-
〓 也说“衡阳雁”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
-
〓 汉字形素组合的独有潜能
文字类型学是以文字符号所表征的语言单位作为比较基准的类型学分支。世界上的文字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音符文字和词符文字。音符文字具有表音或记音功能,其基本文字符号用于记录语言中的元音、辅音或音节;词符文字具有因义构形、形声合体的特点,其基本文字符号主要用于表示语言中的语素或词。音符文字和词符文字都能表征有声言语,因此它......
-
〓 清华简的文献特色与墓主身份蠡测
对于清华简,李学勤先生曾幽默风趣地说,这次“挖到了一个历史学家”。但清华简的拥有者可能不仅仅是“历史学家”这么简单清华简是在2008年7月15日入藏清华大学的,在此之前李学勤先生曾看到了一些竹简的照片和摹本,发现其中有《尚书》的《金縢》篇,另外他还看到竹简上有关于西周和春秋历史的记载,十分振奋。竹简入藏清华后,科研人员......
-
〓 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的创新性诠释
冯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领域都造诣极深。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界留下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本著作,对发轫于商周之际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作了多方面的创新性诠释,为中国哲......
-
〓 画屏重重幻亦真——明刊《西厢记》插图中屏风元素的空间妙用
明代是中国古代图书出版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书籍的刊印诞生了许多精美的版刻插图,其中《西厢记》插图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奉为圭臬。究其缘由:一方面,明刊《西厢记》插图有大量文人画家参与绘制,他们摹古求新,使得作品呈现出古朴雅致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其风格样式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版画的各个流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脉络具......
-
〓 绘就亮丽的乡村语言景观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语言景观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村规民约景观日益增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各具特色、标语海报异彩纷呈……乡村语言景观产品与类型日益丰富和多样。语言景观正以其形象生动的感观效果、方位多样的空间优势和灵活机动的使用方式,悄然影响着......
-
〓 怎样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脉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高校人才培养理应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国学专业,就需要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国学专业人才。因此,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在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这就要求从中华民族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传统文......
-
〓 蚩尤的史迹、形象及其历史演化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代九黎部族的首领,与炎黄二帝同时。关于蚩尤的记载其实很早就见诸《尚书》《逸周书》等诸多先秦重要典籍中。其事迹主要有两类:一是与炎黄部族相攻伐,参与上古部族集团战争;二是冶金作兵,后世奉之为“兵主”。 《逸周书∙尝麦解》记“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
-
〓 辽代文学中的美趣
《辽史·文学传》说,辽起松漠,礼文之事固所未遑,但其风气刚劲,“然二百年之业,非数君子为之综理,则后世恶所考述哉”。说明辽代文事逐步成为社会统治的重要内容,显现出风气刚劲的独特风致,体现在审美取向方面,既质实有物、美善一体,又多元异质、繁彩纷呈。通览陈述编《全辽文》,共计出现了91处“美”字,不论是简洁有力的口语记录,......
-
〓 作为“经”的《诗经》——从《毛诗传笺》谈汉代《诗经》诠释
学生常问:儒家何以兴盛?我回答:“有经学教材,是儒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经学,即儒家学派在经典的诠释中,注入了自己的学说、思想,为己所用的学问。 我以《毛诗传笺》中的《郑风·风雨》为例来说明之:“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
-
〓 语言景观与城市的互动
在城镇化建设中,公共领域的语言体系正处于发展、变化和完善的阶段,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景观。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景观,是出现在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等公共领域标牌上的语言文本。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延展,语言景观的概念和内涵也不断扩大,引申为现实环境中出现的所有语言实例,包括用于公共服务的语......
-
〓 浩瀚星空下的凝思——谈谈中华文化基因的层累与共现
仰望星空,是我们人类个体自幼至长都有的一种习惯:透过缀满天际的璀璨群星,仿佛可以洞悉那支配宇宙人生的奥秘。今天谈论中华文化基因问题,同仰望星空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相通处,目的同样是着眼于把握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中华文化基因关涉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特性或民族群体共同记忆等多方面。这个问题诚然由于涉及史前时代、原始时代和多民族......
-
〓 中古音学著述与文学诵读
中国文学,是伴随着声音生成而传播的,并通过美妙的声音感染人心。《诗经》中的部分诗,在纳入礼乐制度之前,以唱诵的形式流传着;音韵和谐,节奏铿锵,后人总结有句中双声、叠韵和句末押韵等多种规律。诗进入礼乐制度中,则成了乐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洪钟雅音呈现出来。“楚辞”本来就是唱诵的,与楚歌关系密切。屈原的《离骚》与祭祖诵诗有......
-
〓 干旱区传统灌溉技术与古代农业空间格局拓展
【光明学术笔谈】 一般而言,农业生产需要依赖三大自然条件,即光热、土壤与水分。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改造农业生产中水分条件的办法——灌溉。都江堰、郑国渠等位于“胡焕庸线”右侧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著名灌溉工程以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主要功能,而西北部广袤干旱区的水利工程更是事关农业的生死存亡。具有鲜明特征的干旱区传......
-
〓 当代中国经学重建应如何着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后,将经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10年召开了第一次经学会议,主题是“经学:知识与价值”。这次会议主要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大国学院的经学研究要走一条怎样的路?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还有其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
-
〓 寿苏: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编者按】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从多个角度介绍展示苏轼这位文化名人在历史上的风采。苏轼在生前身后受到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地位极高,由此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寿苏”,即纪念苏轼诞辰。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本文就从一件文物入手,抹去历史的尘埃,将这段往事重......
-
〓 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今译是一项饱受争议而又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不容忽视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成为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严肃对待,认真研究,推进其高质量地发展。过去的古籍今译实际工作做得很多,讨论得也不少。但总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