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山之助的两重效应——张说岳州诗论析
开元二年(714),时任中书令的张说被贬相州,次年再贬岳州,从此他便进入创作生涯中的高产阶段。在贬谪造成的情感基础上,岳州山水对张说心态与创作产生了双重效应。下面将从两方面论述其岳州诗,一是异域风物与其悲戚心态、凄婉诗风的关系,二是幽奇景观对其游览动机与诗歌书写的影响。异域风物与心态、诗风 张说贬谪岳州后,“诗益......
-
〓 大湾观察:同气连枝 共迎新春
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传统小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是春节的前奏曲。“恭喜你,恭喜你,恭祝新年好风光……”超市开始循环播放这优美喜庆的旋律;金红耀眼,路旁的摊档挂满红彤彤、金灿灿的福字、灯笼、仿真鞭炮;幽香阵阵,花市里开始密密层层摆放水仙、年桔、桃花……这都是在欢喜地提醒人们,万众期待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
〓 论《诗品》对《诗经》传统的接受
清人章学诚评论《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非常精确地揭示了《诗品》与《诗经》的关联。虽然《诗品》主要品评的是汉魏至齐梁间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成就,但离开了《诗经》的传统,就无从谈起。那么,钟嵘《诗品》到底是如何接受和发扬《诗经》传统的呢? 首先,钟嵘在突出五言诗体制优势的同时,并未否定《诗经》的典范价值。他在《诗品》......
-
〓 文学争鸣:元好问《迈陂塘·雁丘》作年及词心之再探讨
近期,《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刊载两篇文章《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元好问〈雁丘词〉确为写情之作》,予以讨论。问题似尚未解决,此词义旨何谓,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词前有小序,叙述写作原委。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元好问十六岁,将殒命的双雁葬于汾水岸边,累石为塚。同行举子竞相赋诗,好问亦作《雁丘辞》,且......
-
〓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
【守望家园】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是联合国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颁布的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前者回顾历史、保护人类遗产,后者面向未来、守卫地球家园。在此背景下,本年度主题的选择,实在是......
-
〓 新时代语言规范:稳定与发展的平衡
主持人语20世纪50年代,《语法修辞讲话》在全国掀起了汉语规范化热潮,社会上普遍树立了规范意识。规范就是使语言符合一定的标准,使语言表达通顺、连贯、得体。从此,我国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改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系,普遍开设现代汉语课,现代汉语学科开始迅速发展。不忘本来初心,借鉴吸收外来,守正整合创新,更好面对未来。今天我们纪念《语......
-
〓 孟浩然代表作里的“张丞相”到底是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689-740)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残卷)截取其前四句,题“洞庭湖作”,不署作者。宋蜀本《孟浩然集》题“临洞庭”。《文苑英华》卷二五○、卷三二○孟浩然名下并见收录,题“望洞庭湖上......
-
〓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很多人分不清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有何异同。虽然两者画的都是风景,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暂时不谈两者工具材料、表现方法的不同,只从思想表现上说,西方风景画主要表现实景,悬挂起来能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中国山水画则被赋予了更多思想,不能简单地作为装饰品来理解。一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
-
〓 欲向锋前陈锦绣,先从纸上灿珠玑——诗中的刻书工形象
中华文明的延续离不开书籍。在古代,刊刻书籍离不开刻书工。刻书工在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因为刻书工在当时社会地位低微,技艺常常被轻视(一度被称为“雕虫小技”)。在文献上留下姓名的刻书工不多,记载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献更少,现在能看到的有关刻书工题材的诗更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办笔如椽补龙衮”的......
-
〓 常怀三心 和谐天人
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问题,古人称之为“天人之际”,亦即天人关系问题。这一深邃而神圣的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在老子看来,天人关系应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则在答汉武帝策问时,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司马迁认为,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 郑玄《礼记注》为何成为研读《礼记》的必修书
西汉戴圣编选《礼记》四十九篇,是一部孔子弟子、门人及其后学论述先秦礼制的文集,是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影响极大的儒家之书。《礼记》文字简奥,仪节繁缛,汉桥仁、马融、高诱、卢植、郑玄皆注《礼记》,惟郑玄《礼记注》(下简称“郑注”)传于后世,成为汉唐以来学者研读《礼记》的不祧之祖。郑注的优点如下: 一、训诂经文。训......
-
〓 生生哲学的基本框架
中国哲学,可以说是参赞化育之学。参赞化育,即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化育的终极根据是天地,是宇宙,因此参赞化育就是效法、辅助天地或宇宙来化育万物和人类。在《易传》看来,天地或宇宙的功能就是生生,人效法、辅助天地或宇宙来化育万物和人类,本质上也是生生,是使万物和人类更具生命的活力和力量,是成就万物和人类的生生。《易传》讲......
-
〓 “直出即是”——诗文创作的一种古典范式
古代诗文创作发达,亦有各种创作范式。在各种范式中,最著名、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是主张苦心孤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郑燮《词钞自序》)。然而,还有一种与此完全相反的范式,其反对精心酝酿构思,反对千番推敲、万般润色,反对苦心布置经营,总之,反对一......
-
〓 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百科全书”的新发现
《五纪》建立了一套逻辑严谨的理论系统。很多内容前所未闻,有不少记载为进一步理解相关先秦历史传说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密钥。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近2500枚,性质皆为古书。在过去的13年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学者团队夜以继日对竹简进行编次修列,约以一年一辑的速度撰写的《清华大......
-
〓 古代“伪托之书”的价值
史学家顾颉刚说:“许多伪材料,置之于所伪的时代固不合,但置之于伪作的时代则仍是绝好的史料。我们得到了这些史料,便可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和学术。” “伪托之书”,是古代文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辑撰写的书籍,其绝大部分属史书,因而伪书大多是伪史。伪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当晋宅江淮,实膺正朔,嫉彼群......
-
〓 人日思归:诗歌的暗号
《人日思归》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名作: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先说一点题外话。前段时间在日本社交媒体上有一个关于京都人说话方式的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例如在商务会谈时京都人突然指着你戴的手表说:“这块表看起来真高级”,其实他不是在夸你的表,而是在提醒“时间差不多了,长话短说吧”。而如果去你家做......
-
〓 干旱区传统灌溉技术与古代农业空间格局拓展
【光明学术笔谈】 一般而言,农业生产需要依赖三大自然条件,即光热、土壤与水分。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改造农业生产中水分条件的办法——灌溉。都江堰、郑国渠等位于“胡焕庸线”右侧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著名灌溉工程以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主要功能,而西北部广袤干旱区的水利工程更是事关农业的生死存亡。具有鲜明特征的干旱区传......
-
〓 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今译是一项饱受争议而又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不容忽视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成为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严肃对待,认真研究,推进其高质量地发展。过去的古籍今译实际工作做得很多,讨论得也不少。但总体......
-
〓 三星堆:考古学揭示的古代区域性文明
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两个祭祀器物坑,揭示出一个前所未知的古代区域性文明,这成为20世纪最令人震惊的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年底以来,在三星堆遗址的同一地点又发现了6个坑。这一事件自然备受瞩目,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人们都在追问新的发现和它们的意义,对三星堆这个区域性文明充满好奇。就考古学研究而言,6个坑出......
-
〓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 所谓总集,是相对于别集而言的。从曹魏、西晋时起,图书分类法由七分法逐渐演变为四分法,即分为经、子、史、集四大类。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收录史书;子部书比较驳杂,以阐发思想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