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儒学
(张岱年) 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方面,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同时也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立。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
-
〓 变法通议自序
变法通议自序梁启超 (1896年8月9日)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 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 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 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
-
〓 杜维明关于“文化中国”的运思
【内容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论题展开了运思,提出并阐释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关于“文化中国”的运思有其显而易见的历史感和较为实际的理论蕴涵,不仅显现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理念,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向从......
-
〓 儒的官学化及其颓废过程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尤其是周公通过制礼作乐等意识形态的重建工作对殷代遗民中的儒者进行安抚,自然使这些儒者逐渐摆脱亡国的阴影和恐惧,逐渐地对新主人产生了某些认同。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周人,虽然在形式上征服了殷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在制度等体制文化方面却又不能不被征服者即殷......
-
〓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梁启超(1902年2月8日) 亘万古,袤九垓,自天地初辟以迄今日,凡我人类所牺息之世界,于其中而求一势 力之最广被而最经久者,何物乎? 将以威力乎?亚历山大之狮吼于西方,成吉思汗之龙腾于东土,吾未见其流风余烈, 至今有存焉者也。将以权术乎?梅特涅执牛耳于奥大利,拿破仑第三弄政柄于法兰西, 当其盛也......
-
〓 文化复古与民族新文化建设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打击,儒学本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由于各种原因的促使,儒学又有了复兴的迹象。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对儒学的新解释是这种复兴的一个原因,而当时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儒学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为了争得正统的地位和合法性,这些军阀差不多都在鼓吹中国传统文化......
-
〓 大陆当代儒学巡礼
纪念孔子,提倡读经,赞美儒学道德,谈论儒学的复兴—— 这是大陆今天的现实,如果时光倒退过去若干年,这些都不可思 议。这样做的人在七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封建 顽固派,在二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反动的封建复辟派,是应该受 到口殊笔伐,乃至被打翻在地的。可是社会发展遵循着物极必反 的规则在螺旋式地上升,人们从对传统的......
-
〓 史学之界说
史学之界说作者:梁启超(1902年3月10日) 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 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 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现象者何?事物之变化也。宇宙间之现象有二 种:一曰为循环之状者,二曰为进化之状者。何谓循环?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 周而复始,如四时之变......
-
〓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当语文老师不教语文说到语文教材改革,笔者不由得问一句:我们还记得刚上学时的语文课文么?我现在回想起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真觉得充满着荒诞意味。我1977年上学,尚未行改革开放,课本中遗留浓厚的极左色彩。有一......
-
〓 儒家思想与中国式腐败(一)
儒家思想与中国式腐败明史专家吴晗先生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中国吏治之腐朽不是某一朝某一时的孤立现象,中国吏治之腐朽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不治之症。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腐败与暴乱相循环的历史。当然,统治者们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吏治的重要。《后汉书》记载,武王问太公“治乱之要”,太公曰:“其本在吏。”武王曰:“吏者治也,所以......
-
〓 理念与境遇
杨国荣 [摘要]由强调理欲之问的对峙及确立礼的优先性,朱熹使当然之则的普遍性及其超越感性经验的一面街到了空前的强化,后者相应地亦意味着道德领域中形式规定的突出。然而,通过仁与理的沟通、情的引入,通过肯定礼仪的节文与人格的统摄之间的统一,以及对“权”与境遇分析的关注;朱熹又确认了道德原则与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导体存在之间的联......
-
〓 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返本开新这是港台新儒家的提法。返什么本?为什么要返本而后才能开新?返孔孟之本,返五经之本,返中华文化源头之本。孔孟之后,儒学有发展有偏离,有创新有扭曲,有开展有萎缩,所以需要经常返本,重新找到源头活水,重新体认儒学的真精神,使之发扬光大。例如儒学在宗法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操控下,挤压了它包含的仁爱忠恕精神,出现了......
-
〓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来解读宋代理学中道学与心学......
-
〓 儒学地位的提升与统一
不论儒学在隋朝尚存在多少问题和困境,但伴随着隋朝在政治上的南北统一,儒家学术确实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统一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儒家学术南北差异的逐渐消失和弥合,而且充分表现在儒家学者已开始能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释道二教,既站在儒家立场批判释道二教的思想异端,也能大度吸收和融化释道二教的"合理"思想要素。然而,隋朝的立国历史......
-
〓 孔子政治文明审视
刘兴邦 政治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又不同的特定内容和理论特征。孔子政治文明是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理论的最高形态,其“以仁释礼”的政治思想把“礼治”从“神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从“礼治”到“人治”的转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特色,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
-
〓 论钱穆的学术精神
今天,为纪念先父逝世20周年,素书楼举行这个研讨会,邀请我参加,并要我在开幕会上发言,我非常感谢,也非常惭愧。对先父的学术,我了解很少,更谈不上研究。只能说一些平时常在念中的粗浅想法。怎样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关注、讨论的大问题。特别在大陆,还经历了十年“文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的破坏。经过这些,特别感......
-
〓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邓晓芒 苏格拉底常被誉为”西方的孔子”,而且与孔子一样,也没有留下自己亲自撰写的著作,而只有由弟子们所记述的言论;在孔子,这是由于他”述而不作”,在苏格拉底则是由于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通过谈话去启发人们去关心和思考真理、追求智慧;两人都以口头对话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且都把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伦理道......
-
〓 《诗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应是由采风制度下周王朝的史官、乐官们所编定。孔子曾整理过《诗经》。《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就其内容而言,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 15国风,为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土风歌谣。“雅”是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歌诗。“颂”是在祭祀和典......
-
〓 明代朱学流变
黄宗羲撰著《明儒学案》,虽力求兼综百家,辨析有明一代儒学各派的源流演变和思想特点,对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史作全面总结,但他“袒护师说,主张姚江门户”(1)的学术立场,决定了其书无论是论述的规模或评析的观点都有明显心学倾向,如其综论明代学术,特别高扬心学,谓:“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2)又竭力推尊阳明,称......
-
〓 唐仲友与其经制之学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骛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世称说斋先生。绍兴进士为陕州西安簿;后又中宏辞科,通判建康府。孝宗时上万言书以议时政,遂擢秘书省著作郎、江西提刑,为朱熹劾罢,居家著作,益肆力于经制之学,以学者而终。《宋元学案·说斋学案》称其学“不专主一说苛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圣经,合者取之,疑者阙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