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代中原诸郡农耕技术选择趋向
【摘 要】两汉农业之发达、技术之高明已为众家所论。牛耕之推广,铁器之使用,乃至代田区田之发明,皆证明传统精耕细作体系之初成,中原诸郡之农耕技术堪为其代表。然细考文献之记载与出土之铁器可知,精耕细作技术在中原诸郡的农业生产中并非唯一选择。其原因与表现皆非常复杂。本文认为,汉代中原诸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各不相同,经济与......
-
〓 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综述
自“唐宋变革”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唐宋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之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城镇化探讨,又取得了较多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的专著有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另有施坚雅《中国乡村的集市和社会结构》,张邻《唐代的夜市》,黄正建《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崔功豪的《中国城镇发展......
-
〓 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
邢义田先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比较了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的异同。封面邢义田像:李媛 绘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广土众民的大帝国,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传统下发展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式,这为后人考虑如何治理庞大国家提供了不同的参照体系。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邢义田先生在访问复旦大......
-
〓 墨者:秦转弱为强的枢纽
两千年来,人们将秦国转弱为强都归功于商鞅变法。连荀子也持这样的看法——《荀子·议兵》四世之说。四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君在位公元前361—251.共百十年。事实上。秦国图强运动必须上溯到孝公之父献公。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目的:笔者通过史料解读和论证认为。从献公起秦国开始转弱为强.主要应该归功于墨者的......
-
〓 北朝的宗族与社会救济
【内容摘要】北朝时期,战乱连绵,灾害频仍,饥馑渐臻,为了在战乱中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依靠群体的力量,聚族而居。宗族内部,屡有由富有之家发起的救济之举。这些救济,有的是在平时针对单寒亲友的恤助,有的则是在灾荒之年帮助宗亲度过难关。上述赈济活动,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仕进和维持世族之家的门......
-
〓 汉代农业聚落形态的考古学观察
内容提要:汉代农业聚落形态统指汉代小农的各种聚居方式。文献记载中的小农聚居形式称为“里”,多经过周密规划,内部管理体系完备;考古发现则揭示汉代有另外两种自发形成的聚居形式:一是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发现的散居式的自然聚落,一是辽阳三道壕遗址发现的相对集中的聚落。聚落中“田”(小家的田地)与“宅”(小家聚居处)的空间布局呈现......
-
〓 结论——《中古自然经济》第七章
第七章结论总括上文,我们可知在汉代已经渐具规模的货币经济,自汉末以后,间接由于连年战乱频仍的影响,直接由于商业的衰落及钱币数量的减少,势力一天比一天衰落,自然经济则起而占支配地位。从此以后,直到安史之乱左右,约共五百多年的期间,就大体上说,实是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时代。这时因为钱币流通的稀少,在买卖方面,人们多实行物物交换......
-
〓 “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略论唐代文人的岭南意象
【内容摘要】在唐代,岭南是贬谪文人的主要流放地。由于其生态环境与北方完全不同,文人非常关心该地是否适合生存,因此他们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环境形成自己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全唐诗》及其他相关史料,希望深入了解文人的岭南意象。这种意象主要表现在该地环境恶劣,毒物种类繁多。如果身在此地,随时都有生命之忧。其形成是岭南生态环境、经......
-
〓 中古的实物货币——《中古自然经济》第二章
第二章 中古的实物货币(一)概 说无论哪个社会,其最原始的交易都脱离不了物物交换的状态。不过所谓物物交换,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在最初的时候,各人只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其中并没有交易媒介的发生。可是这种物物交换的办法,到了交易稍为复杂的时候,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购买者拿出来和人家交换的物品,也许是对方所不要的。为着......
-
〓 物泽天华与生态变迁——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考察
气候条件对于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社会,显然是经济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许多资料可以表明,秦汉时期的气候条件与现今不同,在两汉之际,又发生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的秦汉时期,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有重要的变化。总结秦汉历史进步的条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作用。秦汉......
-
〓 秦汉时期的财政问题
序在前近代中国史中,财政问题以税役征收问题为中心一直是历代重要的问题,并积累了以制度史方面的研究为核心的全时期的庞大研究成果。此现象在已存在很多相关史料的唐宋以后的研究中更明显。财政必然与该时期的经济相关,并且受政治史方面的开展之影响,因此也是不能仅用制度史方面的分析就可以完全解释的研究领域。此时之所以认为“财政史研究......
-
〓 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
【内容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
-
〓 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
【内容摘要】秦汉时期北方虽以农耕为主,但因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丰饶,作为古老的谋生方式,渔采狩猎投入少,产出快,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可一定程度上仰此或兼此为生。渔采狩猎与从商一道成为田作之外民众的其他谋生手段。战国以降,官方开始确立以农立国的策略,针对民众不乐农耕、轻易迁徙,立法律与政策措施驱之务农,并将其束缚在士地上......
-
〓 谢灵运《山居赋》的生态意识
【内容摘要】谢灵运《山居赋》是一篇写实性赋文,具有丰富的生态学内容。该赋大量文字直接或间接体现出作者的生态意识:一是生命意识,即谢灵运对人自身的重视、平等对待和珍惜其他生命;一是山林意识,即作者对山林中生物资源的认知和合理利用,以及将自然作为精神家园、对山林精神价值的追求。【关键词】谢灵运;《山居赋》;生态意识;生命意......
-
〓 班固与他的“一生之敌”
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他与马融并称“班马”。可这些人虽与班固齐名,却不与之同时。难道班固的学问在当时真是独步天下,没有对手吗?其实不然。与班固同期也有些与之齐名的文人......
-
〓 试论唐代贵富集团田庄经济的恶性特征
摘要:唐代“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等贵富集团的田庄经济,无论是其发展途径、膨胀方式,还是其作用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恶性特征。贵富集团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贪得无厌的非法兼并积聚和攫取占夺,既不断加剧了个体农户的破产流亡,造成了民生苦难,也不断瓦解了王朝政权的有效统治,剥蚀了国家统治根基,于民生国计都造成了持续的恶性影响,是......
-
〓 唐朝的因灾蠲免程序及其实效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且古代以农为本,荒政为历代政府所重视。古人早在《周礼·地官·大司徒》就已总结出的“赈灾十二政”,是中国记载最早制定的也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救荒政策。唐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王朝,跨度290年,自然灾害严重而频繁[1]。在灾害救济方面,唐朝已经建立起包括报灾、检灾、损免等内容在内的一套比较系统......
-
〓 文化传统与秦国农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研究之一
【内容摘要】秦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取得与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关中地区“好稼穑、务本业”的社会风尚奠定了泰国农业发展的文化基础;秦文化重功利的价值取向使泰国的农业激励政策发挥出了最大效能;宗法观念淡薄则使个体小家庭生产这种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在泰国得到了最彻底的推行。【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泰国;农业【作者简介】王勇......
-
〓 说商君“强国弱民”理念
商鞅改革成效与他个人的悲剧结局成为千百年历史评论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商鞅“强国弱民”理念在行政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可以深化对中国改革史的认识。求国强而弱民,崇尚专制与强权,的确成功推行了新法,但也暴露出严重的弊端。秦政成败皆由之。变法使秦国强盛,终于灭六国,兼天下;然而在军事成功的另一面,却是文化上的“天下大败”,道德沦......
-
〓 云梦秦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是新中国考古工作中丰硕成果之一。由于墓主生前担任县一级的司法职务,墓中葬入了大量抄录法律条文的竹简,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国时代秦国和秦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不但国内已出版有专门研究这批秦简的专著和论文集,日本也已发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