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心术观
拙文《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针对有的学者说郭简完全没有性善论的内涵和郭简主情、孟子排情等论而发[1],梳理郭简与《孟子》的联系与区别,重点阐发郭简中的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容。前文虽涉及到情气、情性与心志等关系,然限于篇幅,未能充分展开。本文系前文之姊妹篇,重点讨论郭简之身心关系问题。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公布之后,关于战......
-
〓 有关“儒学三期说”之辨正 ——就教于李泽厚先生
李泽厚先生近着〈说儒学四期〉一文,蒙贵刊登载。诵读再三,对其为未来中国别辟新路之宏愿,是耶非耶,有待论辩增益,笔者在此未敢置喙;然个中对“儒学三期说”多有针砭,或有失实偏颇之处。谨奉上两点商榷意见,供李先生参考修正。 一 “儒学第三期”不等于“现代新儒学” 首先是“儒学第三期”的定义。覆按原文,李先生是将之界定为“现代......
-
〓 意欲外向开展之儒学新进路 ——以《荀子》礼、法思想为中心
荀子乃先秦最后之儒学大师,其学上承孔孟,下启秦汉,杂糅诸家思想之精华,传经论学,立异创言,着意在“外王”一系下功夫,终创宏大之思想学术体系,奠定其在儒学思想史和学术史之赫赫地位,《荀子》一书乃其表征也。晚近新儒冯氏友兰先生尝言:“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中国哲学史·子学时代·荀子及儒家......
-
〓 克隆羊·地球村·孔夫子
——从文化建设的方针与环境保护的理由谈起(张丰乾)-----“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
-
〓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一 “中”、“和”是中国哲学一对古老的范畴。《尚书·舜典》有如下记载:“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亦有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不过,相较于上......
-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序
王锟博士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是一部视野广阔而又内容丰富、颇有创获的学术著作。初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写在这里聊作序言。20世纪的中国思想,同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一样,是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也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的知识分子。国门初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中国的,外国的,东方的,西洋的......
-
〓 《性自命出》篇的心性观念初探
一般以为,严格的心性论体系至孟子而始见大成。虽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仍以遮诠的方式加以表达,然而儒家心性论之架构却正由孟子而撑开。象山云:“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缝罅,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此之谓也。 然而,心性论所由牵涉的基本概念很多,如天、道、性、命、心、情等等,我们所要问的是,在心性论之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尚......
-
〓 东西方2500年的斗争
东西方2500年的斗争纽约时报书评:种种冲突的核心其实是对人类应该如何生存的不同理解■威廉·格莱姆斯(William Grimes)文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佩登在《交战的世界》中追述了两者之间似乎永无止境的误解和武装冲突。在“同样变幻无常的东西方”之间的斗争可以追溯到海伦跟随帕力斯私奔,点燃......
-
〓 李二曲的真儒论和儒学适用论
关学是儒学中的重要一派,具有明显的独尊儒术特征。对此,笔者已在《关学的独尊儒术特征》一文中详论过,兹不赘述。李二曲是关学晚期的主要学者,其思想有代表性。简要来说,他的思想突出两方面内容:真儒论和儒学适用论。李二曲对儒学可以说是条分缕析,层层剥离,最后强调做儒要做真儒。在他看来,儒家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可分的。从大处来看......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 103·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只有天下最大的诚心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
〓 《中庸》“性”论解:结构及其张力
《中庸》“性”论,或可谓《中庸》性格论。“性”在南宋五峰学中固最重要,然斯范畴即在先秦时之《中庸》的地位已然突出,其对照“心”在《大学》里乃是教法[1]中的一个环节,形成别趣。盖以是为一大依据,《中庸》在近世,被视作儒学神秘主义之先声妙啼。冯友兰与陈荣捷,皆做此观①。胡五峰:“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世儒之......
-
〓 论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的新史学
就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趋势和路向而言,经学研究一直处在中心的地位,史学研究则 相对次之。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学术研究的重心发生转移,出现了经 学边缘化与史学中心化的趋势(注:参见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 向中心》,《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页30......
-
〓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金荣昌马镜泉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一生的儒学教育实践,其教育思想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马一浮的教育宗旨是“复性”。 “复......
-
〓 乐以忘忧的坦荡胸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是心地宽广,胸襟豁达,真诚直爽,泰然自得;一种是计较得失,忧愁郁悒,心胸狭窄,优柔寡断。前者被称为“大丈夫”气概;后者如通常所说的“小心眼”,即《红楼梦》之所谓“小心眼说刻薄话”的“小心眼”。孔子把前者称为“君子”,将后者看作“小人”。他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
〓 郭店儒简的儒法融通
摘要:郭店儒简主要是孔门七十子及其后学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和学术倾向与孔门后学的分化有密切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儒简兼融法家的情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析了儒简儒法融通的主要内容:礼乐与刑法并举,劝赏与刑杀并用,德治为主和刑罚为辅。儒简的儒法融通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思想史上早期儒法关系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郭店儒简;儒法;融通一......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荀子
荀卿,赵人。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②过髡。”③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④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⑤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⑥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
〓 評“新儒學”的學術民族主義(下)
“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略谈中华文明的物质西化方向(《中国论坛》Nr.19,1992,本期适为此刊发行最后一期)中国大陆一直有一个防止“全盘西化”的任务,中国台湾一直有一个宏扬国粹的任务。如今双方在意识形态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高倡孔子哲学。一年前新加坡的国际儒学大会使这面中华文明大旗高举于亚洲世界,欧美儒学家亦纷......
-
〓 郭齐勇·〖近五年来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1993年至199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的儒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研究机构、人员不断地增加,研究者的心态更加健康,视域更加宽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方法与成果更加多样。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新生代正在成长。作为生力军的中青年学人和博士研究生们的学术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总的说来,在海内外、东亚诸国、中国两岸三地儒学研究互动的背......
-
〓 略论罗整庵对王阳明之格物学说之批判及诠释
罗整庵 (1465-1547 CE) 和王阳明 (1472-1529 CE) 都是明代中叶时最杰出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对宋明理学或“道学”(Neo-Confucianism) 的理论发展有重大的贡献。罗整庵早年笃信禅学, 但晚年又决定放弃禅学, 潜心研究儒学。他接受和继承了张载的气本体论, 走气学的路线, 结果成为在中国......
-
〓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渊源与特点
蔡元培是一位以文化教育为职志的民主革命家,他一生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近代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在多方面的、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大学教育、基础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等,并且具有很深的理论深度,其基本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