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
人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格不同的具体内容,也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同样,先秦儒家的人格论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作出的结论必然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迹。先秦儒家丰富多彩的人格教育思想,呈现给我们的是多元多样而又颇具中华民族个性的特征。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正是以其独特的民族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影响......
-
〓 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问题:起源、现状与趋向
这里所谓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其所述指不仅包括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文化,也包括孕育产生这些思想文化的社会环境结构和历史发展状况。这里所谓的儒教问题,也并不仅仅以二十几年前由任继愈先生提出儒学宗教论所引起的争议为范围,同时也包括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儒家学说的思想性质、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判断上所发生的......
-
〓 试论王守仁对儒学的革新
在中国儒学史,以至整个思想文化史上,王守仁之所以具有重要地位,乃在于他基于自身出入程朱、旁涉老释几十年的深刻体验,总结并反思先秦以来的思想传统、特别是宋元以来的儒学传统,提出独具特色的心学思想体系,从而革新了传统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路向。首先,明廷推尊程、朱,以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试图“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荀子
荀卿,赵人。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②过髡。”③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④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⑤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⑥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
〓 吴宓对孔子学说的现代阐释
【摘要】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
-
〓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
本文提要:孟子与荀子同为先秦儒家大师,但其关于人性善与人性恶的观点却截然相反。那么究竟谁的观点代表儒家原则?是孟子对而荀子错,还是荀子对而孟子错,抑或是二人都错?结论只能是二人都错,也就是说二人在逻辑思辨上都是独断的,而都是出于独断这一点又恰恰便是包括二人在内的儒家的共同原则。儒家学说是一道德体系,其中的许多原则属自明......
-
〓 韩国儒教文化的存与变
儒学作为中韩两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沿存于两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到了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衝击及社会政治的变迁而退居边缘。因此现代儒学地位与社会转型的问题自1980年代至今,讨论了已有20几年,论者各执异见。其实,这也是个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的问题。今天我在這浬简单地介绍韩国儒敎文化最完善地保存的安东......
-
〓 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由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的本质失落,精神衰退以及道德滑坡等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道德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新的世纪特别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构建转型期道德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宝库,其中,古代儒家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美的德育目标,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心理欲求的统一、自......
-
〓 儒家的发展:《礼记》和《易传》(下)
五、八卦和大衍之数《易传》的渊源也始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传《易》于弟子鲁人商瞿。《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世传孔子作《易十翼......
-
〓 儒家的发展:《礼记》和《易传》(上)
一、礼节在孔子和孟子时期,儒家所表现出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孔子直到他的晚年仍然不得任用,在他不得已退而整理《春秋》时,孔子仍然表现得十分委迤艰难,不能悦其志意,这就是孔子的"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之中的难言之隐,微言大意,主要应是孔子难以平复的政治社会关注。到孟子时,由于孟子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孟子·......
-
〓 孟子行年考(一)(前372年—328年)
周烈王4年 己酉(公元前372年)〇孟子约生于此时 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文献】《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东汉赵歧《孟子题辞》:“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所并,非鲁......
-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长素足下: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呜呼长素,何乐而为是耶? 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非致书商人,致书于满人也。夫以一时之富贵,冒万亿不韪而不辞,舞词弄札,眩惑天下,使贱儒元恶为之则已矣;尊称圣人,......
-
〓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蔡仁厚】(1930年—)生于江西省雩都县,现居于 台湾台中市。 1970年起历任台湾文化大学、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退休,2004年特聘为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师承牟宗三,曾撰写《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并代表《牟宗三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撰写总序。 著作等身,于陆、港、台三地均有著......
-
〓 试论儒家“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王长坤 (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给文化界带来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引起了多元文化不断地趋同与融合,迫使它们不得不面对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时代的任务就是对多元文化及其冲突进行整合,整合的方法应该遵循“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趋同趋势;文化的......
-
〓 意欲外向开展之儒学新进路 ——以《荀子》礼、法思想为中心
荀子乃先秦最后之儒学大师,其学上承孔孟,下启秦汉,杂糅诸家思想之精华,传经论学,立异创言,着意在“外王”一系下功夫,终创宏大之思想学术体系,奠定其在儒学思想史和学术史之赫赫地位,《荀子》一书乃其表征也。晚近新儒冯氏友兰先生尝言:“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中国哲学史·子学时代·荀子及儒家......
-
〓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
“世界”一词源于汉译佛经,本义同于“宇宙”。唐代转译的天竺《楞严经》第四卷说:“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先秦《尸子》佚文以及汉代蒙书《三苍》佚文皆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文子·自然》谓“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训》谓“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唐代成玄英疏《庄......
-
〓 《孔子思想研究》第一章 历史背景分析
“知人论世”乃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原则,就孔子而论,即我们只有在搞清楚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之后,才可能了解孔子思想的意蕴所指及其价值所在。然而,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孔子所处的时代即春秋之际的社会性质到底怎样,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便是徒劳的,毋宁说这......
-
〓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心术观
拙文《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针对有的学者说郭简完全没有性善论的内涵和郭简主情、孟子排情等论而发[1],梳理郭简与《孟子》的联系与区别,重点阐发郭简中的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容。前文虽涉及到情气、情性与心志等关系,然限于篇幅,未能充分展开。本文系前文之姊妹篇,重点讨论郭简之身心关系问题。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公布之后,关于战......
-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序
王锟博士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是一部视野广阔而又内容丰富、颇有创获的学术著作。初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写在这里聊作序言。20世纪的中国思想,同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一样,是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也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的知识分子。国门初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中国的,外国的,东方的,西洋的......
-
〓 明代朱学流变
黄宗羲撰著《明儒学案》,虽力求兼综百家,辨析有明一代儒学各派的源流演变和思想特点,对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史作全面总结,但他“袒护师说,主张姚江门户”(1)的学术立场,决定了其书无论是论述的规模或评析的观点都有明显心学倾向,如其综论明代学术,特别高扬心学,谓:“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2)又竭力推尊阳明,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