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人相分与制度兴业富国——荀学今释
壹、天人相分天人关系是传统儒学的重要议题。这里的天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大自然,另一是指人从大自然领悟出的一些规律与道理,即所谓“天道”。前者指大自然本身,后者指大自然的精神。当谈到天人关系时,“天”有时指前者,有时指后者,有时两者混用,不分彼此,视其内容而定。例如周易中的天乾地坤:天、地是大自然,乾、坤是其精神,乾道是刚......
-
〓 第十章 中庸之道
第十章 中庸之道从孔子的仁学及礼学的构建可知,孔子的思想无处不充满一种中庸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思想就是一种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方法论,中庸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的范畴之一,孔子曾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何谓“至德”呢?《论语·泰伯》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 中国“大一统”的“三时一贯”论
【提要】中国“大一统”的观念并不仅仅是自秦至清的帝国时代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而是中国政治文明中的一个源远流长的根本传统,它“一以贯之”地存在、而又显现为“三时”即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形态——王权时代的大一统、皇权时代的大一统和民权时代的大一统。【关键词】中国;大一统;三时一贯;王权时代;皇权时代;民权时代;民族国家中国“大......
-
〓 人天然是儒家 ——黄玉顺教授学术讲座笔录
六月二十五日下午四点,古籍所会议室举行了《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七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我校哲学系黄玉顺教授担任主讲。黄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哲学专家,在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领域成果卓著,有专著《易经古歌考释》、《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以及其它一系列的论文。黄先生本次给我......
-
〓 儒家八派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
-
〓 乐爱国 ·〖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摘要: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1)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2)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3)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状况看,儒家文化对于......
-
〓 辽夏金元时期的儒学
经过两宋时期理学化的发展,儒学完成了一次新的转折,重建了儒学的新体系,此即人们常说的新儒学。不过,新儒学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北宋和南宋的统治区域,而当时与两宋先后处于分裂状态的辽夏金等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区域并没有受到新儒学的及时影响。他们所接受的儒学影响基本上还是儒学的那些传统内容,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情况才有些微改变,两宋......
-
〓 乐爱国 ·〖朱熹与《梦溪笔谈》〗
沈括,字存中,北宋最著名的科学家,“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约瑟语),他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朱熹,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孔子之后“集儒学之大成者”(钱穆语)。然而,在《梦溪笔谈》成书之后的整个北宋到南宋时期,朱熹是“最最重视沈括著作的科学价值的唯一的学者,他是宋代学者中最 熟悉《笔谈》内......
-
〓 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少年时即疑敏伦,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旋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隆庆元年(1567),穆宗即位,迁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政事。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首辅,执掌实权达十年之久,为一代权相。张居正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对于振兴朝纲,......
-
〓 士族与儒学
陈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一、什么是儒学 1.儒学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知识 文化与知识之间的区别在于:知识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反映性的、求真的东西;而文化要复杂得多。 文化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这个世界的图像,就是指知识、规律等; 第二,表达,即主体的意志、需要; 第三,方案,即根据主体的需要、知......
-
〓 儒学的历史命运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儒家文化就是这条大河的主流。它跌宕起伏,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终于打开了国门,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汇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走向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尽管如此,在这大潮中,儒家文化传统还时隐时现,展示着它那坚韧的生命力。似乎海内外的许多中国人对......
-
〓 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自序
说明:钱穆先生《刘向歆父子年谱·自序》所记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其不可通者二十有八端”,兹敬录其大概如下,以便览读。 张京华1、 刘向卒在成帝绥和元年,刘歆复领五经在二年,争立古文经博士在哀帝建平元年,去向卒不逾二年,去歆领校五经才数月。谓歆遍伪诸经,在向未死之前乎?将向既卒之后乎?向未死之前,歆已遍伪诸经,向何弗知?......
-
〓 儒家仁孝观念:孝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学而篇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名若,字子有,鲁国人,少孔子三十三岁。“状似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孔子晚年著名学生。《论语》记载有子言论仅四章,但对理解孔子思想都很重要,特别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
〓 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
“直”在孔子以至儒家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而过去研究孔子思想的人,对这一范畴似乎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一、“直”的基本内涵“直”的基本含义是正直,其反义词是“枉”。枉即邪,即扭曲、不正。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樊迟不解其意,子夏解释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
-
〓 论魏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贡献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人,晚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近代维新改革思想的先驱者。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警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其思想对于近代的中华民族心理、民族风俗习惯,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 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成书考述
内容提要 梁启超的《欧洲战役史论》是一部“灌输国民常识”之史著。书成之后,曾在学界、政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迥异的评价。本文认为梁启超对待欧战的认识,经历了由悲观而乐观,由被动而主动,变“中立”为坚决参战之态度。梁任公史学的成长经历,亦如许冠三先生指出:“恰好是一个从迷信西学到择善而取、从背离传统到选优发扬的辩证过程。”......
-
〓 三晋文化与儒家思想——寻找山西文明根脉横议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三晋文化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提出诸多主张,其所蕴藏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影响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的一代又一代人,构成了......
-
〓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
如果我们将起始于中唐时期以儒家古典经义的重新解读、诠释及其思想体系的重新建构为主要内容的理学看作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或哲学运动,那末这一运动到南宋乾道、淳熙之际(十二世纪中后期)基本上就达到了它的完成时期;这一“完成”的标志,是实现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思想成果,在某种意义上亦即是对古典儒学进行思想重建的三种不同形......
-
〓 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杜维明的东亚发展观析论
摘要: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来看,杜维明认为儒家传统中具有“以‘学做人’为核心的启蒙精神”。对“人”的深度反思和“学做人”是儒家传统能够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东亚式“现代性”的“灵根”。体现“东亚企业精神”和东亚“新文明”色彩的“新儒家伦理”是一种对“西方的冲击”的“创造性回答”。对“东亚的新型资本主义”做出了贡献。其......
-
〓 宋翔凤经学思想研究
宋翔凤,字于庭,一字虞廷,生于乾隆四十四(1779)年,卒于咸丰十(1860)年,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母常州庄氏,为庄述祖之妹,翔凤尝随母归宁,因留常州,从舅父受业,遂得闻庄氏今文经学之家法绪论。述祖曾说:“刘甥可师,宋甥可友。”〔1〕刘即逢禄,宋即翔凤。比长,游段玉裁门,兼治东汉许郑之学。嘉庆五(1800)年,中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