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乐爱国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
-
〓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研究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一代学术宗师,但很少有人把他当做一位教育家来研究。从戊戌变法时期到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倡设女学堂启》、《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教育与政治》等十几篇教育论文,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许多方面均有论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主张。......
-
〓 文化保守者陈寅恪与自由主义者胡适
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传统文明遭遇了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强势冲击。作为对外来挑战的被动仓促回应,几十年之间,中国经历了在军事和器物制造方面学习西方,在政治制度方面仿效西方,直至在思想文化方面全面向西方开放学习三个阶段。在回应接纳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价值全面崩解断裂,西方传统和近代主流文化价值在中国的移植和......
-
〓 朱熹论“慎独”
【摘要】据出土简帛材料,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舍体”,即内在的意志、意念;“慎”应从《尔雅》训“诚”,独慎独即“诚其意”。朱熹看到郑玄释慎独为“慎其闲居所为”的不足,故扩大了独的内涵,使独包含了精神性、内在性的含义,这是他的一个创造。但由于独居、独处的先入之见,他在......
-
〓 涂可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
-
〓 儒家文化与山东文化发展
[摘要]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儒家文化从内容上可分为物态的、理念的和礼仪的三个层面,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体现在旅游资源、载体资源、品牌资源、要素资源。和享誉海内外的礼仪之邦传统,为其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经济强省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支撑。山东省儒家文化资源产业化......
-
〓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说诸子同源而殊流,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而且由此继续延伸,既可明了早期儒学成立的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也可对中国早期学术史的基本线索有一个通盘的说明与分析。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术派别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疑古思潮的兴盛,因此,在包括儒学在内的诸子学的起源问题上迄今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故而,欲探明儒学以及其他学说的起源与流变,......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7):正统之外的正统——Philip J. Ivanhoe
【作者按】Philip J. Ivanhoe是David S.Nivision的学生,Nivison是美国哲学界二战以后四位重要的汉学家兼哲学家之一[[i]],目前他为学术界贡献了两位杰出的儒学研究者,即艾文荷(Philip J.Ivanhoe)和信广来(Kong-loi Shun);在跟艾文荷的接触中,我又得知他目前......
-
〓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对作为孟子思想核心的“四端”说形成的背景和时间作了考察,认为“四端”说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与告子关于“仁内义外”等问题的辩论;二是在为仁政说寻找理论根据。在与告子辩论时,孟子的“四端”说尚未形成,“四端”说形成的下限约为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的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关键词:四端 告子 仁内义外......
-
〓 儒家传统和人权
论文摘要: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程及朱熹之罪被转嫁到孔子头上,应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中国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其统治者(除了秦始皇)不像欧洲那样依靠刑法来维护专制统治,而是......
-
〓 孔子的“尚智”思想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科学精神。科学不同于技术,它重理性、重基础、重知识、重逻辑推理。这种科学精神在孔子的思想中已有了朦胧的、部分的、曲折的反映。下面我们主要从孔子的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思想中加以分析。 一个争论近二千年的命题: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个命题出自《论语·阳货》。何谓“上知”,又何谓“下愚”,孔子没有具......
-
〓 第十章 中庸之道
第十章 中庸之道从孔子的仁学及礼学的构建可知,孔子的思想无处不充满一种中庸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思想就是一种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方法论,中庸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的范畴之一,孔子曾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何谓“至德”呢?《论语·泰伯》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 张居正与阳明心学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少年时即疑敏伦,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旋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隆庆元年(1567),穆宗即位,迁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政事。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首辅,执掌实权达十年之久,为一代权相。张居正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对于振兴朝纲,......
-
〓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研究综述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
-
〓 俞荣根:“儒者人生”
俞荣根,男,汉族,1943年1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司法部直属高校先进教师(1994年)、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5年)、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法学、法律史学,2002年)。现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重庆市......
-
〓 士族与儒学
陈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一、什么是儒学 1.儒学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知识 文化与知识之间的区别在于:知识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反映性的、求真的东西;而文化要复杂得多。 文化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这个世界的图像,就是指知识、规律等; 第二,表达,即主体的意志、需要; 第三,方案,即根据主体的需要、知......
-
〓 略论罗整庵对王阳明之格物学说之批判及诠释
罗整庵 (1465-1547 CE) 和王阳明 (1472-1529 CE) 都是明代中叶时最杰出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对宋明理学或“道学”(Neo-Confucianism) 的理论发展有重大的贡献。罗整庵早年笃信禅学, 但晚年又决定放弃禅学, 潜心研究儒学。他接受和继承了张载的气本体论, 走气学的路线, 结果成为在中国......
-
〓 晚明清初的名节思潮
晚明,朝政昏暗,并进而引起社会风气的败坏。不仅吏胥凶残如虎狼,而且世风日下,斯文扫地,所谓“上下否隔,体统颓驰,威严日陵替,几不复知有朝廷之尊”,[1]“士习日下,奔竞成风”,[2]“民不聊生,大乱将作矣。”[3]刘宗周揭露士习败坏情形道:自科举之学兴, 士习日坏,明经取青紫,读《易》规利禄,自古而然矣。父兄之教,子弟......
-
〓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蔡仁厚】(1930年—)生于江西省雩都县,现居于 台湾台中市。 1970年起历任台湾文化大学、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退休,2004年特聘为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师承牟宗三,曾撰写《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并代表《牟宗三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撰写总序。 著作等身,于陆、港、台三地均有著......
-
〓 乐爱国 ·〖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摘要: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1)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2)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3)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状况看,儒家文化对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