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 正当性。孔子视“贫贱”为“耻辱”,其云“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泰伯》)此将贫贱富贵问题与国家兴......
-
〓 从《齐民要术》看古代农学与儒学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中国科技史家们认为,“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之丰富,实为世界第一,约有5、6百种之多”①。然而,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积极的影响。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
-
〓 邵龙宝 ·〖儒家伦理与和谐社会理想人格建构〗
【内容提要】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本文从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态与社会三个子系统及对制度、机制和人格发展的互动视角的考察,论证了中国公民人格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
〓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郭齐勇时间:2007年3月15日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北京大学哲学系会议室主讲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齐勇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下午好!(掌声)我讲一个老题目:“亲亲相隐”和容隐制,目前它又引起了新的争论。大家可能知道,我于2004年主编了一本书《儒家伦理争鸣集—......
-
〓 乐爱国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摘要: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儒家;生态思想;生态伦理儒家重人道,但是,儒家所讲的人道不是以人类为中心,而是与天道......
-
〓 简帛《五行》“经文”比较
【提要】帛书、竹简《五行》虽各有优劣,但在次序、结构上却以帛书本为优;竹简《五行》并非最早的传本;《五行》前后部分在内容上存在差异,前半部分主要讨论“德之行”,后半部分则讨论“行”,目前学界流行的帛书本打乱圣、智之论的说法不能成立。【关键词】 五行 帛书 竹简 圣智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五行》分别在马王堆汉墓和郭店......
-
〓 “孔子”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今年4月9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已开办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便得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
-
〓 《唐虞之道》与早期儒家的社会理念
有专家认定山西襄汾的陶寺型龙山文化为陶唐氏的文化遗址。虽说“器以藏礼”,但考古学 报告提供给我们的只有该文化的物质生活状况,对其社会组织状况则只是十分抽象的宏观定 位。详参王文清《陶寺遗存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高炜《试论陶寺遗址和陶寺 类型龙山文化》。均载《华夏文明》第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湖北荆门 出土......
-
〓 王珪、魏徵:儒家诗教观的履践
王珪、魏徵都是北方人[1],皆经历隋末的大动乱而进入贞观宫廷,他们不同于“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而是象房玄龄、来济之辈一样“以材术显”[2],渐为太宗所器重,成为心膂。在唐初并存的关陇、江左、山东三大地域文化体系中,显然属于以经世致用、致身通显为特色的山东文化,因此二人倾注心力于......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作者按】David R. Schiller严格说来不是波士顿人,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波士顿邻近之地,且经常往来于波士顿,故而勉强纳入于本系列。David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知名学者。但是作为一名儒学的业余爱好者,却对儒家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10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语》的翻译中,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的《论语》......
-
〓 刘余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中国特色”尤其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体现的治国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是相传承的。特别是提出社会和谐是......
-
〓 向世陵 ·〖两种辩证法与“仇必和而解”〗
[内容提要]两种辩证法一般指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但在中国现代(新儒家)哲学,又有所谓“仇必仇到底”与“仇必和而解”两种辩证法之说,将张载的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对立起来。本文说明,冯友兰先生对张载思想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概括,不符合张载思想的原貌;提出并不存在冯氏意义的“两种辩证法”的对立,张载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
〓 上博馆藏战国楚简(二)《从政》试编
试编按:本试编在张光裕先生释文的基础上,试图重新编排《从政》。根据各种因素考虑,所谓《从政》甲乙两篇,实应本为一篇。主要因残简(亦有可能缺简)的关系,使这一原本意义完整的一篇文字无法连读。张先生已经指出了个别简的连读或意义关联,但整体上他又把这部分简分为甲乙两篇,各简大都又以“简文前后皆无所承”加以分别处理。现初步试作......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R. Neville, J. Berthrong,P.M. John 和 M. Ing
【作者按】本篇向大家介绍我所结识、接触或了解到的四位波士顿人,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认同或欣赏儒家价值系统,甚至致力于儒学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二是他们都信仰基督教,其中有的当过基督教传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学家,有的是在美国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学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一点见闻,未必每部分都有学......
-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所谓“回归”,是反思,是回味,是恢复记忆,是再到祖宗的怀里吸吮民族的营养丰富的乳汁;现在这种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还是点点滴滴的星火,但是其势不可挡——“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这个题目正符合儒家的思想,也正符合当今时代对儒家思想的期待。由于喜欢“它”,甚至是信奉“它......
-
〓 略论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及其限度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楚文字竹简。1998年5月,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校审的《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发行。几乎就在同时,5月2日,北京的一批学者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就郭店楚简中的早期儒家思想进行了首次讨论;5月22-26日,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
-
〓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2):杜维明论儒学复兴的几件事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修时间我傍听了不少课程。在这边听课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而且可以借听课之机了解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听课之外,也对个别学者进行了私人访谈,围绕有关观点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值此访问行将结束之时,我忙里偷闲写了一点东西,把我在美期......
-
〓 再论“五行”与“聖智”
内容提要:思孟五行与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行,而且以汉代五行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智”,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与《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智”与“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行的个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