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 知畏天命
孔子说自己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于此,且不论这个“一”到底指的是什么,而只就其作为一个严整的思想体系而论,所谓“一以贯之”,从纵向的维度来说,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其思想构建所不可或缺的最高范畴,这个最高范畴不一定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但它有可能是孔子展开其思想构建时所不能绕开的历史语境之一,或者有可能也是......
-
〓 杨丹荷·〖“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与孔子的父母〗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与孔子的父母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个将“女子”与“小人”并列的评论应该不包括孔子自己的母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仁爱乐观、中庸平和、刚健进取的孔子,应该有一位具备君子人格品质的母亲。孔子设法将不是正妻的母亲与父亲合葬,当出于对母亲的真挚热爱与由衷敬意。 儒家......
-
〓 杜维明:现代儒学核心乃是见利而思义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杜维明其人: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 学、加州伯克利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是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
-
〓 象山哲学的诗化境界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由儒、道、释三者彼此激励、交融而共同构成的。虽然儒、道、释三家各有各的价值取向,但是,相对于西方古典主客二分的哲学形态而言,它们都主张心与物、人与天的融合。儒家追求的是礼乐诗书、天生人成的人格境界;道家哲学追求的对“性命之情”的归真返璞;而禅宗追求的则是由小乘、中乘、大乘、直到“万法尽通、万行具备、一切......
-
〓 试论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一〕序论 世界是自在自为,自是自有的存在,而人做为高等灵智生物,自也有他对世界的追寻与诠释,此种追寻与诠释当然有其价值,但是究极来说,此种对世界真实相的追寻与诠释,基本上也只是一种心智建构,并不足以代替世界自在自为的存在。因此,某人对世界的诠释,只能是他自我世界观的一种投射一种表现,导演是他的世界观,而其论述所使用的......
-
〓 宋儒“天理”论的建构与其经典诠释的理学化特征
宋儒所开创的儒学发展路数及其思想成果,之所以被论者称为“新儒学”,乃是因其以“天理”论为核心。“天理”论的建构确乎是宋儒的一大创获。程颢说: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1)按:“天理”二字仅在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出现过一次,汉唐诸儒对之似不甚重视,但二程却拈出此二字来建构其以“天理”论为核心的理学......
-
〓 从“德以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以“德”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两周时期,周人的祭祀观念完成两次超越。西周时期,周人以祭祀主体之“德”作为沟通、交接人神的媒介,并以之作为神灵赐福的依据。这是第一次超越。春秋晚期以降,儒家将祭祀行为视作是人向自我本质回归与超越的实践之道。它是以“人心”与人的内在情感为依据,超越巫祝传统,将传统意义上的事神求福理念转换为祭祀主体“不求其为”成就德......
-
〓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儒家诚信观的现实意义
摘 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儒家诚信观的内涵释读、价值评判和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儒家诚信观丰富内涵和评判儒家诚信观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儒家诚信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家诚信观 和谐社......
-
〓 明清之际的学术话语转型与儒学的转折
关于中国“近世哲学”是否具有“近世性”或“现代性” [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其答案不取决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与论者对明清之际学术的性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因为明清之际代表中国“近世”学术从宋学走向清学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上述所谓“近世性”或“现代性”的问题,如果换一种表述,也可以转陈为这一“转型”是否使中国“近世”哲学“转......
-
〓 陈启智 ·〖论《易传》的学派属性〗
摘要: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易传》为儒家的典籍,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只是表明了《易传》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易传; 学派属性; 儒家;......
-
〓 李翔海 ·〖现代新儒学述评〗
一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的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通过倡导“仁”即人之道德理性,充实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从而创立了......
-
〓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儒学的核心概念是“仁”,……孔子也很重视“天”和“天命”概念,在《论语》中出现19次“天”概念,3次“天命”概念……这里的“天”都带有超人世,超自然的......
-
〓 张 践 ·〖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内容提要]实学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学术思潮派别。“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实学精神,对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 实学 现代化 崇实黜虚 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东亚诸国,实学思想在推动社会从传统农......
-
〓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
在宋明理学中,圣人之道和为圣之方是圣人之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个成熟的儒家哲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成就,构成一个以成就圣人品格为最高目的的包括宇宙论、生存论及方法论在内的有机的理论整体。圣人之道是指人的终极存在和终极意义问题,其中包含有宇宙本体问题,格物问题是为圣之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圣成贤的方法论问题......
-
〓 黄玉顺·〖思想及其历史的生活渊源〗
——论“思想史”及其“对象”问题 【提要】 哲学史就是关于“形而上者”的思想史;而其它思想史则是关于“形而下者”的思想史;但思想史还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那就是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视域,也就是那种未被理论化、甚至未被意识到的、类似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领域。这种视野更为宽阔的思想史,可称之为“观......
-
〓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学习这些精神,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崇德尚义 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
-
〓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不仅要阐释正统儒学的传统,也要发掘非正统儒学的传统;不仅要梳理典籍里的儒学传统,也要研究实际中的儒学传统;只有这样来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才可能有全面的视野和坚实的根据。 正确运用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评价尺度并将两者相统一,就能化解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评价儒学传统上的对峙,从而超越这对峙的两者。否则......
-
〓 李宗桂 ·〖诸子礼学的取向和指归〗
先秦诸子的礼学思想,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对于诸子礼学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史料辨析和观点论争的问题,难度甚大。特别重要的是,对于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的研究,关系到如何看待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秦汉到清末两千年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以及礼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礼”产......
-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要:明代是中国近世史颇具特殊性的历史时期,朱元璋尽收元代内府所藏的文化艺术图籍,大兴程朱理学,并对文化士人采取笼络和严酷控制的手段,支持宫廷保守派文人的封建复古主义的风尚。由于封建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商品集散地,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明代早期统治阶层在维护其统治的同时,积极提倡大兴......
-
〓 任登第 ·〖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经历[内容提要]外来文化本土化是一切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更是中国至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生搬硬套、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化三个阶段。认真总结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从而更加自觉地高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