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煮酒论史"儒家的道德观
儒家的道德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明以及其魂魄儒家精神。在时间、现实、历史的潮流中,历经沉浮跌荡,屡次跌入谷底深渊,被万般洗炼,在新世纪的今天终于洗尽一切污垢耻辱,而大浪淘沙的传承给自己民族的是金子般的荣耀和精华。 何以见得,中国的传统文明以及其魂魄儒家精神已经洗净污垢耻辱呢? 事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国耻--太监、......
-
〓 钱 逊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刍议〗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儒学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内容分五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传统文化的二重性;[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互补性;[4]儒学和传统文化需要吸取马克思主义之长发展自己;[5]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结论部分文章认为我......
-
〓 秦晖 · 〖儒家的命运〗
谢谢大家。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儒家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儒家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了,我要用很短的一个时间,涉及到儒家的原初、历史和现状,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今天的演讲,恐怕只能把我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以观点的形式直接讲出来,一些具体的论证过程就不在这里做详细介绍了。但是这不要紧,我讲完之后,双向......
-
〓 黄玉顺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通常的学科体制上来讲,这是所谓“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但实际上则是试图对儒学进行一种当代的阐释,我给它一个概括的符号,叫做“生活儒学”。首先指出一种现象:最近一些年来,具体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动向,今天有人把它称为“儒......
-
〓 傅山的学行与儒学
明清之际,学坛群星璀璨,傅山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学者,被史家喻为“学海”,言其学在诸多领域博大精深,且长期受到识者的关注与研究。在清代,他的遗文一直被辑佚编纂,对其学术领域的创造性以及坚苦持气节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近代,尤重其开创诸子学研究、倡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以及爱国情操,并揭示他的思想中蕴藏着可贵的早期启蒙精......
-
〓 仁民爱物与生态伦理——孟轲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前后,今山东邹县人)作为战国中期最杰出的儒学思想家,他继承儒家创始人孔子“泛爱众而亲仁”[1](《论语 .学而》)的仁爱伦理思想,提出了儒家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伦理学命题:“仁民而爱物”[2](《孟子. 尽心上》),受到了现代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法国思想家阿.施韦兹(Alber......
-
〓 礼不下庶人? 乡野百姓更懂得中国传统礼仪
许多年来,与作为“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一起流传的还有“礼不下庶人”之说。关于后者,历代文化人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但被一般人认同的说法是:“庶人”没有资格享受什么礼遇或讲究什么礼节礼仪。因为那些自西周以后就被称作“庶人”的“农业生产者”们大多没有读过书,根本就不知道礼为何物。谬种流传,偏见成真。于是世世代......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石勇:这不仅是他们几个人的文化主张。由中国一些名望和身份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很高的、具有某种抽象的代表性的人来发表宣言,于是便在媒体和公众的解读中成了“中国文化的宣言”。陈壁生:该《宣言》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
-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伦理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关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伦理理念与伦理现实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容易将伦理与道德混同。但实际上伦理与道德存在哲学上的差异。简明地说,伦理重在探讨“人”与“伦”的关系,道德重在探讨“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现实生活中,伦理作为“本性上普遍......
-
〓 孔子茶道
第一道:“志于学”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茶道”从志于学开始,是我们学习孔子思想的第一道。孔子从15岁便立志学业,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甘”,这是第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能徒伤悲。 第二道:“而立茶”孔子曰:“三十而立。”他并且告诫儿子“......
-
〓 孔孟思想探源:尧舜行为准则和治国理念
尧舜的行为准则和治国理念是孔孟学说的思想源头孔孟思想探源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把“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说成是孔子制定的法则,强调君、父、夫三者的绝对权力,这是对孔子学说的歪曲,使孔子学说成为僵化的教条。实际上,孔子虽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话语,但从未......
-
〓 考察传统文化的一个方法问题——兼谈对“国学热”和儒学的一点看法
考察传统文化的一个方法问题——兼谈对“国学热”和儒学的一点看法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非常重视国学或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功能,很想把它们作整飭人心、拯救社会的良方或标的。因此弘扬国学的实际举动,往往就表现为“说古、读经、学艺、习礼”等等。其间颇不乏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学者: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
周启荣(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中国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去年的10月底为止,在全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正在经历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由一个政府推动宣传儒家文化的行动。对此,中外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
〓 世纪之交的孔子与儒学研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逝世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像他这样热烈地引起后人争议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一)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不能脱离他的历史时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不仅反映了思想史的真实,而......
-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下)
(三)2005年以来:当代儒学的新面相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传记类著作有刘克敌......
-
〓 当代新儒家“公众知识分子”观评析
[摘要]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公众知识分子”的命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儒家的“士”、“五四知识分子”二个断裂的阶段,而第三个阶段将是“公众知识分子”。“公众知识分子”跟传统儒家的“士”在“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上有同构之处,但它却是真正超越了“启蒙心态”和“民族主义”的......
-
〓 解读杜维明
一如果说杜维明拥有充分条件成为一位学院知识分子(或所谓“专家”)、授课之余即深居“象牙之塔”潜心建构其理论体系,凡是了解他的人,大概没有谁会对此提出异议。确实,从台湾建国中学考入东海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后依次在东海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以及哈佛大学任教,这样一种......
-
〓 段正元与现代新儒学“道统”观念之比较
道统是儒学的重要理论形式。儒学是否具有一个能“一以贯之”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能以“道统”谓之,乃是判定“道统”能否成立的依据。对于道统的理论形式,因儒学学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推定,这使道统的“一以贯之”之理出现了歧解,道统因此成为儒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现代新儒学表明,其心性之学的理路并未解决“一以贯之”的道统理论问......
-
〓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摘要: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关键词]孟子;礼学;敬;生命意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