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摘要: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而如何对待宗教传统的差异,从而化解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所导致的文明冲突,如今尤为迫切。儒学传统并非西亚一神教意义上的宗教,但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宗教性。其中蕴涵的“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在明代的阳明学中趋......
-
〓 试论王守仁对儒学的革新
在中国儒学史,以至整个思想文化史上,王守仁之所以具有重要地位,乃在于他基于自身出入程朱、旁涉老释几十年的深刻体验,总结并反思先秦以来的思想传统、特别是宋元以来的儒学传统,提出独具特色的心学思想体系,从而革新了传统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路向。首先,明廷推尊程、朱,以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试图“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使......
-
〓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阮籍、嵇康门对儒学的反对不是发自真心,但是这佯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对不起作用。事实上,他们承何晏、王弼儒道合一之余的绪,也发白内心对儒家许多的重要理念表示根本的怀疑,并从何、王关于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出发,终于推导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结论,强调"贵无"和"任自然",超越儒家而归于道家。阮籍在《达庄论》中写道:"人生天地......
-
〓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黄玉顺在云南师范大学讲演 提要: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
-
〓 儒学是什么样的学问
儒学是不是宗教,争论了几十年。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对接的时代条件下在话语转换中发生错位而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有也不尖锐。同样,儒学是否是哲学,在古代也不存在问题。中国传统国学的分类,流行的分法有“经、史、子、集”;还有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并没一种称为哲学的学问。在入世与出世的区别上,......
-
〓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
-
〓 儒学何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提出“复兴儒学必须有问题意识”今天,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世界大变革的格局中间,作为二千五百多年前轴心期文明重要的一支——孔子的儒家文化500年来受到西方文化很大冲击,现在我们可以预期到它将得以复苏,它将贡献于人类社会。儒学如何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
-
〓 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的现象学考察
[摘 要] 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它以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生命哲学为资质,既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颇有相通之处,更有某种可以通往海德格尔的此在现象学的生存论视域的可能性。 [关键词] 梁漱溟 文化 哲学 现象学 自我 意欲 情感 直觉 一 问题的缘起 80年前,梁漱溟......
-
〓 儒家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偶看“济宁新闻”,介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以德......
-
〓 孔子形象塑造之我见
周峰 由孔子开宗立派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哲学的主体,尽管其学派复杂,其地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从春秋战国时期起,直至明清乃至现代为止,它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建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塑造国民性格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既深且远的文化性影响,并且成为汉代之后绘画、书法、雕塑和工艺......
-
〓 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
孔子创立的儒学形态如何,是当前儒学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学术界一般用“子学”和“经学”对儒学作阶段性划分,认为先秦儒学属于“诸子学”,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则确立了儒学的经学形态。冯友兰先生三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即采用这种划分法。然而这一学术界通行的看法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
-
〓 第九章 教育之道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塾,开中国历史私人办学之先河,打破了传统教育“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促进了学术的下移;他“有教无类”,接受弟子不分门第贵贱,打破了传统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格局,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他以成就“君子”为办学的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
-
〓 心道天地与浑厚生意:魏庄渠先生的大心说
提要:中华心性儒学的目的是以生机、活力和生意为道,希望万物和人类生生不息。儒家个体的秘诀是从自家生活和生命上做工夫。心性学的过程表现为对生意境界秘诀的体验、反躬和涵养。《易经》的“复旦天心”、“生生不息”和圣人洗心要法,包含工夫的法门。孟子的“存心养性”、“尽心知性”和以大山、大海为胸襟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开创大心说的学......
-
〓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
内容提要:在人的存在问题上,虽然孔子和孟子既试图确立个体性的自主自律,又极力实现社会性的仁爱理想,但由于他们把血亲情理视为儒家思潮的基本精神,不仅赋予它以本原根据的意义、而且赋予它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应该依附并从属于血亲团体性,甚至认为在三者出现对立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维护血亲团体性而否定个体性和社......
-
〓 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性及其道统——兼答质疑“存天理,灭人欲”的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儒家政治哲学基本问题性和其道统线索的一个梳理。从中可以看到,杨万江政治哲学与儒家治道传统的密切关系和发展。 在上古传统中,《尚书》里讲“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民有欲”是天生的,天生的就是正当的,不是可以反对的。舜甚至说“从欲而治”,顺从人民的欲望或愿望来治理。但是,每个有欲望的人相互之间的关......
-
〓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宵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其突出标志就是王艮(1483—1541)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崛起于民间,并在社会各阶层产生广泛影响。在绵绵数百年泰州学派的传承过程中......
-
〓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
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儒学的当代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从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分析了儒学有没有当代性;其次,考察了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在建构儒学当代性中的得失;最后,谈论了儒学在今后进行当代性建构中必须要做的几项工作。 从宏观上着眼,当代围绕着儒学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问题,即儒学的当代性问题和历史性问题。前者指涉的是......
-
〓 第二章 “论语学”研究
研究孔子思想,首先面对的困难是资料问题。因为,孔子不像后世的思想家,尤其是不像今天的思想家,动辄以大部头的著作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并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喜欢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思索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而不转借于文字之繁。这样,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今天对孔子思想进行研究所凭借的资料并不是孔子......
-
〓 黄玉顺·〖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
仁爱以制礼,正义以变法: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摘 要】将法家与儒家截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法家其实是儒家的支流之一。法家在现实政治中的成功,乃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儒家的正义原则、尤其是时宜性准则;而其最终失败、及其个人悲剧,则是由于背离了儒家的仁爱精神,以至正义原则成为了无源之水。【关键词】商鞅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