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一 儒家的天命观 在〈现代性的不连续假说与建构实在论〉一文中[1],作者指出: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其历史长河中所发展出来的“世界观”,可以帮助该文化中之成员回答他在生活世界中可能遭遇到的四类问题:(1)我是谁?(2)我的人生处境是什么?(3)我为什么会受苦?(4)我应当如何获得救赎?[2]。所谓“世界观”的问题,儒家学者......
-
〓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设计的“礼制”思想,......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2)
石勇:文化保守主义在21世纪初抬头,如果从中国近年来的“崛起”、百年变迁及相伴而生的国人心理看,我认为这并不奇怪。它是在2004年,而不是在2005年、2006年,乃至2007年抬头,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尽管它的抬头与学界的努力分不开,比如陈明创办《原道》的艰辛努力,但却内植于两个情境中。其一是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已不......
-
〓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质,成功地维系了思想统治,影响到君主的临朝决策和治国施政。这种传统不仅赋予汉代历史以特殊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生态,而......
-
〓 文化凝聚力与“华夷变态”论略——“文化家园感”之重塑
由现代中国的历史境域所决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引发了相关的文化诉求,出现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儒学的呼声。然而,这些呼声以民族性的主体性诉求遮蔽了文化的凝聚力问题,结果亦只能适得其反。如果一种文化只适合本民族因此只是一种民族文化而不具有人类性,那么,在全球化的现代进路中,这种民族文化则必然消亡......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20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209·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译文]人超过世界上一切物体之上,在天下是最宝贵的。21......
-
〓 中国学术从“经学”到“国学”的时代转型
【摘要】中国目前学界可谓:经学热中无经学,国学热中无国学。真正的国学应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第一,就其性质而论,国学既非西方的“汉学”(sinology),也非原教旨的“经学”,而是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学术;第二,就其方法而论,国学并非学术史(史学)那样的对象化或“客观”化的“科学研究”,而是经典诠释;第三,就其形式而论,国......
-
〓 尽性顺欲与礼节权度
儒家以爱为仁、以情为善之仁学传统应予创造性阐释,以期丰富充实自由人权原理。仁爱权利和情欲自由当属基本人权。尽性顺欲当明礼节权度。内节多属法外之礼;外节多属法内之礼。法禁情欲必为恶法;礼限官权方成权度。人之形、气、意、神须畅通无阻,以求人我自和,顺乎自然。人权受侵,殃及人场。人场论要求关心人权,无分国别。天造人性,必生人......
-
〓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想简析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文化现象。以蒋庆、陈明、康晓光、盛洪等人为代表的“当代大陆新儒家”,高度评价传统儒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提出了“王道政治”、“复兴儒教”等思想和主张,用以解决现实的政治和文化问题。这是一种文化思潮,有其现实意义,但也有思想上的不足。关键词:当代大陆......
-
〓 儒家精神的重定:补儒与超儒
李贽及整个泰州学派异端思想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意味着宋明理学的式微,也意味着陆王心学同样无法解救现实社会的危机。然而在没有新的思想资源作凭借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家们的思考只能在旧有的范围内打转。于是在晚明思想界所涌现的清流运动,所反对的只能是逐步变质的宋明理学,所呼唤的也只能是儒家的早期精神。他们的表现形式虽与李贽等异......
-
〓 孔子论孝道
陈德述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同上)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
-
〓 李存山: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摘要]儒家仁学的“一以贯之”的践行之道即是“忠恕”。“忠”与“恕”实只一道,即二者有着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的意思,而“恕”更为基本。循此“一以贯之”之道,不仅可以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可从中引申出来。西方传教士曾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误解为次于“爱人如己”的“银律”,而实际......
-
〓 中华礼仪之活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礼仪教育,这让彭林颇为欣慰,他认为北京奥运会应是复活和振兴中华礼仪的大好契机。问:近来,您在很多场合表达了对当前礼仪教育的担忧,这是为什么呢?答:礼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现在,国内的一些礼仪教材......
-
〓 世纪之交的孔子与儒学研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逝世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像他这样热烈地引起后人争议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一)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不能脱离他的历史时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不仅反映了思想史的真实,而......
-
〓 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论纲)
孔子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曾经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影响和规范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其中教育和科举便是影响中国士人和社会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孔子儒学要在今天重回淑世济人之路,发挥其进德修业的影响力,中国的大学教育便是一块急待开拓和占领的阵地。下面拟就中国高校急需孔子儒学的进入,作一初步探索。 一、从中国高校的现状,看孔......
-
〓 中国终于有了原创哲学著作
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这是大陆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哲学著作。什么是原创?从一部著作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都可以说是原创,但这只是从写作角度说的原创,哲学的原创不仅如此,更必须要是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思想体系......
-
〓 儒的演变
按照胡适的分析,以治丧相礼为主要事务的儒者阶层至少在殷代已逐步脱离直接劳动者而相对独立。也由于他们脱离直接劳动,故久而久之就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非体力劳动阶层。他们的职业相对低贱,收入也相对菲薄。但是由于他们有了相当的余暇时间,从而使他们有条件、有可能且也需要那些礼仪形式与礼仪理论。而正是这种职业性的需要,使得......
-
〓 论唐君毅论哀乐相生的人生哲
摘要:唐君毅认为,由于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未经人自己同意的,所以人生是一绝对的孤独寂寞,是绝对虚“无”中的一点“有”。但是,就是这一点“有”,也充满着无限艰难,如求生存、求爱情、求名位的艰难。由此,现实人生总是哀乐相生的。关键词:唐君毅 求生存 求爱情 求名位 哀乐相生混沌!混沌!一切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思想,不可了解。......
-
〓 新儒学的返本开新论
在港台新儒家中,唐君毅是一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他不仅曾经协助钱穆创办新亚书院和新亚研究所,而且个人在儒家思想的阐释方面也作过相当重要的贡献。 1926年,十七岁的唐君毅考上北京大学,在那里,他听过梁启超、胡适和梁漱溟等学者大家的演讲或课程。对于胡适推崇西方文化的态度,唐君毅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示反感,而对梁漱溟所宣扬的......
-
〓 黄老学与儒学同亨意识形态宝座
一般认为,秦王朝的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殃及诸子和各家学说,但儒学受害最深,几遭灭顶之灾而损失殆尽。比较权威的描述当属刘歆在《让太常博士书》中的说法。刘歆认为,儒家学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律,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按照他的说法,似乎在汉初几十年里,儒学先师虽偶有存在,儒家经典虽偶有发现,但儒学作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