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玉顺 ·〖中国正义论纲要〗
【摘要】 中国正义论是一个源远流长、而被现代学术长久遗忘的传统。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间存在着可对应性和非等同性,这就为中西对话与比较提供了前提。中国正义论的总体架构是:仁→利→智→义→知→礼→乐。中国正义论的主题是礼的“损益”根据问题,即是赖以进行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问题。中国正义论的论域是......
-
〓 北宋「新學」名義考論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新學學派,近年來正日益受到學界的重視。就其對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影響而言,新學當然無法與同時代的理學相比,然而,在北宋中後期,借助政治權力的庇佑,新學一度成為官學,其地位之隆,非別家學派可及。當代宋學研究界對「理學」、「道學」這些名稱的來源、內涵和外延,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討論。那麼,在使用「新學」這......
-
〓 李翔海 ·〖现代新儒学述评〗
一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的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通过倡导“仁”即人之道德理性,充实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从而创立了......
-
〓 儒的是与非
儒的概念在今天已难以确定了,有布衣儒与贵族儒,山林儒与台阁儒,事功儒与隐逸儒,等等。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各种争论,使不同的学派浮出了水面。我所感兴趣的是对儒学的批评文本,批评与反批评的势力各自消长,才提供了一种精神话题。近百年来,对儒家文化一直存在着相悖的看法,比如亲儒与非儒各有自己的学术背景,形状很像西方近代关于神学的......
-
〓 黄玉顺·〖思想及其历史的生活渊源〗
——论“思想史”及其“对象”问题 【提要】 哲学史就是关于“形而上者”的思想史;而其它思想史则是关于“形而下者”的思想史;但思想史还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那就是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视域,也就是那种未被理论化、甚至未被意识到的、类似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领域。这种视野更为宽阔的思想史,可称之为“观......
-
〓 儒学值得现代人充分汲取
核心人物: 郭齐,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从事《儒藏》编纂工作,将为儒学博士主讲“儒学思想研究”。核心价值: 儒学要在今天重回淑世济人之路,发挥其进德修业的影响力,大学教育是一块亟待开拓的阵地。今年3月,四川首个儒学博士点在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设立,配合当前儒学的发展需要,将招收培养第一批以儒学为......
-
〓 向春玲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词]人本主义 内圣外王 天人合一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
-
〓 晚清理学狭小范阈的丰富和拓展
摘要 在儒学义理、考据、训诂和经济四个学术面向中,曾国藩承继程朱之道统,把义理推到儒学学术的首位,成为理学在清代的继承人。他主张气生成论,认为禀气之不同造成了圣人之性与常人之性的差别;面对世俗生活中日益微略的常人之性,圣人应担当起教化、“复性”的天职;圣人教化的途径有二:一是格物,二是诚意。在汉宋不同学术理路的学术争执......
-
〓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实学
内容提要 近代“经世实学”远绍先秦诸子之学术传统,近取南宋事功之法。至先秦诸子开始,中国士人便以关怀社会、参与政治、服务人生为自己学业价值的最高体现。因此,越是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人生艰难,经世致用的精神越是在开明、正直的士人胸中鼓荡高扬。南宋事功学派中陈亮的永康之学,便是南宋内忧外患时代的产物。陈亮事功学派为学以读书......
-
〓 宋志明 ·〖从唯物史观看孔学〗
――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合论[内容提要]陈独秀认为,孔子之道包含着封建专制主义的适合毒素,因而同民主观念格格不入,这是他坚决地选择批孔立场的最主要的理由。在李大钊所理解的唯物史观里,特别突出平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这同孔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郭沫若肯定孔学的正面价值,并不赞成“复兴孔学”,因而与所谓“新儒家”有原则区别。他......
-
〓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
内容提要: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黄宗羲与卢梭常常相提并论。本文以卢梭的思想为背景,从整体和本质两个维度解读了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中尽管有与卢梭相似的话语,但它并不具有卢梭的人民主权诉求,它不是民主思想,它仍是传统的儒学民本思想;但它并不是民本思想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对民本思想的深层次开发,它在很多......
-
〓 易学与近代科学
自十七世纪始,由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乾嘉学派中几位可谓身兼“科学家”的易学大家已有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从近代科学立场解释和阐发易学始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当时的欧洲,关于中国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对东方的“挑战”作出的反应。其实并非如此,追求进取精神正旺的西方学者很快发现了......
-
〓 陈来 ·〖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一般认为,二十世纪的变革给儒家思想或儒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现代儒家哲学是对于儒学现代困境的一种哲学的回应,甚至在现代哲学论域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却仍然不能改变儒学在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尴尬处境。在接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拒绝这一事实,即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离散、飘零的历......
-
〓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内容提要:魏晋时期的郊祀发生了不同于两汉的变化。在政治分裂,皇权衰微的背景下,郊祀天地、祭祖礼的规模比起两汉要小,但就内容看,受郑玄或王肃说影响的郊天、祭祖礼细节不断精致化。因此虽然整个魏晋时期经学偏枯,皇权不振造成郊天和祭祖礼的俭约,但从中国古代王朝祭礼的整体发展来看,魏晋的郊天、祭祖礼正是内容趋于精致,理性程度不断......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孟子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①受业子思之门人。②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
〓 论孟子的经济学思想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人,被后人称为“亚圣”,是儒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推行“仁政”,提倡以德治国,宁可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贫困受穷,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功名富贵。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孟子的政治、文化、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对他的经济思想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孟子的经济学思想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引起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重视......
-
〓 定性書
百家謹案:橫渠張子問于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動,猶累于外物,何如﹖」先生因作是篇。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苟以外物為外,牽己而從之,是以己性為有內外也。且以己性為隨物于外,則當其在外時,何者為在內﹖是有意于絕外誘,而不知性之無內外也。既以內外為二本,則又烏可遽語定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
-
〓 《论语》“罕言利”辨析
孔子“罕言利”(《子罕》)。通观《论语》文本,孔子言利与言仁、言礼相比,确属“罕言”。但“罕言”并非不言。孔子既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就说明孔子承认并肯定了利作为人之一种需要的客观性和 正当性。孔子视“贫贱”为“耻辱”,其云“邦有道,贫且贱也,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泰伯》)此将贫贱富贵问题与国家兴......
-
〓 答邓晓芒教授
答邓晓芒教授陈乔见邓晓芒教授曾作《再议“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载《学海》2007年第1期,下引此文简称邓前文,并随文夹注页码),有感于该文对《游叙弗伦篇》的惊人误读,笔者撰文《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载《学海》2007年第2期,下引......
-
〓 “儒”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整个21世纪,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关键是什么?发展经济的道理有千条万条,但究竟最基本的道理是什么?首先,要让经济持续强劲地增长,必须要有人来卖命地为国家、地方、公司、企业或个人的经济事业打造优势和竞争力;必须要让人真心实意地为事业出策出力;要人真心实意地与你共事、协作、联合;要有人放心地将他们的就业机会、职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