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诚信观念: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再如,孔子明确地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
〓 弘扬优秀传统 建设现代文明
(韩喜凯)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本人因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思想具有博大精深、枝繁叶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特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伟大的实践告......
-
〓 成中英:当代儒学两个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儒学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构思、发展儒学的精神。这次世界汉学上,大家对西方汉学有所批评,一些德国、法国汉学家也自我检讨,提出汉学与国学应相互为用、相互促进。但是,国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儒学,所以儒学如何帮助国学发展,国学如何帮助汉学发展,使西方人了解中国,......
-
〓 《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由《论语》所载,可看出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对前代礼乐传统的三大贡献:其一,孔子在继承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将礼乐的核心内容凸显为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其二,孔子又从礼乐的两个方面,创新原有的先王礼乐文化:一则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出发,进一步将传统礼乐文化重塑为以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为终极目的,以礼教、乐教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伦理......
-
〓 儒学史界
就儒,以及儒家、儒学的原初本意来说,至少在20世纪之前并不存在分歧,既无概念性的差异,也无多少不同的理解。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这一原本还算清楚的概念却产生了疑问,并由此而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 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
-
〓 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论纲)
孔子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曾经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影响和规范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其中教育和科举便是影响中国士人和社会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孔子儒学要在今天重回淑世济人之路,发挥其进德修业的影响力,中国的大学教育便是一块急待开拓和占领的阵地。下面拟就中国高校急需孔子儒学的进入,作一初步探索。 一、从中国高校的现状,看孔......
-
〓 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
近年来,儒学和儒家文化受到了关注,学界乃至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儒学热。这里,笔者对有关儒学和儒家文化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辨析。■儒学在当代中国是否正在复兴?关于儒学复兴问题,如果在20年前的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198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代著名新儒家杜维明就慨叹“儒门淡薄,花果飘零”,而著名历史学家余......
-
〓 中国终于有了原创哲学著作
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这是大陆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哲学著作。什么是原创?从一部著作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都可以说是原创,但这只是从写作角度说的原创,哲学的原创不仅如此,更必须要是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思想体系......
-
〓 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儒学
(张岱年) 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方面,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同时也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立。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
-
〓 孔子对孝道的论述:“游必有方”一解
孔子有关孝道的论述很多,而流传最广的要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且在引用时往往只引“父母在,不远游”,而省略了“游必有方”。按现在的解释,“方”,指方向、去处。这句话的直译为:“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如果要出游,那一定要有去处。”意译为:“父母健在,要在家服侍父母,不可长时间离家;如果不得不......
-
〓 儒法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对于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秦王政来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既为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当他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之后,如何巩固这种统一,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日思夜想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秦王政在起初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的方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秦王朝在统一过程中和统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正是按照儒者的设计建立起一套权力模式和......
-
〓 儒学的核心价值和它的普适性
陈德述 前言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内在的人文价值,来源于它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前途是否关心和是否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学,它的内在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十分关心、并为之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困境......
-
〓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两种使......
-
〓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对道统的哲学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来解读宋代理学中道学与心学......
-
〓 魏晋时期的儒道佛纷争
阮籍、嵇康门对儒学的反对不是发自真心,但是这佯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对不起作用。事实上,他们承何晏、王弼儒道合一之余的绪,也发白内心对儒家许多的重要理念表示根本的怀疑,并从何、王关于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出发,终于推导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结论,强调"贵无"和"任自然",超越儒家而归于道家。阮籍在《达庄论》中写道:"人生天地......
-
〓 儒学的佛学化与道教化
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之间争夺政权的长期斗争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晋王朝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飘摇之后被迫南渡,建立东晋,偏安江左,南北分治。东晋之后,南方依次出现宋、齐、梁、陈四姓政权,是为“南朝”。 南朝儒学从总体上说,大体与东晋相同,儒家学者承魏晋玄学之余绪,或绝经世之志而兴厌世之思,或斥儒道佛无益于天下而耽于酒色,或痛骂......
-
〓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哲学思考
孔子诞辰2555周年了。人们将会隆重纪念这位思想巨匠、历史伟人。孔子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他的思想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他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也属于今天;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人类。时至21世纪,中国和世界仍然受益于孔子的光辉,仍然要到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今天,和平崛......
-
〓 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摘要:本文认为,促使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明清之际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王阳明心学的内在启发等都是影响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关键因素。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经济基础内在引发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
〓 陈明·〖“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
按:去年怀柔孔子学院会议,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达三设问访谈并整理成文,惜乎天性疏懒未之措意。近日翻检旧档,觉得提问设计颇有章法,值得据以申说,乃修改补充以供读者讨论批评并向王君致谢云。乙酉秋陈明谨识。达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新儒家”已历时近百年,人更三、四代;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新儒家”指涉复杂,意义丛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