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一 五四时期的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拥护德、赛二先生。诚如陈独秀在反驳对《新青年》杂志的种种非难时所说:“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
〓 “孔子”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今年4月9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已开办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便得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
-
〓 涂可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
-
〓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
-
〓 东汉诸帝与儒学传播
摘 要:东汉时期的皇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的传播过程,也正是东汉的政治社会过程,儒学价值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的传播,形成东汉社会的浓厚的儒学氛围,儒学价值逐渐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关键词:东汉;儒学;儒学传播儒学在西汉有着曲折的发展过......
-
〓 哲学本体视野下的心、性、情、敬探究
内容摘要:郭店楚简许多以“心”为形符的汉字说明中国思想史上可能出现过一个特别重视“心”的自我反省时代。竹简把心与道相联结,为孟子对心的形上超越奠定了根基。好恶皆为人之本性的观点又与后世儒学相接,情在富有感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超现象的本体品质,甚至情与心、性同一不二。竹简中“敬”的出现非常重要,它是心性情的最终落实处,它......
-
〓 任登第 牛淑卿·第二个30年应经济与文化建设同时并举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内容提要]30年为一世。改革开放的第一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第二世应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中心,就是这两个建设同时并举。第三世应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路,用儒商之道指导市场经济,用中国文化教育中国人,坚持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和文化,为下一步的改革开放服务。[关键词......
-
〓 杨翰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境界〗
[内容提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待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理念,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坚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文化观,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形成了......
-
〓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内容提要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
-
〓 蔡德贵 ·〖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
看到这个题目,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儒学是中国的特产,怎么会出来个美国的儒家学派? 诚然,儒学是发源于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但是儒学早就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孔子既是时间人,又是空间人。从时间上来说,孔子跨越了两千多年,经过多次文化交流,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四种类型的儒学:独尊儒......
-
〓 向世陵 ·〖先秦儒家“显学”辩证〗
《韩非子·显学篇》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又曰:“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在这里,墨学暂且不议,儒学在先秦(战国时期)为显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此问题还应该做更多的思考。事实上,不但没有其他的史料直接支持这一说法,而且,在包括儒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其他各家的代表作中,对......
-
〓 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不同范型之分析
一、从周公的礼乐制作到孔子的以仁成礼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调是由周公奠定的;其施行的“封建”制度用意深远。周公建构了一种家国一体、宗子维城的政治制度,利用血缘亲情联系来扩展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血缘亲情是天然合理的,不需要论证。在这个意义上,情意联系就成了一个基本原理:彼此的忠诚义务依照亲情的远近而得到规定,血缘情感被确......
-
〓 郭店竹书是稷下思孟学派教材
【提要】本文认为,郭店一号楚墓中的陪葬竹书是一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稷下思孟学派教材,其内容大致包括儒家经典基本知识、子思学派和稷下思孟学派基本观点、性情论、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和形上学宇宙论等。其中,《大一生水》是具有稷下思孟学派思想特征的作品,既继承了曾参、子思吸收道家老子形上学的传统,又吸收了稷下学者以水为万物......
-
〓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
内容提要:先秦儒学的三大坐标为孔孟荀,其基本思想虽同,却有很大变化发展。其间的变化轨迹,由於资料缺乏,一直看不清晰;特别是孔孟之间的一百七十年。最近湖北荆门一座战国墓葬的竹简被整理出版,为了解战国中期及前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前所未知的宝贵资料。本文认为,这批竹书属思孟学派著作,是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文献;它的出土,补足......
-
〓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新探索 ——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撰写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近日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以翔实的史料论述了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相互关系,具体地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儒家文化对于科技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作为中国......
-
〓 这一次的国学热(1)
石勇:这一次的国学热和20世纪初的那一次不同,上个世纪初的那次“发作”是在传统文化已遭到几乎是整体性否定的情况下,面对西学大举进入的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说,它不是在研究古董,而是要固执地守护“传统”。而世纪末的这回,则没有了那时的热情。但由于它研究的对象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又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陈壁生:......
-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1)
石勇:在“文化”这个东西上,人们的确很难有共识,首先在含义上就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其次在囊括的领域、事物、现象上,可以说涉及太多,难以一一描述。而且“文化”既能被看见,也无法看见,既在典章制度中,也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如何准确地界定?然而尽管如此,大致有一些东西人们还是能够捕捉到并把它界定为“文化”的,比如“中国文化”......
-
〓 释“慎独”
一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然而,七十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五行》经传和九十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简《五行》都提到一种慎独,其内容却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其文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
-
〓 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复兴和争议
按我理解,儒学提倡用一种文化在世界上实现大同。在实现了大同的世界,一切不同的宗教都将拥有同一种观点,对宇宙的一切不同解释都将取得一致.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7年7月24日文章:儒学思想在拜金盛行的现代中国盛行(莫林?樊/Maureen Fan) 中国郑州——关涛(Guan Tao)是一家网站的总监,妻子是学校的老师......
-
〓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内容提要: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谨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我承认在康德和孟子学理中都存在着“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但这不仅不能消弭反而更加彰显了康德与孟子之间的不同。关 键 词:理性事实 隐默之知 康德 孟子 牟宗三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