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旅宁:五年来秦律研究概况
秦汉时期,以“律”为中心的中国法律为统一帝国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秦汉法律的基础上,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发展,集大成为隋、唐律。秦汉法律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律文正文的佚失,秦汉法律尤其是秦律的研究受到很大局限。本世纪以来,简牍的出土为秦汉法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
-
〓 法家思想传统的现代反思
一、引 言 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传统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的。众所周知,先秦的儒家和法家都是塑造中华法系的主要思想力量。有学者把唐朝以前中华法律文明分为"礼治时期"、"法治时期"和"礼法调和时期",也有学者把中国法文化传统的总体发展历程描述为"中国法律的儒家化"或"儒学的法家......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3)
当时皇子们年纪不大,却担当各地的都督和刺史之职。褚遂良认为不妥,他向唐太宗坦诚说:“陛下厚爱皇子,自是唯恐他们有所不周。陛下的关爱不能有碍其成长,这就需要陛下把还未成年的皇子留在身边,时时教导才是。皇子现在还不能独立处理事情,如果让他们离开皇宫,您就无法教导他们,这样皇子们的个性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了,还望陛下明察。” ......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0)
汤是商开国后第14代国君。自继位后,即以德名传于天下。他曾伐诸侯,并说:“从水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形象怎么样;从老百姓那儿,能看出一个国君治国的能力怎么样。”伊尹听见这话就归顺了他,称赞他明察。他还曾张网捕猎鸟雀,围起林子,四面都用网封上,并祈祷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飞奔到我的网中吧!”后来他听从伊尹的劝谏,撤了三面,......
-
〓 翟玉忠:究竟什么是“汉家制度”
就象人离不开空气,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儒家离开谎言就不能生存——作者题记最近,有朋友给我寄来国学网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 论“汉家制度”及其历史影响 》,看后着实吃了一惊,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汉家制度”典型特征怎么成了“将法家的刑治与儒家的德治结合起来”的“霸王道”,汉家制度明明是以法家黄老哲学(不是老庄哲学)为核心。法家......
-
〓 法家之“法”不是法治之“法”----对翟玉忠为什么不能儒法并用一文的批评
卫子游 有一位名翟玉忠的最近写了篇文章《为什么不能儒法并用》,主题很好,主张法治。然而,这位朋友对法治的理解却出现了严重错位。其错位之处,主要是将中国古代法家所讲的“法”与当代法治社会中所用之“法”这种名同而实异的概念混为一谈。本来,这两者的区分在学界已是常识,但考虑到国人中可能还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两个根本不同的“法”区......
-
〓 张建国: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的247号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献。1985年第1 期《文物》登载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一文,对这批汉简作了简要的介绍。经整理小组几年来的整理,现已分两次公布了汉简中属于《奏谳书》的释文。 《奏谳书》是竹简原有的标题,共有简......
-
〓 中外爵位制度(下)
外国的爵位 当你在阅读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时,扑面而来就有主持法庭审判的威尼斯公爵,接连向鲍细娅求婚的又有巴拉庭伯爵、英国的福根勃琪少年男爵、德国撒克逊公爵等等。初学外国文学的读者,一时往往被这些头衔搞得眼花缭乱,迷惑不解。因此,了解一点外国爵位的由来及其内涵,是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知识。 爵位是欧洲封建......
-
〓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摘要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3-6-21发布一、王家台秦墓的发掘及秦简的出土与整理 王家台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南五公里处,一九九三年三月荆州博物馆在此发掘了秦汉墓葬十六座,其中的十五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M15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很小,其墓圹上部遭到破坏,底部长2.2、宽1.12米。墓内有单棺一具,棺......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9)
君主要自己“无为乎上”,而使臣下“竦惧乎下”,自己“无为”,而用“循名责实”的办法驱使臣下“尽其能”、“效其材”、“尽其武”、“袭其常”(《主道》),这需要有一套办法。赏是“功当其事,事当其言”以后的结果;罚是“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以后的结果。但韩非也提过,君主多为中人。以中等才智来领导比自己更有德,更有才的臣子,......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
《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法、术、势,皆帝王之具也”。韩非以犀利的目光,冷静理智的态度,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进行了洞烛幽微的审视和入木三分的剖析,发人深省。他推崇“法”的至高无上,不论地位尊卑贵贱都应该受法的约束。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社会浓厚的严别血缘亲疏、地位尊卑的氛围中是相当具有突破意义的。 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时......
-
〓 翟玉忠:用法家原则管理国有经济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时进行,避免了象今天这样政治改革滞后给经济改革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秦帝国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庞大的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委托人具有明确的信托责任! 去国有企业采访,给你的感觉就是从上至下的普遍官僚化,这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中,还体现为工人的懈怠。即使是那些刚刚大学毕业......
-
〓 于振波:从籴粟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
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以军事行动为先导,并通过移民实边和徭戍、屯田等多项举措加以巩固,对此,前人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根据新公布的额济纳汉简,[1]从一个侧面对汉代经营西北边塞的成效加以考察。新公布之额济纳汉简中有这样两枚简,简文如下:关都里张齐田十三亩已得茭钱三百六十 、今[米+翟]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丙申入丙申自......
-
〓 吴起变法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在以“尽灭群公子”、“灭公族”等手段打击国君近亲势力、加强国君权力时,楚国才开始任用公子执政。公子执政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强化王权的作用。但这实际是一种落后的任人唯亲的制度,其结果形成了王权旁落、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的弊病。 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
-
〓 于振波:“文法吏”的含义
关于秦汉时期的"文法吏",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探讨。这里主要想通过对"文法吏"的分析,以期对秦汉法律与吏治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法吏"是战国以来随着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一种官僚类刑,其主要特点就是尊奉主上、晓习法律并善于合乎法律规范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公文和具体事务。韩非子认为:"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
-
〓 解读诸子百家:以法为教 法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
-
〓 刘广安: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说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法家对法的起源、性质、特征和作用的论述,对成文法的公开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普遍性和简明性等问题的专门阐发,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水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和一般原则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法史学界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和评价,本文不......
-
〓 张闻玉:关于《逸周书》
一 《逸周书》,本名《周书》。先秦典籍《左传》、《国语》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在今《尚书》之中。《墨子》、《战国策》也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与今《逸周书》同。《左传》引今《逸周书》之文,或日“周志”或曰“书”。 《汉书·艺文志·书类》:“《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可 见,《周书》当是本名。 自汉以来,大学......
-
〓 关于《鹖冠子》的真伪问题
《鹖冠子》是一部先秦道家哲学论著,内容纷繁多样:谈论政治、历史和哲学,设计理想政府,对君主如何统治,如何选贤与能,贤人的出处,人民的生活及生活的安宁和平等,都有所论述,十分庞杂。《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一篇,作者为“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隋书·经籍志》却有三卷本传世。柳宗元注意到《世兵》篇的不少文句实际上与贾谊的《......
-
〓 稷下法家学派
稷下法家学派主要以阐发管仲的法治思想为务。管仲是法家的先驱,对后世法家都有影响。管仲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治国称霸的具体措施和政治实践之中。《国语·齐语》记载说:"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本肇末,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管子·权修》也说:"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