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5)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58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29:36
蒙古贵族崇尚武功,根本没有税制观念,因此他们根本无法预见这种改革会带来国家的强盛。以近臣别迭为代表的人主张以牧业为主来保证国用,这些人居然主张将汉人赶走,侵占他们的土地作为牧地用来放牧牛羊。耶律楚材深知如今的蒙古国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保守地强调畜牧,是狭隘的、不合国情的落后政策,因此他极力反对改耕地为牧地的主张,而提议大力发展农业。他直截了当地给窝阔台算了一笔账:“陛下马上要南征金国,军需从何而来?仅靠畜牧是远远不够的。假使发展燕赵的生产,以地税、商税,及盐、酒、冶铁、山泽中可以获利50万两银、8万匹、40万石粮食,足以供给南征,这不远胜于变农为牧吗?”窝阔台经过认真考虑认为颇有道理,便命耶律楚材全权筹划,立行征税制度。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蒙古帝国日益兴旺起来。耶律楚材为了巩固蒙古的统治,蒙网罗大批人才,推行教化。
他遣人寻得孔子51世孙孔元措,奏请皇上封孙元措为“衍圣公”。下令收集旧礼乐人员,设置太常礼乐吏官。召集名儒梁陟、王万庆等人到东宫讲释儒学,使大臣子孙拜读。另外还在燕京等地建立编修所、经籍所,宣传孔孟之道,从事文化教育活动。耶律楚材收集到周、程、张、朱等理学书籍后,在燕京建立了“太极书院”传授理学。耶律楚材推行这些政治措施卓见成效,使儒学成为维护蒙古国统治的官方学说,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称颂。
元太宗八年(1237),太宗听罢耶律楚材“制器必用良工,守成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恐未易成”的启奏后,当即宣布“我可任儒者为官”的旨令。耶律楚材接旨后,具体制定了分为经义、辞赋、论三科的校试办法,命宣课使刘中、杨奂等人到各地选试儒生,这一年选拔了4000余人。大批儒生参与朝政,不但大大地改变了官员的文化结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元朝由武功向文治的转变。
儒家学说为统治阶级提供的这一整套攻心御人的统治术,耶律楚材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帝国积极倡导和实施,对于完善统一后的元朝国家机制,统一全国的思想意识和蒙古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公元1257年,南宋政权终于在蒙军的铁蹄下宣告灭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