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21)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42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29:52
韩非十分强调信用,明智的君主治国,必须从小事守信开始,这样在大事上的信誉才能建立起来。因此,明智的君主应当不断向人民证明自己是守信用的。虽然韩非子是从法令禁规能否顺利推行的角度立论的,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讲究诚信是多么重要。
“君无戏言”,君王如果不守信用,那么君主的威信将无以为继,国家的法令将难以实施。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荀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在《孙子兵法》中,孙子也将“信”与“智、仁、勇、严”一起作为将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为了确保其推行的新法制度实施,首先向秦国公众强调“信”——法无信则不能服众,不能服众则法无以立。《史记·商鞅列传》记载的商鞅“徙木立信”,说的正是商鞅如何立信于民的故事。
管子最先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提出诚信。按照管子的意思,只有坚持诚信这种制度,才能集结人心,才能保证天下人团结一致。韩非进一步深化了管子的这一思想,并将日常生活的诚信与立国治世的诚信结合起来,指出“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韩非举例说,晋文公打仗不失信。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冬天,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领军队攻打原国,事先与官兵约定三天结束战争。到了第三天,原国还没有被攻下,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回国。这时晋国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人支持不住,就要投降了。”晋国有的将领主张暂缓撤兵,但晋文公却坚持认为与其得到一个原国而失信,还不如不要它,因此坚决撤回了围攻的军队。晋文公虽然放弃了到手的胜利,却树立了自己诚信的形象,得到了下属的敬重。如此一来,他战争中的损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作为君主,如果无法树立诚信的形象,不但无法治理好国家,还有可能导致身死国亡,周幽王就是一个典型:
周代末年,国势衰微。幽王上台后,关中又发生了地震旱灾,社会矛盾更激化了。周幽王宠爱一个叫褒姒的美女,一味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是笑靥难觅。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叫虢石父的佞臣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设有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