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建嵘:清代与民国保甲体制的比较
在农村的基本组织制度方面,清承明制,在县以下推行保甲制度。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就谕令:"凡保甲之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 i[i]。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甲法并没有认真推行。到康熙47年(1708年)重申保甲法。这一年,康熙下......
-
〓 朱红林:里耶秦简“金布”与《周礼》中的相关制度
摘 要:里耶秦简中“金布”一词指秦代的一级国家机构,同时又是职官名称。“金布”职责之一是为国家及私人追讨欠债。这一职责亦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简牍。同时,“金布”还负责国家废旧物资的变卖处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损害公物的赔偿等。这些职能都散见于《周礼》。但相比之下,《周礼》的记载显得相对原始、粗......
-
〓 吴显庆:《晏子春秋》并非成于西汉初年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长期存在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思想史及文学史和先秦西汉有关古籍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以往研究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特别是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晏子》与今本《晏子春秋》、竹简《孙膑兵法》、汉墓帛书《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比较,根据《晏子春秋》自身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与《左传》......
-
〓 诸葛亮依法治蜀经验谈
千古贤相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二十年,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如此卓越的政绩与他“科教严明,厉行法治”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一、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历史背景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
-
〓 黄朴民:战国黄老学派及其军事思想
一 说起战国黄老学派,首先需从道家学派谈起。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形成并得到高度发展的思想流派,与儒、墨、名、法等学派相齐名。它的创始人是老子(聃),代表著作是五千言的《老子》(即《道德经》)一 书。其书虽有后人附加的文句,但基本上保存了春秋末年老聃的遗说。 道家思想是当时部分没落贵族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春秋战国之际急剧......
-
〓 王粲:爵论
选自《全后汉文》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今诚循爵,则上下不失实,而功劳者劝。得古之道,合汉之法,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复除为赏者租税损减,以爵为赏者民劝而费省,故古人重爵也。(《艺文类聚》五......
-
〓 吴起变法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在以“尽灭群公子”、“灭公族”等手段打击国君近亲势力、加强国君权力时,楚国才开始任用公子执政。公子执政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强化王权的作用。但这实际是一种落后的任人唯亲的制度,其结果形成了王权旁落、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的弊病。 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9)
君主要自己“无为乎上”,而使臣下“竦惧乎下”,自己“无为”,而用“循名责实”的办法驱使臣下“尽其能”、“效其材”、“尽其武”、“袭其常”(《主道》),这需要有一套办法。赏是“功当其事,事当其言”以后的结果;罚是“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以后的结果。但韩非也提过,君主多为中人。以中等才智来领导比自己更有德,更有才的臣子,......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6)
秦穆公听了点头称善,于是依计而行。戎王果然接受了美女乐师,并答应由馀留在秦宫一段时间。此后戎王日日设酒摆宴,听歌观舞,耽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国内牲畜死了很多,百姓都逃奔他处谋生了。 一年以后由馀从秦国回来,见戎王沉迷于歌舞,不理朝政,既生气又担忧,屡屡进谏。但戎王不再像从前那样有谏必听,而且还怨恨由馀多嘴扫兴。由馀愤......
-
〓 法家思想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3)
韩非评论道:“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他用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反对儒家那种夸夸其谈的作风,他认为儒家口若悬河的理论如同华而不实的外盒没有实际作用,不能对国家的治理产生效用。追求华丽的包装会喧宾夺主,价值连城的珍珠反而不能被重视。 从前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他想让晋国为他女儿装饰打扮而自己不给她事先......
-
〓 先秦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思想渊源
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P.425)......
-
〓 翟玉忠:罢黜儒术 尊以百
在传统思想惯性的作用下,新儒家再次将家庭伦理原则错误地引入社会治理和国际事务之中,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我们郑重建议,在吸收国内外人类一切优秀政治思想成果的同时,在政治、外交领域对儒家进行彻底清算。即:罢黜儒术,尊以百家!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全面阐述中国政......
-
〓 于振波:从籴粟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
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以军事行动为先导,并通过移民实边和徭戍、屯田等多项举措加以巩固,对此,前人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根据新公布的额济纳汉简,[1]从一个侧面对汉代经营西北边塞的成效加以考察。新公布之额济纳汉简中有这样两枚简,简文如下:关都里张齐田十三亩已得茭钱三百六十 、今[米+翟]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丙申入丙申自......
-
〓 翟玉忠:反对社会主义“仁政”
就象现代西欧必然要经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复兴一样,今天是我们恢复大汉文明的原精神,中华法系的本来——法家的时候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亦将因此开始! 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治国理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实现这样一个社会,是通过社会主义“仁政”,还是根除两千年儒家思想积弊,建立一个法家原则构筑的新社会。 ......
-
〓 对屈原“美政”思想的法家理解
屈原生活于战国后期的楚国,当时,周朝王室衰微,已不是当初的天下共王,“春秋时犹重礼、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顾炎武《日知录》)。当时位处于南方的楚国,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中原诸夏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并因其富饶的物产而长期受到中原诸国的觊觎,屡遭征伐。......
-
〓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中的政权合法性分析
摘要:这个过程当中,社会思想又发挥着其先导作用。一个国家的建立总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中“如何使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又是每个朝代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及不同学派是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
〓 冯天瑜:清人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编者按:分崩之世,多出“封建”,论者不识!“封建论”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时至清代,封建论呈现出分歧走向,各自报告着时代的消息。 “明亡之思”与王夫之以“势、理、天”论“封建” 明清鼎革之际,一批思想家从总结明亡教训出发,探讨封建、郡县两制的优劣,其间蕴含着经世卓见。王夫之赞同柳宗元的《封......
-
〓 《管子》的经济谋略
来源:齐文化大观点管子促多谋善断,他不仅把智谋用于政治和军事,还用于经济用于理财,《管子》一书记载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一、统计理财谋管仲很重视统计在理财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巨乘马》、《乘马数》、《山国轨》等几篇都是讲统计筹划的。《管子》认为,国家对土地、人口、需用、常旨、货币都要有统计,县、乡和国家都要心中有数。......
-
〓 张伯元:《汉律摭遗》与《二年律令》比勘记
《汉律摭遗》是清末大法学家沈家本(1840—1913)潜心著述的一部扛鼎之作,成书在他的晚年,于1912年刊行。在《汉律摭遗》自序中他说:“《唐律》之承用《汉律》者不可枚举。”认为探求《唐律》的根源,不能不研究《汉律》。但可惜的是《汉律》早已亡逸,它散见在史书中的也百不存一。为此,沈家本摭拾遗编,穷搜博征, “搜罗排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