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評“新儒學”的學術民族主義(上)
(臺北舊文系列網上重刊)網刊前記:現將本人分別收入于《倫理學危機》(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和《歷史符號學》(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中的6篇對現代新儒學進行批評的文章,重刊于互聯網上。這些文章都是10年前首次發表于臺灣報刊上的。本人學術立場與半世紀以來港臺主流學術立場有異。雖然尊敬他們致力於中國人文學術建設 的熱......
-
〓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梁启超(1922年8月20日) 一 今日我感觉莫大的光荣,得有机会在一个关系中国前途最大的学问团体——科学社 的年会来讲演。但我又非常惭愧而且惶恐,象我这样对于科学完全门外汉的人,怎样配 在此讲演呢?这个讲题——《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是本社董事部指定要我讲的。我 记得科学时代的笑话:有些不通秀才去......
-
〓 身与身外:儒家的一个未决问题
1.关于儒家现代化中国文化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已经被反思过许多遍了。但是“中国”好象在反思中变得更加模糊了。其中许多反思是激进主义的社会批判,过度批判和简单化的批判有着危险的副作用,它的刻薄摧毁了中国形象而造成至今存在的心理损伤。过分丑化传统文化是非常可疑的,因为任何一种极端坏的制度都不可能持久,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
-
〓 邓红《王充新八论续编》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大32开 23元人民币 240千字 目录 郭齐勇序自序王充的客观天命论王充论“龙”王充符瑞考辨-以“凤”为中心王充论汉高祖论“自然”的涵义-以王充为中心王充论“自然”观王充是“合理主义者”吗日本的王充研究之一-综述篇日本的王充研究之二-框架篇后记 邓红简历邓红:1958年生,四川合川(......
-
〓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摘要: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
-
〓 倡导一种对待国学的理性态度
我们当前所能做的,当然不是“反传统”和“斥儒学”,而是对于国学中与宗法专制权力密切相关的礼教和国学中具具有普世价值的永恒成分加以区分,既发掘国学中所包含的“中道”、“和谐”、“忠恕”、“节欲”、“兼爱”、“非攻”等等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又不要试图将已被证实无法促进历史前进的制度化儒学再次扶上神坛。 西方的历史已经终结。......
-
〓 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俞吾金(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我们正在迈向廿一世纪。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深入反思人类文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其积极的意义。谁也不会否认,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然而,如果我们的思考仅仅停留在当代文明所包含的消极因素上,满足于“头痛医头,......
-
〓 从《公羊传》看中国统一思想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本文拟从《春秋公羊传》的视角切入,来谈一下中国的统一思想的经典根据。一、《春秋公羊传》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 《春秋公羊传》最重要的思想是“大......
-
〓 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
王思睿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二十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逻辑的观点,除了有其他逻辑和事实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错误的理论前提,即对于儒家思想本身的歪曲与误解。 一......
-
〓 天文学家:朱熹被遗忘的另一个身份
理学大师一生却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天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提出观点“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投出赞成票,但毕竟数量寥寥。而去年以来,厦门大学教授乐爱国多次撰文对朱熹的科学家身份进行了重申,并且认为,朱熹在科学方面最大的贡献表现在天文学方面。他从......
-
〓 象山哲学的诗化境界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由儒、道、释三者彼此激励、交融而共同构成的。虽然儒、道、释三家各有各的价值取向,但是,相对于西方古典主客二分的哲学形态而言,它们都主张心与物、人与天的融合。儒家追求的是礼乐诗书、天生人成的人格境界;道家哲学追求的对“性命之情”的归真返璞;而禅宗追求的则是由小乘、中乘、大乘、直到“万法尽通、万行具备、一切......
-
〓 李申 ·〖诚实无欺古人风: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贡献〗
任继愈先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哲学、宗教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理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他对宗教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宗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方向;他关于儒学性质的判断,开始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阶段;他领导的古籍整理工程,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可......
-
〓 杜维明认为:儒家文化推动东亚社会发展
新华网杭州10月28日电(记者姜瑞)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日前在杭州提出,目前在西方之外现代化发展唯一较为成功的例子是东亚社会,是儒家文化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杜维明是新儒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他25日在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作上述表示。杜维明说,东亚社会指的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
-
〓 张世保 ·〖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探论〗
[内容提要]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心性儒学阶段和政治儒学阶段。前者是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后者是一种文化思潮和政治思潮。由此我们将现代新儒家分为心性儒家(前三代新儒家)和政治儒家(大陆新儒家)。现代新儒家都不同程度地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前后阶段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大陆新儒家在主张将儒学作为国家的主导意......
-
〓 关于宋代书院儒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院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既带来了教育上的一系列变革,也更加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普及,使儒学教育呈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向。并且,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书院,在传递与发展文化、培育人材与化育人生乃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面、真......
-
〓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实学
内容提要 近代“经世实学”远绍先秦诸子之学术传统,近取南宋事功之法。至先秦诸子开始,中国士人便以关怀社会、参与政治、服务人生为自己学业价值的最高体现。因此,越是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人生艰难,经世致用的精神越是在开明、正直的士人胸中鼓荡高扬。南宋事功学派中陈亮的永康之学,便是南宋内忧外患时代的产物。陈亮事功学派为学以读书......
-
〓 徽商儒家思想根源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商形成“徽帮”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至清代乾隆达到鼎峰,嘉庆、道光年间日趋......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荀子
荀卿,赵人。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②过髡。”③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④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⑤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⑥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
〓 周桂钿 ·〖儒家社会等级观〗
[内容提要]儒家认为社会等级是必须的,按等级分配是合理的,贫富贵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贫富差别两极分化的时候,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整,抑制富强者,救助弱者。在这一仁爱与合理的原则下,在治理社会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来。政府不能与民争利,逐渐减少不平等性,最后达到消灭财富方面的差别,达到大同。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相通。从......
-
〓 答邓晓芒教授
答邓晓芒教授陈乔见邓晓芒教授曾作《再议“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载《学海》2007年第1期,下引此文简称邓前文,并随文夹注页码),有感于该文对《游叙弗伦篇》的惊人误读,笔者撰文《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载《学海》2007年第2期,下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