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怀瑾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国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力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国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在文......
-
〓 孟子行年考(三)(前316年—289年)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〇孟子出吊滕文公 孟子在齐国时,滕文公去世。以前孟子与滕文公曾有交往,并帮助其推行仁政,故齐国派他作为使者前往吊唁。由于同行的副使大夫王驩独断专行,在来回的路上,孟子竟没有与其商讨过一句公事。【文献】《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
-
〓 释“慎独”
一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然而,七十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五行》经传和九十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简《五行》都提到一种慎独,其内容却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其文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5)
石勇:你这种概括很形象和准确。孔子(儒学)所呈现的不同面向大致都不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是他(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来就可以作这样的解读。陈壁生:如果按照上面的划分方式,那么当代人对孔子的认识,最普遍的就是一种内圣的先师,包括当代学者对孔子的思想的整理,也是朝着这个方向的。这种做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代学术分科兴起之后,......
-
〓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益启示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益启示 ——评历史连续剧《上书房》 冯佐哲 最近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雅迪星影视公司联合制作的,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的47集历史连续剧《上书房》,比较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故事性有机融合,使其凸显励志片的特质。从创作角度来说,它充分吸取了古典文学《红楼梦》中对人物......
-
〓 “汉江奇迹”背后的儒家思想
1948年韩国立国之时,街景凋敝,一片残破。此后十余年,出于赢得冷战意识形态竞争的考虑,美国为韩国的经济振兴大量“输血”,但并未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当上世纪60年代美援逐渐撤出后,韩国的经济却开始起飞,创造了3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近10%的 “汉江奇迹”。惊叹之余,人们不禁试图探寻韩国崛起的原动力。一时间,儒家文化与......
-
〓 《荀子》窺管
(一) 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勸學》)梁啓雄《荀子簡釋》:“《淮南·原道》注:‘中,適也。’《漢書·刑法志》注:‘中,當也。’歸納:《天論》‘中則可從’,《正名》‘心之所可中理’,《賦》‘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儒效》‘比中而行之’,《哀公》‘行中規繩’,各句的‘中’字都有‘適當’之意。”句中兩“中”字均當讀......
-
〓 儒家民本思想:工具性之本,还是目的性之本
内容提要:无论是周公的民本观念,还是儒家的民本思想,都不包含民主思想的萌芽或精华,因为它们归根结底不是把民众视为君主、官员理应在治理活动中予以尊重的“目的性之本”,而主要是视为君主、官员巩固自身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之本”。两者间的本质差异在于:“目的性的以民为本”是把保护民众利益、关心民众福祉自身当作终极价值,“工具......
-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古今共有三说:儒家,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但始终未将“法”做为其最根本的范畴,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完全不同;而且,荀子对......
-
〓 儒家文化是建立中国法律制度的道德基础
主持人:李显冬教授缘 起:华夏五千年历史蕴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撞是每个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法律的关系?如何解决传统文化和现代民法典的理论联系?敬请关注本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举办的高峰对话论坛。 时 间:2004年5月13日19:00 地 点:......
-
〓 世纪末儒学的沉思
(孔祥震孔红晏)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孔子文化节筹委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2日联合在北京和曲阜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和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美、俄、英、荷、以、澳、韩、日、新加坡、印尼......
-
〓 论多元文化与儒学超越
中国儒学自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中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发展成为一个体大思精的学术思想体系。至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路线,一跃而升腾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魏晋南北朝以后,虽然长期处于儒、道、释三教的鼎立与纷争的局面,但是,盛唐以后经过韩愈的反佛、批道、复兴儒学的努力、重新诠译和阐扬了儒学,到了北宋......
-
〓 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一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层面上,一般地说宗教的地位和作用不象世界上某些国家那么重要,但在文化生活和民间社会却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1)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很大的融合力。中国除自己原有的道教之外,也接纳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但佛教到了中国就产生了中国化......
-
〓 《唐虞之道》与早期儒家的社会理念
有专家认定山西襄汾的陶寺型龙山文化为陶唐氏的文化遗址。虽说“器以藏礼”,但考古学 报告提供给我们的只有该文化的物质生活状况,对其社会组织状况则只是十分抽象的宏观定 位。详参王文清《陶寺遗存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高炜《试论陶寺遗址和陶寺 类型龙山文化》。均载《华夏文明》第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湖北荆门 出土......
-
〓 再论“五行”与“聖智”
内容提要:思孟五行与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行,而且以汉代五行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智”,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与《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智”与“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行的个中......
-
〓 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
內容提要:本文運用“二重證據”方法,論證屈原是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的墓主。文中考察了屈原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考證了屈原的生卒時間、生平事迹以及歸葬情況;認爲郭店竹書是稷下思孟學派教材,除《老子》以外,乃是子思後學和稷下思孟學派的作品,很可能是屈原出使齊國時從稷下帶回楚國的。文中探討了這些出土文獻的思想來源和特點,以及對......
-
〓 从孟子考孔子作《春秋》
在历史上,第一个称道孔子作《春秋》并给予崇高评价的人,是孟子。因此,对《孟子》的深入考察,是我们解开孔子作《春秋》之谜的最好钥匙。 司马迁说:“孔子兴于鲁而次《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1]但考《孟子》全书,未见引《春秋经》,所引之文全出《左传》,并有明称......
-
〓 论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的新史学
就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趋势和路向而言,经学研究一直处在中心的地位,史学研究则 相对次之。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学术研究的重心发生转移,出现了经 学边缘化与史学中心化的趋势(注:参见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 向中心》,《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页30......
-
〓 切近与高远——论儒学史上的“中”“和”之境
摘 要:“中”“和”是儒学中两个重要范畴。《中庸》首次赋予“中”“和”以道德本体属性,朱熹则建设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以“二分”为原则的意义系统,已发未发、动静寂感等均被统摄于此系统下。刘宗周反其义而言之,以慎独为宗,主张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再度贯通“中”“和”、体用、已发未发,使“中”“和”浑融一体。王夫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