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的发展:《礼记》和《易传》(上)
一、礼节在孔子和孟子时期,儒家所表现出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孔子直到他的晚年仍然不得任用,在他不得已退而整理《春秋》时,孔子仍然表现得十分委迤艰难,不能悦其志意,这就是孔子的"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之中的难言之隐,微言大意,主要应是孔子难以平复的政治社会关注。到孟子时,由于孟子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孟子·......
-
〓 论荀子 ──四年在普陀关中作
一 悬论晚周诸书,经秦火复出,至汉武、专崇儒流,寖不兼行。魏晋时、道家转盛,故道家言降至唐代,流风弥畅;然间于米贼之神话,老庄之旨盖微矣!而荀、孟同隶儒家,宋而前无轩轾,韩愈亦但曰大醇小疵而已。,迨宋有程、朱辈所谓理学者出,始尊孟而黜荀;理学之徒,且排摈荀说侪于管、韩,致荀子之精义,反隐没理气之窾言中。宋人之尊孟,假其......
-
〓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孔子的”礼”的现代管理功能
陈德述 今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管理中,”礼”即”礼”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包括礼貌、礼节、礼仪,还有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商品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与以往一切经济形态相比是高一层次上的人类文明,”礼”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务......
-
〓 杜维明关于“文化中国”的运思
【内容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论题展开了运思,提出并阐释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关于“文化中国”的运思有其显而易见的历史感和较为实际的理论蕴涵,不仅显现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理念,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向从......
-
〓 哲学之极——论儒学的终极关怀(二)
三那么,为什么儒学会在“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极点中失落一个极点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过,这其中对于人能不能无限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儒学与其他许多哲学体系的重要分歧。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人是人,上帝是上帝,中间的鸿沟无法跨越。康德关于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区分为这种传统作了注脚。按照康......
-
〓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
内容提要以儒家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 超越存有论......
-
〓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儒家诚信观的现实意义
摘 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儒家诚信观的内涵释读、价值评判和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儒家诚信观丰富内涵和评判儒家诚信观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儒家诚信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家诚信观 和谐社......
-
〓 崔大华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摘要:儒家道德观念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其表现为儒家经典中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有所谓“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不同的归纳;且因缺乏明确的界定,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或歧义。本文根据这些德目的原初涵义,和主要的儒学思想家的诠释,将它们区分为、归属于德性、德行——伦理......
-
〓 百年儒学的全景鸟瞰
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身份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但也十分有趣的问题,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具体过程,并要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理解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究竟处于何等地位,又究竟起到何......
-
〓 贯穿了易学思想的《大学》与《中庸》
《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一、关于《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
-
〓 王殿卿·〖儒学 启蒙思想 马克思主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
-
〓 中庸之道:诚与道德修养
《中庸》与《大学》一样,也是战国末期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中庸》把《大学》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八条目”中“诚意”一条凸显出来,从而建构了一套以“诚”为价值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中庸》用了很多篇幅讲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然后又论证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在《中庸》作者看来,诚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事物发展规律......
-
〓 儒的起源
就儒,以及儒家、儒学的原初本意来说,至少在20世纪之前并不存在分歧,既无概念性的差异,也无多少不同的理解。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这一原本还算清楚的概念却产生了疑问,并由此而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
-
〓 乾嘉汉学的分化与儒学传统的重建
乾嘉之学兴起于惠栋,至戴震而达到高峰,至扬州学派则一方面使乾嘉汉学的势力大为扩张,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乾嘉汉学的没落。实际上在戴震死后,乾嘉汉学即已发生明显的分化,一派是以段玉裁及五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另一派是以龚良珍、魏源等为代表的激进势力。乾嘉汉学原本是清初顾炎武等人开创的经世致用学说的延续。然而自乾嘉汉......
-
〓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范文澜治学,博涉经、史、子、集四部。他在诸子研究上用力颇多,著有《诸子略义》一书,该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多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书中的独到见解及其所昭示的治学精神,均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上世纪初,关于先秦诸子之源起,曾发生过争论。梁启超、夏曾佑等人坚持自班固以来的出于王官之说,但......
-
〓 秦汉后“君臣之义”超过“父子之亲”?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 谢谦他们中多数人,哪里想当百姓的父母,不过想子民把他们当父母来孝敬罢了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强调做人。所谓做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很复杂,孟子概括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排序很耐人寻味:父子第一,君臣第二。 父子一伦,古人叫做“天伦”,......
-
〓 儒学的困境与更新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并支持的儒家典籍整理工作,对于儒家学术来说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唐太宗过于看重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此次经典的整理主要是为了制造出适合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教科书。这样一来,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经典整理的工程虽然浩大,成就颇多,但实在说来并无助于恢复传统儒学的真精神,而仅仅实现了儒学在形......
-
〓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摘要: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
-
〓 韩国儒教文化的存与变
儒学作为中韩两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沿存于两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到了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衝击及社会政治的变迁而退居边缘。因此现代儒学地位与社会转型的问题自1980年代至今,讨论了已有20几年,论者各执异见。其实,这也是个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的问题。今天我在這浬简单地介绍韩国儒敎文化最完善地保存的安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