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孔子到了晚年知道之不行,遂潜心于授徒和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前者,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规模宏大;关于后者,相传儒家经典差不多都经过他的整理:“笔则笔,削则削”,不仅使孔子赢得了极高的名声,而且确实有助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既为后世儒家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也为文明中华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正是由于......
-
〓 儒家思想在21世纪的前景
张庆松(洛杉矶) 最近,在中文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关于“儒家思想有没有过时”的讨论。至今为止,发言的人很多,但是还没有看到最全面的解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向各位读者请教。论点社区(lundian.com) 问题的原由论点.com(Lundian.com) 问题的出现,据说是由著名华人新加坡......
-
〓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
内容提要以儒家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论 超越存有论......
-
〓 儒家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偶看“济宁新闻”,介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以德......
-
〓 中国古人是如何重视传统的
公元前527年,晋国的大夫籍谈作为使者朝见周天子,但是什么礼物也没有进献,这在当时是很失礼的。周景王很不高兴,直言责问。籍谈的家族在晋国是世代掌管典籍的官员,而籍谈的回答是,因为晋国从来没有接受过天子的赏赐,所以没有礼品贡献。周景王于是给籍谈讲了一段历史,从晋国的建立开始,天子是如何不断赏赐的。籍谈无言以对。周景王于是......
-
〓 任登第 ·〖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经历[内容提要]外来文化本土化是一切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更是中国至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生搬硬套、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化三个阶段。认真总结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从而更加自觉地高举......
-
〓 毛卫平 ·〖和谐哲学: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
——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和文化[内容提要]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谐哲学是当今时代需要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适应时代要求,实现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与传统的“和”的哲学各扬其长,共同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键词] 时代和谐哲学斗争哲学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大......
-
〓 科学评价“儒商”及其“诚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儒商”及其“诚信”的会议和研究不绝如缕。其中,不乏拯救当前信用危机,以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对抗西方文化霸权等意图。但如从科学求真学术理性角度看,许多问题似乎均有待深入讨论,认真反省。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继承发扬“儒商”传统的问题,而是应如何科学评价和正确继承的问题。本文仅据手头资料,就如下问题......
-
〓 涂可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
-
〓 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
[摘要]论文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角度入手,通过个案分析,认为学衡派对儒学是站在慎思明辩、同情立言的学术立场,主要通过学理的争辩来说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心地位,阐释孔子基本思想的现代意蕴,以及后儒对与原始儒学的偏离和异化,并站在中西古今文化比较的高度,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通中西,返本求新,建设新文化的具体方案。这......
-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石勇:这类论调西方也有。东西方都会出现一些根据某种实质上属于独断论而经不起理性检测的“演变规律”来占卜的巫师。文明当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并不是人的身体,遵循的可不是生物规律。季老先生轻轻一跳,就跳过了范畴不同的“赖尔峡谷”。陈壁生:对于国学方面的谈论,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借用“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来评价。季老......
-
〓 《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
五、《德充符》:主体的审美心境 1.形体丑而心灵美 本文上篇所述《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在艺术活动的主题中,说明创作主体通过“为学”的积累,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为道”的艺术境界。而《德充符》则是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如“王骀”、“哀骀它”等形体残缺者,在丑怪形象之下,其内在生命却能显现出生意盎然的审美心境,流露出感人......
-
〓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现在各大专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称号——“三四教授”。假如我们看见一位 不认识的教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教什么的,往往被询问的同学会说:“哦,三四 教授。”这句话含有非常轻视的意思。所谓“三四教授”就是教三民主义、四书五 经的教授。他们在学校里是没有人看得起的,同军训教官一样,被学生另眼相视, 这是一......
-
〓 秦汉后“君臣之义”超过“父子之亲”?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 谢谦他们中多数人,哪里想当百姓的父母,不过想子民把他们当父母来孝敬罢了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强调做人。所谓做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很复杂,孟子概括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排序很耐人寻味:父子第一,君臣第二。 父子一伦,古人叫做“天伦”,......
-
〓 梁漱溟文化生命理论及其时代关切
摘要:“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先生认为,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文化的最终归宿,这是沿着梁漱溟先生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反之,“生命是文化的原点”则是他向内探求的必然结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文化所创造,文化构成了人之为人之特质,文化......
-
〓 晚明清初的名节思潮
晚明,朝政昏暗,并进而引起社会风气的败坏。不仅吏胥凶残如虎狼,而且世风日下,斯文扫地,所谓“上下否隔,体统颓驰,威严日陵替,几不复知有朝廷之尊”,[1]“士习日下,奔竞成风”,[2]“民不聊生,大乱将作矣。”[3]刘宗周揭露士习败坏情形道:自科举之学兴, 士习日坏,明经取青紫,读《易》规利禄,自古而然矣。父兄之教,子弟......
-
〓 汤显祖与晚明社会思潮
晚明社会,人才辈出,思潮迭涌。汤显祖就是产生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巨匠。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抚州)人。他一生“性气乖时,游宦不达”(1),并无多少事功可以称道,但他汲取了广博的学术营养,“《五经》而外,读诸史百家,汲冢、连山诸书”,兼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渠、墨......
-
〓 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
朱进有 儒家思想之所以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是与儒家思想内在的本质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有着必然的联系,兼容并包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开放性特质,使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平、稳定建设家园的崇高愿望,也发挥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作用,显示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变化。 一、儒家思想是时代发展......
-
〓 杨秋梅·〖子夏之学与三晋学术〗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期的晋国温邑人。子夏是孔子的高足,于孔子去世后来到晋属西河(今山西河津一带)设教,专心教学55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术与教育事业,不仅开启了三晋儒学的先河,使三晋大地孕育出荀子这样的硕儒,而且不怀学派偏见,儒法兼容,对三晋法家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
〓 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一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层面上,一般地说宗教的地位和作用不象世界上某些国家那么重要,但在文化生活和民间社会却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1)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很大的融合力。中国除自己原有的道教之外,也接纳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但佛教到了中国就产生了中国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