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佐权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
-
〓 儒道文化的性质与界定
一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主流,这是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然而具体到儒家与道家的关系,一般又都把视角更多地倾注在儒家一面,对于道家的阐述往往要走到人生智慧甚或道教的方向,使人感到道家是对儒家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像太极中的阴阳概念那样是共存共亡、互为消长的互补。 儒、道文化渊远流长,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各......
-
〓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葛兆光教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 最近这些年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和孔子越来越走红,甚至有人还提出要“尊孔读经”。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这现象好像有一点点诡......
-
〓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更加理性地分析儒家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中以"中庸"为基础的和谐人生理想、以"仁"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关系构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人......
-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要:明代是中国近世史颇具特殊性的历史时期,朱元璋尽收元代内府所藏的文化艺术图籍,大兴程朱理学,并对文化士人采取笼络和严酷控制的手段,支持宫廷保守派文人的封建复古主义的风尚。由于封建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商品集散地,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明代早期统治阶层在维护其统治的同时,积极提倡大兴......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R. Neville, J. Berthrong,P.M. John 和 M. Ing
【作者按】本篇向大家介绍我所结识、接触或了解到的四位波士顿人,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认同或欣赏儒家价值系统,甚至致力于儒学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二是他们都信仰基督教,其中有的当过基督教传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学家,有的是在美国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学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一点见闻,未必每部分都有学......
-
〓 儒家传统和人权
论文摘要: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程及朱熹之罪被转嫁到孔子头上,应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中国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其统治者(除了秦始皇)不像欧洲那样依靠刑法来维护专制统治,而是......
-
〓 论儒教的形成
中国哲学史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发展的,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正像欧洲的社会历史决定欧洲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一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绝大部分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进行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研究清楚了,找到它的基本规律,中国哲学......
-
〓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质,成功地维系了思想统治,影响到君主的临朝决策和治国施政。这种传统不仅赋予汉代历史以特殊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生态,而......
-
〓 反割台斗争中华儒学传统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把中华儒学传统带到台湾。明郑政权所宣扬的儒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与郑成功对儒学的理解密切相关。郑成功是福建南安人,21岁时,他作为贡生进入南京国子监,拜浙江虞山人大儒钱谦益为师。郑成功特别喜爱《春秋》,受浙东学派的深刻影响,所学均以经世致用为目的。郑成功收复......
-
〓 重建之根:儒教视域里的萧太傅信仰研究
摘要:在重建儒教的大背景下,本文以闽南萧太傅信仰为例,从公民宗教的角度挖掘民间信仰中的儒教元素,探讨公庙类民间信仰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力图论证公庙类民间信仰是宋明新儒教的遗留,是今天重建儒教的重要基础,定性此类民间信仰为儒教,对于公民社会构建、构筑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教重建,公庙类民......
-
〓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高力克) 一儒学中的宗法伦理与德性价值 儒学的现代困境虽由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引发,但亦源于其价值系统的内在矛盾。先秦儒学承续殷周礼乐文化而维新,其宗法伦理化的「人文的转向」迥异于轴心时代诸文明之伦理宗教化的「超越的突破」。孔子以仁释礼,赋予古代宗法性的礼乐文明以普泛性的人文基础,儒学由此而形成道德人文主义价值体系。......
-
〓 公羊学何以盛行清代逾百年
历史上,春秋公羊学曾两次对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在西汉,由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构建的公羊学思想体系,曾经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大一统国家的加强,提供了指导思想。另一次是在清中叶以后,公羊学说在进步思想家手里得到改造,成为批判专制、倡导改革的思想武器,最终演出了晚清维新变法风雷激荡的一幕。刚刚......
-
〓 内圣外王之道
(汤一介)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
-
〓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摘要: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而如何对待宗教传统的差异,从而化解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所导致的文明冲突,如今尤为迫切。儒学传统并非西亚一神教意义上的宗教,但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宗教性。其中蕴涵的“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在明代的阳明学中趋......
-
〓 泰山:秦汉的文化制高点
编者的话泰山,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称。几千年来,泰山以它固有的雄伟壮丽和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化地位成为齐鲁文化的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1月5日至7日,由泰安市委与本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泰山论坛”在泰安举行,全国文化历史等领域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和大中城市的宣传部长等200余人聚集一堂,就泰山文化、中华......
-
〓 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
儒家学说的基本用意可以由两个方面来说明,就社会方面而言,是要为社会生活确立一种规范,以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个人方面而言,是要为个人确立一种安身立命的观念,以获得身心性命的寄托。义利问题与这两个方面均有直接关系。儒家历来非常重视义利问题。程颢认为:“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朱熹也认为:“义利之......
-
〓 南北朝皇帝宗庙礼制考述
摘要] 南北朝皇帝宗庙礼制既对两汉、魏晋制度有所借鉴、沿袭,又依据现实需要而有所损益、变革。南朝皇帝庙制与两晋制度既有相同之处:以近帝庙为宗庙始祖庙,亲庙由在位皇帝六世祖以下六庙组成;也有相异之处:除梁外,南朝宋、齐、陈三代在立五庙、七庙时,皆将为开国皇帝已经故世的配偶所立之庙列入皇帝宗庙系统中。从刘宋时开始,宗庙殷祭......
-
〓 崔大华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摘要:儒家道德观念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其表现为儒家经典中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有所谓“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不同的归纳;且因缺乏明确的界定,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或歧义。本文根据这些德目的原初涵义,和主要的儒学思想家的诠释,将它们区分为、归属于德性、德行——伦理......
-
〓 张祥平 ·〖社会6公理与普适5价值〗
---- 初探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复杂科学理论 [内容提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赖于对社会本身的理解。社会6公理是从复杂科学的视角理解社会。和谐社会是普适5价值相对均衡的社会。普适5价值是:求真、积善、审美、泛爱(博爱) 、灵魂超越。在整体性较高的层次上,确实存在“普适”价值,从整体到局部之后, 相对具体的价值就不一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