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儒学的全景鸟瞰
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身份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但也十分有趣的问题,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具体过程,并要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理解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究竟处于何等地位,又究竟起到何......
-
〓 秦汉后“君臣之义”超过“父子之亲”?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 谢谦他们中多数人,哪里想当百姓的父母,不过想子民把他们当父母来孝敬罢了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强调做人。所谓做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很复杂,孟子概括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排序很耐人寻味:父子第一,君臣第二。 父子一伦,古人叫做“天伦”,......
-
〓 论多元文化与儒学超越
中国儒学自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中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发展成为一个体大思精的学术思想体系。至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路线,一跃而升腾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魏晋南北朝以后,虽然长期处于儒、道、释三教的鼎立与纷争的局面,但是,盛唐以后经过韩愈的反佛、批道、复兴儒学的努力、重新诠译和阐扬了儒学,到了北宋......
-
〓 试论王守仁对儒学的革新
在中国儒学史,以至整个思想文化史上,王守仁之所以具有重要地位,乃在于他基于自身出入程朱、旁涉老释几十年的深刻体验,总结并反思先秦以来的思想传统、特别是宋元以来的儒学传统,提出独具特色的心学思想体系,从而革新了传统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路向。首先,明廷推尊程、朱,以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试图“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
-
〓 南怀瑾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中庸之道:诚与道德修养
《中庸》与《大学》一样,也是战国末期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中庸》把《大学》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八条目”中“诚意”一条凸显出来,从而建构了一套以“诚”为价值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中庸》用了很多篇幅讲天道之诚与人道之诚,然后又论证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在《中庸》作者看来,诚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事物发展规律......
-
〓 儒学的困境与更新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并支持的儒家典籍整理工作,对于儒家学术来说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唐太宗过于看重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此次经典的整理主要是为了制造出适合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教科书。这样一来,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经典整理的工程虽然浩大,成就颇多,但实在说来并无助于恢复传统儒学的真精神,而仅仅实现了儒学在形......
-
〓 三重道德论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礼记·中庸》 庞朴二十世纪之尾,郭店出土了竹简《五行》,回应了20年前马王堆帛书《五行》所引起的学术震撼,坐实了思孟五行说,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只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似乎还没能跟上。我们多半还沉浸在思孟五行学说终于被发现了的喜悦中,而很少解答《五行》......
-
〓 蔡仁厚·〖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蔡仁厚】(1930年—)生于江西省雩都县,现居于 台湾台中市。 1970年起历任台湾文化大学、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退休,2004年特聘为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师承牟宗三,曾撰写《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并代表《牟宗三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撰写总序。 著作等身,于陆、港、台三地均有著......
-
〓 陈启智 ·〖论《易传》的学派属性〗
摘要: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易传》为儒家的典籍,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只是表明了《易传》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易传; 学派属性; 儒家;......
-
〓 儒的起源
就儒,以及儒家、儒学的原初本意来说,至少在20世纪之前并不存在分歧,既无概念性的差异,也无多少不同的理解。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这一原本还算清楚的概念却产生了疑问,并由此而引发了相当大的分歧。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
-
〓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范文澜治学,博涉经、史、子、集四部。他在诸子研究上用力颇多,著有《诸子略义》一书,该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多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书中的独到见解及其所昭示的治学精神,均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上世纪初,关于先秦诸子之源起,曾发生过争论。梁启超、夏曾佑等人坚持自班固以来的出于王官之说,但......
-
〓 格物致知论是朱子理学的出发点
或许是由于南宋的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以及明代的胡广等所编《性理大全》以“理气”卷开头阐述朱子理学,或许是在用西方哲学阐述朱子理学时,为了确定朱子的哲学派别归属,不少学者在阐述朱子理学时,把“理”作为出发点,从“理”(所谓“理本论”)出发,进而阐述心性论、格致论、理欲论等问题。然而,朱子曾于淳熙初年(1175年前后)的......
-
〓 孔夫子影响世界400年
推动西方启蒙运动缓解现代道德危机孔子及其学说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本土,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400多年前,孔子学说的影响力就已波及欧美各国。传教士的有心利用成为开源之渠1582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在他之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抵......
-
〓 吴宓对孔子学说的现代阐释
【摘要】吴宓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现代阐释,认为:孔教为中华文明的支柱,建设现代新文化必须融汇东西文明的精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中国道德理想和人格标准的寄托,他以执两用中为宇宙及人生之正道,以孝为诸德行之本,以克己复礼、行忠恕和守中庸为实行道德的方法。吴宓反对批孔,认为“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知、误解和歪......
-
〓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儒家诚信观的现实意义
摘 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儒家诚信观的内涵释读、价值评判和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儒家诚信观丰富内涵和评判儒家诚信观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儒家诚信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家诚信观 和谐社......
-
〓 崔大华 ·〖儒家道德观念系统的内在结构〗
摘要:儒家道德观念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其表现为儒家经典中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有所谓“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不同的归纳;且因缺乏明确的界定,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或歧义。本文根据这些德目的原初涵义,和主要的儒学思想家的诠释,将它们区分为、归属于德性、德行——伦理......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石勇:这不仅是他们几个人的文化主张。由中国一些名望和身份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很高的、具有某种抽象的代表性的人来发表宣言,于是便在媒体和公众的解读中成了“中国文化的宣言”。陈壁生:该《宣言》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
-
〓 从道统政统概念理解历史上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关系的尝试
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在经验中表现为特定个体或群体与某种文化系统以及特定时空条件中某一行政权力系统的关系。文化认同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种文化系统(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结构之中,并愿意循此以评价事物,支配行为。政治认同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行政权力系统对其所属的生活区域及其自身所拥有的某些权力(立法......
-
〓 被诬为“大黑会”的山东孔子讨论会
被诬为“大黑会”的山东孔子讨论会作者:骆承烈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6月1日1962年1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山东省第二次孔子讨论会”,被姚文元《评“海瑞罢官”》一文诬蔑为“牛鬼蛇神发了狂的大黑会”。本来是一次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一次学术会议,却在会上被当时极左人物打了两棍子,扼杀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