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
[摘 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识到人类有同群的需要和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分别提出了“仁”和“友爱”的概念。“友爱”中所包含的“从属关系的友爱”与“仁”的根本——“孝悌”非常相似。这种相似的根源在于先秦与古希腊社会的结构和发展历程的相似性。进行这样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思想。[关键词]仁;友爱;孔子;......
-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
一、回 顾 1980年代前期,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文化讨论的展开,以阐扬民族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为一贯宗旨、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较大影响并于1949年以后在海外递续发展的现代新儒家,逐渐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对现代新儒家群体或个案的研究论著开始出现。应合着这一势头,方克立率先发出了“要重视对现代新......
-
〓 发掘真实的孔子
孔子可能“生无须眉”孔子可能是一位超过1.90米的大高个,比较瘦,没有胡须,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两千多枚孔子头像,可以说包括了各个时代孔子的各种形象,可是,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孔子呢?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年“圣诞节”前夕,山东的《齐鲁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家长为......
-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要:明代是中国近世史颇具特殊性的历史时期,朱元璋尽收元代内府所藏的文化艺术图籍,大兴程朱理学,并对文化士人采取笼络和严酷控制的手段,支持宫廷保守派文人的封建复古主义的风尚。由于封建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商品集散地,这些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明代早期统治阶层在维护其统治的同时,积极提倡大兴......
-
〓 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一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政治层面上,一般地说宗教的地位和作用不象世界上某些国家那么重要,但在文化生活和民间社会却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过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孔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1)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很大的融合力。中国除自己原有的道教之外,也接纳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但佛教到了中国就产生了中国化......
-
〓 “道统”与朱子的新儒学
今天我们看道统,不能仅仅停留在朱子那个时代。我们不能狭隘地看道统,朱子所谓的道统,实际上就是自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孟子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传统。道统的直接对立面,是异质文化,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所以,捍卫道统就是捍卫本土文化,就是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捍卫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礼乐衣冠 首先,我们对本篇篇名作个简单的解释:八佾——“佾”与“仪”同音,如今在孔庙中拿羽毛,在祭孔典礼中所舞蹈的叫八佾之舞。用现代的名称,可说它是“文化舞”,代表古代文化的一种舞蹈。当时中央政府是周天子,天子举行国家大典,代表国家的精神,用作余兴的舞蹈,典礼开始的礼乐。八佾是八个人一......
-
〓 锻造世界强企:儒家文化扮演何种角色?
在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时候,将不可避免地直面儒家文化与企业成长战略问题。在中国企业的经营中,儒家文化到底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尤其是当本土的中国企业欲成长为全球性的大公司时,儒家文化应该被排斥,还是应该作为一杆鲜明的民族文化旗帜被高举?为研讨儒家文化与中国企业发展的关系问题,9月2日,在潍坊第11届鲁台经贸洽谈会......
-
〓 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形成
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见面﹐很高兴﹐在二十年前﹐当牟先生在此地任教时﹐我曾应人文友会之邀而作一次演讲﹐今天是旧地重游了。今天讲的是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本来这题目我的一篇发表在中华学报的文章﹐有二三万言﹐此文曾在香港转载﹐因中共之批孔﹐故近来注意这方面。中华学报未必为一般人所见到﹐且那文章亦未将意思表达得完全﹐重点在那......
-
〓 论儒说法(五)∶荀子之真
荀子可以说是从儒家分化为法家的基础,他的思想核心 ,便是真。虽说法治的思想只是他思想中藏于礼治思想的一小部分,但他这种对“仁义”“诚”和“真”与社会现实的辨证考思考,无疑是以后法家思想的认识基础。在道德观上,荀子提出, “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
〓 學問的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下)
三、回應大時代的學術課題(一)明歷史之真相錢先生對於古今學術所「得力最深者」雖「莫如宋明儒」,在大陸淪陷以前卻很少從事有關理學方面的論著。這與錢先生一生所要處理的學術議題,有密切的關係:中西文化孰得孰失,孰優孰劣,此一問題圍困住近一百年來之全中國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而年方十齡,伯圭師即耳提面命,揭示此一問題......
-
〓 王殿卿·〖儒学 启蒙思想 马克思主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
-
〓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风动一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之肇因,后来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亦发源于此。“在这场震撼西方的运动中,中国,至少是耶稣会士们看到的中国,有它的责任”,[1] 启蒙运动中的翘楚如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的重要思想,很多都来自中国儒学,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 耶......
-
〓 论儒教的形成
中国哲学史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发展的,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正像欧洲的社会历史决定欧洲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一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绝大部分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进行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研究清楚了,找到它的基本规律,中国哲学......
-
〓 重建之根:儒教视域里的萧太傅信仰研究
摘要:在重建儒教的大背景下,本文以闽南萧太傅信仰为例,从公民宗教的角度挖掘民间信仰中的儒教元素,探讨公庙类民间信仰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力图论证公庙类民间信仰是宋明新儒教的遗留,是今天重建儒教的重要基础,定性此类民间信仰为儒教,对于公民社会构建、构筑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教重建,公庙类民......
-
〓 序卢国龙《宋儒微言》
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之确立与重建应该是当代思想界,尤其是中国思想史研究者们必须正视并认认真真地“思有以为之”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所谓文化主体性应该是指一种使民族的内涵变得充实,民族的生命变得成熟的自觉—意识到自己是什么?需要什么?又当如何去加以表述与实现?因着这样一种自觉,个体才成为历史与未来之间的连接者开创者;群......
-
〓 说到“人文精神”(6)
壁生:读经背后是一个历史问题。近代以降,读经与反读经之间,已经有过许多次思想交锋,每一次思想交锋,两派的背后都有深刻的理论支持与广阔的历史背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绝不是光靠传统文化就能够解决的,除了传统文化,“五四”以来我们形成了另一种传统,即“反传统”的传统。作为现代人,没办法绕过这个反传统的传统。胡适、鲁迅、傅斯......
-
〓 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
摘要:荀子天人论是荀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知与不求知、对庄子天人观的评价、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对孟子人性论的评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估荀子的天人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关于“察天人之分”的观点,当是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渊源之一。但“察天人之分”与“明于天人......
-
〓 評“新儒學”的學術民族主義(下)
“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略谈中华文明的物质西化方向(《中国论坛》Nr.19,1992,本期适为此刊发行最后一期)中国大陆一直有一个防止“全盘西化”的任务,中国台湾一直有一个宏扬国粹的任务。如今双方在意识形态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高倡孔子哲学。一年前新加坡的国际儒学大会使这面中华文明大旗高举于亚洲世界,欧美儒学家亦纷......
-
〓 儒学?新儒学?价值形而上学——黄克剑先生访谈录
问:克剑先生,我受《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的委托对您作学术访谈。我想从这样一个话题谈起:从您的《自选集》的目录看,您把您的有代表性的著述分作"中学"、"西学"、"马学"、"困思"等篇,依我看,这样分篇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治学风格。您是否可以先就您的这一治学格局说说您的治学动机? 答:简括地说,我选择治学这条路,首先是为着自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