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有创获亦有缺憾。就散文艺术而言,百年中研究者主要从《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论辩艺术及其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
-
〓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孔子何许人也”?这个看起来多余的问题却引发了当代国人的诸多回答。虽然翻阅《史记》《春秋》便可略知孔子生平事迹,然而,今人了解孔子其人,特别是他的思想论述,却主要通过《论语》这部旷世之书。由此,如何解读《论语》,自然就成为当今国人认识孔子的重要途径。 国内当下“国学热”中的“重读《论 语》”浪潮,表......
-
〓 《庄子》内篇的心学(下)——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
五、《德充符》:主体的审美心境 1.形体丑而心灵美 本文上篇所述《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在艺术活动的主题中,说明创作主体通过“为学”的积累,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为道”的艺术境界。而《德充符》则是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如“王骀”、“哀骀它”等形体残缺者,在丑怪形象之下,其内在生命却能显现出生意盎然的审美心境,流露出感人......
-
〓 论荀子 ──四年在普陀关中作
一 悬论晚周诸书,经秦火复出,至汉武、专崇儒流,寖不兼行。魏晋时、道家转盛,故道家言降至唐代,流风弥畅;然间于米贼之神话,老庄之旨盖微矣!而荀、孟同隶儒家,宋而前无轩轾,韩愈亦但曰大醇小疵而已。,迨宋有程、朱辈所谓理学者出,始尊孟而黜荀;理学之徒,且排摈荀说侪于管、韩,致荀子之精义,反隐没理气之窾言中。宋人之尊孟,假其......
-
〓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谢保成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早年赴日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出版新诗集《女神》,将尚在尝试的白话诗推向新高峰。1928年―1937年流亡日本,以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研究为突破点,运用“新兴科学的观点”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推出三......
-
〓 何新: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
何新: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晚清殷墟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是近代中国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通过这一发现,现代人得以直接面对三千年前商代王室贞卜记事的实物真迹,并可据以校核勘对《尚书》、《史记》、《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关于商王朝历史情况的记录。有人把这一发现与上古苏美尔王朝泥版文书的发现、破译,以及荷马史诗中......
-
〓 陈明·〖“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
按:去年怀柔孔子学院会议,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达三设问访谈并整理成文,惜乎天性疏懒未之措意。近日翻检旧档,觉得提问设计颇有章法,值得据以申说,乃修改补充以供读者讨论批评并向王君致谢云。乙酉秋陈明谨识。达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新儒家”已历时近百年,人更三、四代;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新儒家”指涉复杂,意义丛集......
-
〓 孔夫子影响世界400年
推动西方启蒙运动缓解现代道德危机孔子及其学说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本土,及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400多年前,孔子学说的影响力就已波及欧美各国。传教士的有心利用成为开源之渠1582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在他之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抵......
-
〓 宋儒“天理”论的建构与其经典诠释的理学化特征
宋儒所开创的儒学发展路数及其思想成果,之所以被论者称为“新儒学”,乃是因其以“天理”论为核心。“天理”论的建构确乎是宋儒的一大创获。程颢说: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1)按:“天理”二字仅在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出现过一次,汉唐诸儒对之似不甚重视,但二程却拈出此二字来建构其以“天理”论为核心的理学......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张京华据《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排录)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
〓 涂可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
-
〓 钱 逊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刍议〗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儒学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内容分五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传统文化的二重性;[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互补性;[4]儒学和传统文化需要吸取马克思主义之长发展自己;[5]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结论部分文章认为我......
-
〓 郭店竹书是稷下思孟学派教材
【提要】本文认为,郭店一号楚墓中的陪葬竹书是一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稷下思孟学派教材,其内容大致包括儒家经典基本知识、子思学派和稷下思孟学派基本观点、性情论、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和形上学宇宙论等。其中,《大一生水》是具有稷下思孟学派思想特征的作品,既继承了曾参、子思吸收道家老子形上学的传统,又吸收了稷下学者以水为万物......
-
〓 论儒教的形成
中国哲学史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发展的,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正像欧洲的社会历史决定欧洲哲学史的面貌和性质一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绝大部分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进行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史研究清楚了,找到它的基本规律,中国哲学......
-
〓 知性的哲学家——荀子
荀子,发展了先秦的儒家学说,使之从不切实践的形态走了出来。荀子,是儒家的发展,法家的开拓,开创秦朝以法治国的先声。汉以后的“独尊”的儒学,实质是荀学。如此说荀子既是法家的鼻祖,又在儒家中独树一帜,在中国的政治历史实践中影响深远,如何从根本精神上理解荀学的意旨,确定其思想类型及价值?这是本文关注的中心问题。一、荀子继承《......
-
〓 公羊学何以盛行清代逾百年
历史上,春秋公羊学曾两次对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在西汉,由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构建的公羊学思想体系,曾经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大一统国家的加强,提供了指导思想。另一次是在清中叶以后,公羊学说在进步思想家手里得到改造,成为批判专制、倡导改革的思想武器,最终演出了晚清维新变法风雷激荡的一幕。刚刚......
-
〓 儒法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对于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秦王政来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既为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当他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之后,如何巩固这种统一,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日思夜想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秦王政在起初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的方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秦王朝在统一过程中和统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正是按照儒者的设计建立起一套权力模式和......
-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邓立光 香港城市大学 本文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首先说明[传统文化]之所指,续说[现代意义]之所涵,以带出复兴传统文化的深意。 说文化 《周易.尽心下》言:[物相亲故曰文。][文]是有物叫宜的意思,喻指现象界的种种事情。至于[文化]一词,是[人文化成]的简称,出自《周易.贲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
〓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内容提要:中国儒家传统所讲的“仁”、“理”其最高的依据乃是“天命”或“天理”,它类似于西方现代宗教学中所言的“终极实在”。“天命”化生了宇宙万物并与之相伴;人为万物中最灵秀者且自觉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使命。儒家把天地万物存的原因归结为宇宙神秘的生命力,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展现这种生命力。由于儒家思想是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