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段正元与现代新儒学“道统”观念之比较
道统是儒学的重要理论形式。儒学是否具有一个能“一以贯之”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能以“道统”谓之,乃是判定“道统”能否成立的依据。对于道统的理论形式,因儒学学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推定,这使道统的“一以贯之”之理出现了歧解,道统因此成为儒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现代新儒学表明,其心性之学的理路并未解决“一以贯之”的道统理论问......
-
〓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
摘要: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
-
〓 倡导一种对待国学的理性态度
我们当前所能做的,当然不是“反传统”和“斥儒学”,而是对于国学中与宗法专制权力密切相关的礼教和国学中具具有普世价值的永恒成分加以区分,既发掘国学中所包含的“中道”、“和谐”、“忠恕”、“节欲”、“兼爱”、“非攻”等等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又不要试图将已被证实无法促进历史前进的制度化儒学再次扶上神坛。 西方的历史已经终结。......
-
〓 儒家伦理 不偏不倚
在当代道德哲学语境下如何对儒家伦理学(Confucian Ethics)作出深刻的体认和精确的描画?这是继承与创新儒家传统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吸收西方伦理学资源使得儒家伦理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前贤时杰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约略说来,他们分别从康德伦理学(Kantian Ethics)、美德伦理学(Vi......
-
〓 礼的作用与演变
周武王克商后,把鲁国分封于周公姬旦,鲁国便成了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因周公姬旦辅佐武王,儿子伯离便代父受封,伯禽封鲁后“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 ”,这样周礼便在鲁深深扎根,所以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认识周礼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气氛才造就......
-
〓 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葛兆光教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怎样理解孔子的理想和他的那个时代。 最近这些年有人提出来,在中国开始逐渐富强的时候,应该在世界上重新恢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声音”,所以,好像是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和孔子越来越走红,甚至有人还提出要“尊孔读经”。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这现象好像有一点点诡......
-
〓 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
朱进有 儒家思想之所以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是与儒家思想内在的本质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有着必然的联系,兼容并包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开放性特质,使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平、稳定建设家园的崇高愿望,也发挥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作用,显示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变化。 一、儒家思想是时代发展......
-
〓 朱子的世界觀之基本特質
簡目:一、前言二、此世一元三、循環演化四、生命化五、天理化摘要:本文透過比較的方法,指出朱子的世界觀有四大基本特質:此世一元(this-worldly and monistic) 、「循環演化」(cyclic evolution)、「生命化」、及「天理化」。此四大基本特性,密切相關,一體渾成。每一基本特性之下,又可推演......
-
〓 李申 · 〖谈任继愈先生的学术贡献 〗
任继愈先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哲学、宗教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清理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他对宗教的研究,开辟了中国宗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方向;他关于儒学性质的判断,开始了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阶段;他领导的古籍整理工程,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可......
-
〓 试论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一〕序论 世界是自在自为,自是自有的存在,而人做为高等灵智生物,自也有他对世界的追寻与诠释,此种追寻与诠释当然有其价值,但是究极来说,此种对世界真实相的追寻与诠释,基本上也只是一种心智建构,并不足以代替世界自在自为的存在。因此,某人对世界的诠释,只能是他自我世界观的一种投射一种表现,导演是他的世界观,而其论述所使用的......
-
〓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儒学的核心概念是“仁”,……孔子也很重视“天”和“天命”概念,在《论语》中出现19次“天”概念,3次“天命”概念……这里的“天”都带有超人世,超自然的......
-
〓 任登第 ·〖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经历[内容提要]外来文化本土化是一切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更是中国至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生搬硬套、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化三个阶段。认真总结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从而更加自觉地高举......
-
〓 李翔海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
[内容提要]人类文化所具有的习得性或继承性是人类得以以“人”的方式存在而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个基本原因。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追求“普遍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文化生态模式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借鉴:其一......
-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一点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
-
〓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根据传统的说法,《周易》的产生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在远古时代,伏羲根据他对自然界的理解,画出了八卦,上可通神明之德,下可类万物之情。第二、八卦产生之后,后人将其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进入夏朝以后,六十四卦的最初形态《连山》易形成,《连山》以艮卦为首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第三、进入商朝,演变成《归藏》......
-
〓 周桂钿 ·〖儒家社会等级观〗
[内容提要]儒家认为社会等级是必须的,按等级分配是合理的,贫富贵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贫富差别两极分化的时候,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整,抑制富强者,救助弱者。在这一仁爱与合理的原则下,在治理社会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来。政府不能与民争利,逐渐减少不平等性,最后达到消灭财富方面的差别,达到大同。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相通。从......
-
〓 肖群忠·〖“仁义内外之辨”的现代伦理意义〗
[内容提要] 战国时期仁义内外之辨,告子主张仁内义外,孟子主张仁义皆内,自楚简发现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又重新进行了较多研究。在我看来,仁义之“内外”含义,人心内外、门内门外、人我内外三种意思均有,仁义皆为内在的观点虽彰显了人的道德主体性,但忽视了道德的客观伦理精神,坚持仁内义外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道德的人性主体基础和......
-
〓 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下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孟子评价其为“出类拔萃,生民未有”(《孟子·公孙丑上》)......
-
〓 (生命/文化)内生儒学:陈明儒学理论的一个概述
[按:陈明老师曾对我说:“我觉得内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为它意味着民族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或结构。这是与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区别开的理论要害:只看到生命,则忽视儒学与生命的血脉渊源,只看到文化,则忽视生命必然在情境推移中日新日日新的要求、可能与必要。”在审阅修订此稿时又说:“只是内生一词本身并非“不言而喻”,生命儒学、......
-
〓 余秉颐 ·〖孔子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致思方向〗(论纲)
孔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哲学著作一般都从天命观、历史观、人生观、认识论等方面,论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不过笔者认为,这些论述所注重的是中国哲学的理论内容方面,而没有重视它的致思方向方面。实际上,孔子思想对于中国哲学致思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中国哲学自其产生以来,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人们的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