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庆的儒学之路
今年五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这是中国自1912年学校教育废除“小学读经科”后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精选和出版的少儿读经教材,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常理”、“常道”。 《诵本》的封面上写着“蒋庆选编”。 谁是蒋庆? 从《诵本》后记中,记者知道了蒋庆是深圳学者。经几番周折,记者......
-
〓 蒋庆政治儒学批判
即使在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之中,蒋庆先生的政治儒学也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和奇异性。这既表现在他的思想结论上,更表现在他的论证过程中。因此,学术界和网络中围绕他的学说曾展开了多次讨论,但还远未能全面深入地得到清理并取得多数人较为认同的结论。也正因此,我们在此对于蒋先生的政治儒学予以实事求是地考察和分析是必要的。就眼下而论,这涉......
-
〓 金华朱学:洪武儒学的主流
元、明之际,襄助朱元璋成就帝业的儒士如宋濂、王袆、胡翰、苏伯衡、许元、吴沉、章溢等,多出自渐江金华。这正如时人刘基所说:“圣天子龙兴江右,文学之士彬彬然为朝廷出者,金华之君子居多。”(1)他们不仅对当时的政治举措、文化教育、民风士习等有很大影响,而且更在学术思想、尤其是儒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清代名儒阮元曾说:“元、明之......
-
〓 第九章 教育之道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塾,开中国历史私人办学之先河,打破了传统教育“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促进了学术的下移;他“有教无类”,接受弟子不分门第贵贱,打破了传统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格局,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他以成就“君子”为办学的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
-
〓 第四章 仁学的构建
“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已成为历来学者和思想家的共识。当然,笔者在第三章中说过,仁虽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并不是意味着就是他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命”。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蔡尚思),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这种争论主要是因为学者们所取的立场和角......
-
〓 百年儒学的全景鸟瞰
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的身份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但也十分有趣的问题,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个问题,就必须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具体过程,并要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人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才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理解孔子、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究竟处于何等地位,又究竟起到何......
-
〓 郭店楚简儒家天道观述略
摘要:郭店楚简儒家著作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在以探讨人道为主的同时,有许多关于天道观的论述,如天命、天常、天德、知天、效天等。楚简天道观是在天人关系的互动中寻找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有特殊意义。关键词:郭店楚简;先秦儒家;天道观在先秦思想史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先秦儒家只谈人伦日用(人道......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石勇:西方每一种时髦理论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演绎的场所和知音,当然也具有有限的解释能力。比如“后现代”,大都市里是有这些奇观,可是放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村,甚至仅仅是城市的贫民区,就无法“后”了,因为“现代”都不知道在哪儿。然而新左派对资本的批判并不能说也属于这类闹剧,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已显示出它“恶”的一面。姑且不说它......
-
〓 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
摘要:荀子天人论是荀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知与不求知、对庄子天人观的评价、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对孟子人性论的评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估荀子的天人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关于“察天人之分”的观点,当是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渊源之一。但“察天人之分”与“明于天人......
-
〓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
孟子的民本主义接触到了社会命运是由民众决定的还是由天子、国君、公卿、大夫决定的这样一个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并且从历史的见地来看,作出了比较正确的回答。它在中国思想史的进程中,无论从政治学说上看,还是从历史观上看,都是一个重大进步,在中国历史上直到近代民主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它都是起积极作用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个民本主......
-
〓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高力克) 一儒学中的宗法伦理与德性价值 儒学的现代困境虽由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引发,但亦源于其价值系统的内在矛盾。先秦儒学承续殷周礼乐文化而维新,其宗法伦理化的「人文的转向」迥异于轴心时代诸文明之伦理宗教化的「超越的突破」。孔子以仁释礼,赋予古代宗法性的礼乐文明以普泛性的人文基础,儒学由此而形成道德人文主义价值体系。......
-
〓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文化的目的是在特定时代与地域界限内尽可能好地解答问题。产生于人类一定发展阶段之上的佛教,无疑可视为古代印度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哲学。因此,探讨它的中国化至少需要把握这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所蕴含的印度文化的思维内核是怎样为中途思想家所改铸纳入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的;二是,作为一种关于人生价值及其实践的理论,它是怎......
-
〓 “周礼”现代价值究竟何在
——《周礼》社会正义观念诠释 摘要:《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适的正义原则(义),包括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公平性)、适宜性原则......
-
〓 評“新儒學”的學術民族主義(上)
(臺北舊文系列網上重刊)網刊前記:現將本人分別收入于《倫理學危機》(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和《歷史符號學》(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中的6篇對現代新儒學進行批評的文章,重刊于互聯網上。這些文章都是10年前首次發表于臺灣報刊上的。本人學術立場與半世紀以來港臺主流學術立場有異。雖然尊敬他們致力於中國人文學術建設 的熱......
-
〓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内容提要:中国儒家传统所讲的“仁”、“理”其最高的依据乃是“天命”或“天理”,它类似于西方现代宗教学中所言的“终极实在”。“天命”化生了宇宙万物并与之相伴;人为万物中最灵秀者且自觉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使命。儒家把天地万物存的原因归结为宇宙神秘的生命力,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展现这种生命力。由于儒家思想是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
-
〓 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的形成及其流弊
朱元璋创建明王朝后,依据所谓“武定祸乱,文致太平”(1)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儒学教育,充分发挥儒学功能,以巩固、强化其王权专制统治。以“礼乐”为“治民”之津梁的朱元璋,十分重视儒家礼乐文明的教化作用。他认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有礼则治,无礼则乱。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戚辨。元以夷变夏......
-
〓 宋儒“天理”论的建构与其经典诠释的理学化特征
宋儒所开创的儒学发展路数及其思想成果,之所以被论者称为“新儒学”,乃是因其以“天理”论为核心。“天理”论的建构确乎是宋儒的一大创获。程颢说: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拈出来。(1)按:“天理”二字仅在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出现过一次,汉唐诸儒对之似不甚重视,但二程却拈出此二字来建构其以“天理”论为核心的理学......
-
〓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根据传统的说法,《周易》的产生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在远古时代,伏羲根据他对自然界的理解,画出了八卦,上可通神明之德,下可类万物之情。第二、八卦产生之后,后人将其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进入夏朝以后,六十四卦的最初形态《连山》易形成,《连山》以艮卦为首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第三、进入商朝,演变成《归藏》......
-
〓 解放日报:奥运会开幕式,该不该“抬孔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位文化名人日前建议:在明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让更多外国人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可以借此将孔子这一丰满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加吸引世人关注中国文化。也有人认为,宣传孔子与奥运会“更高、更快、......
-
〓 向世陵 ·〖先秦儒家“显学”辩证〗
《韩非子·显学篇》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又曰:“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在这里,墨学暂且不议,儒学在先秦(战国时期)为显学,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此问题还应该做更多的思考。事实上,不但没有其他的史料直接支持这一说法,而且,在包括儒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其他各家的代表作中,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