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的四个最失败的角色
借着国学热的东风,孔子近期的“出镜率”不亚于娱乐明星,除了专家解读频频,网友们也纷纷将目光锁定孔子。可网友的评论与专家的评论有极大的“差距”。在某些网友的笔下,不论是作为丈夫、父亲,还是政客、师长,孔子的四个角色通通被批不及格。但为何得到如此评价?这些评价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吗?研究孔子的专家可不这么看。孔子被“多方位......
-
〓 “自然视界”与意义世界
摘要:黄宗羲曾并言过“盈天地皆气”与“盈天地皆心”两个似乎自相矛盾的命题。本文试图摆脱“汉话胡说”的西方哲学语境,重新讨论这两个命题及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盈天地皆气”的命题因探讨了“自然视界”的统一性和主体与对象的关联性,为其在“意义世界”的讨论中建构道德本体提供了可能性;“盈天地皆气”是讨论“盈天地皆心”的前提和环......
-
〓 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审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例
晚近汉语学界开始关注中国解释学问题 ,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流行于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中的诠释学(Hermeneutics)思潮的一个自觉回应。而考较中国解释学,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是:如何估价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本文认为,汉学与宋学各代表一种诠释路向,如果说前者是语学的、史学的,从而是实证的,那么后者则是哲学的......
-
〓 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不同范型之分析
一、从周公的礼乐制作到孔子的以仁成礼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调是由周公奠定的;其施行的“封建”制度用意深远。周公建构了一种家国一体、宗子维城的政治制度,利用血缘亲情联系来扩展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血缘亲情是天然合理的,不需要论证。在这个意义上,情意联系就成了一个基本原理:彼此的忠诚义务依照亲情的远近而得到规定,血缘情感被确......
-
〓 方克立 ·〖大陆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方克立教授,1938年生,湖南湘潭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45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
〓 南怀瑾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从先秦儒学的一般线索来看,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说”,以及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成为今人熟悉的儒家人性论的三个典范。但是,相比于孟、荀的人性论,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在《论语》中并没有清楚呈现出来。出土资料《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之后,我即撰文指出,对研究先秦儒家思想来说,郭店楚简重......
-
〓 腐败还是苛求?
内容提要:刘清平先生将《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判为腐败,引起学界震惊。本文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批评。本文认为,刘先生这种作法是以对西方法律思想误解为基础的对儒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苛求。关键词:孟子;腐败;西化自从刘清平先生发表《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判定《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为腐败之后,学界骤起波澜。先是郭齐勇先生发表了反......
-
〓 从儒之起源看孟子的政治哲学
海德格尔尝言:“所有的伟大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最伟大的。……伟大的东西从伟大开端,它通过伟大东西的自由回转保持其伟大。”[1](第17页)儒的起源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和思想背景。深刻理解儒之起源,探寻儒之根源与儒家的亲缘关系,是我们审视、反省儒家的基点,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的前提。 ......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石勇:西方每一种时髦理论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演绎的场所和知音,当然也具有有限的解释能力。比如“后现代”,大都市里是有这些奇观,可是放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村,甚至仅仅是城市的贫民区,就无法“后”了,因为“现代”都不知道在哪儿。然而新左派对资本的批判并不能说也属于这类闹剧,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已显示出它“恶”的一面。姑且不说它......
-
〓 东西方2500年的斗争
东西方2500年的斗争纽约时报书评:种种冲突的核心其实是对人类应该如何生存的不同理解■威廉·格莱姆斯(William Grimes)文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佩登在《交战的世界》中追述了两者之间似乎永无止境的误解和武装冲突。在“同样变幻无常的东西方”之间的斗争可以追溯到海伦跟随帕力斯私奔,点燃......
-
〓 刘军宁: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及相互间的抗拒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往往又与“全盘西化论”纠缠在一起。在中国乃至东亚,说到文化传统,不免要联系到儒教;说到西化不免要联系到近代英美的自由主义。但是,迄今为止,......
-
〓 儒家民本思想:工具性之本,还是目的性之本
内容提要:无论是周公的民本观念,还是儒家的民本思想,都不包含民主思想的萌芽或精华,因为它们归根结底不是把民众视为君主、官员理应在治理活动中予以尊重的“目的性之本”,而主要是视为君主、官员巩固自身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之本”。两者间的本质差异在于:“目的性的以民为本”是把保护民众利益、关心民众福祉自身当作终极价值,“工具......
-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古今共有三说:儒家,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但始终未将“法”做为其最根本的范畴,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完全不同;而且,荀子对......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八)
儒家箴言三百句(八) 7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80·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 (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
〓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
江守义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可以从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叙事者的道德追求、小说人物的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 就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来看,中国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一种从“崇善”到“泛恶”的趋向。先秦儒家注重教化,讲求“诗言志”。《毛诗序》继承这一思想,并以“风、雅、颂”对“言志”之说进行了补充,以“颂美”与“......
-
〓 试论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一〕序论 世界是自在自为,自是自有的存在,而人做为高等灵智生物,自也有他对世界的追寻与诠释,此种追寻与诠释当然有其价值,但是究极来说,此种对世界真实相的追寻与诠释,基本上也只是一种心智建构,并不足以代替世界自在自为的存在。因此,某人对世界的诠释,只能是他自我世界观的一种投射一种表现,导演是他的世界观,而其论述所使用的......
-
〓 向春玲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词]人本主义 内圣外王 天人合一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
-
〓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内容提要:魏晋时期的郊祀发生了不同于两汉的变化。在政治分裂,皇权衰微的背景下,郊祀天地、祭祖礼的规模比起两汉要小,但就内容看,受郑玄或王肃说影响的郊天、祭祖礼细节不断精致化。因此虽然整个魏晋时期经学偏枯,皇权不振造成郊天和祭祖礼的俭约,但从中国古代王朝祭礼的整体发展来看,魏晋的郊天、祭祖礼正是内容趋于精致,理性程度不断......
-
〓 《从政》:"三誓""三制"或者"三慎"?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第五简:“闻之曰:敦五德,固三折,除十怨。”[1]其中关于“折”字之隶定,张光裕先生谓:“‘折’,楚简中所见‘折’字多读为‘制’,亦可读为‘誓’,今取后者。”并取楚帛书与《尚书》以“誓”名篇者为证,谓“固三誓”“犹约法三章也”。[2]然而,“三誓”于文献未见旁证,且“德”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