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玉顺·〖儒家之仁爱、信仰、教化及宗教观念〗
一近些年来,儒教问题再度成为一个思想学术热点。这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需要、或者说是一种迫切的精神渴求。因此,儒教问题确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然而对于“儒教”一词的实际所指,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儒家的宗教”(Confucian Religion)[①];一是指“儒家的教化”(Confucian Enl......
-
〓 学儒,而不是儒学
采访对象:蔡礼旭,生于台湾,现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中国地质大学外聘高级讲师、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高级讲师。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人生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赴澳大利亚在净空法师主持的传统文化学习班进修。其间,认识了台湾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传统文化推......
-
〓 黄玉顺 ·〖 梁漱溟的“生活”观念〗
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学术中,“生活”的观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时代观念的背景下,儒学在当前的理论重建,也在发生着“生活论转向”。这不禁使我们把目光投向梁漱溟先生,并且为之惊叹:在现代新儒学的诸家之中,似乎唯有梁先生能够以其特具的颖悟,早已率先独步于时代观念的这个崭新的思想视域——他的“新孔学”就是以“生活”为基本观念......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1):杜维明论儒学的跨文化发展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修时间我傍听了不少课程。在这边听课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而且可以借听课之机了解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听课之外,也对个别学者进行了私人访谈,围绕有关观点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值此访问行将结束之时,我忙里偷闲写了一点东西,把我在美期......
-
〓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近年来,史学流派与思潮的研究已经成为近现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有关的论 文甚多,且多有新意和深度。侯云灏先生的《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略论》一文[1] ,对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归纳胪列,一一概述其特征和演进轨迹,颇见功力,唯 将吕思勉的史学归入古史辩派,似可商榷。 史学流派的划分和归类,既取决于历史学和历史......
-
〓 黄玉顺 ·〖大汉帝国的正义观念及其现代启示〗
——《白虎通义》之“义”的诠释【摘 要】 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白虎通义》所列举的制度规范的那些具体条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大汉帝国所赖以制定那些制度规范的一般正义原则,那其实乃是“古今之通义”,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关键词】 白虎通义 大汉帝国 正义原则 制度规范 现代启示 自“五四”全盘反传统......
-
〓 李存山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一、早期的“国学研究”与“中国哲学” “国学”与“中国哲学”都是中西文化交汇而产生的概念,它们差不多同时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中文著述中。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首先关涉中国传统学术中是否有“哲学”,而其更深层的意涵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梁启超在1902年有倡办《国学报》的设想,同年......
-
〓 贯穿了易学思想的《大学》与《中庸》
《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一、关于《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
-
〓 王殿卿·〖儒学 启蒙思想 马克思主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
-
〓 儒家传统和人权
论文摘要: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程及朱熹之罪被转嫁到孔子头上,应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中国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其统治者(除了秦始皇)不像欧洲那样依靠刑法来维护专制统治,而是......
-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从先秦儒学的一般线索来看,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说”,以及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成为今人熟悉的儒家人性论的三个典范。但是,相比于孟、荀的人性论,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在《论语》中并没有清楚呈现出来。出土资料《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之后,我即撰文指出,对研究先秦儒家思想来说,郭店楚简重......
-
〓 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
[摘要]论文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角度入手,通过个案分析,认为学衡派对儒学是站在慎思明辩、同情立言的学术立场,主要通过学理的争辩来说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心地位,阐释孔子基本思想的现代意蕴,以及后儒对与原始儒学的偏离和异化,并站在中西古今文化比较的高度,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通中西,返本求新,建设新文化的具体方案。这......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石勇:西方每一种时髦理论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演绎的场所和知音,当然也具有有限的解释能力。比如“后现代”,大都市里是有这些奇观,可是放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村,甚至仅仅是城市的贫民区,就无法“后”了,因为“现代”都不知道在哪儿。然而新左派对资本的批判并不能说也属于这类闹剧,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已显示出它“恶”的一面。姑且不说它......
-
〓 徐峰:奥运开幕式 孔子该不该有戏
最近,季羡林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季羡林+孔子+奥运,此类“兴奋点”大集合的新闻,总是很打眼,也总是能引来各种迥然不同的议论。从互联网上的反应来看,反对者不在少数,更有甚者用“腐儒”等字眼来形容“挺孔派”。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中国人的奥运......
-
〓 先秦礼文化凸显的道德生活
礼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礼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先秦礼文化的建立与完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基础。可以说,礼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古代中国,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
-
〓 说到“人文精神”(5)
石勇:姑且不论“经”是否能让人导致蒙昧,这种要求读经的方式和背后不允许质疑的预设的确是一种蒙昧。这种手法和宗教颇为类似,对圣经不允许质疑,对圣人更不允许理性审视。然而,少儿读经并不类似于成年人信仰宗教。“文化”(“经”所承载的中国文化)除了安身立命这一稍微“形而上”的功能以外,还体现为老百姓的日常伦理、思维方式、价值偏......
-
〓 天行有常与生态伦理——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荀卿,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齐宣王末期(前301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前221年)。司马迁《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有其生平事迹简介。他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又称《孙卿新书》)一书中。这里就根据此书,对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探讨。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学界公认《荀子》一书有丰......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石勇:这不仅是他们几个人的文化主张。由中国一些名望和身份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很高的、具有某种抽象的代表性的人来发表宣言,于是便在媒体和公众的解读中成了“中国文化的宣言”。陈壁生:该《宣言》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
-
〓 荀子“后王”本义新探
摘要:结合“后王”所处的时间和“王”与“君”双重身份两个主要线索,笔者提出荀子所言“后王”本义特指周公这一新论,并在分析荀子“法后王”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法周公与法孔子在推崇儒家思想上的统一。 关键词:荀子;后王;周公;儒家 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他的“法后王”与“性伪论”一样,是一个颇具原创色彩的主张。学界对他这一思......
-
〓 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化思考
尽管儒家思想在“五四”时期遭批判,在“文革”时期被打倒,但是要在世界上找出一种学说,它能使某种社会形态维系几千年不变,即使改朝换代也代代相传从而保持每一朝代相对稳定的,恐怕除了儒家思想,再不会有其他学说了。以今天的目光看,儒家思想自然是封建的学说和思想,但是历史地看,尤其是从孔子所生活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看,儒家思想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