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学的沉沦与儒家精神的复归
面对同一认识客体,由于主体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可能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同样道理,东汉早期在对儒家精神传统的重新诠释的过程中,由于诠释者的立场、立意和目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儒家精神的认识便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干不同。然而,此时的儒学毕竟已不同于先秦时期在野的诸子之一时的地位,对其思想传统诠释的歧异性理解并不仅仅关涉儒家学说......
-
〓 公羊学何以盛行清代逾百年
历史上,春秋公羊学曾两次对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在西汉,由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所构建的公羊学思想体系,曾经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大一统国家的加强,提供了指导思想。另一次是在清中叶以后,公羊学说在进步思想家手里得到改造,成为批判专制、倡导改革的思想武器,最终演出了晚清维新变法风雷激荡的一幕。刚刚......
-
〓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赵敦华) 一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
-
〓 儒道天人坐标体系
一、以天人关系为最大范畴的中国哲学体系 如果说西方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是主观与客观,那么中国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就是天和人。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哲学传统中精神和物质(本体论的角度)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论的角度)的概念不同。先秦儒、道各家都是把自己的学说基础维系在天与人上面,现代学者也屡屡论及天人之际、天人合一......
-
〓 对鲁迅评章太炎的不同看法
对鲁迅评章太炎的不同看法鲁迅《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本来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人威 言重,几成定评,后来学者到此,也多学舌一番。重组窃为太炎先生 不平,今天就略谈一谈。 鲁迅说章太炎“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 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这里恐怕就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所谓“既 离民众”,应该是指章太炎对后来无......
-
〓 何新: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
何新: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晚清殷墟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是近代中国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通过这一发现,现代人得以直接面对三千年前商代王室贞卜记事的实物真迹,并可据以校核勘对《尚书》、《史记》、《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关于商王朝历史情况的记录。有人把这一发现与上古苏美尔王朝泥版文书的发现、破译,以及荷马史诗中......
-
〓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毋友不如己者”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学而篇第一》,一次在《子罕篇第九》。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出现两次?有编者认为是“重出”,也就是“重复出现”。我以为这样解释当然没错,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孔子非常强调这一交友的原则,以致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论语》时,受到他的......
-
〓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900年2月10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 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 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 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
〓 全球化与儒家智慧
云南民族学院刘家贵 一、无法回避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进程不自今日始,但只是在20世纪末全球化才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这是因为由于人类拥有了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和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地球上不同地区居民的交往越来越方便快捷.当今的全球化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以往已经出现的全球化现象。国际货币基金......
-
〓 大陆当代儒学巡礼
纪念孔子,提倡读经,赞美儒学道德,谈论儒学的复兴—— 这是大陆今天的现实,如果时光倒退过去若干年,这些都不可思 议。这样做的人在七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封建 顽固派,在二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反动的封建复辟派,是应该受 到口殊笔伐,乃至被打翻在地的。可是社会发展遵循着物极必反 的规则在螺旋式地上升,人们从对传统的......
-
〓 《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序
王锟博士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思想》,是一部视野广阔而又内容丰富、颇有创获的学术著作。初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写在这里聊作序言。20世纪的中国思想,同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一样,是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也涌现出一批勇于探索的知识分子。国门初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中国的,外国的,东方的,西洋的......
-
〓 关于叶适对《中庸》、《大学》的批评
他首先对道学诸儒郑重提出的《中庸》乃孔子传于曾参、曾参传于子思的说法(1)予以驳难,指出: 孔子尝言“中庸之德民鲜能”,而子思作《中庸》;若以《中庸》为孔子遗言,是颜(回)、闵(子骞)犹无是告,而独閟其家,非是。若子思所自作,则高者极高、深者极深,宜非上世所传也。然则言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必有谬误。(2)他细考《论......
-
〓 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儒学思想
在跨文化交融的国际舞台上, 符合现代社会交往准则的儒学“角色伦理”更有生命力——21世纪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人类进入了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气候变暖、流行病的迫切威胁、日益严重的空气和水体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能源萎缩、环境退化、淡水资源消退等等。全球化问题超出了国界。各国必须协力解决这些问题,否认,都会大受其害,后果不堪设......
-
〓 戴震: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先行者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屯溪人。他既是乾嘉考据学久负盛名的“皖派宗师”,又是在儒学内部最早批判“以理杀人”的思想家。其宽博的知识体系为中国近代知识论述的源头,梁启超、胡适之都称戴震是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又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近现代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
-
〓 儒学思想的继承与民族文化的振兴
儒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主导的地位。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而儒学的影响大于墨学。汉代以后,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隋唐时期,儒道佛并称三教。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对佛老进行了理论的批判,从而恢复了儒学的权威。儒学对于中国两三千年来的政治、教育及文化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在十五世纪以前,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居于世界......
-
〓 宁佐权 ·〖《周易》成语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
《周易》之所以能对后世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它所蕴涵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深层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之中。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取象思维、辩证思维与......
-
〓 解读“诚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为基干和主体的。孔子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文化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孔子和儒家优秀思想文化以“仁”为核心和最后追求的道德和价值规范体系中,“诚信”具有独特的地位。“诚信”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最根本......
-
〓 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
儒家学说的基本用意可以由两个方面来说明,就社会方面而言,是要为社会生活确立一种规范,以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个人方面而言,是要为个人确立一种安身立命的观念,以获得身心性命的寄托。义利问题与这两个方面均有直接关系。儒家历来非常重视义利问题。程颢认为:“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朱熹也认为:“义利之......
-
〓 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考察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予以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儒学在这一时代的存在状态、尤其是它和资本运动的关系。最后,本文对于儒学在世界历史的全球一体化和同质化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命运做出思考。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全球化 儒学运动世纪之交、千纪之交的......
-
〓 袁济喜·〖《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袁济喜,1956年生,上海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一级学会)副会长。虽然时光流逝,但是《文心雕龙》作为国学的重要典籍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经典,即使在今天全球化的电子传播时代,其博大精深的人文蕴涵与思想光彩,依然历久弥鲜,生生不息。[1]同时她用骈文写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