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忧患意识是中华文化的基底
【题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有忧患意识,说起来有三千年了,记载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周代。今天,人们不断能听到“忧患意识”这个词。说起来,中国人具有这种意识,至少有三千年了。这种意识明确地见之于历史记载,当在周代。周人传说自己的先祖是“弃”。《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
-
〓 《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由《论语》所载,可看出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对前代礼乐传统的三大贡献:其一,孔子在继承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将礼乐的核心内容凸显为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其二,孔子又从礼乐的两个方面,创新原有的先王礼乐文化:一则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出发,进一步将传统礼乐文化重塑为以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为终极目的,以礼教、乐教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伦理......
-
〓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毋友不如己者”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学而篇第一》,一次在《子罕篇第九》。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出现两次?有编者认为是“重出”,也就是“重复出现”。我以为这样解释当然没错,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孔子非常强调这一交友的原则,以致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论语》时,受到他的......
-
〓 文学略说
文学略说章太炎 文学分三项论之:一论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有别;二论骈体、散体各有所施,不可是丹非素;三论周秦以来文章之盛衰。 一、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著作之文云者,一书首尾各篇互有关系者也;独行之文云者,一书每篇各自独立,不生关系者也。准是论文,则《周易》、《春秋》、《周官》、《仪礼》、诸子,著作之文也(《仪礼》虽分十......
-
〓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说诸子同源而殊流,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而且由此继续延伸,既可明了早期儒学成立的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也可对中国早期学术史的基本线索有一个通盘的说明与分析。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术派别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疑古思潮的兴盛,因此,在包括儒学在内的诸子学的起源问题上迄今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故而,欲探明儒学以及其他学说的起源与流变,......
-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下)
(三)2005年以来:当代儒学的新面相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传记类著作有刘克敌......
-
〓 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提要]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
-
〓 儒的官学化及其颓废过程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尤其是周公通过制礼作乐等意识形态的重建工作对殷代遗民中的儒者进行安抚,自然使这些儒者逐渐摆脱亡国的阴影和恐惧,逐渐地对新主人产生了某些认同。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周人,虽然在形式上征服了殷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在制度等体制文化方面却又不能不被征服者即殷......
-
〓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孔子到了晚年知道之不行,遂潜心于授徒和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前者,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规模宏大;关于后者,相传儒家经典差不多都经过他的整理:“笔则笔,削则削”,不仅使孔子赢得了极高的名声,而且确实有助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既为后世儒家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也为文明中华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正是由于......
-
〓 儒学的困境与更新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并支持的儒家典籍整理工作,对于儒家学术来说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唐太宗过于看重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此次经典的整理主要是为了制造出适合现实政治需要的官方教科书。这样一来,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经典整理的工程虽然浩大,成就颇多,但实在说来并无助于恢复传统儒学的真精神,而仅仅实现了儒学在形......
-
〓 哲学之极——论儒学的终极关怀(二)
三那么,为什么儒学会在“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极点中失落一个极点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过,这其中对于人能不能无限的认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儒学与其他许多哲学体系的重要分歧。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人是人,上帝是上帝,中间的鸿沟无法跨越。康德关于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区分为这种传统作了注脚。按照康......
-
〓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摘要: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关键词]孟子;礼学;敬;生命意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
-
〓 大陆当代儒学巡礼
纪念孔子,提倡读经,赞美儒学道德,谈论儒学的复兴—— 这是大陆今天的现实,如果时光倒退过去若干年,这些都不可思 议。这样做的人在七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封建 顽固派,在二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反动的封建复辟派,是应该受 到口殊笔伐,乃至被打翻在地的。可是社会发展遵循着物极必反 的规则在螺旋式地上升,人们从对传统的......
-
〓 史学之界说
史学之界说作者:梁启超(1902年3月10日) 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 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 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现象者何?事物之变化也。宇宙间之现象有二 种:一曰为循环之状者,二曰为进化之状者。何谓循环?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 周而复始,如四时之变......
-
〓 黄老学与儒学同亨意识形态宝座
一般认为,秦王朝的焚书坑儒政策虽然殃及诸子和各家学说,但儒学受害最深,几遭灭顶之灾而损失殆尽。比较权威的描述当属刘歆在《让太常博士书》中的说法。刘歆认为,儒家学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律,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按照他的说法,似乎在汉初几十年里,儒学先师虽偶有存在,儒家经典虽偶有发现,但儒学作为......
-
〓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摘要:全球化其实是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趋同”与“求异”的一体两面。“求异”的根源在于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差别,而如何对待宗教传统的差异,从而化解愈演愈烈的宗教冲突所导致的文明冲突,如今尤为迫切。儒学传统并非西亚一神教意义上的宗教,但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宗教性。其中蕴涵的“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在明代的阳明学中趋......
-
〓 孟子学说
孟子的学说要点 a.心性论1.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
-
〓 发掘真实的孔子
孔子可能“生无须眉”孔子可能是一位超过1.90米的大高个,比较瘦,没有胡须,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两千多枚孔子头像,可以说包括了各个时代孔子的各种形象,可是,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孔子呢?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年“圣诞节”前夕,山东的《齐鲁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家长为......
-
〓 新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兼论儒学在现代开展的途径
为什么宋明时代的儒者大都有出入佛老、而后归宗儒学的为学历程呢?看起来它仿佛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历史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是一个“同时代的”问题,至少它是作为历史认知对象的“客体”。但一旦我们进入对问题本身的分析中,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问题的出现根基于问题的意义,而问题的意义却不在问之所问上,而是......
-
〓 成也儒学,败也儒学-——文明的遗憾与汉人的使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野蛮而文明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是漫长的渐变而非整体性的突变,同时文明的本身也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进化的,这种渐变和文明的升级在全球范围内是分阶段分地域进行的,并有着各自不同的进程。因此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就时刻存在着野蛮与文明,低层次文明和高层次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也正是各种文明力量的不断碰撞和相互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