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的是与非
儒的概念在今天已难以确定了,有布衣儒与贵族儒,山林儒与台阁儒,事功儒与隐逸儒,等等。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各种争论,使不同的学派浮出了水面。我所感兴趣的是对儒学的批评文本,批评与反批评的势力各自消长,才提供了一种精神话题。近百年来,对儒家文化一直存在着相悖的看法,比如亲儒与非儒各有自己的学术背景,形状很像西方近代关于神学的......
-
〓 黄玉顺·〖思想及其历史的生活渊源〗
——论“思想史”及其“对象”问题 【提要】 哲学史就是关于“形而上者”的思想史;而其它思想史则是关于“形而下者”的思想史;但思想史还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那就是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视域,也就是那种未被理论化、甚至未被意识到的、类似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领域。这种视野更为宽阔的思想史,可称之为“观......
-
〓 超越中的新儒学
洙泗学人思想摘述 “儒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同生命体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这门古老的学说要实现与时同新,要引领潮流,就要不懈地去开拓、革新。当代新儒学者们正在进行着多种积极的尝试,其中著名的新学说有陈明的“文化儒学”、蒋庆的“政治儒学”等。同时,来自纯民间的声音也正作着积极的回应。所谓“民间”其实就是指一......
-
〓 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
【内容提要】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互相冲突融合的和合体。佛学精华那些被理学所汲取?理学如何融合佛学?本文通过对朱熹与陆九渊、湛甘泉与王守仁两次儒佛之辩的考察,以彰显这个长期困惑宋明理学研究的问题。理学的基本内涵是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居敬、明诚为存养工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的的道德形上学。探索......
-
〓 私學與政治權力的結合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荊公新學」學派,自熙甯變法至宋末六十餘年間,在政治權力的庇佑下,獨享學界統治地位。由王安石領銜編撰的《三經新義》取代唐孔穎達《五經正義》,成為國家頒佈的、士子應考必讀的教科書。與當時的關學、洛學、蜀學等學派相較而言,「新學」的特殊性在於,其核心人物王安石身居相位,因而得以建立一套變私學為官學,以國......
-
〓 《易传》中的君子教育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本来是一本卜筮之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本以“推天道明人事”为基本理念的文化典籍。《周易》肇端于上古,成书于商周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资料。《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
-
〓 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化精义辩析
内容提要:本文对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有关礼乐文化的论述作了疏理和阐释,并与先秦其它儒家著作进行比较,以揭示这些思想观点的价值和意义。全文主要以礼乐的产生、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礼乐的教化功能、礼乐与仁德、刑法的关系、礼与乐的关系等几个面来阐述的。关键词:郭店楚简 儒家著作 礼乐文化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
-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进”
——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提要】讨论当代中国哲学学者的历史使命,“西学东渐”是绕不开的问题。“西学东渐”的观念实质是由现代性的、文明的西方来改造前现代的、不文明的中国,这种观念应接受批判性的反思。现代中国学者对于“西学东渐”的态度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形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形上的对应性的比照;全面的回应性的融通,最终......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1):杜维明论儒学的跨文化发展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修时间我傍听了不少课程。在这边听课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而且可以借听课之机了解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听课之外,也对个别学者进行了私人访谈,围绕有关观点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值此访问行将结束之时,我忙里偷闲写了一点东西,把我在美期......
-
〓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近年来,史学流派与思潮的研究已经成为近现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有关的论 文甚多,且多有新意和深度。侯云灏先生的《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略论》一文[1] ,对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流派,归纳胪列,一一概述其特征和演进轨迹,颇见功力,唯 将吕思勉的史学归入古史辩派,似可商榷。 史学流派的划分和归类,既取决于历史学和历史......
-
〓 孔子的人格魅力
毫无疑问,文献资料(传世的/出土的[1])是我们进入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和通道。后人之于孔子,其情形亦复如是。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研究孔子的文献资料,除了《史记》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外,直接的材料则是《论语》、《孔子家语》[2],以及《礼记》等;而《论语》一书,更是天......
-
〓 先秦儒家天人观辨正——从郭店竹简谈起
【摘要】从郭店竹简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孟子、荀子其实都讲天人之分,也讲天人合一,只是在具体层面上有所不同而已。 【关键词】《穷达以时》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孟子 荀子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
-
〓 三重道德论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礼记·中庸》 庞朴二十世纪之尾,郭店出土了竹简《五行》,回应了20年前马王堆帛书《五行》所引起的学术震撼,坐实了思孟五行说,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只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似乎还没能跟上。我们多半还沉浸在思孟五行学说终于被发现了的喜悦中,而很少解答《五行》......
-
〓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中庸》和《易传》一样,是早期儒家中最具形而上学特征的一部著作(但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天人合一说”的基本模式。《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它就是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最重要的文献。从中可以看出,从孔子的天命说到孟子的心性说是如何发展的。郭店楚简的出土和上海战国楚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点。郭店楚......
-
〓 郭齐家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
〓 梨洲史学再探讨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历史学家。 撰有《明夷待访录》1卷、《明儒学案》62卷、《南雷文定》32卷、《行朝录》九种以 及《南雷诗历》等,编有《明文海》482卷。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一直纠缠着众多学者的情怀。有关他的研究成果汗 牛充栋,大多围绕其民主思想启蒙思......
-
〓 清末民初孔教会实践与儒家现代转化的困境
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制度变革,使得原来与传统制度融为一体的制度化的儒家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体制性支持。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儒家的传播渠道、儒家与权力之间的关联被割断,造成了儒家“魂不附体”的状况。 在儒学面临困境的时候,一部分富有保守情怀的中国精英分子,意识到儒家的意义系统对于变乱时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认同......
-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目录 ·这一次的国学热(1) ·这一次的国学热(2)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1)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说到“人文精神”(1) ·说到“人文精神”(2) ·说到“人文精神”(3) ·说到“人文精神”(4) ·说到“人文精神”(5) ·说到“人文精神”(6)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
-
〓 从儒之起源看孟子的政治哲学
海德格尔尝言:“所有的伟大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最伟大的。……伟大的东西从伟大开端,它通过伟大东西的自由回转保持其伟大。”[1](第17页)儒的起源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和思想背景。深刻理解儒之起源,探寻儒之根源与儒家的亲缘关系,是我们审视、反省儒家的基点,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的前提。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