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视界”与意义世界
摘要:黄宗羲曾并言过“盈天地皆气”与“盈天地皆心”两个似乎自相矛盾的命题。本文试图摆脱“汉话胡说”的西方哲学语境,重新讨论这两个命题及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盈天地皆气”的命题因探讨了“自然视界”的统一性和主体与对象的关联性,为其在“意义世界”的讨论中建构道德本体提供了可能性;“盈天地皆气”是讨论“盈天地皆心”的前提和环......
-
〓 袁济喜·〖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主讲人:袁济喜 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是中华文化之魂。中华文化有着人文地理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在洪荒年代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中萌生的,其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蕴与历经沧桑而不泯的血脉,植根于这块黄河长江流淌滋润的农业文明大地之上。《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
〓 儒家文化能否影响全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从200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用于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孔子出国”让人骄傲孙广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中国人名来命名教育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的心中......
-
〓 比較朱子與王阳明的「格物」義
1. 朱子由橫攝系統所開出的格物義儒家所言「內聖之學」的本義,是相應於道德的本質,自覺地作道德的實踐,以至充其極地建立道德人格,在有限的生命中,發展成為無限而圓滿的生命進程,此即由實踐踏上成聖成賢的階梯。道德的本質根源於「仁義內在」的本心自己,在自覺、自發、自律地自定道德律令,所以,「內聖」是內在於個人自己,能自覺地作......
-
〓 周敦頤論「誠者聖人之本」
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開創者。他以儒學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開闢宋代理學的形而上學。他以《易傳》、《中庸》建構其思想體系——道德的形而上學;並根據先秦儒學的仁與誠等概念作為道德實踐的根源和動力建構其宇宙論、本體論與工夫論。關鍵詞﹕ 周敦頤 誠 聖人之本北宋初期,胡瑗、孫復、石介等人倡導儒學,著重解釋經典的義理,並且旗幟鮮......
-
〓 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
荀子被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似乎早已是定论。其基本依据无疑是《荀子》一书中的《性恶》篇。但是,在先秦子书中,以某子命名的书,并不一定全为某子所写。例如,论者们都承认,《庄子》一书,并不全出自庄子一人之手。笔者认为,《性恶》在《荀子》全书中是非常独特的:其他篇都不以人性为恶,唯独该篇以人性为恶。依此,我斗胆推断:它的作者很可......
-
〓 李承贵 ·〖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
[内容提要]在当代中国儒学史上,内容不同、特点各异的开展儒学的形态已然形成,它们就是:宗教儒学、政治儒学、哲学儒学、伦理儒学、生活儒学。此五种儒学形态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意蕴,更有其深刻的实践意蕴。它既是对中国现代性价值资源的探寻,也是对儒家思想的自觉性调适,因而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儒学普遍主义的追求,而是一种在思......
-
〓 乐爱国 ·〖北宋儒学背景下沈括的科学研究〗
[摘要]沈括是北宋乃至整个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当我们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位科学家的时候,发现他更是一位儒家学者。他推崇儒学,研习儒家经典,养浩然之气,行君子之道,穷理尽性,以民为本,所特殊的是他对自然界事物及其变化的兴趣和爱好;北宋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怀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科学研......
-
〓 吴瑾菁 ·〖试论和谐社会的伦理诉求〗
[内容提要]和谐伦理是在和谐哲学思维方法论的指导下关于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协调理论及其规则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人际伦理准则,是为协调非对抗性的社会伦理关系,寻求伦理关系双方的共处和协作的伦理。和谐伦理具有与斗争伦理所不同的原则与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肯定“和而不同”的差异性、提倡“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强调“抑高举低......
-
〓 靳凤林·〖臣民道德的生成机制、双重面相及现实境遇〗
[内容提要]本文对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阶级所独有的“臣民道德”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臣民道德赖以形成的小农经济基础及其政治表现;二是臣民道德的核心内容和一体两面性;三是如何看待这一道德形式在当今时代的现实境遇和出场路径。[关键词]小农经济;宗法政治;臣民道德臣民道德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以前,农民阶级所具有......
-
〓 论复兴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内容摘要】《论语》中说:“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的免于犯罪,但不明白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制来约束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现阶段中共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儒学的“中庸”思想,讲的就是和谐之道,儒学的“道德”礼制,是一种优良的社会传统,......
-
〓 浅谈汉唐法律儒家化
一、 封建法律史中的儒家思想之起源(汉律儒家化之封建思想史背景)(一) 浅谈汉律之儒家化1、汉律儒家化之开端(1)汉律儒家化之历史背景(2)汉律儒家化之思想背景2、汉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1)立法指导思想之表现(2)律法方面之表现 (3)司法方面之表现(浅谈春秋决狱)3、汉律儒家化之历史影响(二)浅谈唐律之儒家化1、唐初......
-
〓 侯才 张瑞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提要]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和发展;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甚至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殊的民族文......
-
〓 杨翰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境界〗
[内容提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待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理念,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坚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文化观,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形成了......
-
〓 程敏政的心性之学及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程敏政的心性之学源于薛瑄 1)。薛瑄(1389一1464年)之学“以复性为宗,濂洛为鹄”(2),以为“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3)。他依据所谓“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4)、“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5)的儒学传统,提出其“内外交修”的“复性”方法:学者“当下心意言动上做工夫。心必操、意必诚,言必谨、动必慎,内外......
-
〓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篇被名为《五行》篇。整整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篇自名为 《五行》篇。 二十年前的研究已经指明,这个《五行》篇,正是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作为子思孟轲学派代表作来批判的那个“五行”说;二十年後它与《缁衣》等相传为子思......
-
〓 郭店楚简与《中庸》
《中庸》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宋代列入四书以来,其影响更为深远。但对其成书与真伪,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争论集中在两点:(一)《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二)《中庸》是否为一个整体,是否有后人增饰的成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人们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笔墨官司打了近一千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
〓 爱的观念:儒学的奠基性观念
我今天要讲的是这么一个话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我希望通过对这个观念的解释,能给大家提供一个20世纪思想所达到的最前沿的观念平台。一所以,我的题目是“爱的观念”。而我的副标题叫做“儒学的奠基性观念”,因此,我先把“奠基性”这个概念解释一下。什么叫“奠基性”呢?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个比喻。比如今天,到处都在破......
-
〓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
周公“摄政称王”本是古史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代学者对此问题,基本有三种看法:一种是肯定周公“摄政称王”,认为这是西周初年的史实①;另一种则对周公“摄政称王”完全持否定的看法②。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周公摄政是事实,但并未称王③。直至今日,依然还有学者结合金文等新的资料,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但是,综观以往学者的......
-
〓 “徒法不能以自行”到底何意
摘要: “徒善不能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一章,林桂榛先生撰文对该句被误读为论述“德法并治”的重要性,予以辨证,并进而认为此句强调的是人的“推行”的重要性。笔者则以为,孟子在此处更强调的是“先王之道”作为标的、依据的重要性。而对“行”的强调,则体现在《梁惠王上》对“不能”与“不行”的辨析中。在此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