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俊 ·〖浅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儒学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儒家知行观、民本观、和谐观、德治观、社会理想等几个方面重要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生根、发展并被中国化,正是由于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紧密结合,使其相互交融、发展,从而促进了马克......
-
〓 秦晖 · 〖儒家的命运〗
谢谢大家。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儒家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儒家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了,我要用很短的一个时间,涉及到儒家的原初、历史和现状,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今天的演讲,恐怕只能把我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以观点的形式直接讲出来,一些具体的论证过程就不在这里做详细介绍了。但是这不要紧,我讲完之后,双向......
-
〓 论礼的文化本性及其先验本性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的客卿。他生活于战国中期,他从事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齐、梁。在他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借助于变法、军事扩张等手段已完成了向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转变,但在社会意识中,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并且作为一种意识......
-
〓 黄玉顺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通常的学科体制上来讲,这是所谓“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但实际上则是试图对儒学进行一种当代的阐释,我给它一个概括的符号,叫做“生活儒学”。首先指出一种现象:最近一些年来,具体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动向,今天有人把它称为“儒......
-
〓 评梁漱溟重建儒家思想体系的尝试
[内容概要]:本文以梁漱溟建构新儒家思想体系的工作中对儒家核心概念的阐释为线索展开,试图厘出一个思想史中作为儒者身份的梁漱溟,以澄清他的这一尝试对后学的开示作用及其影响。[关键词]:新儒学 重建 仁 理性THE ATTEMPT OF RECONSTRUCTIING CONFUCIANISM BY LIANG SHUMI......
-
〓 儒家心性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是否可能?
本文的缘起,是四川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中心,要我讲讲“儒家心性论与伦理学”这个话题,我就趁此机会,把自己平时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疏理了一下。这个题目很大,所以我加了一个副题,以免漫无边际,不得要领。之所以把思孟学派作为个案,是考虑到该派是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1);作为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潮,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已注......
-
〓 遗编一读想风标——《孟子》臆说
一、仁义和私利 春秋以降,王纲解纽,礼崩乐坏,诸侯僭命,大夫擅权,凌夷至孟子时代,已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之战国乱世[1]。由于“德”与“位”的疏离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望之不似人君”的在位者比比皆是,子袭父爵的合法性并不能掩饰君主政治正当性的空缺。更何况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合纵连衡、并大兼小......
-
〓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
【美】安乐哲 郝大维著 彭国翔译 内容提要:本文在一个中西比较的视域中,结合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对《中庸》中“诚”、“性”、“情”、“礼”和“教”等最为重要的观念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庸》所蕴涵的一个完整连贯的结构的哲学意义以及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宗教性。关键词:《中庸》 诚 性 情 礼 教一、前言......
-
〓 腐败还是苛求?
内容提要:刘清平先生将《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判为腐败,引起学界震惊。本文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批评。本文认为,刘先生这种作法是以对西方法律思想误解为基础的对儒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苛求。关键词:孟子;腐败;西化自从刘清平先生发表《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判定《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为腐败之后,学界骤起波澜。先是郭齐勇先生发表了反......
-
〓 存在·情感·境界 ——对蒙培元思想的解读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儒学研究中,尤其是在新世纪的儒学复兴运动中,蒙培元先生对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及其在这种诠释中鲜明地呈现出来的独立原创的哲学思想,独树一帜,引人瞩目。蒙先生将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概括为“情感哲学”[1],人们将蒙先生的思想概括为“情感儒学”[2]。当然,情感儒学其实只是蒙先生思想中最基本、最核......
-
〓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就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好会议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
-
〓 孟子行年考(三)(前316年—289年)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〇孟子出吊滕文公 孟子在齐国时,滕文公去世。以前孟子与滕文公曾有交往,并帮助其推行仁政,故齐国派他作为使者前往吊唁。由于同行的副使大夫王驩独断专行,在来回的路上,孟子竟没有与其商讨过一句公事。【文献】《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
-
〓 重孔子轻管仲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过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没有想到要重视管仲。我觉得中国两千多年来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地重视了孔子的思想而没有重视管仲的思想。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即今天的安徽省颖上县。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
-
〓 中西、古今交融、交战下的先秦政治哲学------关于比较哲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中国哲学在现代的重要性与研究中国哲学的进路 对中国哲学工作者而言(这里的“中国哲学工作者”指的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中国哲学是一个丰富的、应该给予严肃对待的传统。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不管中国哲学传统有多么丰富,如果中国还是一个政治与经济在世界上没有足够影响的国家,中国哲学就不会被这么认真地对待。②这不等于......
-
〓 说到“人文精神”(3)
陈壁生:说起“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事件,不得不说一点题外话,那就是李2003年在网上抛出来的一个震动一时的长文《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化风景兼历史备忘》和《有关人文精神讨论及其他“合作”旧事》。我读过他的小说《丽娃河》,这个人可以说是文坛的异数,可惜后来远赴重洋,至今未归,让沪上文坛至今缺了这一道......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石勇:西方每一种时髦理论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演绎的场所和知音,当然也具有有限的解释能力。比如“后现代”,大都市里是有这些奇观,可是放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村,甚至仅仅是城市的贫民区,就无法“后”了,因为“现代”都不知道在哪儿。然而新左派对资本的批判并不能说也属于这类闹剧,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已显示出它“恶”的一面。姑且不说它......
-
〓 “徒法不能以自行”到底何意
摘要: “徒善不能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一章,林桂榛先生撰文对该句被误读为论述“德法并治”的重要性,予以辨证,并进而认为此句强调的是人的“推行”的重要性。笔者则以为,孟子在此处更强调的是“先王之道”作为标的、依据的重要性。而对“行”的强调,则体现在《梁惠王上》对“不能”与“不行”的辨析中。在此基......
-
〓 《礼记?乐记》与儒家政治美学
作为人内在本质的艺术呈现和人的一种本真释放,音乐往往超越时间和空间,记录社会文明、抒发人类心声、传递生活价值,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在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音乐除了以声音之美装点和修饰生活之外,同时还作为政治元素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并发挥独特作用,表达了音乐作为政教之具的本质,试图将艺术上的“优美”......
-
〓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孔子“孔子何许人也”?这个看起来多余的问题却引发了当代国人的诸多回答。虽然翻阅《史记》《春秋》便可略知孔子生平事迹,然而,今人了解孔子其人,特别是他的思想论述,却主要通过《论语》这部旷世之书。由此,如何解读《论语》,自然就成为当今国人认识孔子的重要途径。 国内当下“国学热”中的“重读《论 语》”浪潮,表......
-
〓 文化哲学研究三题
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勃兴有很深刻复杂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获得普遍承认和尊重。但不容讳言,与此相比,中国的文化实力及其地位还明显偏弱,文化影响力与这个东方文化古国的地位还有不少很不相称的地方。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相互激荡,文化生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