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尽性顺欲与礼节权度
儒家以爱为仁、以情为善之仁学传统应予创造性阐释,以期丰富充实自由人权原理。仁爱权利和情欲自由当属基本人权。尽性顺欲当明礼节权度。内节多属法外之礼;外节多属法内之礼。法禁情欲必为恶法;礼限官权方成权度。人之形、气、意、神须畅通无阻,以求人我自和,顺乎自然。人权受侵,殃及人场。人场论要求关心人权,无分国别。天造人性,必生人......
-
〓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孔子不谈政治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作学问的内在修养,接着下来第二篇《为政》则是讲学问的外用。不过提到为政,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常发现在一些著作中,许多人认为《为政》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或者用现代的语汇来说,称之为“政治哲学”。在我个人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孔子很少提到完......
-
〓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赵敦华) 一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
-
〓 考察传统文化的一个方法问题——兼谈对“国学热”和儒学的一点看法
考察传统文化的一个方法问题——兼谈对“国学热”和儒学的一点看法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非常重视国学或儒家学说的意识形态功能,很想把它们作整飭人心、拯救社会的良方或标的。因此弘扬国学的实际举动,往往就表现为“说古、读经、学艺、习礼”等等。其间颇不乏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
“世界”一词源于汉译佛经,本义同于“宇宙”。唐代转译的天竺《楞严经》第四卷说:“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先秦《尸子》佚文以及汉代蒙书《三苍》佚文皆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文子·自然》谓“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训》谓“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唐代成玄英疏《庄......
-
〓 儒道天人坐标体系
一、以天人关系为最大范畴的中国哲学体系 如果说西方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是主观与客观,那么中国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就是天和人。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哲学传统中精神和物质(本体论的角度)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论的角度)的概念不同。先秦儒、道各家都是把自己的学说基础维系在天与人上面,现代学者也屡屡论及天人之际、天人合一......
-
〓 儒学的人文精神
(张立文)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位,“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协调,以教化天下,并由此而开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仁爱文化、人神文化、自然文化和生生文化等。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
-
〓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谢保成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早年赴日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出版新诗集《女神》,将尚在尝试的白话诗推向新高峰。1928年―1937年流亡日本,以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研究为突破点,运用“新兴科学的观点”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推出三......
-
〓 儒家修身成德之教与当代社会的公德建设
蔡元培先生在留德期间撰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于1912年至1921年间共印行了16版,他还为赴法华工写了《华工学校讲义》,两书在民国期间影响甚大,今人合为《国民修养二种》一书。蔡先生的用心颇值得我们重视,他创造性地转化本土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家道德资源来为近代转型的中国社会的公德建设与公民教育服务。蔡先生强......
-
〓 谈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鹅湖之会”
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相会于江西铅山鹅湖寺。“鹅湖之会”作为理学与心学宗师的当面交锋,不仅成为宋明理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关于“鹅湖之会”的诠释集中于“朱陆异同”的问题。对此,儒者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大体可以分为“立异派”与“求同派”。“立异派”强调两者学术立场的根本对立,沿......
-
〓 世纪末儒学的沉思
(孔祥震孔红晏)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孔子文化节筹委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2日联合在北京和曲阜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和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美、俄、英、荷、以、澳、韩、日、新加坡、印尼......
-
〓 弘扬优秀传统 建设现代文明
(韩喜凯)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本人因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思想具有博大精深、枝繁叶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特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伟大的实践告......
-
〓 忧患意识是中华文化的基底
【题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有忧患意识,说起来有三千年了,记载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周代。今天,人们不断能听到“忧患意识”这个词。说起来,中国人具有这种意识,至少有三千年了。这种意识明确地见之于历史记载,当在周代。周人传说自己的先祖是“弃”。《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
-
〓 《论语》礼乐思想新探
由《论语》所载,可看出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对前代礼乐传统的三大贡献:其一,孔子在继承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将礼乐的核心内容凸显为社会秩序之上的人伦和谐;其二,孔子又从礼乐的两个方面,创新原有的先王礼乐文化:一则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出发,进一步将传统礼乐文化重塑为以社会秩序和人伦和谐为终极目的,以礼教、乐教为主要内容,以政治伦理......
-
〓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毋友不如己者”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学而篇第一》,一次在《子罕篇第九》。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出现两次?有编者认为是“重出”,也就是“重复出现”。我以为这样解释当然没错,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孔子非常强调这一交友的原则,以致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论语》时,受到他的......
-
〓 文学略说
文学略说章太炎 文学分三项论之:一论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有别;二论骈体、散体各有所施,不可是丹非素;三论周秦以来文章之盛衰。 一、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著作之文云者,一书首尾各篇互有关系者也;独行之文云者,一书每篇各自独立,不生关系者也。准是论文,则《周易》、《春秋》、《周官》、《仪礼》、诸子,著作之文也(《仪礼》虽分十......
-
〓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说诸子同源而殊流,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而且由此继续延伸,既可明了早期儒学成立的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也可对中国早期学术史的基本线索有一个通盘的说明与分析。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术派别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疑古思潮的兴盛,因此,在包括儒学在内的诸子学的起源问题上迄今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故而,欲探明儒学以及其他学说的起源与流变,......
-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下)
(三)2005年以来:当代儒学的新面相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传记类著作有刘克敌......
-
〓 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提要]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
-
〓 儒的官学化及其颓废过程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尤其是周公通过制礼作乐等意识形态的重建工作对殷代遗民中的儒者进行安抚,自然使这些儒者逐渐摆脱亡国的阴影和恐惧,逐渐地对新主人产生了某些认同。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周人,虽然在形式上征服了殷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在制度等体制文化方面却又不能不被征服者即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