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来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
党国英 前些时候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祥龙教授提出要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引来反对声一片。近日又有另一位张老师,也是张教授的同事,站出来说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设想“是富有远见而值得重视的”。我相信,要不是我们赶上一个社会生活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人为物质利益奔波,这场争论将会热闹非凡。北大是出大学问的地方,我不知道北大的学生是......
-
〓 中西最高學理的綰合與衝突
摘要:嚴復一生用心於溝通中西最高的學理與學術理想,這種理念基本上表現在他的「道通為一」說之中。嚴復「道通為一」的思想,深受西方科學化與系統化的知識系統,以及西方學術體系所蘊含的「哲學性格」與「一體相通性」之啟發。他認識到邏輯與理性為西方一切學術之根本,並提出理性為東西理道之共通源頭的說法。提倡科學然而同時深受中國道儒兩......
-
〓 儒学的核心价值和它的普适性
陈德述 前言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内在的人文价值,来源于它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前途是否关心和是否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智慧和基本的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学,它的内在核心价值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十分关心、并为之提供了解决人类面临困境......
-
〓 发掘真实的孔子
孔子可能“生无须眉”孔子可能是一位超过1.90米的大高个,比较瘦,没有胡须,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两千多枚孔子头像,可以说包括了各个时代孔子的各种形象,可是,其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孔子呢?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年“圣诞节”前夕,山东的《齐鲁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家长为......
-
〓 新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兼论儒学在现代开展的途径
为什么宋明时代的儒者大都有出入佛老、而后归宗儒学的为学历程呢?看起来它仿佛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历史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是一个“同时代的”问题,至少它是作为历史认知对象的“客体”。但一旦我们进入对问题本身的分析中,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问题的出现根基于问题的意义,而问题的意义却不在问之所问上,而是......
-
〓 儒家伦理 不偏不倚
在当代道德哲学语境下如何对儒家伦理学(Confucian Ethics)作出深刻的体认和精确的描画?这是继承与创新儒家传统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吸收西方伦理学资源使得儒家伦理学焕发新的生命力。前贤时杰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约略说来,他们分别从康德伦理学(Kantian Ethics)、美德伦理学(Vi......
-
〓 汤显祖与晚明社会思潮
晚明社会,人才辈出,思潮迭涌。汤显祖就是产生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巨匠。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抚州)人。他一生“性气乖时,游宦不达”(1),并无多少事功可以称道,但他汲取了广博的学术营养,“《五经》而外,读诸史百家,汲冢、连山诸书”,兼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渠、墨......
-
〓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祖宗崇拜与上帝崇拜
即使是古代的犹太教,基督教也曾经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发生有组织的宗教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宗教之间的冲突也未曾发生过。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宽容。然而,在十八世纪初期的传统中国与西方的基督教社会里,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传统儒家文化的“祖宗崇拜”经过现代社会的转化可以变成一种民族文化的“寻根”意识,成为社会人际团结的......
-
〓 儒学前路在何方? 学者:中国未来难离儒学滋养
何谓儒学?儒学如何发展?这是两个很大的问题。这里,我只能大题小做,略抒管见,以就教于方家同仁。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学,先要弄清什么是“儒”?传统的解释: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祭祖、祭天、祭神......
-
〓 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摘要:本文认为,促使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明清之际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王阳明心学的内在启发等都是影响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关键因素。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经济基础内在引发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
-
〓 孔子与早期儒家经典的关系
孔子到了晚年知道之不行,遂潜心于授徒和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前者,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规模宏大;关于后者,相传儒家经典差不多都经过他的整理:“笔则笔,削则削”,不仅使孔子赢得了极高的名声,而且确实有助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既为后世儒家提供了丰富的智慧资源,也为文明中华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正是由于......
-
〓 礼的作用与演变
周武王克商后,把鲁国分封于周公姬旦,鲁国便成了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因周公姬旦辅佐武王,儿子伯离便代父受封,伯禽封鲁后“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 ”,这样周礼便在鲁深深扎根,所以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认识周礼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正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气氛才造就......
-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
-
〓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多元”的方面;而56民族在历史上又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一体”的方面。统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承担这个“主体文......
-
〓 儒教不立中华不兴
中华文明遑遑已历五千多年,儒家思想塑造了华夏人的民族特性,也创造了东方的璀璨文明。直到近代因技术、经济、军事等历史原因,儒学之光暗淡了,并承担了历史的罪责,被批判和否定。动荡迷乱之中,叛逆的、激进的、崇洋的、西化的、异端的思潮汹涌而来,冲击、篡改也丰富着华夏母体,而中华民族以无比的宽容接纳并试图融合着,但对权势财富的利......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
〓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祖宗崇拜与上帝崇拜
即使是古代的犹太教,基督教也曾经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发生有组织的宗教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宗教之间的冲突也未曾发生过。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宽容。然而,在十八世纪初期的传统中国与西方的基督教社会里,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传统儒家文化的“祖宗崇拜”经过现代社会的转化可以变成一种民族文化的“寻根”意识,成为社会人际团结的......
-
〓 关于儒教恢复的思考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无论其处在历史进程的哪一个阶段,都拥有着自己的信仰体系。这种信仰体系作为人类精神的、文化的力量,有别于纯物质的、纯物欲的需求而存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才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根本。人类就是凭借它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行为,拥有了主体性的社会生命形态。一旦失去了的信仰,人......
-
〓 蒋庆的儒学之路
今年五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这是中国自1912年学校教育废除“小学读经科”后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精选和出版的少儿读经教材,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常理”、“常道”。 《诵本》的封面上写着“蒋庆选编”。 谁是蒋庆? 从《诵本》后记中,记者知道了蒋庆是深圳学者。经几番周折,记者......
-
〓 “国学”概念的独特视角 凸显传统文化特点
“国学”这一概念随着“国学热”而为人们所熟知,它主要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其实,“国学”一词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周礼》中有“乐师掌国学之政”的话。《礼记》中也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可见,“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