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儒学思想
在跨文化交融的国际舞台上, 符合现代社会交往准则的儒学“角色伦理”更有生命力——21世纪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人类进入了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气候变暖、流行病的迫切威胁、日益严重的空气和水体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能源萎缩、环境退化、淡水资源消退等等。全球化问题超出了国界。各国必须协力解决这些问题,否认,都会大受其害,后果不堪设......
-
〓 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
邵汉明 内容提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
-
〓 郭沂: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编者按:儒学热如果不“误入歧途”,就必须从严肃的研究出发,以学术为底蕴。儒学的传统是怎样的形态?儒学在当下应如何发展?尚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郭沂先生提出了当代儒学的“范式”一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儒学热还缺乏深入研究......
-
〓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祖宗崇拜与上帝崇拜
即使是古代的犹太教,基督教也曾经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发生有组织的宗教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宗教之间的冲突也未曾发生过。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宽容。然而,在十八世纪初期的传统中国与西方的基督教社会里,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传统儒家文化的“祖宗崇拜”经过现代社会的转化可以变成一种民族文化的“寻根”意识,成为社会人际团结的......
-
〓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哲学思考
孔子诞辰2555周年了。人们将会隆重纪念这位思想巨匠、历史伟人。孔子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他的思想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他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也属于今天;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人类。时至21世纪,中国和世界仍然受益于孔子的光辉,仍然要到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今天,和平崛......
-
〓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联合成一个共同体,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结构,其中56个民族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多元”的方面;而56民族在历史上又有一个主体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一体”的方面。统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承担这个“主体文......
-
〓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来源:中国儒学网 作者:高予远 内容摘要:2002年,中国哲学界关于“儒家与宗教”的讨论,无疑是有其学术价值的。但儒家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问题在于儒家思想如何发挥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对当今中国12亿民众的道德教化发挥作用。为解决此问题,本文讨论了儒家文化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定位问题,认为儒家文化是......
-
〓 朱子的認識方式及其現代詮釋
關鍵字:認識觀,認識方式,朱子,做人處事,聖人,心物交融,天人一理,明德,格物,致知,窮理,天理,現代詮釋。摘要:現代學者對於朱子的認識方式之看法甚為矛盾分歧,其最大原因可能是忽略或遺忘了朱子認識觀的一個最基本的特質:朱子求知讀書的基本動機是學習所以為人處事之道。他從青少年期,為滿足此基本動機而設定的求知與為學的終極目......
-
〓 郭齐勇·〖墨儒两家“孝”、“丧”与“爱”的区别与争论〗
原标题:墨儒两家之“孝”、“三年之丧”与“爱”的区别与争论提要:先秦儒墨两家同源,在诸多问题上又有着严重分歧并展开辩论。两家都肯定孝敬父母;墨家直接从“互利互惠”“回报”的向度讲“孝”,儒家则不然;“孝”在墨家是“兼爱”系统中的一环,在儒家则是“仁爱”系统中的一环。墨家批判儒家主张的厚葬久丧对社会生产与人的生活造成损害......
-
〓 生活儒学的重建:东亚儒学发展的新途径
一 当代东亚国家,整个儒家文化圈,在二十世纪,都经历过现代化的冲击,形成了整体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社会“现代化”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说,在社会中人都认为应该让社会进行现代化转型之后,时间已被切隔成两段:传统与现代。经过扬弃“传统”的过程,使得社会步入现代,则称为现代化。 在这种认识中,传统是负面的属性,代表应被扬弃或超越......
-
〓 唐仲友与其经制之学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骛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世称说斋先生。绍兴进士为陕州西安簿;后又中宏辞科,通判建康府。孝宗时上万言书以议时政,遂擢秘书省著作郎、江西提刑,为朱熹劾罢,居家著作,益肆力于经制之学,以学者而终。《宋元学案·说斋学案》称其学“不专主一说苛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圣经,合者取之,疑者阙之......
-
〓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
摘要: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情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
-
〓 儒家文化能否影响全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从200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用于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孔子出国”让人骄傲孙广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中国人名来命名教育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的心中......
-
〓 北宋「新學」名義考論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新學學派,近年來正日益受到學界的重視。就其對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影響而言,新學當然無法與同時代的理學相比,然而,在北宋中後期,借助政治權力的庇佑,新學一度成為官學,其地位之隆,非別家學派可及。當代宋學研究界對「理學」、「道學」這些名稱的來源、內涵和外延,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討論。那麼,在使用「新學」這......
-
〓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曾经是传统社会读书人必读书和传统教育核心文本的《论语》,今年来在一些高校的课程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我服务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中文系都开设了《论语》的课程,而且成了常规课程,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但学生还是踊跃选修,我曾在一个学期同时开两个班,选课学生近五百人,但仍然有许多想修这门课的同学未能如愿。问题并不在今天的学......
-
〓 豫章“三代”之治观念论略
豫章罗从彦(公元1072-1135),字仲素,今福建沙县人。北宋末政和二年壬辰四十一岁受学于杨龟山先生之门,绍兴二年壬子六十一岁,豫章以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官满,则入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途。豫章乃宋代道学“道南”一脉中承前启后之人物,有谓豫章严毅清苦,宁静淡泊,在杨门中为独得其传者。一环顾当前整个学术界对豫章思想之......
-
〓 和谐人格:内方外圆
孔子理想的人格模式,既要求人们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品格,又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柔顺圆通的处世方式,保持与外在关系上的和合局面。内在刚强对于人的内在德性塑造,孔子首先是要求“直”。“直”包含无隐、无伪、耿直、率性而为。孔子肯定“直道而行”的品格,表白自己“吾无隐乎尔”。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
-
〓 试析荀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摘要 荀悦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总体上属于儒家,但体现了多家学术合流的趋势。其哲学思想体系从观念形态到现实的政治实施存在着天、性、道、人四个层面,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是其方法论。关键词 儒学 荀悦 政治思想荀悦在东汉末年任秘书监恃中,“侍讲禁中,旦夕谈论”[1],“从匡救时弊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申鉴》五篇和《汉纪》三......
-
〓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发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阐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因此,墨子提出“三患论”,揭露战争频仍的战国年间,人民没有起码消费保证。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
-
〓 民主、市民社会与儒学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学的复兴今天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对于此问题人们似乎还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余英时先生曾指出,儒学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宗族社会,正是在这一土壤中,儒学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呈现出其现实意义。今天的情形完全变了:血缘关系让位于公民关系,等级制度让位于平等制度,“礼制”让位于法治,圣贤治国让位于民主治国。儒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