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明断决策,雷厉风行大智慧(13)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42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31:29
宋初开国,太祖能以前朝为鉴,施行中央集权,希望借此提高君权,并断绝兵变拥立的风气,使地方松弛,无力背叛中央。可惜开国政策过于着眼于扭转此弊,反而弄巧成拙,这是由于宋太祖开国政策矫枉过正,导致北宋从此力弱,长期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常遭外患入侵,契丹等常侵边扰境,兵力不足,最后不得不被外患夺去半壁江山。
宋初开国的强干弱枝政策,中央固然有精力充足的禁军所保护,但相对地方皆老弱残兵所组成的厢军,根本无力对抗外敌,加上地方的财政,除了地方所需之用,就必全部上缴中央,太祖更设了转运使将贡赋一并收归中央,地方便无力建设,难以成事。加上宋初的兵源若不足,皆以囚犯、盗贼补充,由此可见军队的素质低劣,并非有力抗外患的武器,自然多以战败告终。这是太祖过分重集强兵于中央,而忽略地方兵的素质,因而导致地方力弱,中央日后无力负担而走向衰亡。
再者,宋初的军人须行更戍法,凡三年一迁,常常更替士兵与将领,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两者间毫无协调默契,而且士气亦由此减低,欠缺团结性,难成劲旅。军人协调不足,便难以抵抗外患。这是宋太祖过分猜忌兵将的过失,宋室积弱,由是而起。
还有,宋初的军队亦多由文官担任将帅。宋太祖重文轻武,吹捧文人的地位,令宋民有“好男不当兵”的概念,即使有英武精将,也因宋初忽视武人,而转攻文学,故士兵素质难有保证。且文人掌兵,皆欠缺经验,战败实属意料之中。
宋太祖又将相权分割,中央派谏官弹劾宰相,希望借此提高君权。因宋太祖有“不杀言官”之训,谏官地位甚高,可随意弹劾批评,结果文武百官都不敢有所作为,政风因循苟且,政治效率低,中央与地方的协调便相应减弱,北宋难免会走上积弱的道路。
北宋开国本已失去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军事重镇也被外患夺去,而太祖又定都汴京,无险可守,复行强干弱枝及重文轻武之策,使地方从此一蹶不振。虽然太祖矫弊有功,而亦有过,其失当终令北宋积弱,且继后君主多因循太祖政策,不知因时而变,北宋最后走上衰亡,两者均须负上责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