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8)
瑕叔盈没有看清楚,以为颍考叔是被敌人打死的,气得双眼圆睁,胡子直炸,弯腰操起那面大旗,纵身跳上城墙,回身摇晃着旗帜,鼓动士兵们奋勇冲杀。先锋带头,郑国士兵军心大振,呐喊着纷纷登上了城头,杀散了许国守城的将士。 很快许国城门被打开,城内杀声一片。许国君见大势已去,急忙换上百姓衣服趁乱逃走。 郑国军队凯旋,郑庄公赏赐了立......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6)
公孙戌有贪图小利的不良习气,他接受了贿赂,故意对孟尝君说:“小国都把相印送给您,是因为您能扶弱济贫,使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让绝后的君族有了继承,所以没有人不喜欢您的仁义,敬慕您的廉洁。而现在您到楚国接受象牙床这样贵重的礼物,将给人家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孟尝君听他所言甚是,遂谢绝了楚王的美意。登徒直因此避免了这趟差事......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7)
周桓王八年(前712),郑庄公召集兵马,在荥阳的演兵场进行操练。他让人做了一面很大的旗子,上面绣着“奉天讨罪”四个大字,意思是说他是奉了周朝天子的命令去讨伐有罪的许国。这面大旗光旗杆就有三丈三尺高,他把旗帜插在一辆战车上当做旗车。 他别出心裁地下了一道命令:要是谁能拿得动这面大旗,谁就担任先锋,而且把这辆战车也赏给他。......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6)
郑简公明确君臣各自的职责,放手让臣下去治理政事,因而虽然国家的条件并不好,但不仅终身无祸患,而且与“德化”的方式相比显得轻松自在。与郑简公相反,齐景公和魏昭王都没有做到“明分责成”,因而做出“下走”“睡卧”的傻事。 齐景公到渤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士卒从国都赶来,拜见景公说:“宰相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生前......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4)
韩非在《大体》这一章中以天地、山海作比喻,说明君主的心胸要像天地一样宽广包容万物。对人对事要像山海一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只要是对国家有用、有利的人和事都能容纳,都能接受。君主不因自己的愤怒而加害臣民,臣民也不因心中的怨恨而祸害君主。君主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气魄,就能做到君臣上下相处融......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9)
在韩非子看来,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君主存在。能够听得进意见的君主,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国家走向富强。那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者,大多会身败名裂,为人耻笑。后世的隋炀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隋炀帝因暴政而亡是普遍的看法,不过隋炀帝的暴政达到专横无以复加的地步,也与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拒谏杀谏有着直接的关系。 隋炀......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4)
韩非欣赏墨家主张简朴实用的观点,认为君主治理国家也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他举了一个反例来证明他的看法: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5)
秦穆公在位期间,由于其治国有方,求贤得力,所以国家渐渐大治。不久,秦国击败了前来侵境的羌戎,国力更加强盛。于是西戎之主赤斑就派使臣由馀去参拜秦国,同时观察穆公为人,探看秦国状况。 由馀来后,秦穆公带他游了秦国许多雄伟壮丽的宫苑建筑,有意向他炫耀。秦穆公问由馀:“久闻大夫多智,寡人请教一个问题。请问古代的明君与昏君,他们......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2)
《韩非子·解老》中提到:“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意思是说:人有了祸殃,心里就会畏惧害怕;心里畏惧害怕,行为就会端正......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0)
汤是商开国后第14代国君。自继位后,即以德名传于天下。他曾伐诸侯,并说:“从水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形象怎么样;从老百姓那儿,能看出一个国君治国的能力怎么样。”伊尹听见这话就归顺了他,称赞他明察。他还曾张网捕猎鸟雀,围起林子,四面都用网封上,并祈祷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飞奔到我的网中吧!”后来他听从伊尹的劝谏,撤了三面,......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9)
吴起毫不客气地反驳道:“真是一派胡言!日月运行,朝代更替,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沿用古代的陈规陋习贻误国家,这才是大逆不道。我奉大王之命变法改革,为的是富国强兵,上合天意,下得民心。你想停止变法,那是痴心妄想!不信,你就站出来试一试。还是考虑一下自己的下场吧。”吴起义正词严的一通话驳斥得屈宜臼狼狈不堪,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
〓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约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旁支公子。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虽然师奉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在战国末期新形势下,他顺应时代发展的......
-
〓 法家的绝对国家观
法家学派源于公元前4世纪,其学说在韩非(公元前280-前233)的著述中得以阐述。法家的出发点是:一个新时代之所以能取而代之,那是因为周朝的价值和统治方式已经失却了其存在的合理性。韩非写道:“古人寡,故粮有余……而今人多,故粮缺。是故人之有争。”5按照法家的观点,在一个这样的新世界里尝试着用旧的礼仪去治国,那是一件愚蠢......
-
〓 李学勤:张家山汉简研究的几个问题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3 期, 1983年底发掘出土的江陵张家山247号墓汉简, 经过较长时间的整理研究,全部整理报告已以《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为题,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整理小组本来希望尽快发表这批十分珍贵的文物材料,但竹简的地下保存状况不像性质类似的云梦睡虎地11号墓秦简那样完好......
-
〓 穆南珂:儒家典籍的语境溯源及方法论困境
郭齐勇先生《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一文,很不满于刘清平先生的儒家批判。他在回到古典语境的经典解读中,努力发掘历史上的儒家的“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意义”,引申出一个重要而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对待历史上的儒家?这个问题远远超出了“赞成”抑或“反对”这一简......
-
〓 于振波:秦亡非尽由商鞅之法
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法律便发展成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逾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逾益不同于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并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己的内在基础中例如从'意识概念'中,获得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 尽管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战国时期的法律已比春......
-
〓 杨猛:和商鞅学执行
写在前面:数据显示,1955年财富500强企业中,今天仍然存在的还不到一半,1957年的500强企业中只有74个企业在 1997年仍然存;全球华人家族企业的寿命为10.3年,缺乏执行能力正是众多中外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财富杂志认为:"只有不到10%的有效建立起来的战略得到了有效执行";"70%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
-
〓 城南废人:为什么说儒学是亡国之学
儒家思想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以实现其道德理想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思想的第ニ个特征就是將以儒家意识形态为模板的"理想社会制度"道德化,即"克己复礼为仁",將"礼"等同为道德的仁. 儒家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將宇宙秩序,自然规律道德化,这就是"天人合一".儒家道德与"天"或"天理"相应.宇宙秩序,自然规律成为道德的一部分.道德就......
-
〓 朱渊清:秦始皇 “坑儒”了吗?
天下读书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鲁迅用它来和希特勒焚书相比,博尔赫斯用它和造长城来对始皇帝大发议论。其实,所谓的“焚书”和“坑儒”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坑儒”之说是很有些可疑的。秦始皇羡慕长生不死的“真人”,用韩众、徐市、侯生、卢生等方士求灵芝仙药。方士们因为无法交差而纷纷逃亡,不仅如此,还大说秦始皇的坏话。公元前2......
-
〓 翟玉忠:用法家原则管理国有经济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时进行,避免了象今天这样政治改革滞后给经济改革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秦帝国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庞大的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委托人具有明确的信托责任! 去国有企业采访,给你的感觉就是从上至下的普遍官僚化,这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中,还体现为工人的懈怠。即使是那些刚刚大学毕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