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8)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339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3:29:42
君主不需要去冲锋陷阵,但要学会选好兵,用好将。君主不需要事事亲为,但要有识别英才的慧眼,有容纳贤能的气量。
举贤用能,将“后门”关闭到底
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所以显得有些无情,无情就是不徇私。这样做是为了推行法治的方便。在用人上韩非主张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赏。也就是说任人唯贤,不开人情后门。
韩非在《外储说左上》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韩昭侯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为相,开始实行变法。一次韩昭侯对申不害说:“法度非常不容易推行。”申不害就说:“法这个东西,就是验明功劳而给予赏赐,依据才能而授予官职。现在您虽然设立了法度,却还是听从近侍的请求,这是法度难以推行的原因。”韩昭侯认为他说得对,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一天申不害请求韩昭侯赐给他的亲戚一个官职,昭侯为难地说:“你劝我推行法治,如果我答应了你的请求,不就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原则了吗?我没法答应你的请求。”申不害心服口服,不再提出请求。韩非对韩昭侯不讲私情,严格维护法制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赞扬他这样做是“明主之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向当权者要官职的人不少,这多少有一些人情因素在里面,这是一种腐败现象。君主对这种情况也很烦恼,该怎么办呢?
齐桓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齐桓公因为是春秋五霸之长,所以当时向他求官的人很多。齐桓公就同相国管仲商量。齐桓公说: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却多,我很为此担忧。
管仲说:“您不要听从亲信的请求,而要根据才能而授予俸禄,记录功劳而给予官职。”由此可见,韩非子用人的标准,一是“能”,即才能;二是“贤”,即贤德。
他强调君主“授官”或“授事”应与臣下的才能贤德相适应,强调任用贤能要从选贤任能出发。韩非反对“私门之请”,即通过走后门、拉关系受封。英明的君主应该按照臣子的功劳封爵赏禄,衡量其才能,选拔贤能的人提任要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