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五)
163·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礼记·内则》)
[译文]父母去世以后,将要做善事的时候,要想到会给父母留下好名声,就必定会做出成效来;将要做恶事的时候,要想到这会羞辱父母的名声,就必定不去做。
1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一块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话,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不会通晓一些道理。16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然有好的熟鱼熟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极高明的道理,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正确,
16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16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8·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 (《礼记·乐记》)
[译文]面临疑难的事能当机立断,这是勇敢的表现;见到利益能恭让,这是重义的表现。
169·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的身上了。
170·子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往往不先说话,而是先干实事;而小人却先说些大话,不一定干出实事来。”
171·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这样,别人对你的怨恨便消失了。”
172·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礼记·坊记》) [译文]君子往往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考虑别人然后考虑自己,这样,在民众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
173·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174·情欲信,辞欲巧。 (《礼记·表记》)
[译文]情理要真诚确实,言辞要妥善得体。
175·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 (《礼记·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