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民生思想作一深刻探求,从中汲取有......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2)
请想想看,既然每件具体的事物都有个根源,有个本质,有个出生与灭亡,有个变化过程,那么万物万象岂能没有一个总的根源、总的概括、总的归宿?称之为道,岂不正好?道的特点是实而虚之,似有而似无之,它是道路、道行、自然、有与无的存在表象,是混沌的存在;又是道理、法则、能力与主导,是玄而又玄,怎么概括也够不着它,因为它就是无限大,......
-
〓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
本文将讨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想人格,文中以孔子老子庄子与禅宗为传统价值观中理想人格的不同类型的讨论代表,孔子是道德意识的垫立者,强调承担责任的君子型态,老子是有见于人性浇薄的智者型态,提出无为守弱的处世智慧,孔老皆是入世的型态,两者可以互补。庄子以神仙似的逍遥意境作为价值追求的目标,对于社会需要不值一顾,是一个出......
-
〓 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究其实质,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作为对中国古代诸学说之精华的集大成,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及其以降诸学说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观的根在老子那里。欧洲中世纪重农学说创始人魁奈在《自然法则》一书中曾说:“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所有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有中国例外......
-
〓 《老子》中水的四种美德
老子的思想学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和实践性,五千字的玄言虽然精深玄妙,却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教导人如何为人处世上,他给出了很多重要而又朴素的方略,那些看似很矛盾、看似很愚蠢的观点,揭示了人如何在一个纷繁动荡的社会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真理。而水本来只是自然界一个常见的自然物,在《老子》的文中,水由于本身所具有......
-
〓 王蒙:向老子借点智慧
近年来图书界的盛会,王蒙先生几乎一个都没落下。2008年5月的全国书市上他的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引起很大轰动,而在本届图书订货会上又推出了一部新作《老子的帮助》。与此前的《我的人生哲学》、自传不同,新书的主角不再是王蒙自己,而是老子及他的思想。在对老子思想的解读中,他融入了自己70余年的人生经历。从早年的青年布尔什维......
-
〓 道教哲学
什么是道教哲学?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宗教哲学谈起。 宗教哲学,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有不同的内涵。从宗教主体自身去考察,所谓宗教哲学就是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 宗教在本质上是种信仰,宗教信仰具体表现为教义,要使这些教义让人相信,就必须有思辨的哲学论证,即成系统的哲学理论。宗教信仰展示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面,追求的......
-
〓 列子的功夫哲学
摘要:本章将探讨列子书中所提出的关于功夫修炼观念的理论义涵。文中将首先提出一套功夫哲学的分析架构,其次将指出列子的功夫修炼进路及其型态。我们认为,列子的功夫修练,主要是表达在身体能力上,因此是一种宇宙论意义的修炼型态,而其作为修炼的进路者,则主要是一套本体心法的观念,那是一个「不知的功夫意境」。至于列子功夫哲学的究竟底......
-
〓 老子向往的社会
老子哲学的全部思想.是为了救人救世,要为人的生存提供他所理想的社会环境和秩序。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消极退让”的人生观,必然导致其带有循环意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观。老子“无为与不争”的政治主张,正是为实现他所向往社会的政治措施。老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是自然唯物主义的,他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观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
〓 老子天下第一(二)
道的特征“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四)道,对常人来说是虚是空是无形,而对于圣人老子来说是实是满是有形。老子描述道的特征是:“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四)没有锋锐,没有纷扰,隐蔽光芒,混同尘埃。一是柔。没有锐气,其柔似水。道是没有锋锐的,其锋锐是被打磨掉了的,因此是圆浑的。没有丝毫的锐气,没有锐气就柔,而......
-
〓 与刘清平教授谈老子——哪来的深度悖论
老子哲学素称深奥难解,古往今来诠释者颇多,但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是其是而已!毕竟老子已逝,谁能请他出来当面问清楚呢?何况【老子】一书辗转传抄与翻印,其中字句之脱落异植也复不少,再说其用字特少,含意特深,用简单之符码,寄托非常深邃丰厚的心灵契悟,欠缺类似契悟的人,就是看了符码,查了字典,读了文字学,也只能以字......
-
〓 修真九要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
-
〓 周易参同契—四者混沌章第二十八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 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 为子,离赤为女,脾黄为祖,子午为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
〓 周易参同契—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 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 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 昂毕之上,震为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 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 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
-
〓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就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
-
〓 周易参同契—日月悬象章第三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忽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 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 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 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 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 不由。...
-
〓 庄子哲学:认识论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小大之辩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规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根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庄子哲学最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史记·律书》说:“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汉书·律历志》说:“数者,一、十、百、千、......
-
〓 论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
内容提要: 《镜花缘》是一部与道教思想颇有渊源的长篇章回小说,本文从小说的主题倾向、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试析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并且指出:道教思想的影响不但在《镜花缘》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这一影响在明清的其它小说中也同样普遍存在。 关键词: 道教思想 主题倾向 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
-
〓 测字秘牒—飒字
一人以飒字差别行人,余曰:“风前立见,朝暮当来。” 复一人亦指飒字问行人,余曰:“人不能来,去几时了?”其 人曰:“系逃亡去,一载矣。”余曰:“内犯玄武,外带勾陈, 安得能来?交辛月当在,有意无意中得信也。”又一人仍复将 飒字问行人,余曰:“三天后至。”于是旁人问曰:“行人是 甚亲?”其人曰:“伙计,往南京置货。”旁人......
-
〓 测字秘牒—家字
一游宦书家字问家中事,余曰:“一家完全,人口皆安逸。 守字头,缘字脚,且在此地守禄,家中毋庸虑也。”至新正赴 郡,得起复之信,自来述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