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家思想与养生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均程度不同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所影响。比较而言,道家思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当前对医、道二者关系的一些评述却不甚正确。如有人认为“医学之有阴阳五行之说,原由道家渗入”,并以为具有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内容的医学理论体系乃“道家新创之医说” [①] 。也有人径以“《老子》的医学思想”、“《庄子》的医学思想......
-
〓 老子哲学源流(中)
【摘要】老莱子是一位德恭行信、安贫乐道的“言道家之用”的哲学家,主张“治人事天”、“清静为天下定”,以“隐”、“孝”闻名于后世。郭店《老子乙》以“治人事天”为己任;认为积“德”、知“道”是道家对社会有所作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无为”是道家守“道”、行“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道者日损,损之或损,以至亡为”是春秋道家以“......
-
〓 道家视域与当代环境哲学视域的融合
——20世纪西方对道家哲学特质的新认识在20世纪之前的大多数西方人面前,挥之不去的问题与其说是“道家究竟是什么哲学”?“道家何以能是哲学”?勿宁说是:“道家像什么哲学”?“道家像不像哲学”?因为在他们叫做哲学的东西里面道家的核心概念和命题似乎不成其为哲学化理念或者说是背反性突出,所以他们难以领悟和认同道家是必然的。20......
-
〓 从《齐物论》看《庄子》
与儒家孔孟荀历史清楚明了不同,道家从老到庄,不论身世还是著述,都同其思想观念一样,蒙胧而且神秘。以《庄子》为例,这一状况虽然可能给一般读者造成扑朔迷离的困惑,但也为历代解庄家提供考验或表现自己学识、才智的竞技场。不说解家各自依托的哲学信念的区别,单纯由于对内、外及杂篇作者判断的不同,在文献利用上就出现三种不同的方法。第......
-
〓 周易参同契—金丹刀圭章第十四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 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 入,火二与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状有神。下有太阳气,伏 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焉。岁月将欲讫,毁惟伤寿 年。形体如灰土,状若明窗尘。擣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 塞其际会,务令至完坚。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
-
〓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就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
-
〓 鲁迅、闻一多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在20世纪前期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中,鲁迅和闻一多以其精辟而新锐的理论洞察,奠定了《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的基础,故特拈出予以评述。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庄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郭沫若在194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列举了鲁迅在词语、题材方面对《庄子》的引用,指出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
-
〓 庄子哲学:社会观
一、养生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庄子的政治观、人生观、历史观、现实观和他的纯粹思辨的哲学本体论是一致的。庄子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建立,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庄子在政治、人生、历史、社会现实中的感触和经验分析。不过,作为以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终根据为追求目标,以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为中心的庄子哲学,其哲学体系一旦形成,庄子的社会观作为其......
-
〓 测字秘牒—非字
一人书非字问谋圣,余曰:“此事成矣!将来四面纤巧, 更有大利。”其人曰:“果系已成之事,何以知之?”曰:“ 非为韭芽,自春至秋不绝,其利故大。非乃纤字之心,故四面 纤巧事皆从心而起,故曰将成。”其人大悦,果得利,乃盐院 事也。”...
-
〓 测字秘牒—用字
一人书用字问求谒,余曰:“断难见。”而其人曰:“我 屡候之。”余曰:“虽屡候,彼终不能见也。”问何故,曰: “字之上半全是闭门不纳之象,不独闭门,而门内复将一木紧 紧撑之,如此安能见之耶?”曰:“彼不出耶?”曰:“字乃 截角之形,彼再不肯出头也。”旁观者皆抚掌称快。...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2)
十八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十九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
-
〓 测字秘牒—瓦字
一人书瓦字问摇会得否,余曰:“得会。”曰:“人众尚 在初起。”曰:“虽系初会,必得!”因批云:“瓦盖众人之 头,字形二十九点。得会!”其人去,顷复来曰:“会得矣, 点亦如数。”...
-
〓 《老子的帮助》:第五章 天地不仁(2)
但是老子最彻底。他的一句天地不仁,给了你一个透心凉!于是,你看透了:天地压根儿不管你人间的爱心啊、人道啊、怜悯啊、苦难啊、救赎啊……这么多难分难解的事儿。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是两枚大杀伤力炸弹,多少中产、小资、白领、妙龄、诗意的玫瑰色软趴趴(读pi)一相情愿瞎浪漫的世界被它炸毁啦! 再说圣人不仁呢,就更复杂、更敏感......
-
〓 服饵、美容和食疗(3)
《千金要方》以猪胰、猪蹄、豆面、冬瓜仁、细辛、白术、土瓜根、白芷、防风、皂荚、白蔹、商陆制“千金洗面药”,又用作澡豆,可以作为美容药的代表。还有以桃花、杏仁、牛乳、鸡蛋清、丹砂、轻粉、玉屑、珍珠、麋角之类药物配方涂面,可令面白嫩如玉。另有土瓜根(即黄瓜根鲜汁)、黄柏皮、大枣研细为膏,洗面却老去皱,令人颜如少女。用胡麻叶......
-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
-
〓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 神仙 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 老子 、 庄子 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
-
〓 《老子翼》研究
有与无的关系:常有常无统一论 有至于尽头必归于无:“方其有欲之时,人皆执以为有,然有欲必有尽,及其尽也极,而无所更往,必复归于无,斯与妙何以异哉?”(道可道章注) 不可舍有以求无,有与无不可从外在形体上加以分别,有与无不是相对的两个东西:“虽然老子亦不得已这未悟者言耳,实非舍有以求无也。苟其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
-
〓 庄子的绝圣弃智理念
“故贤者伏处大山嵁(kān)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héng)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jiéxí)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hāo)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
〓 老子天下第一(五)
唯物哲学一部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争论的历史。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理论与工具,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结果。 唯物论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论的基本观......
-
〓 周易参同契—补塞遗脱章第三十四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 阙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逮,旨意 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乙「浮右」 丁「文火」 已物辛「世银」癸「真铅」 五 位相得 三木 二火五土 四金一水 甲「沉左」丙「武火」戊药庚「世金」 壬「真汞」而 各有合 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