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析容格评论《太乙金华宗旨》的意义
内容提要:容格无疑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活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东方思想的关注和研究在本世纪的西方学术大师当中也是最为突出的。容格学说之于中国思想的关联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易学、道教、禅宗、藏传佛教。本文即以其评论《太乙金华宗旨》的文本为据,着重探讨他对道教内丹学的理解和发挥,并且透过他的创造性诠释工作来分析当代中西思想比较......
-
〓 细致、周到 先贤老子留给我们的做事智慧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这个“兹”字,在通行本中作“慈”,很多人将这个字理角为“仁爱”、“慈爱”,其实这样理解是偏颇的......
-
〓 为道学正名(4)
甚至于道教徒亦根据老庄清净无为之旨,而不信有神仙。彼仙学者流,竟弄得东家不收,西家不纳,进退失措,左右为难。余今日迫不得已,将仙学从三教圈套中单提出来,扶助其自由独立,摆脱三教教义之束缚,然后方有具体的仙学之可言。”故陈撄宁先生以“仙学”名丹道,实出于“迫不得已”,他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后再无有“仙学”的提法。因之本书不......
-
〓 为道学正名(1)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又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为春秋时人,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
-
〓 “易大象”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灵魂
中国是全人类最初《人学》的故乡,而“易大象”是《人学》的核心逻辑,因此,“易大象”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灵魂。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公布了我所创作的《易大象之歌》,这里再重述一遍: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三行,三行而六度,六度而自然,自然生万物;万物首人类,人类信真理,真理知真实,真实爱真诚,真诚蕴和谐,和谐臻大同。......
-
〓 老子"道法自然"的先见之明,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永恒价值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揭示自然客观规律是绝对永恒的真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无不受制于自然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故称老子哲学是自然主义哲学。 一《老子》书中五次提到"自然"均非指自然界。自然界是纯物质概念。而"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J是宇宙运动的必然规律,是无可争辩的客观事实。"希言自......
-
〓 新道家哲学论纲
【摘要】 本文以继承、弘扬的态度对历史上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本文阐述了道家、道教的本源论与本体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二者间的统一为道家、道教哲学兼具价值意涵的形上学,进而本着体用一致的原则阐述了这一形上学落实到形而下的各领域,阐述了道家、道教的伦理观、政治观、功夫论、境界论,最终以“通”为融贯道家、道教哲学......
-
〓 与刘清平教授谈老子——哪来的深度悖论
老子哲学素称深奥难解,古往今来诠释者颇多,但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是其是而已!毕竟老子已逝,谁能请他出来当面问清楚呢?何况【老子】一书辗转传抄与翻印,其中字句之脱落异植也复不少,再说其用字特少,含意特深,用简单之符码,寄托非常深邃丰厚的心灵契悟,欠缺类似契悟的人,就是看了符码,查了字典,读了文字学,也只能以字......
-
〓 海内十洲三岛记—方丈(扶桑附)
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 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群仙 不欲升天者,皆往来此洲,受太玄生箓,仙家数十万,耕田种 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领 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附: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 海,海广......
-
〓 海内十洲三岛记—生洲
生洲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万里,地方二千五百里, 去西岸二十三万里。上有仙家数万,天气安和,芝草长生,地 无寒暑,安养万物。亦多山川,仙草众芝。一洲之水,味如饴 酪,至良洲者也。...
-
〓 周易参同契—君子居室章第十七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 处九重之室,发号出令,顺阴阳节。藏器俟时,勿违卦月。屯 以子申,蒙用寅戍。余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 悉。立意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 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 改度,乖错委曲。 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
-
〓 庄子论“辩”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内容提要:庄子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对于主体间的论辩能否明辨是非、判定对错的作用得出了怀疑乃至否定的结论。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所见与所蔽,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解决主体间关于不同意见、观点的争论,仍具有启发意义。战国中期,诸子蜂起,百家并作,各为殊途百虑之学,好辩之风相当盛行,彼此之间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论辩。不仅......
-
〓 测字秘牒—高字
一人书高字问:“欲寻一店面,生理何如?”余曰:“极 易!现今有一店面等租,店头店底俱全,只将中间人口搬出, 让兄卜居,挂个招牌便成店也。”复问:“何方?”曰:“字 从庚辛起手,当是西南方。”其人去后,十余日来云果然。...
-
〓 简论陈撄宁先生的“三教”观
在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史上,陈撄宁先生不仅是著名的领导者(第二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而且是道教理论的优秀探索者,同时也是道教修炼的卓越实践者。他还开创了道教中最为晚近的一个新生派别——仙学派。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中国道教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以致被称为“当代的太上老君”1。我们知道,儒释道三教2之争是一个绵延......
-
〓 略论《正易心法》的易学思想
内容提要:在道教易学史上,《正易心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正易”、“心法”和“消息”等概念已透露它“复归”汉代易学及糅合佛家心性之学的旨趣。该书并非“历诋先儒之失”,其主张用“活法”自悟易道,体现了一种超越后天之是非知见、契证先天之觉性的意识。其虽建构了由“无”(无极)入“有”(太极)的宇宙化生模式......
-
〓 测字秘牒—杂占赋
吉凶祸福,推测可知。人事天时,莫逃乎数。 试观云开月朗,正为诸事豁达之机;雾合烟迷,定主百务 淹埋之象。风霾飘荡,摇捍难成。 雷霆过空,虚惊有准。风来溽暑,解郁畅怀。雪上严霜, 惨神刻骨。电光霍霍而可畏,露水晶晶而不常。月彩当空,无 非光霁。雨流湿物,尽是恩波。连阴最喜逢雷,久旱偏宜得雨。 天文取应,地理可推。水流......
-
〓 辟谷、服气与采气(1)
辟谷和服气之术,是早在秦汉方仙道中就流传的古老方术。盖古人心目中的神仙都是身轻如燕,体香肤洁,貌如处子,能腾云驾雾在名山大川自由遨游的人物。人要成仙,自然也须摈除污秽,服些珍奇轻香之物。人吃鱼肉和五谷、蔬菜,消化后不仅变成脂肪增加体重,而且还会排出粪便等污秽。因之道书中便有“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
〓 庄子喜欢树的生命
庄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老子同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全部思想,并且将它发扬光大。但是,他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独到的见解,其中人生哲学和‘齐物论’,可说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 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表现在‘逍遥游’这个观念里。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高层次和大境界,尽可能创造出绝对自我主动的自由。 庄子察觉到人的根......
-
〓 老子的"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
-
〓 当代新道家思想—中国科学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现
【内容提要】 当代新道家是在科学与人文对话与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他们的思想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文化思想。当代新道学则力图开创当代新道家的思想体系,积极促进中国科学文化学的建构。 【关键词】 当代新道家;科学文化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如人的双脚、鸟的两翼相互依存。科学需要人文关怀,人文也需要科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