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道”
何谓道?道者,首走也。用头走路,用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良心去判断是非,得出的结论即为道。老聃论道,深得道之精髓,然其开篇,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故弄玄虚,实不足取。何谓霸道?霸者,风雨中革去月亮之命也。众所周知,宇宙天体是由天地日月星共同构成,各自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人只是生于广袤宇宙中的小生灵而已。如果硬生生革掉......
-
〓 浅谈道德经
道家思想为我国文化思想主流之一,《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原著五千余言,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包涵一个妙义,作者老子被誉为道家宗师,道教人士尊为太上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他著的《老子》一书到了唐玄宗时尊称为《道德经》。“道”字代表中国的宗教观,同时包含了中国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
-
〓 周易参同契—君子好逑章第三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 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 二女共室,颜色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 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 种,名类不同,分刻参差,失其纲纪,虽黄帝临炉,太公执火, 八公(扌寿)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玉为阶......
-
〓 庄子自由主义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影响──以“游”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从政治和精神双重层面把道家与“自由”联系起来所进行的考察,已经有了不少成果。如果说道家在政治上的自由(我们称之为“自治”)观念,主要是由老子道家建构起来的,那么,道家在精神领域中的“自由”取向则“主要”由庄子道家所代表。这里的问题本身,也许容易引起质疑,即所谓“精神”领域的“自由”,是否能够称得上是“自由”。......
-
〓 周易参同契—明两知窍章第七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 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 相胥。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 去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 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金为水母,母隐子胎。 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
-
〓 周易参同契 —君臣御政章第五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 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 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 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 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
-
〓 周易参同契—三圣前识章第十三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 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 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书。素无前 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寒帷帐,嗔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 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孰思。寻度其......
-
〓 周易参同契—乾坤设位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 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 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 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 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论结字, 原理为证。 坎戊月精,离巳日光,日月为......
-
〓 周易参同契—龙虎两弦章第九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 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 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 道正不倾。...
-
〓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本文以郭象哲学为出发点,试图阐明,政治的退却与回归构成了玄学的最为内在的问题意识,从这个问题意识出发,可......
-
〓 言意之辩”与境界问题
一、“言意之辩”与玄谈魏晋时期,曾经就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就是有名的“言意之辩”。这一问题和玄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即哲学本体论问题,特别是人性论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讨论的中心是,世界与人生的意义能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能不能表达意义?语言在认识中起什么作用?一句话,语言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在......
-
〓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研究
摘要: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对南宋道教学者邵若愚的老学著作《道德真经直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其以“无欲”解《老》,追求“无心”之境,不仅反映了宋代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以及道教哲学在义理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关键词:邵若愚 《道德真经直解》 无......
-
〓 测字秘牒 —虬字
一人书虬字问婚姻,余曰:“必系寡妇,先私后娶,然却 易成。”其人背后一友笑曰:“请教字理。”余曰:“花烛之 余,岂非寡妇;伤风败化,必有私情;幸王化虽败坏之极而风 声只缺微边,往来虽久而知者犹少也。”其人复问:“何日成 婚?”余曰:“L为半九之象,立春前五日成婚。 ”二人皆叹 曰:“神数!果日期尽不爽。”...
-
〓 测字秘牒—绣字
一人书绣字问婚姻,余曰:“婚姻必成,且十分得意。” 问:“何故?”曰:“红丝紧系萧郎足,姻缘自成更美者。字 末三川六段,又为地天交泰之象,夫妇可以偕老。”其人悦而 去,至十二月成伉俪。...
-
〓 细致、周到 先贤老子留给我们的做事智慧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这个“兹”字,在通行本中作“慈”,很多人将这个字理角为“仁爱”、“慈爱”,其实这样理解是偏颇的......
-
〓 测字秘牒—指事测法
凡事之来,即因其事□□,此则散格、双句格之法也。其 法必审其情性,察其动静,兼明其踪迹方妙,所谓“观梅之深 者也”。 内分十法:曰观人,曰察色,曰辨言,曰辨事,曰察墨, 曰辨纸,曰观时,曰相机,曰正论勿好奇,曰言语不可杂。具 此十法,则一事即指一事之理而断之,判字易如反掌矣。...
-
〓 测字秘牒—减笔测法
减笔一法,非事之当而理之正,不可漫然用之也。凡当减 时,亦当略减方是。不然,混入摘字法矣。宽(苋、见)难(鞋) 莫(草)袍(祀) 鹑(鸣)...
-
〓 《老子的帮助》:前言(3)
证词一说使我满意至极。我曾想说是理解、是心得、是发挥、是体会,都太一般化了。我七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不是可以拿出来与老子对证查证掰扯一番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悟君一句话,回首七十载。老子是原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个人生活尤其是当时的主流观念孔孟之道则是被告。我是法庭所找的而不是原告或......
-
〓 术数学的流传(6)
十七、扶乩 又称扶鸾、扶箕,为古代流行于知识阶层之间的通灵预测术。将乩笔缚在丁字形木架(乩架)上,请两名“鸾生”架乩在沙盘上写字,请神问答吉凶。以乩降神之术古今多有记载,许地山先生有《扶箕迷信底研究》一书传世。 十八、杂占 古代术数家为了预测世事人生,流传的占验之术种类甚多。《后汉书·方术传》云:“神经、怪牒、玉策、金......
-
〓 服饵、美容和食疗(4)
食盐味咸,入肾经,为除热润下之品。食醋味酸,性收敛,可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雪梨味甘性寒,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香蕉味甘性寒,有润肺肠、通血脉、填精髓之效。萝卜能消胀顺气;芹菜可健神止嗽。赤小豆可消肿解毒、清热止泻;红薯可补虚强肾,健脾强身。《隋书·经籍志》载有《神仙服食经》、《杂仙饵方》、《服食诸杂方》、《老子禁食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