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鞋子合脚时(谈庄子)
第一章当鞋子合脚时庄子是最难得的开悟者之一,甚至比佛陀或耶稣更加难得。因为佛陀与耶稣主张有为,而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无论你通过意志做成什么,总是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冲突,一种内在的紧张,你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它,它必须被持续地......
-
〓 胡孚琛先生文集--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一)当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共同迈进一个新的千年纪元之门,踏入21世纪之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回顾过去世界发展的历史,从而展望人类的未来。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历史似乎将千万年来积蓄的能量加速爆发,使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几十年前还流行的观念很快过时,每个人都目不暇接地忙着适应这......
-
〓 老子天下第一(四)
圣 人 风 范 圣人所为是道显于世的途径。圣人的风范,为人们树立了榜样,特别是为修道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道的启示圣人的所作所为,反映出了道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准则,这是道通过圣人给我们的启示。大智若愚。“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
-
〓 也说“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答尹振环先生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见《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以下简称“尹文”),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见《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
-
〓 老子天下第一(五)
唯物哲学一部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争论的历史。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理论与工具,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结果。 唯物论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论的基本观......
-
〓 妙不可言《道德经》
《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五千言是约数,汉代帛书本有5467字,后人不断校勘加工,于是有了数百种不同的校刻本,总趋势是删虚词,减字数,甚至有人把它删减为恰好五千字,这当然是不必要的。《道德经》是一部奇书,不仅是流传、抄刻、翻译最多的一部古代经典,而且可能是用于陪葬最多的古书,不仅有古代发现的项羽小妾墓中之本,而且有1......
-
〓 论道的显现——再读《道德经》
内容提要: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指自然之道。首先只有消除强力、欲望才能回归自然之道。这种自然之道向人们显现的是一种绝对的无,而这种无刚好使万物得以有。道向我们显现着一个道、天、地、人的世界,并使得道之人在此世界中获得绝对自由。关键词:道、自然、强力、欲望、无、有、世界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文本,历经千年风雨仍为......
-
〓 周易参同契—四者混沌章第二十八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 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 为子,离赤为女,脾黄为祖,子午为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
〓 周易参同契—阴阳精气章第十六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 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先映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 揆度,参序元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 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 国家。...
-
〓 周易参同契 —君臣御政章第五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 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 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 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 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
-
〓 周易参同契—傍门无功章第二十三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裕速阏不通。犹 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裕获 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裕知伏食法,事 约而不繁。...
-
〓 周易参同契—龙虎两弦章第九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 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 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 道正不倾。...
-
〓 测字秘牒—唯字
一人书唯字问功名,余曰:“宪体也,非司即道。”其人 曰:“何以知之?”曰:“前呼后拥,非府道而何?”其人大 服曰:“此吾舍亲,果系广东惠潮道。”...
-
〓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本文以郭象哲学为出发点,试图阐明,政治的退却与回归构成了玄学的最为内在的问题意识,从这个问题意识出发,可......
-
〓 李筌《黄帝阴符经疏》的真伪考略
李筌,号达观子,新旧《唐书》俱不载其身世,大约为唐玄宗(712-756年)至唐肃宗(756-763年)时人。按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卷首进书表,末署有“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筌上表”,推知筌在天宝二年(743年)尚为布衣。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提“李筌郞中为荆南节度判官”、“后为邓州刺史”,此说与曾慥《集仙......
-
〓 测字秘牒—元字(二)
一人将元字问男女,余曰:“生男。”复以问他相字者, 则用吾前效应曰:“生女。”至分娩,乃一男。其人复来问字 理,余曰:“元乃乾健之体,四德元为之首。兄之所娠又系头 胎。况兼三笔写成,可改作儿字。故知生子无疑也。”其人问 :“师曾断此字生女,弟遂写此字求数;因复以问于贵同道, 彼亦断女。何故却生儿子乎?何故师所断与前异乎......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1)
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
-
〓 《庄子》研究如何创新
以我的看法,《庄子》一书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最难读的一部书,虽然关于《庄子》一书,无论是字句训释,还是义理的研究,都已有了漫长的历史,其相关著作亦已汗牛充栋,但《庄子》一书仍然存在着字句与义理上的解读困难,这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显然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并且在21世纪的今天,《庄子》研究也该有一种新的思路。一、文本的解......
-
〓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老子民生思想探析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民生思想作一深刻探求,从中汲取有......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1)
大道是不好讲述的,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最本质、最至上、最主导、最永恒、最深刻却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见识。 同样,那种至上的本质,也是不好称谓、不好命名即找不到最适宜的概括的。真正最高的本质概念,难以言说。我们一般可以述说、命名的东西,都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概念......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