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测字秘牒—转注测法
一字有二义、三义四义,如为(平)、为(去),行(蘅) 、行(杭)、行(沆)、行(慎),王(平)、王(旺),长( 场)、长(障)、长(掌)、长(仗),夫(平)、夫(扶) 类。不可不随机应变而用之也。 如临字问病,断不吉,则曰临丧,临乃去声也。王字问求 财,断曰旺相,王乃去声读之。以此应人,谁曰不然。余有诗 曰: 一字......
-
〓 【解经闲谭】(2)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从司马迁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老子当年在周朝出任过"守藏室之史"的官职,这个职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在这里也交代得比较详......
-
〓 道并不虚幻 道家学说也是务实的
中华道的源头在哪,从伏羲创了八卦以来,众者纷说,八卦是以测古代天气,种田农耕的推算时就有的,而文王将八卦解为64卦,以于六十四卦推测多种人或事物。古书大多是对道有记载,有以社稷为重,国家次之,由此教育帝王,从老子的出现创出了道德经,道为人知晓,由此修道之人已有,中国最本土的宗派恐怕就是道教,它由道产生了术,得道之人可以......
-
〓 测字秘牒—象形测法
以字象物: 口了又 飞 马箫 廉 丨眉 木 云栅 以物象字: 乙(似鱼钩)亚(纱窗)弓(蛇)且(神主) 凫(啬 犯) 金(断柄伞) 外(旌旗)几(钟) 身(皂隶) 以字象字: 芒(破□)祀(破袍) 贵(破柜)虚(戏可) 殳( 收疫)工(进贡) 牙(穿心) 白(宿尾) 以意象字: 辛(似幸) 未(似来)......
-
〓 “道”与“心”
庄与禅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中两大神奇而绮丽的瑰宝。它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辨明两者的关系,对于了解和掌握古代艺术哲学大有裨益。从其产生来看,庄子哲学是中华本土的产物,禅宗则是印度佛学传入中土之后,由中国士大夫加以改造吸收之后而成的一个佛教变宗。从真正意义上讲,禅宗的......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3)
可以理解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对于国人来说,顺理成章:请看,人的命名是人。人与牛马羊猴等合起来命名为动物,再与树木花草等一起命名为生物。生物与金木水火土等无生物合起来命名为万物。与怪力乱神梦幻,与人的心、意、爱、怨,与种种人文存在等合起来命名为万有或众有。再概括一步便是有,而有的反面与有的发展结局或有的产生以前是无,是......
-
〓 测字秘牒—破解测法
破者,劈破。解者,解拆。将字之体段分开,从中加入数 笔而成字,谓之破字。字之笔画抉出,从旁标比、评论而成文, 谓之解。破易而解难,破平正而解奇幻,观后字可知。又,破 与穿心不同。破必要分开,不若穿心字体不动也,解则随意抉 剔耳。 行(术、衙、衍) 辛(章)共(莫、黄)衣(鸑、纮、 哀、衷)飐(算) 合(仓)苦(苗)......
-
〓 《老子的帮助》:第三章 虚心实腹(2)
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子的这一章论述,具有后现代的文化批判主义色彩。知识、计谋、欲望、追求、心思、志向,所有这些被文化的发展所充实、发育起来,大大地扩充延伸起来的东西,果真就是那么美好吗?知识高的人幸福指数一定比知识少的人高吗?计谋多的人成就一定比计谋少的人大吗?为什么情况多半是相反呢?甚至于,智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对于自身......
-
〓 最早的先秦思想史
《天下》篇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历来为学术界所公认。明代陆西星的《南华副墨》与清代王夫之的《庄子解》中,就视为庄子的“后序”,给予特别重视和高度评价。至于《天下》篇作者是庄子本人还是庄子学派其他人,则看法不一。我们在这里不就这类不同看法具体参与争鸣,只表明我们的基本学术立场。我们认为,即使不是庄子本人所作,......
-
〓 《老子的帮助》:第二章 知美即恶(2)
有价值就有价值膨胀、价值夸张,例如中国“文革”中的唯意志论、继续革命论与个人迷信。价值还会制造价值霸权,我认定的价值你也必须接受,否则就强制你。价值还会制造价值疯狂,如恐怖主义。 有价值就有反价值。你认为财富是一种价值。我认为财富是一种罪恶,赤贫才是价值,三代贫农最光荣。你认为求美是人的天性,美是追求与梦想。我认为美......
-
〓 按摩、导引和武术(1)
中国之按摩和导引,渊源于古代氏族社会巫的舞蹈动作。据说四千多年前的尧舜部落时代,中原地区天多阴雨,洪水泛滥成灾,先民因潮湿阴冷筋骨蜷缩生病,故巫教人舞蹈以舒展肢体,活动血脉而疗病。《帝王统录》引《教访记》云:“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民多重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吕氏春秋·古乐》亦云:“民......
-
〓 行炁、布炁及胎息(2)
葛洪对行气之术甚为推重,他说:“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虎蛇,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
-
〓 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究其实质,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作为对中国古代诸学说之精华的集大成,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及其以降诸学说之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观的根在老子那里。欧洲中世纪重农学说创始人魁奈在《自然法则》一书中曾说:“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所有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有中国例外......
-
〓 研究《老子》的一部新作
——评《老子道德经新编》董京泉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内在逻辑,对原有文本进行了重构,将其分为道论篇、德论篇、修身篇和治国篇,使老子的思想观点更为集中、脉络更为清晰。该书有两大特点:富有理论创造性。该书各章在原文、注释、译文、述评之外,特设“辨析”一栏,对......
-
〓 《道德经》与实现人生完美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写道:“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她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德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作为“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让人的......
-
〓 社科院学者谈《周易》的决策智慧
余敦康在讲学清同治粉彩太极八卦纹八方盘中国的智慧在《周易》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周易》成书于2500多年前,它的创作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个圣人经过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这本书。按照朱熹的说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书,到......
-
〓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
如今,一般的韩国人喜欢说:“蝴蝶梦”、“庖丁解牛”等等。 在日本,儒教的朱子学思想首先是在佛教寺庙中出现而且被僧人培育起来的,因此在江户时代,一半的日本朱子学都具有佛学化倾向。 要把《庄子》化为西方人能读懂的,能喜爱的经典,这一任务已经不是中国庄学的延伸,是庄学的新的工程。 庄子思想是我们消化、吸收异质文化的观念的桥梁......
-
〓 三“道”合一的哲学法则
三“道”合一的哲学法则品读《老子》,如茗一壶清茶,淡雅、自然、朴素、飘逸,钻研《老子》,如入芝兰之室,馨香、博大、深邃、隽永。对于中国哲学,老子娓娓地讲叙了天、地、人的奥秘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唯心且辨证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宗教,《老子》给历代的宗教家以启迪,成为道家学说的理论之源,时至今日仍影响深远;对中......
-
〓 发现自己庄子
在现代生活中,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尊崇,同时也最不受人注意的家伙,如果这么一个家伙真的存在着的话。“哲学家”已经仅仅变成一个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词了。任何一个莫名其妙,深奥不易了解的人都被称为“哲学家”。任何一个不关心目前状况的人也被称为“哲学家”。然而,后者这种意义中却含着相当的真理。当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
-
〓 老子哲学源流(上)
【摘要】郭店《老子》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郭店《老子甲》积极应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以“亡事”取天下。《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老子的发明,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