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内容提要】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
-
〓 论陈景元的老学思想——兼论二程理学的一个思想源头
摘要: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与二程理学的相关范畴进行了比较,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陈景元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老学 二程理学陈景元,字太初,玄号碧虚子,北......
-
〓 测字秘牒—麟字
一人书麟字问终身,笔迹肥浓,横直停匀而有神采。因 显唬骸按俗郑?贵人之格也。”其人曰:“我贫汉耳,何贵焉 ?”余曰:“年翁勿讳言,年翁之贵非自得之也。字后庇荫起 手,当是袭职之官。字有戈戟之形,必居元戎之位。贵则贵矣, 但一生不利于南。纯水之形,宜往北方便利。二十上下,妻宫 寂寞,夫人早已仙游。三八之时,作事多应迷舛。......
-
〓 测字秘牒—包笼测法
包笼者,字之全体不动,而将笔周围包裹之,另成一字。 稚(灊) 韭(騑、歼、签) 贝(遗、测)矢(族、 痴) 由(会、遭) 尹(仓、絺)里(墨)玉(宝) 牛(逄、 迟) 昔(翙、泬) 辛(衬、幸)石(磨) 弓(泼)主(囗)...
-
〓 周易参同契—明两知窍章第七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 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 相胥。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 去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 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金为水母,母隐子胎。 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
-
〓 测字秘牒—沛字
一人以沛字问失物,余曰:“何物?”曰:“镜也。”曰 :“在!速归,向宅边阴沟处,寻有破衣断带裹之。”其人去。 到晚来曰:“得之矣!果在沟边,破衣坏带紥系。”...
-
〓 神仙信仰及其当代观察
神仙信仰在当代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对道教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当代神仙信仰进行一个即使非常粗略的观察,也会发现信众群体以及教外人士中尚存在着某些曲解和误解。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传统复兴的现实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道教发展的扛鼎者,教职人员能否认识到这一现象对道教发展的价值,能否正确......
-
〓 庄子思想的宇宙观
庄子思想的宇宙观 上 同“孔孟”一样,“老庄”也是今天我们熟知的一个名词,这个词也起源于汉代。老子思想对先秦的诸多思想都产生过影响,从表面上看,老子思想对庄子的学说影响最大。而庄子在他的著作《南华经》中对老子又是赞扬有加,于是后人将老庄合称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与孟子自称是孔子的传人不一样,庄子没有自称是老子的传人。而......
-
〓 周易参同契—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 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 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 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 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
-
〓 测字秘牒—子字
一人书子字问曰:“有一女,先曾许某氏儿,实未受聘。 今父母欲嫁之而是儿欲以赖婚讼官,此事吉凶何如?”余曰: “蜉□之羽,只取一时之荣,不顾后来之患。今官司将欲成矣, 谁教你存心不好耶?明明一好字也,谁教你去其女耶?”其人 复以童字问曰:“今彼狡童欲于未鸣官时,先勾恶党肆行抢亲, 保策可以御之?”余曰:“童字似重,若到官......
-
〓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培养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比较崇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对于孕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悟性,反而比较缺乏。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创造精神、创造动力来自哪里......
-
〓 阴符经注释
阴符经讲解序 《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大家可知,相传古代有一名隐士姓王,名栩,隐居于扶风池阳,颍川阳城,人称鬼谷子。他是一位纵横家,军事家,谋略......
-
〓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
《庄子》一书,思想惊世骇俗,艺术手法怪出尘端。为表现其骇俗思想,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趋于极端化。在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隐显思想的极端化手法庄子思想与世不合,但他似乎不愿与世人作对,而又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有意将思想隐藏于文字中,故意制造朦胧模糊的云山雾海。他往往并不直奔主题,而是风诡......
-
〓 北宋道士陈景元的老学思想新探
内容提要:北宋道士陈景元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颇具理论特色:(1)对“道生万物”论与“万物独化”论两种对立的思想作了调和;(2)将“常道”和“可道”分别对应于道家的自然无为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认为道与仁义礼智信是体用关系;(3)对人性之本源与人性之现实表现作了区分,认为人性之本源相同,而现实表现则有上、中、下三等;......
-
〓 测字秘牒—飒字
一人以飒字差别行人,余曰:“风前立见,朝暮当来。” 复一人亦指飒字问行人,余曰:“人不能来,去几时了?”其 人曰:“系逃亡去,一载矣。”余曰:“内犯玄武,外带勾陈, 安得能来?交辛月当在,有意无意中得信也。”又一人仍复将 飒字问行人,余曰:“三天后至。”于是旁人问曰:“行人是 甚亲?”其人曰:“伙计,往南京置货。”旁人......
-
〓 行炁、布炁及胎息(1)
《太上混元真录》云:“行气一名炼气,一名长息。”先秦老庄道家之学早有“抟气致柔”、“吐故纳新”的提法,《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说明行气法是先从锻炼呼吸入手,通过调息、吐纳,使人的呼吸变长变深变细变匀,进而激发体内真气在全身经脉中运行,最后达......
-
〓 “本源—本体”论的建构——论隋唐重玄学对道家思想的承续与建设
摘要:本文主要在佛道交涉的视域中论述了隋唐重玄学对其道本论的建构,并且指出:作为道家思想的第三期发展,在历经了原始道家的本源说到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的嬗变、并同时导入了与道家的道本论相反的佛教中观以后,隋唐重玄学以其区别于前期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坚守住了道家“崇本论”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恰恰是与佛教中观缘起性空的反本......
-
〓 汉武杂“方”与道教渊源
内容提要:汉武帝毕生热衷于求仙和鬼神之祀,方士们因此进献了大量的“方”。这些“方”可分为长生方、接神方、杂祀方、巫方四类。它们尚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行为也荒诞芜杂,但后世道教修行的主要方式都已出现,这些“方”是后来道教实践部分的渊源。关键词:方、方术、长生方、接神方、杂祀方、巫方汉武帝毕生热衷于求仙和祀鬼神,方士们因......
-
〓 言意之辩”与境界问题
一、“言意之辩”与玄谈魏晋时期,曾经就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就是有名的“言意之辩”。这一问题和玄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即哲学本体论问题,特别是人性论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讨论的中心是,世界与人生的意义能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能不能表达意义?语言在认识中起什么作用?一句话,语言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在......
-
〓 道家的养生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