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学科体系误读中国思想? 何谓"格物致知"
不可否认,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学科建构过程,就是一个以西方哲学为范本,从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寻求能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资料、并不断按此范本作出新的理解、解释、发挥的过程。以这种方式建构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固然为建立合乎现代知识规范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以及中西文化沟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是也因此出现种种“误读”而失去对中国思想历......
-
〓 谭飞三看《大长今》:看儒家文化的超凡魅力
争论《大长今》中饺子为什么叫馒头,争论到底谁是第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女人,这很无聊。就跟争论粉笔跟墙壁谁更白一样无聊。有些“爱国者”对韩国宫廷剧老抢中国历史风头义愤填膺,一定要在技术环节上分出个先来后到,但足球是早就分清先后了,英国人从来都大方承认足球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宋代就叫蹴鞠,还有个叫高俅的“超级球星”,但有什么用......
-
〓 启蒙时代结束后的儒家
(刘述先) 台湾中央研究院刘述先院士 近时台湾出现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由宋七力显灵诈财事件开始,接着是中台禅寺事件,然后谋杀、奸杀、杀伤事件接踵而来,简直是层出不穷。街头巷尾听人谈论,都把当前社会暴露出来的病态现象归咎于人文社会教育的缺乏。看来情况的确如此,本文即顺着这条线索回归儒家传统,对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检讨。 ●科......
-
〓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赵敦华) 一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
-
〓 谈儒家传统与公共交往伦理的培育
中国人的社会交往生活在最近40年间正在经历一种重要转变,公共交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正在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儒学传统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低迷曲折之后,正在重新恢复成影响中国人心灵的文化力量。重塑儒学的思想品质,重振儒学传统的教化力量,并以适合中国文化心理的气质风格,培育人们的公共交往理性健全发展,培......
-
〓 国学视野中“审美人格”的建构
在当前多元文化互生的氛围中倡导国学的胜景,赋予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性,处于精神层面的审美性人格的建构,在当下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人格修养的构建。儒家学说中有著名的“孔门十哲”之论,指孔子以颜回为首的十位弟子分别擅长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完善了他们的人格修养。三国魏刘劭的《人物志》......
-
〓 “周礼”现代价值究竟何在
——《周礼》社会正义观念诠释 摘要:《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适的正义原则(义),包括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公平性)、适宜性原则......
-
〓 學問的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下)
三、回應大時代的學術課題(一)明歷史之真相錢先生對於古今學術所「得力最深者」雖「莫如宋明儒」,在大陸淪陷以前卻很少從事有關理學方面的論著。這與錢先生一生所要處理的學術議題,有密切的關係:中西文化孰得孰失,孰優孰劣,此一問題圍困住近一百年來之全中國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而年方十齡,伯圭師即耳提面命,揭示此一問題......
-
〓 評“新儒學”的學術民族主義(上)
(臺北舊文系列網上重刊)網刊前記:現將本人分別收入于《倫理學危機》(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和《歷史符號學》(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中的6篇對現代新儒學進行批評的文章,重刊于互聯網上。這些文章都是10年前首次發表于臺灣報刊上的。本人學術立場與半世紀以來港臺主流學術立場有異。雖然尊敬他們致力於中國人文學術建設 的熱......
-
〓 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儒学思想
在跨文化交融的国际舞台上, 符合现代社会交往准则的儒学“角色伦理”更有生命力——21世纪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人类进入了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气候变暖、流行病的迫切威胁、日益严重的空气和水体污染、宗教极端主义、能源萎缩、环境退化、淡水资源消退等等。全球化问题超出了国界。各国必须协力解决这些问题,否认,都会大受其害,后果不堪设......
-
〓 郭沂: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儒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编者按:儒学热如果不“误入歧途”,就必须从严肃的研究出发,以学术为底蕴。儒学的传统是怎样的形态?儒学在当下应如何发展?尚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郭沂先生提出了当代儒学的“范式”一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儒学热还缺乏深入研究......
-
〓 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摘要:本文认为,促使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明清之际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以及王阳明心学的内在启发等都是影响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关键因素。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经济基础内在引发黄宗羲是一个拓荒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
-
〓 儒教不立中华不兴
中华文明遑遑已历五千多年,儒家思想塑造了华夏人的民族特性,也创造了东方的璀璨文明。直到近代因技术、经济、军事等历史原因,儒学之光暗淡了,并承担了历史的罪责,被批判和否定。动荡迷乱之中,叛逆的、激进的、崇洋的、西化的、异端的思潮汹涌而来,冲击、篡改也丰富着华夏母体,而中华民族以无比的宽容接纳并试图融合着,但对权势财富的利......
-
〓 《正蒙·太和篇》一语之解
张载《正蒙·太和篇》云:“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张子之语极为经典,一语道破世上之万事。世间万事人生皆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的只是后者的回忆成思。凡万事万物皆形象于世人,皆有其相对之处和因有对立成性。“有象斯有对”应用于生活之理,人于生活皆有痛苦之处,凡人于社会必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人与人相......
-
〓 儒家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偶看“济宁新闻”,介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以德......
-
〓 儒家传统中的启蒙精神在当代——《原道》与九十年代以来的儒学
大约以1990年为标志,曾以“启蒙者”自矜自持的中国知识界几乎是突然间对其在80年代的作为似乎变得不那么自信了。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民间性、同人性刊物虽背景各异,但都无不以反思一词相标榜。《学人》、《社会科学季刊》、《原学》、《中国文化》等,或以学术史清理相期许,或以学术规范建立为使命。譬如《原学》就以收录纯学术论文为主,......
-
〓 儒学——站在科学的肩膀上(中国思想与现代理性)
摘要:儒学是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的阐释,在这种阐释中,它也成为了儒学自己,这种学术的元学的性质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性与西方文化理性的区别,如果说西方的文明表现为一种理性化的存在,那么儒学就是一种存在的理性。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和现代科学哲学的内容和方法正是反映了西方理性向阐释学的转变,现代科学的前沿理论已成为了对科学自身......
-
〓 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
朱进有 儒家思想之所以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是与儒家思想内在的本质规定和伦理道德要求有着必然的联系,兼容并包的自我完善功能和开放性特质,使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平、稳定建设家园的崇高愿望,也发挥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作用,显示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变化。 一、儒家思想是时代发展......
-
〓 心道天地与浑厚生意:魏庄渠先生的大心说
提要:中华心性儒学的目的是以生机、活力和生意为道,希望万物和人类生生不息。儒家个体的秘诀是从自家生活和生命上做工夫。心性学的过程表现为对生意境界秘诀的体验、反躬和涵养。《易经》的“复旦天心”、“生生不息”和圣人洗心要法,包含工夫的法门。孟子的“存心养性”、“尽心知性”和以大山、大海为胸襟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开创大心说的学......
-
〓 杜维明:现代儒学核心乃是见利而思义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杜维明其人: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 学、加州伯克利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是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