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孔子诞辰2555周年的哲学思考
孔子诞辰2555周年了。人们将会隆重纪念这位思想巨匠、历史伟人。孔子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他的思想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他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也属于今天;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人类。时至21世纪,中国和世界仍然受益于孔子的光辉,仍然要到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今天,和平崛......
-
〓 “仁学”及其现代开展何以可能
传统仁学何以适应当代生活,或者说,仁学在现代社会开展何以可能,如何建构起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仁学新体系,这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孔子在历史上是第一位以仁释礼、以仁学补充礼学的思想家。通过孔子的努力,传统的那种重在形式的“礼”开始有了一种内在精神方向的开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为仁”等等说法,既......
-
〓 韩国儒教文化的存与变
儒学作为中韩两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沿存于两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到了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衝击及社会政治的变迁而退居边缘。因此现代儒学地位与社会转型的问题自1980年代至今,讨论了已有20几年,论者各执异见。其实,这也是个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的问题。今天我在這浬简单地介绍韩国儒敎文化最完善地保存的安东......
-
〓 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考察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予以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儒学在这一时代的存在状态、尤其是它和资本运动的关系。最后,本文对于儒学在世界历史的全球一体化和同质化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命运做出思考。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全球化 儒学运动世纪之交、千纪之交的......
-
〓 “自然视界”与意义世界
摘要:黄宗羲曾并言过“盈天地皆气”与“盈天地皆心”两个似乎自相矛盾的命题。本文试图摆脱“汉话胡说”的西方哲学语境,重新讨论这两个命题及相互关系。作者认为,“盈天地皆气”的命题因探讨了“自然视界”的统一性和主体与对象的关联性,为其在“意义世界”的讨论中建构道德本体提供了可能性;“盈天地皆气”是讨论“盈天地皆心”的前提和环......
-
〓 刘宗周与晚明儒学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不改其志。明亡之次年乙酉(1645),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
-
〓 王安石诗文佛典注释辨正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中所用佛典的解释都不够准确,遂略作辨正,以求教于方家。《与僧道升》诗二首见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据朝鲜活字本影印)卷三。其二云: ......
-
〓 李承贵 ·〖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
[内容提要]在当代中国儒学史上,内容不同、特点各异的开展儒学的形态已然形成,它们就是:宗教儒学、政治儒学、哲学儒学、伦理儒学、生活儒学。此五种儒学形态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意蕴,更有其深刻的实践意蕴。它既是对中国现代性价值资源的探寻,也是对儒家思想的自觉性调适,因而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儒学普遍主义的追求,而是一种在思......
-
〓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作为德川时代“町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
-
〓 张祥平 ·〖社会6公理与普适5价值〗
---- 初探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复杂科学理论 [内容提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赖于对社会本身的理解。社会6公理是从复杂科学的视角理解社会。和谐社会是普适5价值相对均衡的社会。普适5价值是:求真、积善、审美、泛爱(博爱) 、灵魂超越。在整体性较高的层次上,确实存在“普适”价值,从整体到局部之后, 相对具体的价值就不一定“......
-
〓 任登第 牛淑卿·第二个30年应经济与文化建设同时并举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内容提要]30年为一世。改革开放的第一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第二世应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中心,就是这两个建设同时并举。第三世应以文化建设为中心。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路,用儒商之道指导市场经济,用中国文化教育中国人,坚持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和文化,为下一步的改革开放服务。[关键词......
-
〓 李存山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一、早期的“国学研究”与“中国哲学” “国学”与“中国哲学”都是中西文化交汇而产生的概念,它们差不多同时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中文著述中。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首先关涉中国传统学术中是否有“哲学”,而其更深层的意涵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梁启超在1902年有倡办《国学报》的设想,同年......
-
〓 从孟子考孔子作《春秋》
在历史上,第一个称道孔子作《春秋》并给予崇高评价的人,是孟子。因此,对《孟子》的深入考察,是我们解开孔子作《春秋》之谜的最好钥匙。 司马迁说:“孔子兴于鲁而次《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1]但考《孟子》全书,未见引《春秋经》,所引之文全出《左传》,并有明称......
-
〓 郭店儒简的儒法融通
摘要:郭店儒简主要是孔门七十子及其后学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和学术倾向与孔门后学的分化有密切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儒简兼融法家的情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析了儒简儒法融通的主要内容:礼乐与刑法并举,劝赏与刑杀并用,德治为主和刑罚为辅。儒简的儒法融通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思想史上早期儒法关系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郭店儒简;儒法;融通一......
-
〓 孟子行年考(三)(前316年—289年)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〇孟子出吊滕文公 孟子在齐国时,滕文公去世。以前孟子与滕文公曾有交往,并帮助其推行仁政,故齐国派他作为使者前往吊唁。由于同行的副使大夫王驩独断专行,在来回的路上,孟子竟没有与其商讨过一句公事。【文献】《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
-
〓 箫韶遗韵,尽善尽美
钟磬与琴瑟的合奏一次次响起,像从远古传来的圣哲的叮咛,清朗而又舒缓;峨冠与博带的舞步一遍遍上演,数千年的历史在裙裾间飘飞,让人恍如隔世。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活动和举办孔子文化节已经有24年了。每年的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都是最核心的活动,每次祭孔大典上,祭孔乐舞又是最华彩的篇章。然而,每一次观赏祭孔乐舞时,人们在新奇过......
-
〓 孟子“爱物”思想发微——兼论孟子思想不能推导出环保主义
摘要: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思想,继承和发挥了先儒“物我为一”和“物性善”的思路,强调“物”与“我”的并存和并立,表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但同时,孟子也把人伦的概念引入其“物我关系”的论述,突出了其以人类为中心的意识。而且,孟子提倡“爱物”,目的在于使“物”为“我”所用,以施“仁政”、行“王道”。从孟子思想......
-
〓 中国文化经典核心范畴的意义流变研究——以“心”为中心的考察
一般而言,所谓文化经典的核心范畴,是指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具备哲学本体性或思想原发性,同时具有意义生成和阐释的无穷性的文化核心要素。在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典籍大厦里,像道、气、心、理、天、仁等这样的本体性范畴,既是贯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的一根根红线,又是构成叹为观止的文化典籍的一颗颗明珠。可以说,文化核心范畴既......
-
〓 新儒家的天命
美国学者艾恺将其所著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书定名为《最后的儒家》,在他看来,儒家在梁先生那里已走到了它的尽头。无独有偶,列文森在其大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借助对廖平和康有为的个案分析宣称,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已然没落的文明,其最合适的栖身之所就是博物馆,在那里,它将作为一种古董,供怀旧的人欣赏、把玩(“发思古之幽情”)。这......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2)
石勇:文化保守主义在21世纪初抬头,如果从中国近年来的“崛起”、百年变迁及相伴而生的国人心理看,我认为这并不奇怪。它是在2004年,而不是在2005年、2006年,乃至2007年抬头,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尽管它的抬头与学界的努力分不开,比如陈明创办《原道》的艰辛努力,但却内植于两个情境中。其一是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已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