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慈孝文化”
作者:朱贻庭《道德与文明》2009年3期 一个民族的原创性的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代代相传即形成“传统”的过程中,能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其某种连续性和同质性,个中之奥秘,就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所谓“文化基因”,又称之为“文化密码”。解开“密码”,才能把握“传统”,自觉地弘扬“传统”。......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5)
石勇:身体自由,心灵不自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悖论。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工业化会伴随着传统的“没落”,比如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中世纪的那些道德就象一块烂布被撕碎。但在中国,对传统进行“解构”的不仅仅有现代性的逻辑,而且有意识形态的狂热。反思现代性完全必要,因为它已经造成了很多问题。然而,我们陷入了一个近乎是两......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三)
儒家箴言三百句(三) 2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思不知人也。” (《论语,......
-
〓 从“儒学”的4种不同意思谈起
关于“儒学”一词的意义含混性,多年来我已多次谈及,最近并曾倡议将“儒学”标称干脆改为“仁学”(参见《四川大学学报》,2007,3月号),既可避免“儒学”一词之含混性及不当联想,又可突显儒学思想传统中今日仍属正面有效的孔孟伦理学部分。但在这篇短文中,我拟首先区分与“儒学”一词当下用法中的几个不同方面。并希研究儒学的青年朋......
-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伦理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关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伦理理念与伦理现实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容易将伦理与道德混同。但实际上伦理与道德存在哲学上的差异。简明地说,伦理重在探讨“人”与“伦”的关系,道德重在探讨“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现实生活中,伦理作为“本性上普遍......
-
〓 《语言和谐论》评介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和谐语言的构建。基于此,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关注语言和谐这一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由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冯广艺的新著《语言和谐论》(以下简称《语谐》),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语谐》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和谐问题:语言和谐问题......
-
〓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上)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他处在一种社会变革及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的时代,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在许多专门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历史哲学思想便是荀子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对中国民族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四)
儒家箴言三百句(四) 3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与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3......
-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古今共有三说:儒家,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但始终未将“法”做为其最根本的范畴,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二者完全不同;而且,荀子对......
-
〓 中国茶道与儒学
儒学是中国的主体文化,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榻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其心可鉴。封建儒家文化的专制统治,必然产生无数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学士,从而感时伤世,忧患人生。在品茶中怀有忧国忧民情怀的代表人物有陆游、文天祥、袁高、蔡襄等人,他们著有《茶山诗》、《试......
-
〓 当代儒学发展之趋势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参加会议的学者首先肯定现在儒学发展的形势大好,基本是健康的。儒学要想真正热起来,所有研究儒学的学者都要努力做普及宣传工作,将儒学传播到百姓那里,人人都会说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话,还能在行动中贯彻儒学思想,弘扬儒家精神。同时,儒学也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雅文化......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八) 208·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译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209·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译文]人超过世界上一切物体之上,在天下是最宝贵的。21......
-
〓 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
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诸子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耀眼夺目,但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与精英们所达到的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社会上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我们从近年颇受关注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就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杂的避邪驱鬼法术。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对于祈神求鬼以致......
-
〓 再论孔子与《春秋》
(陈强) 韦先生: 您好!收到来函真有棒喝之感。先生谆谆相责[0],知道都是为了我好,高情深谢。我在印大的论文可不敢写得那么自由,否则恐怕连文凭都拿不到---美国研究所从来都是一板一眼。学校本是“人才工厂”,永远在制造着社会所需的各种型号的人才,而象在下这样废料恐怕什么型号也合不上。在此地念书没有奖金,全靠家里支持,所......
-
〓 乾嘉汉学的分化与儒学传统的重建
乾嘉之学兴起于惠栋,至戴震而达到高峰,至扬州学派则一方面使乾嘉汉学的势力大为扩张,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乾嘉汉学的没落。实际上在戴震死后,乾嘉汉学即已发生明显的分化,一派是以段玉裁及五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另一派是以龚良珍、魏源等为代表的激进势力。乾嘉汉学原本是清初顾炎武等人开创的经世致用学说的延续。然而自乾嘉汉......
-
〓 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问题:起源、现状与趋向
这里所谓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其所述指不仅包括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文化,也包括孕育产生这些思想文化的社会环境结构和历史发展状况。这里所谓的儒教问题,也并不仅仅以二十几年前由任继愈先生提出儒学宗教论所引起的争议为范围,同时也包括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儒家学说的思想性质、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判断上所发生的......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朱翔非[摘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近代往往望文生义,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据此推论汉武帝时候的历史,得到的结论不符史实,因之对儒家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事实上, “罢黜百家”,有当时特殊的指谓和政治动机,“独......
-
〓 从道统政统概念理解历史上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关系的尝试
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在经验中表现为特定个体或群体与某种文化系统以及特定时空条件中某一行政权力系统的关系。文化认同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种文化系统(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己的心理和人格结构之中,并愿意循此以评价事物,支配行为。政治认同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行政权力系统对其所属的生活区域及其自身所拥有的某些权力(立法......
-
〓 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
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作者:胡治洪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报更新时间2007-6-16 近一两年出版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专著主要有景海峰著的《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李翔海著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陈迎年著的《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
-
〓 儒道天人坐标体系
一、以天人关系为最大范畴的中国哲学体系 如果说西方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是主观与客观,那么中国哲学最大的一组范畴就是天和人。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哲学传统中精神和物质(本体论的角度)以及主观和客观(认识论的角度)的概念不同。先秦儒、道各家都是把自己的学说基础维系在天与人上面,现代学者也屡屡论及天人之际、天人合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