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学——站在科学的肩膀上 (中国思想与现代理性)
摘要:儒学是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的阐释,在这种阐释中,它也成为了儒学自己,这种学术的元学的性质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性与西方文化理性的区别,如果说西方的文明表现为一种理性化的存在,那么儒学就是一种存在的理性。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和现代科学哲学的内容和方法正是反映了西方理性向阐释学的转变,现代科学的前沿理论已成为了对科学自身......
-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目录 ·这一次的国学热(1) ·这一次的国学热(2)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1)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说到“人文精神”(1) ·说到“人文精神”(2) ·说到“人文精神”(3) ·说到“人文精神”(4) ·说到“人文精神”(5) ·说到“人文精神”(6)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
-
〓 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与重光------《淄衣》郭店本、上博本与传世本论
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与重光——《缁衣》郭店本、上博本与传世本斠论胡治洪 《缁衣》作为《小戴礼记》的一篇(以下简称“传世本”),随着西汉时期诗、书、礼、易、春秋的经学化而成为牢笼百代的正统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来,其经典地位无人置疑。但是,近年来先后面世的《郭店楚墓竹简?缁衣》(以下简称“郭店本”)及《......
-
〓 意欲外向开展之儒学新进路 ——以《荀子》礼、法思想为中心
荀子乃先秦最后之儒学大师,其学上承孔孟,下启秦汉,杂糅诸家思想之精华,传经论学,立异创言,着意在“外王”一系下功夫,终创宏大之思想学术体系,奠定其在儒学思想史和学术史之赫赫地位,《荀子》一书乃其表征也。晚近新儒冯氏友兰先生尝言:“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中国哲学史·子学时代·荀子及儒家......
-
〓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国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力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国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在文......
-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石勇:这类论调西方也有。东西方都会出现一些根据某种实质上属于独断论而经不起理性检测的“演变规律”来占卜的巫师。文明当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并不是人的身体,遵循的可不是生物规律。季老先生轻轻一跳,就跳过了范畴不同的“赖尔峡谷”。陈壁生:对于国学方面的谈论,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借用“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来评价。季老......
-
〓 释“慎独”
一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然而,七十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五行》经传和九十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简《五行》都提到一种慎独,其内容却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其文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
-
〓 中西、古今交融、交战下的先秦政治哲学------关于比较哲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中国哲学在现代的重要性与研究中国哲学的进路 对中国哲学工作者而言(这里的“中国哲学工作者”指的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中国哲学是一个丰富的、应该给予严肃对待的传统。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不管中国哲学传统有多么丰富,如果中国还是一个政治与经济在世界上没有足够影响的国家,中国哲学就不会被这么认真地对待。②这不等于......
-
〓 从儒之起源看孟子的政治哲学
海德格尔尝言:“所有的伟大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最伟大的。……伟大的东西从伟大开端,它通过伟大东西的自由回转保持其伟大。”[1](第17页)儒的起源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和思想背景。深刻理解儒之起源,探寻儒之根源与儒家的亲缘关系,是我们审视、反省儒家的基点,也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的前提。 ......
-
〓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内容提要: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谨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我承认在康德和孟子学理中都存在着“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但这不仅不能消弭反而更加彰显了康德与孟子之间的不同。关 键 词:理性事实 隐默之知 康德 孟子 牟宗三牟......
-
〓 说到“人文精神”(3)
陈壁生:说起“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事件,不得不说一点题外话,那就是李2003年在网上抛出来的一个震动一时的长文《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化风景兼历史备忘》和《有关人文精神讨论及其他“合作”旧事》。我读过他的小说《丽娃河》,这个人可以说是文坛的异数,可惜后来远赴重洋,至今未归,让沪上文坛至今缺了这一道......
-
〓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对作为孟子思想核心的“四端”说形成的背景和时间作了考察,认为“四端”说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与告子关于“仁内义外”等问题的辩论;二是在为仁政说寻找理论根据。在与告子辩论时,孟子的“四端”说尚未形成,“四端”说形成的下限约为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的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关键词:四端 告子 仁内义外......
-
〓 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依附性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概括来说,“中国哲学”的政治依附性特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即:“中国哲学”作为思想的承担者——“士”的生存方式;“中国哲学”作为文化对制度的依附——“科举制”与“文庙”的意义;“士”人以“仕”为存在意义所创造出的文化只能是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依附性的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是政治依附于文化,而是文化依附于政治。作为中......
-
〓 《礼记?乐记》与儒家政治美学
作为人内在本质的艺术呈现和人的一种本真释放,音乐往往超越时间和空间,记录社会文明、抒发人类心声、传递生活价值,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在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音乐除了以声音之美装点和修饰生活之外,同时还作为政治元素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并发挥独特作用,表达了音乐作为政教之具的本质,试图将艺术上的“优美”......
-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1993年清理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在1998年公布;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海博物馆楚简,自2001年开始发表,迄今仍在继续出版之中。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出现,迅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究热潮,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方面,但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应推学术史、思想史。两批简内大量丰富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
-
〓 牟宗三先生第三期儒学之概念与三统并建论
[摘要]第三期儒学一概念,原为“儒学之第三期”,首见于抗战胜利后牟宗三先生起草的《鹅湖书院缘起》,产生于当年鹅湖儒者群体之文化意识文化反省。这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牟先生将儒学第三期之发扬定性为一场我们这个时代“担负圣人型范下大事业”的文化运动。由第三期儒学文化运动所要树立所依据的“道德的理想主义”之大纲维与时代之需要......
-
〓 先秦礼文化凸显的道德生活
礼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礼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先秦礼文化的建立与完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基础。可以说,礼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古代中国,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
-
〓 说到“人文精神”(5)
石勇:姑且不论“经”是否能让人导致蒙昧,这种要求读经的方式和背后不允许质疑的预设的确是一种蒙昧。这种手法和宗教颇为类似,对圣经不允许质疑,对圣人更不允许理性审视。然而,少儿读经并不类似于成年人信仰宗教。“文化”(“经”所承载的中国文化)除了安身立命这一稍微“形而上”的功能以外,还体现为老百姓的日常伦理、思维方式、价值偏......
-
〓 中国文化经典核心范畴的意义流变研究——以“心”为中心的考察
一般而言,所谓文化经典的核心范畴,是指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具备哲学本体性或思想原发性,同时具有意义生成和阐释的无穷性的文化核心要素。在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典籍大厦里,像道、气、心、理、天、仁等这样的本体性范畴,既是贯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的一根根红线,又是构成叹为观止的文化典籍的一颗颗明珠。可以说,文化核心范畴既......
-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发展非常有帮助。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这本书的产生,起因于波士顿地区出现了一个以杜维明、南乐山、白诗朗(John Bert......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