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12月6日
地点:武夷学院 首届武夷山国学论坛
主讲人:
文字整理:哲萱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鼓掌)
我来参加这次活动是很偶然的,是我前两天刚好来建阳物色书院的院址,主办单位知道了,特地相邀。我今年五一三才来过武夷山参加一个高峰论谈,对武夷山很有亲切感,于是很高兴的答应了。本来主办单位要我定一个演讲的题目。我想:这次是“三教泰斗武夷论茶”,说是论茶,其实也是论文化,在这样一个场合应该定个什么样的题目呢,我就想到叫做“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非常巧合的,我昨天参加了讲坛开幕式,才知道第一场
对这个题目,我想再解释一下。“中华文化”四个字或许不大需要解释,虽然我们一般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一定很清楚,但多多少少都有些笼统的了解。不过接下去,什么叫作“复兴”,什么叫“复兴的基础”,我想稍微做个解释。
我们中华民族在这几十年来,尤其是二三十年以来,国势日渐改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很多人都引用各方面的预测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而且我们眼看着西方兴起了中国热,“中华民族要复兴了”的民族自信心也日渐普及。中国热的背后及其将来,难道只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意义吗?如果只是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意义,那中国热很快会产生“中国恐惧症”,这是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世界的。所以,一些有见识的人都说,中华民族要复兴,一定要有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为基础,以中华文化作为思想内核,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复兴。但什么叫“复兴”呢?我想从这个辞语的训诂来解释一下,尤其是“复”这个字。“兴”是比较好了解的,“兴”这个字在古老的时代就常被运用了,孔子说“诗可行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的体裁有“赋比兴”,兴是最常用的手法,孔子就借用了诗的体裁来引申说明诗经的教化作用,什么叫“兴”?兴就是兴起,兴起一种意象,一种志趣,一种景象。一提到兴起,说复兴,说中华民族要复兴了,中华文化要复兴了,我们好像有一种自豪感,庆幸感,其实这其中是带有很强烈的悲剧性的,因为只要问一句:为什么要兴?就可以推想到:因为它衰嘛。所以现在是中华文化衰落的时代,我们才有再次重新兴起的意识。 “复兴”这两个字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多样的,我们处在这个衰落的时代,希望它再度兴起,这个“复”就是“重新”的意思。如果真的要重新兴起,我们就必须先知道,它为什么会衰落,它在哪一点上衰落了。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兴起,以及我们要从哪里重新兴起。
刚才说“复”是“重新”“再一次”的意思,不过,如果只讲“再一次”,还不能把“复兴”的内涵全部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接下来了解“复”这个字。“复”字也很早就被应用了,它的意义的形成是在《易经》的“复卦”,我们现在说复兴的“复”,就是用“复卦”的意思。“复卦”是很奇特的的一个卦,即使不大会易经卦画的人,讲一下也就永远记住这个卦了。《易经》是用卦画来表达情意深入哲理的。卦画出来了就有了“象”,卦画是由“爻”组成的。“爻”就是卦里的笔画,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复卦”的六爻,最下面一画是“阳爻”,以上五画通通是“阴爻”。一个“阳爻”加上五个“阴爻”,形成的这个卦叫做“复卦”。爻的画法,是效法地上万物生长的程序,从下而上画起的,卦要讲“气”,“卦气”是往上升的。我们看这个复卦,假如知道所谓阴阳,知道所谓卦象卦气的人,看到复卦,他是会惊心动魄的!你看,阳爻代表刚强,代表光明,刚强而光明的阳爻被五个阴爻——就是相反的意义,代表阴沉、黑暗——所压住,这不是很特别吗?
那么,这个卦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个爻上呢?是注意五个阴爻,还是注意一个阳爻?——易经的通义,是以少为贵,以少为主,所以这个卦的主爻非常明显,就是第一爻。第一爻一阳,在五阴之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就是,阳刚和光明之气虽然被压住了,但它会日渐向上成长。所以复卦是一个希望之卦。古人用六十四卦中的十二个卦象来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变化,把复卦安排在十一月,就是冬至那个月,所以复卦也代表冬至。为什么这样安排呢?我们中国的版图在北半球,所以中国人所看到的太阳,往往是在南方,到了夏至这天,是太阳离中国最近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就渐渐向南而去,远离中国,过了秋天,到了冬天,一直向南远去,中国就日渐寒冷,乃至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万物不敌寒冷,生机日益微弱。忽然有一天发现,太阳停止南迁,它又回来了!这“又回来”的一天,我们叫作“冬至”,精确地说,复卦就代表冬至那天的凌晨零点整的这个时刻。这个时刻象征着天地运转,去而复来,它代表太阳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光明又再次回到世界,温暖又再次回到人间。所以我们才要庆祝冬至,我们有没有庆祝夏至?没有吧。如果南半球的人,他们不会庆祝我们的冬至,他们要庆祝他们的冬至,就是我们的夏至。
所以,复卦代表阳刚光明又重新回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来讲“复兴”,才值得自豪值得庆幸。复卦的“彖传”曾经提到——彖传就是孔子对古代卦辞的解释——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是让我们又看到了天地生生不息的仁德之心了。孔子又把复卦对天地运转的象征引申到人的德行升降的象征,在“系辞传”中,孔子说,“颜氏之子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用这句话来解释复卦第一爻。这是因为孔子以前,复卦第一爻原来的断语是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不远复”就是还没有离开得很远,他就回复了;“无祇悔”,没有大的悔恨;“元吉”,这是大吉大利。原本是指事件的起伏,终归顺利,并不一定有道德的意义。孔子则用颜回的德行来比配这一爻的爻辞,说:“颜氏之子其庶几乎”,说颜家的那个孩子,他进德修业之精进,大概已经到了可以作为模范的地步了,为什么呢?他“有不善未尝不知”,他心中一兴起不善的念头,立刻就察觉,“知之未尝复行也”,他察觉了自己的不善,就不会再继续走下去,他就回归了,回归什么?回归于善!孔子以人心的回归来比配天地的回归,把“复,其见天地之心” ,理解为人回归到人性的光明,就可以说是:人心回归到天地的光明。
如果我们从这意义来看“复”,从“复”来看“兴”,那么我们就会对“复兴”这个词语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复兴不是复古,复兴不是守旧,复兴不是迂腐,复兴不是封建。复是复什么?天地的复,是复光明;人性的复,是复道德。我用近代的术语来讲,我们的复应该是复归人类的理性。
我们今天讲复兴,是带着文化说的,叫“文化复兴”,什么叫“文化复兴”?为什么要“文化复兴”?我们对于“文化”也要稍微做个了解,什么叫“文化”。
“文化”这个词也出自《易经》,易经“贲卦”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阴阳的交错万物文采,是天地自然的表现,而这些天地自然的表现,代表了天地的光明,这些光明,能够在人类心中停留──被人所领悟,被人所发扬,因而有了人类的表现。如果我们“观乎天文”,就会看到天地随着四时变化而万物化生;而假如我们“观乎人文”,我们体会人类的表现,就可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假如我们知道了人心原来是天地之心,而对于人,有了他在天地之间的定位,有了他生命的向往和决定,就可以以此来教化人生。这个教化人生可以无缘无界,可以千年万年,这就形成一个教化的传统,这个教化不是“天文”的教化,而是“人文”的教化。“人文的教化”简称“文化”,这是从天地的光明而来,从人性当中体贴出来的人生之路。所以有人性的地方就有文化,或者说,凡是人都会受到文化的感动而兴起,一代接着一代,成为文化的传统。
假如文化是这样来的,我们就可以说文化是“人德而合于天德”的创作,也可以说它是从人性本源开发出来,人类应有的智慧,人类应有的智慧必定能够影响及于千秋万世。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不过,有些民族是没有文化传统的,因为没有所谓圣贤,也就是没有足以开发人性智慧的人物出现,这个民族也就不可能有文明以止的创造,没有文明的创造,是不可能有文化传统的。我们非常庆幸,我们生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的祖先是有智慧的,我们的祖先是有人德而合天德的创作的。我们的民族有智慧,假如这个智慧是人德和天德相合的智慧,它就是永恒的智慧。智慧见到了就是见到了,是一成永成一在永在的,智慧不会日新月异,也不需要日新月异。我们现在谈文化的复兴,就要想一想,为什么现在是文化衰落的时代,我们就要问一问,我们现在的人德在哪里?我们现在的人有没有德?现代中国人的德是否合于天德?不过像现在这样讲都比较笼统,我们还是用刚才的话说,现在的中国人有没有理性的表现?如果没有,就是文化衰落的时代。因为古人的文化也是从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有理性处就有文化,没有理性就没有文化。我们人类有一种理性的表现,而且据我们所知道的生物中,大概只有人类有理性的表现,所以西方人定义人叫作“理性的动物”。
那什么叫“理性”?——合理的本性,合理的性质。合理的性质在哪里呢?我们用一般术语来讲就是──人怎么样做才能称为是一个人。一个人生命中必须有哪些特质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开发了的人,一个对得起人的本质的人?我们一般常说的“品学兼优”或许可以做个标准,什么叫“品”?品格品德,什么叫“学”?聪明和才华。一个人又有品又有学,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 “品学”两个字,假如嫌太平常,还不够严格显示人类理性的内容,我们又可以说“科技与人文”,这是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理性成就,而科技与人文刚好应和我们现在时代的一个很重要文化观念,就是东方与西方文化。
牟
若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功能,就是两种开发,第一种开发叫作思辨的理性,就是你能思考,从逻辑开始,逻辑的应用在数字就是数学,在图形就是几何,所以逻辑-数学-几何是一体的,以逻辑数学几何应用在自然物的道理之分析与把握,就是物理,化学也可归于物理。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些物理的知识来成就各种科技。后来,西方人也用逻辑数学的思考模式来思考社会人间的结构,于是成就各种社会的制度与有关人间问题的各种学问,号称人文科学。这是西方的特长。近代中国人把西方学问特长归为两项——民主与科学。科学就是以我们的思考能力,对于自然物理的研究,民主就是以我们的思考能力,对于人间制度的安排。这就是从人类的思辨理性出发,开发出来的学问系统。但是人类理性还有另外一种用途,这种用途叫作实践的用途。所谓实践就是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追求,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西方人不是没有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提升,至少他们的宗教也有这种意涵,但是,把文化和学问的主题放在生命意义的追求生命境界的提升,而有高明的开发,那还是要看东方。东方有两个民族在这方面有大成就,一是中华民族,有儒道两家为主,另一个民族就是印度,印度从婆罗门教到佛教,确实对人类的价值和人的生命归属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和教导。所以,这是东方文化的特色。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这两方面的发展,依照康德哲学,都根源于人类的总体的理性。而人类的理性是专属于东方人或西方人吗?还是西方人就注定专往那方面发展,东方人注定专往这方面发展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到人性的根源,我们就可以知道,人性是全天下人所共同拥有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学问,所有的智慧,所有的文化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理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智慧的遗产。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称它为大时代。因为这是千古以来——我们不知道地球曾经有多少次生物繁衍再消灭再繁衍,但是就着这一期地球生物的繁衍,就着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古以来,没有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地球的两个半边,这两大民族两大文化交会的时代。所以这是一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让我们真正清楚地看到人类理性完整的成就。只是在刚刚交会的时候,我们看到西方有西方的特质,东方有东方的特质。请问,假如你是一个完整的人,或是你有希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志愿,或者说我们想要让中华民族子孙能够受到真正的成人的教育。请问你要怎么面对自己生命,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怎么样开展,乃至于你希望我们的民族往哪一个方向去发展?你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接受什么内涵的教育?这一百年来,本来中国人应该负担起让人类理性全面发展的责任,当然,西方人也应该这样,不过,中国人来说这句话,是比较有衷气的,是比较恰当的。
为什么这样说?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刚才我们引到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用途,这两种用途不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左边右边,不是这样安排的。人类理性的两种用途,康德说:“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什么叫优先性?就是生命的学问优先于知识的学问,也就是说,生命的学问可以涵盖知识的学问,把生命的学问开发出来了,它必定涵盖着知识的学问。这是人类理性的结构,这种结构不是左右的结构,而是上下的结构。所以在下位的学问,并不一定能够主动接触到上位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包涵上位的学问,而在上位的学问如果它自我明白了,它必定包涵下位的学问,必定要求自己开出下位的学问。所以知识的学问不一定能够引发生命的学问,但生命的学问必定带动知识的学问,此即新儒家牟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西方文化跟东方文化接触的时候,刚好是中国国势衰落的时候。国势衰落并不一定理性衰落,民族不能够打胜仗,并不一定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比较卑微。不过世间人往往是功利的,中国人也跟着一起功利。当我们的国势,武力不如外国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分子也怀疑到自己的民族心灵是不是比较卑微简陋无用,其实,两种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发用,都是后人应该继承发扬的,而在这个交会的时候,西方文化好像凌驾于东方文化之上。其实是他们的国势凌驾于中国之上,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文化价值就天经地义的凌驾在中国文化之上,这一点认识非常重要。我们误解了以后,西方人看不起东方人,东方人也看不起自己而只崇拜西方人。造成了中国人努力去学西方文化,而西方人并没有努力学中国文化的现象,当然,我们中国大概也没有人值得西方来学习了,因为中国人自己把中国文化打败了。所以历史如果是公平的,中国人尊重西方,西方人尊重中国,中国人可以学西方文化,西方人也可以学中国文化,这样我们就不会说整个人类文化的融合要由中国人来完成,但是历史因缘造成中国人才能兼学两面,所以会通两面的责任必就自然落在中国人身上了。不过,很可惜的是,中国人现在负不起责任,为什么?因为我们把自己打败了。所以今天我们谈文化复兴,应该重新检讨人类文化的根源,以及人类文化的总体,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向哪个方向走。其实,要向哪个方向走,老早就已经很明白了,我们平常说的,“古今中外”,就是: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都要学习,值得我们发扬的都要发扬。人为何能够如此呢?就是因为人本来是理性的存在,而理性本来就有这么多内容,在他心灵的深处一直要发出来,一直要涌现出来,假如你不让他开发出来,这是对不起自己,当然也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子孙。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现代的人,我们就应该开发理性的全貌,何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假如两个理性有这样的层级安排,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现在不应该自卑,而应该庆幸,因为我们站在文化的优位。这并不是表示我们比别人好,而来庆幸骄傲,而是我们祖先对于人类理性的路走对了,他只是在另外的方向没有开发出来,但是我们祖先并不反对知识理性的开发,没有开发出知识理性的成就,这不是古人的过错,因为理性要开发出来,不是一时可以开发完备的,所以你要责备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知识理性的成就,没有科技成就的时候,你也应该想一想,西方人有没有儒释道这样高明的人生指导。现在,不是比较的时候,也不是互相贬抑的时候,尤其不是自我作践的时候,现在是重新再检讨人类应该有哪些走向的时候了,这就是所谓中华文化复兴的态度。所以中华文化复兴要有基础,首先态度要端正。态度总结起来,就是回归理性,完满理性。我们回归了理性,渐渐就能完满理性,能够完满理性,我们就能重新创造更丰富更完美的文化,来留给我们子孙,来贡献给全人类。这就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的第一步。
我们不可以再像一百年前刚刚遇到西方文化时期的混乱。当时有两个方向的混乱。第一个方向就是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以夏制夷,完全排斥西方,视西方为仇敌,以为只有中国就能够自给自足,这种文化心态后来在现实中失败了,惹起了八国联军,以后就没有人再走义和团的路。因为那澈底的失败,我们中华民族走了另外一条路,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刚好和义和团相反,他们处心积虑要打倒中国,全盘西化。这两种态度,我们如果用刚才人类理性发展的总体方向来检查,马上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偏激的,片面的,凡是偏激片面的,都不容于这个时代,这个大时代,他们对大时代都不能负起责任,这就是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之所以不出人才,民族生命之所以找不到出路的最重大原因。因为义和团很快地失败了,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笑话,它本来就是笑话,凡是不依人性的全面性而思考而行动的事,终归是个笑话,但那笑话的代价太大了──国破家亡。五四的全盘西化思想却好像给中国带来希望。中国人因为经过了国联军,中日战争等连续的失败,就想:可能是传统出了问题了,一切真理应该都在西方,所以只要把自己的传统打倒了,我们只要变成西方人,中国人就得救了。五四运动就是这样想的。五四在1919年,到今天刚好90年,这九十年来,请问中华民族走了这条全盘西化的路,请问是怎么走上去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而定出来的,还是在一种被压迫的,自我作践的心态之下,很迷茫的乱闯,闯出来的一条迷茫路?
所以今天谈中华文化复兴,我们先谈态度问题,态度就是要澈法源底一鼓作气回归理性,这个理性如果不能从根源上了解,我们可以从它的表像上了解,人类已经表现出来了,叫作东西文化,“东西文化”一辞,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大家都在讲,但是我们必须经过这样的反省,才能认识得非常真切,而且我们心里才能有一种愤悱之情。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在中国人回看百年的扰攘,应该兴起一种愤悱之情,这个愤悱之情,我们先不说要拯救人类,我们也先不说要复兴民族,我们先说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这个态度一建立,我们就有了生命的方向,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们一听到有这么多的内涵,都需要去学习去发扬,我们怎么有能力呢?这岂不是圣人吗?是的,这就是圣人的理想。但是这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这么大的志业,必须才华高,再加上一生的努力,才能接近这个理想。但是,每一个人,不管他禀性如何,都不能没有这个理想,没有这个理想,就是自我的设限,等于还没起跑就认输退场了。尤其如果我们为整个民族来着想,更不能没有这个理想,因为民族是一个集团的生命,纵使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人人有此理想,则人人凭着他禀赋,加上自己尽情的努力,有人在这边努力,有人在那边努力。加和起来,在一个集团中或许可以完成人类总体的理想。当然,要这样完成,也必须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见识。譬如,有的人的生命特质和机缘偏重于知识理性一边,成专家,但是这个专家一定要有通识,一定要尊重其它理性的发展。有的人的生命特质和机缘偏重于实践理性的发展,修行有得,但他也一定要尊重知识科技的成就。这样大家才能互相提携,互相赞叹,这才成就一个所谓的“和谐社会”。扩而大之,中国人尊重西方人,西方人也来尊重中国人,这就是人类总体的和谐。所以要说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必须先要有和谐的理性。人类只有一个理性,人类所有思想与文明都从这里发出,如果从理性根源发出的思想,就是有价值的思想,从理性开发出的文明,就是有价值的文明。假如不是从理性开发出来的,就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崇。 一个人如果能这样想这样做,就是一个理性的人,就能够自我安身立命的人。我们各人尽各人的本性,也希望我们民族尽民族的性。这是天下的公义,不仅中国文化要这样发展,我们也希望西方这样发展。西方文化假如还不能走向这条完整的路,我们中国人应该先走,做个典范,我认为这才是所谓“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实意义。我一直希望,说“中国人即将领导世界”,千万不要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着眼,应该从“为人类总体理性文化的开发创造”这个地方着眼,这才是能够保障人类永恒的光明,复见天地之心,能够这样,我们才能作为世界的典范,作为典范是要负责任的。
我们有了这种基础,才可以谈中华文化复兴,要不然中华文化复兴只是一个口号,一个空虚的概念。你自己的生命投不下去,不论你说你做,心里是不踏实的,是自欺欺人、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但是,如果能从这个源头认识到你生命的方向,认识到民族的方向,必定是念兹在兹,必定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叫作, “有真知而后有真行”。一百年来,我们的民族并没有真知,因此没有真行。我们浪费了九十年了,从今天开始,不要再浪费自己的生命了,不要再浪费我们的民族了!(鼓掌)
我们谈到中华文化复兴有这么重大的意义,这么深厚的内涵,这么高远的理性,请问我们怎么落实去做?所以我提议,中华文化复兴的第二项基础,应该放在教育的工作上。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感发人性,只有教育,才能造就人才。而教育也要回归到人类理性的根本意义上来做教育,其实,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假如对教育的意义还不能有很真实的了解,请问你怎么做教育?对意义不甚了解所作出的教育成果必定是有差错的。有差错后,人们会去修正,这叫教育改革。二三十年来,全世界都在做教育改革,我们中国两岸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基本意义就是想把教育办好。什么叫把教育办好?教育如果是教人,我们就要开发他的人性,这样才能把教育办好。所以教育改革要回归到人性来改革,假如教育改革而不回归人性,这个改革必定还是失败的,可能越改越混乱,越改越胡涂。全世界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是回到人类理性的根源来思考教育问题。所以,我们教育要有成效,能够教出一个人,能够使整个民族走向丰富广大笃实光辉的前途,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本质。而教育如果是教人,就是开发人性的工程。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已经针对人性进行良好的开发?这个问题比较深刻,牵扯的范围比较广大,一时或许我们捉摸不到,什么叫依照人性来开发?以下,我把教育工作从人性的根源上分出三个面向,用这三个符合人性的面向来开发人性,就教于各位。你看教育是不是应该这样才符合人的特质,才能把人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才能符合刚才所说的,“复归天地之心”?
我把教育的特质分成三个面向,就在实践中表现人性,把握人性。第一个,教育工作中要注意的,就是教育的时机要把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为教育如果教的是人,而人是在时间中渐渐长大,一去不返,假如错过时机,就永不再来。但是想一想,我们的教育真的把握了教育的时机了吗?还是故意地忽略了。我认为,是故意地忽略了。为什么会故意地忽略?因为西方人故意地忽略了,所以我们中国人只好故意地忽略了,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时机,这是教育过程中的第一个大关键。
教育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就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这谁不知道呢?但是,请问我们把握了教育的内容了吗?也就是我们思考过教育的内容合理不合理了吗?还是蒙着头就教?据我所知,现在几乎所有作教育工作的人,包括
教育的第三个基本原理,就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教育当然有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教育的方法是应该依照不同的年龄而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呢,还是不管什么年龄资质,我都只有一套教学方法。因为我的师范学校教我这样教,因为美国人只有一套方法,所以我就只有一套方法。这样合理吗?这样当然不合理。还有,有的功课的学习叫做多元智能,关于多元智能是不是应该有多元智慧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就只有一套教学方法,不管你年龄多少。我们如果把人类的学习方式依照年龄来分,我们可以分为幼稚期和成熟期。方便以13岁为临界点。假如13岁之前叫幼稚期,13岁之后叫成熟期,我们是不是该对幼稚期跟成熟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依照我的观察,现在做起来并没有不同。只有一套教学方法。
那么请问,我们是用幼稚期的教学方法来教成熟期呢,还是要用成熟期的教学方法来教幼稚期?大家都知道,我们是用成熟期的教学方法来教幼稚期。因为成熟期的教学容易看到成果。于是大家就认为那一种教学方法才可以,而对于幼稚期,不容易看到成果的这个阶段,也按照可以看到成果那样的教学方法来教,结果就把幼稚期教坏了。幼稚期教坏,成熟期也教不好。这就是整个教育从小学到研究所,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是只有一套教学方法。然后再说,人之所以有各种智慧,有各种功课要开展,有些是可以表现出来的,有些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有些是可以用观察统计的方式,拿出数据的,有些是不可能观察,不可能统计,你只能体会,它是拿不出数据的。这两种功课,本来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你却只有一条,你是用哪一种呢?是用可以统计那一种来吞没那些不可统计的,还是用不可统计的来涵盖能统计的呢?人类很容易走向可以统计的,可以表现的,我可以拿出数据的,以为就是了不起,于是来吞没一切不能拿出数据的。所以国家在推动,所谓的素质教育,现在又要推动品德教育。为什么?因为这方面也很重要。但是这方面推广了几年了,有功效吗?大家都知道没有。为什么?因为他还是用科学统计来想要提升素质,来想要提升品德,那是不可能的。
教育只不过是这三件事,没有别的事了。既然已经明白道理,事情就简单了。我们就依照道理做。我们怎么依照道理做?我们重新来想。第一个问题,教育的时机要把握。怎么把握教育时机,那很简单。第一个问题要问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一个答案,供大家参考:“教育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了。”这个答案是没有错的,教育要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了,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吗?一般人,甚至连什么时候是应该开始的时候都故意装作不知道,平白地浪费了他教育的大好时机,等到浪费得差不多了,果然,他产生了学习上的困难,那时候很多的老师,很多的专家,很多的家长拼命地补救,告诉诸位,已经来不及了。凡是教育失败的现象已经展现出来了,就代表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教育要在还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就做好了,就做完了。那么要把握两点:一、应该开始就要开始;二、在开始的时机,有一些重要的基本能力要完成就应该完成。
开始的时候到底要用哪些教材呢,要用哪些方法呢?我们必须把这三个,刚才的理论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够做实践。所以我们现在就从教育的时机做核心来讨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什么教材,用什么方法,而可以使教育不再浪费孩子的生命,不辜负他的黄金时代。
好,我们说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要从可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什么时候是可以开始的时候?一般的教育专家或是说我们整个世界的教育制度,大概都从6岁才开始教育。我们一般民众也认为孩子6岁才可以开始教育。但是为什么国家要从6岁才开始给孩子教育呢?因为这是知识教育开始的时机。我们的学校从西方传进来的,而西方的学校摆明了只负责知识教育,所以它从6岁开始。我们应该知道,教育的意义是广大的,尤其我们刚才说从人性出发来做教育,那人性所面对的就不只有知识,如果我们所要做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那应该从几岁开始呢?我们说,教育既然是教一个生命,那么他有生命的时候应该就可以开始接受教育了。什么时候是他有生命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胎儿。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提倡胎教。
胎教有两方面可以说。第一方面,中国古人说的,性情智慧的酝酿从这个时候开始。第二点,西方人所说的,脑神经的发展从胎儿开始。什么叫脑神经的发展?就是一个人的聪明。尤其在这个时代里面,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