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箴言三百句(十六)
[译文]孔子说:“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讲求义的人为天下定下规制。”
176·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君主因为有民众的拥戴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177·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178·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 (《礼记·缁衣》) [译文]可以说出来,但是做不到的,君子就不说。
179·(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说话必须首先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180·(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不以金玉为宝物,而是以忠信为宝物。”
181(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处于危险境地,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
18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会去贪图金钱和地位。
183·(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推举人才时对内不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曾经怨恨过自已的人。”
184·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18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18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187·《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18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189·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190·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19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孝经·三才》)
[译文]所谓孝,就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人的最根本的品行。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民众以此为法则。
19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苟子·劝学》)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结成的,可是它比水还要寒冷。
19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译文]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发作起来;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蚊龙就在这里生长起来;聚集起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
19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译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废,连腐朽了的木头也弄不断;雕刻如果坚持不懈,金属和石头也能刻得动。
195·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译文]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自己。